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發表人: 老奸是誰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問題與討論] 悟力測驗----老奸 [複製連結]

Rank: 4

狀態︰ 離線
11
發表於 2017-12-7 18:48:12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老奸是誰 於 2017-12-16 23:02 編輯

三天都過了,我點的人都不願意出來,算了,我一題題慢慢講。

張拙秀才的開悟偈::斷除妄想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 隨順世緣無罣礙,涅槃生死等空花。

我不考整段,因為後兩句其實蠻簡單的,前兩句稍難一點。

有一個菩薩的回答是說::開悟者妄想即真如!!

這樣講,其實不正確,妄想是妄想,真如是真如,如果妄想即真如,那就不需要開悟了。但因為人家願意來參與,就是好事一樁,所以我也就不計較了。

首先,他講""斷除妄想重增病,趨向真如亦是邪"""這兩句,到底對,還是不對?答案是對。

有人會覺得說,開悟不就是斷妄想嗎??所以斷除妄想是對的,怎麼會重增病呢??問題是,開悟並非斷妄想,也非斷煩惱,而是開悟的人他會去分辨妄想,不去理會妄想,不受妄想干擾,這就是六祖慧能講的""不斷百思想"",百思想就是妄想。你一看到境界,就不理他,不跟著他去起煩惱,用自性真心去回應外境,你不需要斷妄想,而是你會分辨妄想。如果你看到境界來了,你就想,我要來斷妄想,你一動念頭,就是妄想,你想要斷妄想,那就是用妄想要斷妄想,那不就是一層妄想,再加另一層妄想了嗎??所以張秀才說,你如果想要斷妄想,就是""重增病""。那趨向真如呢??你開悟,找到真心,你會運用這離念靈知的真心自性,是自然而然地運用,不需要動任何念頭的,就好像鏡子照東西,境界來了,真心自性即照即應,沒有思索的過程。所以開悟的人,回答問題都很快,因為他沒有思索的過程。
如果你有了思索,遇到境界就想說,我要來用真心,你一動念頭,就是妄想,就偏離了真如,偏離了真心自性,所以"""趨向真如亦是邪""。

簡單講完,不懂問我!!

南無阿彌陀佛!!

點評

richard32W  初期查照妄想,馬上斬之,是對的,久久功夫日純,就可有不理它的功力,有修的人,就知道.  發表於 2017-12-17 09:35:46
宴坐水月道場,修習空花萬行,大作夢中佛事,降伏鏡裡魔軍,廣度如幻眾生,同證寂滅菩提

Rank: 4

狀態︰ 離線
12
發表於 2017-12-7 22:02:19 |顯示全部樓層
963951 發表於 2017-12-7 21:18  
「八識跟身體」來解~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是不是可以改成這樣:

哈哈!!

第一個鋤頭,是把身體當工具,你換成樹枝,是要拿來做什麼?第二個水牛,是把身體當交通工具,你騎水蛙,他走得動嗎??第三跟第四,屋頂跟路都是不會動的,不太搭。因為有一個會隨著流動,就是你在六道輪迴的身體

點評

老奸是誰  不懂沒關係!!實做比較重要!!  發表於 2017-12-10 00:03:29
963951  謝謝!坦白說聽不太懂^^  發表於 2017-12-9 23:14:14
宴坐水月道場,修習空花萬行,大作夢中佛事,降伏鏡裡魔軍,廣度如幻眾生,同證寂滅菩提

Rank: 4

狀態︰ 離線
13
發表於 2017-12-7 22:57:47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老奸是誰 於 2017-12-7 22:59 編輯

接下來,解兩題,因為這兩題是相關的。

圓覺經的作、止、任、滅,四種禪病,都不該犯。經文如下::


圓覺經》云:「善男子,彼善知識所證妙法,應離四病。云何四病?一者作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於本心作種種行,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作得故,說名為病。」
經文:「二者任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斷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無起滅念,任彼一切,隨諸法性,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任有故,說名為病。」
經文:「三者止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止合故,說名為病。」
經文:「四者滅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斷一切煩惱,身心畢竟空無所有,何況根塵虛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寂相故,說名為病。」

作是作意要做什麼事情;任是誤以為一切無起滅念,任他而去就是對的,不懂得善用真心;止是想要停止妄想;滅是指斷滅論,豁達空。以為一切不管就是斷煩惱。

臥輪有伎倆(作),能斷百思想(止),對境心不起(滅),菩提日日長(任)。

臥輪禪師的偈子,白話講就是::

