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4-11-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8529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4120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埔里原稱為「埔里社街」,日時制度改正時(西元一九二○年)簡稱為「埔里」。此地位於古時埔里社堡之中央,原為平埔族埔里社(又可稱為埔裏社、埔裡社、埔社)之所在地,清咸豐年間由偷越入境之福建移民逐漸開墾並形成街肆,而依照埔里社之社名而稱為「埔里社街」,以後則因成為此附近地區之主腦地帶而不斷發展。
清光緒初年,改鹿港之北路理番同知為中路撫民理番同知,決定於埔里社街內建廳署(當時稱之為「埔里社廳」,清光緒十二年才改稱為「埔裏廳」),並在四周修築土城,城外更種植許多莿竹,並設有東西南北四大門,取名為「大埔城」。在《台灣地輿圖說》中便記載道:「今上御極之年,海防戒嚴,開山議起,台灣鎮總兵官吳光亮,適略兵中路,爰有招撫埔裏六社之請,以向駐鹿港之北路理番同知,改為中路撫民理番同知,就大埔城建造城垣衙署。」而「埔里」一詞,於高砂泰雅族語中之原意則為「星之家」、「星星之屋」,因夜晚時若從高處遠眺,舉目所見,萬家燈火,猶如天上星辰般,十分閃耀美麗,故得此名。
文出:台灣咁仔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