|
若說源頭,那要從秦始皇統一天下談起,他稱雄天下,於是不再滿足於王的稱號了,定名號為皇帝,自稱為“朕”,命為制,令為詔,其玉璽上就刻有“受命于天,既壽永昌”,以昭示其合法性。看來“皇帝”、“詔”是秦始皇最早使用的。漢承秦制,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完備的皇帝制度。“詔曰”這兩個字則最早用於漢代的帝王文書中。之後一直被歷代帝王沿用下來。可是,“奉天承運”這幾個字,在明朝以前,卻從未在歷史中出現過。
據說,“奉天”這種叫法最早的發明者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西元1368年在南京稱帝,在那建造了一座富麗堂皇的皇城,其中最重要、規格最高的朝會大殿,便命名為“奉天殿”。後來,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燕王朱棣篡奪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並把明朝的首都改遷為北京,又在北京模倣南京城建了規模更宏大的紫禁城,奉天殿自然也被原封不動的從南京“搬到了”北京。這“奉天承運”的說法恰是源於這座奉天殿。這一說法也曾在清朝治學嚴謹的大學者俞樾的<茶香寶續鈔>中有記載:“奉天承運”是“論奉天殿名而及之”,由此而知,這種四字用法最早源於明代的奉天殿。
另一種說法為:“奉天承運”這四個字連用就是開始於朱元璋,不僅因為他命名的“奉天殿”,也還因為他所捧的大圭上面刻著這幾個字。而這一說法則是由明朝萬曆時期的天文學家沈德符最早提出來的,在他寫的一本<萬曆野獲編>中記載,明太祖訓中曾經說過,皇帝所執的大圭刻著“奉天法祖”這幾個字,所以皇帝也被稱為“奉天承運皇帝”,皇帝頒布的詔書前面也都會加上“奉天承運皇帝”的稱呼。“奉天承運皇帝”這稱號再加上“詔曰”這兩個字,重新斷句,漸漸就演變成了現在電視劇常聽到的“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說法。
參考資料:李偉主編{中國帝王秘聞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