臥輪我有一些方法(作意),能夠斷除妄想(止住妄想),對於境界不再動心(斷滅境界,豁達空),這樣我的菩提智慧就會日日增長(任由他去。誤認為無起滅念就是菩提智慧)。

所以,臥輪禪師這個偈,四種禪病全都犯齊了。


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

惠能禪師的偈,白話講就是::

惠能我不需要方法(不作)、也不需要斷妄想(不止),遇到境界也會有妄想不停生起,但我會用真心去分辨妄想,用自性去應對,不隨境界起舞(不滅)、菩提智慧就是在這樣在實際境界中,學會運用真心,分辨妄想,而慢慢增長。(不任)

惠能大師的偈,四種禪病都沒有,這才是正確的。

簡單講完,有問題問我!!

南無阿彌陀佛!!
宴坐水月道場,修習空花萬行,大作夢中佛事,降伏鏡裡魔軍,廣度如幻眾生,同證寂滅菩提

Rank: 4

狀態︰ 離線
14
發表於 2017-12-8 20:27:45 |顯示全部樓層
我貼這麼多題,讓我覺得難過的是,懂的人,不肯講;而不懂的人,連找答案都不願意。

很多人喜歡拿別人的境界來講,拿開悟的境界來講,你說維摩詰怎樣怎樣,那請問你是維摩詰嗎?你有維摩詰的證量嗎??

般若無知,那是開悟的人講的,請問你開悟了嗎??開悟的人,隨便可以講經,可以回答問題。如果你倡言維摩詰怎樣,怎樣般若無知,那好啊!!那表示你應該開悟了,來講一段啊!!

什麼都不敢講,只有兩種可能,一是你沒開悟,二是你不想利益眾生。開悟的人,一定會利益眾生,這是佛陀親證給我們看的。

你實做到了哪裡,實證到了哪裡,這才是重點。

你皈依了嗎??你持戒了嗎??你吃素了嗎??你修證的狀況如何??你有定課嗎??你有進步嗎??你知道怎樣破見惑證初果嗎??

要在這裡貼東貼西之前,先回去看看自己到底做到了多少,證到了多少。

如果你證道了,你就一定會願意出來利益眾生。

如果你不想利益眾生,只想自言自語,自以為是,那你的路,恐怕還長得很,慢慢加油吧。

今天繼續講另一題

證初果的人斷三結,疑結、戒禁取結、身見結。請問是一時頓斷,還是漸次斷。

《俱舍論》云:「見惑頓斷如破石,思惑漸斷如藕絲」

證初果的人,斷的是見惑,也就是在他破身見的同一時間,疑結跟戒禁取結也同時俱斷。

所以你要對佛法沒有疑惑,至少要證初果,才有辦法。

在你沒有證初果之前,你對佛法的知見,不可能正確。

所以你要來講東講西,就要靠經典來佐證,不能靠你自己認為。

斷見惑,就像破石一樣,一下子就破了,但在破之前,要累積足夠的力量。

而這個力量,主要來自六度。所以最基本,你想要開悟,就要真正從布施持戒做起。

在你沒有認真做到布施持戒忍辱,累積足夠的力量之前,在論壇講什麼,都不會對你有所幫助的。

至於三結,身見結就是以身是我,把身體當成我;戒禁取結就是執著某些修行的方法才能悟道,而不能夠明瞭真正的修行方式;疑結就是對佛法有疑問,不明瞭。不知道自己的知見到底對不對。

開悟證初果的人,在他破身見,明白身體不是我的時候,他會知道身體之外還有一個我,一個真我;而與此同時,他也會明瞭該如何修行,而不會再採用錯誤的修行方式;他也會明瞭佛法的根本義涵,而不會再疑惑。他對佛法的了解,有完全的信心,因為他知道自己的知見是絕對正確的,沒有一絲一毫的懷疑。

經典裡講,開悟的人有四不壞信,對佛不壞信,法不壞信,僧不壞信,戒不壞信。也就是說,證初果以上的人,對於佛法僧三寶,以及戒律,都有無與倫比的堅強信心。

簡單講完,有問題問我!!


南無阿彌陀佛!!

點評

老奸是誰  你搞錯了,證初果都是頓悟,請不要以為你比那些造論的菩薩還要強!!  發表於 2017-12-16 23:07:08
richard32W  用白話,講自身的金剛經,應不是一概而論,大都數人是漸悟,但像六祖慧能的頓悟,也是累劫修來  發表於 2017-12-16 19:10:06
宴坐水月道場,修習空花萬行,大作夢中佛事,降伏鏡裡魔軍,廣度如幻眾生,同證寂滅菩提

Rank: 4

狀態︰ 離線
15
發表於 2017-12-9 21:52:30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老奸是誰 於 2017-12-9 22:53 編輯

我這六題放了整整六天,可惜的是,幾位菩薩寧願在旁邊講東講西,也不願意正面面對,真是令人感到難過!!

""須至阿羅漢,方可信汝意""",這句話不是我說的,是佛說的,是""佛說四十二章經""裡面寫的,結果有的人連這段都沒聽過,還說我講得讓他矇了,然後還有人說他很讚,哈哈!!這真是讓人哭笑不得,現在是在演哪一齣,苦情大鬧劇嗎??


牧童菩薩弄了個淨空法師講的般若無知來講,這倒是讓我覺得很有趣。所以講不下去的時候,就說""般若無知""就好了,原來無知最大!!


不要鬧了,牧童菩薩,般若無知是開悟境界,雖名無知,實是無所不知,才不是你以為的那種無知,拜託一下。

第六題,我決定換一下題目,瑜伽師地論那個證初果的題目,可能對這幾位菩薩來講太淺了,所以他們都不屑回答,一個跟我講開大悟的般若無知,一個跟我講維摩詰怎樣怎樣,所以人家是大菩薩,要講更深一點的才會過癮,我得趕快換換題目,讓我們諸位大菩薩願意跟我們做開示!!


請問,何謂般若無知??般若無知,與楞嚴經所謂"""知見立知,即無名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還有六祖壇經講的""常應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別一切法,不起分別想""這三段,有什麼異同?



還請牧童大菩薩、流星大菩薩、龍馬大菩薩來給我們開示一番啊!!之前的題目太簡單了,真是侮辱各位的智慧了,小弟我在此跟各位大菩薩賠罪了!!

還請各位大菩薩慈悲,給我們講講正確的佛法啊!!救救我們這些可憐無知的眾生吧!!

南無阿彌陀佛!!

點評

老奸是誰  懂就說,不懂就不要說,怕什麼??怕的人,就是對自己的知見沒有信心。你還擔心別人,先擔心自己吧!!  發表於 2017-12-16 23:17:55
richard32W  我個人認為,作者無分量討論,離我們太遠了,怕說了,有謗法之虞!!  發表於 2017-12-16 19:18:21
宴坐水月道場,修習空花萬行,大作夢中佛事,降伏鏡裡魔軍,廣度如幻眾生,同證寂滅菩提

Rank: 4

狀態︰ 離線
16
發表於 2017-12-9 23:30:31 |顯示全部樓層
963951 發表於 2017-12-9 23:16  
老奸為什麼神明的鬍鬚會生長變長呢?

那你要問神明啊!!我又不是神明~~

點評

richard32W  思其義,非就表象論  發表於 2017-12-16 19:22:12
963951  好像也對 謝謝!  發表於 2017-12-9 23:36:30
宴坐水月道場,修習空花萬行,大作夢中佛事,降伏鏡裡魔軍,廣度如幻眾生,同證寂滅菩提

Rank: 4

狀態︰ 離線
17
發表於 2017-12-10 00:35:07 |顯示全部樓層
去看流星雨 發表於 2017-12-9 23:18  
一、        張秀才的開悟偈::斷除妄想重增病,趨向真如亦是邪,這兩句話,是對,還是不對?如果對,哪裡對? ...

你的回答,好或壞,我就交給論壇其他人去評價了!!

我在前面已經都解答得差不多了,所以,看哪一種解釋,可以對大家有幫助,就隨順個人因緣。

我們另外兩位菩薩,怎樣都不肯出來面對,呵呵!蠻有趣的!!!

我也不強求了,畢竟勉強沒有幸福!!

我在28樓那一題,如果可以,也請你一併答一答吧。

我有空也會上來寫答案!

我可以預見,我們的答案會差很多

不知道你是否願意告訴我,你的老師是誰呢??



南無阿彌陀佛!!
宴坐水月道場,修習空花萬行,大作夢中佛事,降伏鏡裡魔軍,廣度如幻眾生,同證寂滅菩提

Rank: 4

狀態︰ 離線
18
發表於 2017-12-11 00:03:58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老奸是誰 於 2017-12-11 00:05 編輯

各位菩薩吉祥!!南無阿彌陀佛!


我們敬愛的流星大菩薩好歹也算是答了幾題,雖然他的答案我都看不懂,可能是我的程度太差了吧!!至於牧童菩薩、龍馬菩薩、淚雨菩薩,都不願意出來講一講,不知道他們看到流星大菩薩的答案,心裡做何感想??


我一直覺得,在流星大菩薩的身上,看見蕭平實的影子,看見邪覺同修會的影子,所以很好奇的問他的老師是哪位,可是,他好像不太想告訴我。

以流星大菩薩回答的答案看來,我只能說,他對我的一切評價,我真的都可以很坦然的一笑置之了。希望他真的要好好加油,不要太習慣到處說別人邏輯有問題,思維有問題,因為真正的問題,恐怕還在他自己的身上。

我今天,繼續講第六題,為利益大眾故。

六、瑜伽師地論說,初果人有四種智::唯法智、非常智、非斷智、緣生行如幻事智。還有一個特色就是:::乃至傍生亦不害命。請解釋一下!!什麼是唯法智、非常智、非斷智、緣生行如幻事智;什麼是""乃至傍生亦不害命""??為什麼證初果以後””乃至傍生亦不害命””??

唯法智的意思,但見有法,不復見我。證初果的人,觸目所及都是佛法,都是因緣,不會再有""身體是我""的這種錯覺了。初果就有這種強大的觀察的能力,以他未到地定的定力去觀察外境。

非常智,非斷智,就是說他明瞭一切是因緣法,所以無常,也沒有斷滅,只是隨因緣所生。正所謂""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緣生行如幻事智,就是一切因為因緣所做的行為行動,如同夢幻一般,了不可得,這就如同金剛經講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初果人就是親證了這一句,他不會再執著這個世間,因為他知道這個世間是虛幻不實的。

乃至傍生亦不害命,傍生是指畜生道,初果的人是真真切切知道自己可以成佛,知道一切眾生都是平等,都是未來佛,所以乃至蟲魚鳥獸,蚊蠅螞蟻,都是未來佛,初果人絕對不會去加害他。

簡單講了一下。有空再來講另外一題。

南無阿彌陀佛!
宴坐水月道場,修習空花萬行,大作夢中佛事,降伏鏡裡魔軍,廣度如幻眾生,同證寂滅菩提

Rank: 4

狀態︰ 離線
19
發表於 2017-12-11 21:05:31 |顯示全部樓層
各位菩薩吉祥!!南無阿彌陀佛!!


我故意放了一整天,就是想看看,哪位菩薩會願意來替大家講解,我最後的這一題,這個牧童菩薩貼得很開心的""般若無知""論。結果,令人失望。

接下來,我簡單解題

請問,何謂般若無知??般若無知,與楞嚴經所謂"""知見立知,即無名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還有六祖壇經講的""常應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別一切法,不起分別想""這三段,有什麼異同?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三十六

第二分清淨品第四十

......時,舍利子復白佛言:「世尊!是法清淨本性無知。」

佛言:「如是畢竟淨故。」

舍利子言:「云何是法清淨本性無知?」

佛言:「舍利子!以一切法本性鈍故,是法清淨本性無知。」

舍利子言:「何等本性無知故,說是法清淨本性無知?」

佛言:「舍利子!色本性無知,自相空故,說是法清淨本性無知,受、想、行、識本性無知,自相空故,說是法清淨本性無知。如是乃至一切智本性無知,自相空故,說是法清淨本性無知,道相智、一切相智本性無知,自相空故,說是法清淨本性無知。」......


般若無知,無所不知,實相無相,無所不相,這是佛境界,這是大圓鏡智、根本智,因為法本清淨,所以無知。但是應用到萬物,就是無所不知。般若無知是指法的清淨本體,而起用就是真實智慧,就是無所不知。不明瞭的人,以為沒有知見就是對的,那就是搞不清楚。如果佛菩薩對於真心的起用,是沒有知見的,那幹嘛跟你講六度,講念佛法門,講一大堆經典,這些經典,都是知見,只是,每一部經典的修行,適用某些狀況,這就需要有人去引導你,不要搞錯經典的意思,不要修不適合自己的法門。佛菩薩的智慧起用,當然是順應你的程度與能力去教導你一些適當的知見,如果你學佛,一開始就沒有知見,哪你不就如癡如聾一般;菩薩起用也沒有知見,難道你以為菩薩是呆子嗎?


沒有知見,那是出世間法,因為出世間法是因緣所生,所以沒有善惡對立。世間法是有知見,有善惡對立的。你學佛,都是從一開始的世間法知見開始學起的,從六度萬行開始學起,這些不是知見嗎??


我之前講過,四弘誓願是有順序的,先發菩提心,再來要一門深入,就是找到適合你的法門去薰修你的知見。等到你的修行到了一個程度,從世間法轉向出世間法的時候,你才會從有知見,慢慢變為沒有知見。你要破了這一關,你才有辦法走第三個誓願::""法門無量誓願學"""。若你沒過這關,沒有從""有知見""轉變為""沒有知見"",你就去學無量法門,那你就會被無量法門的無量知見,纏得喘不過氣來,活活煩死你。


我實話講,很多附佛外道,都是這樣亂搞,反正只要能騙到錢,就一直教弟子各種法門,讓弟子忙得團團轉,就沒空來質疑。而很多人,尤其初學佛的,沒開悟前,就看幾部佛經,然後就用自己以為的意思去解釋,跟別人討論的時候,就會用他自以為的意思去質疑別人,叫他拿出經典依據,他就說別人思維有問題,解釋很粗淺,邏輯都錯誤,這種人,在學佛這條路上,基本上已經走錯了,如果不願意好好走回一門深入,恐怕只是不停浪費時間而已。


我們在講解很多東西,都是用世間法的角度,先去解釋他的意義,然後再讓你去了解,去思維。如果你連世間法的角度都不懂,然後只會講個般若無知,這就好像不懂相對論的人,只會說E = mc2 一樣,你根本就不懂,會講公式有什麼用,用這種方式自欺欺人,對你有什麼幫助。


般若無知我簡單講了,在起用上,就是""用心如鏡"",面對外境,如鏡照物,即照即應。其實開小悟的初果人就有這種"""用心如鏡"""的狀況,只是還在不斷練習中,所以我之前講過,開悟證果的人,回答問題都很快,因為沒有思索的過程,這就是用真心""即照即應""。真心是體,而起用是智慧,這個智慧,表現於外是知見,但其實,菩薩沒有固定的知見,只是順應當時的情境,而流露出智慧的反應。


楞嚴經上講:::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還有六祖壇經講的:::常應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別一切法,不起分別想。都是在講這個用心如鏡的狀況。楞嚴經上的另外一種講法,叫做""捨識用根"",其實跟六祖壇經講的也是一樣。常應諸根用,而不起用想,這就是捨識用根。


而什麼是""捨識用根""呢??我在""如何找到真心""這篇文裡面有講到,只用第一念。比如球飛來,你閃開;就在這麼短的時間裡,你還來不及思索就閃開了,這就是真心起用。如果你起了第二念,那就是用識,而不是用根。用根就是六根直接的反應,而用識就是分別後再反應。你如果真的會用,用根也可以分別,但是你不需要去生分別的念頭,這就是""分別一切法,不起分別想"",你不分別,一樣可以對應外境,一樣可以做出反應。

當然,這很難,這是開悟證初果之後的事。你沒開悟證果之前,你都做不到。而開悟證果的人,也一樣需要常常練習;而佛是完全運用自如。

這題,實在講,我講的很淺,但我相信,大部分人都看不懂,唉唉!!

南無阿彌陀佛!!
宴坐水月道場,修習空花萬行,大作夢中佛事,降伏鏡裡魔軍,廣度如幻眾生,同證寂滅菩提

Rank: 4

狀態︰ 離線
20
發表於 2017-12-12 12:17:50 |顯示全部樓層
去看流星雨 發表於 2017-12-12 02:43  
沒有形式上的皈依

不過


形式上的皈依,其實真的不重要,重點是你的心要皈依。

既然心皈依了,那就要依照皈依的內容

一、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二、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三、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我一直叫你講東西要引經據典,因為你已經皈依了,要深入經藏。在你沒有開悟證果之前,都要去聽法師跟經典的開示。不要用你自己以為的想法去理解經典,因為你沒開悟沒證果,容易誤解,容易曲解。

我問的問題,你都說我解釋得很粗淺,而你講的答案,老實講,誰看得懂?

有空的話,把28樓的那一題也講一講,我已經講過了,換你講了!!

南無阿彌陀佛!!
宴坐水月道場,修習空花萬行,大作夢中佛事,降伏鏡裡魔軍,廣度如幻眾生,同證寂滅菩提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4 20:08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