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22|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法像介紹] 阿毗達摩輕鬆談 涅槃 [複製連結]

Rank: 12Rank: 12Rank: 12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7-2-27 15:48:5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寫了涅槃,除非我正確並詳細的描寫,否則我會遭到免除職務。

但是在本內容中,我沒有足夠的機會寫得那樣詳細。

所以,在較早期的版本中,考慮到不寫比以膚淺的方式寫更為合適,我忽略不寫。

但是從1320 M.E.開始,為了讓修行者至少得到一些有關涅槃的知識,寂靜涅槃的憶念(Recollection of Peaceful Nibbāna)這部分已包括在“Thingyo Bhathatika"這本書中。

“Recollection of Peaceful Nibbana"意為重複地憶起涅槃的寂靜安樂(santi-sukha)。

人們談論不同的涅槃。

有些人錯誤地認為涅槃是特別類型的身心狀態。

也有人錯誤地認為在身心內有個永恆的本質(eternal quality)、類似永恆的核心精髓(the perpetual core)。

當身心達到止息的時候,那永恆的本質或永恆的核心精髓保持不變,持續存在。

涅槃是真正的存在,就如那永遠的核心精髓。

還有其他人錯誤的認為:「如果你不經由感官來體驗,怎麼能說涅槃是極幸福快樂的,因為在涅槃沒有身和心。」

正如只有那些真正體驗過某些目標的人才能完全瞭解那些目標,同樣的,涅槃的本質,只有那些已實際體驗過的聖者才能完全瞭解。

僅靠凡夫的猜測是無法瞭解涅槃的深層本質的。

儘管如此,我將盡我所知,根據文內容(Texts)和邏輯推理來引介涅槃。

所謂「涅槃」是除了心、心所、色法等三種勝義法以外的單獨一個勝義法。

由於與心、心所、色法完全沒有關連,因此涅槃不會是「名法、色法狀態」。

根據「內在」與「外在」的分類,涅槃屬於「外在」,所以不會以微細狀態存在於色身裡面。

涅槃也不是由人、眾生可以能感受的境界。

也不像是色、聲等五欲那樣,因此涅槃不具有「感受之樂」,但確實僅是「寂滅之樂」而已!


詳細說明:享樂過之後,快樂的感覺消失,所以必須不斷的努力以再次獲得快樂的感覺。

若只為了再次經驗那快樂,這並不值得去經歷那重新得到它的辛勞。

人們因不滿意他們從那艱難中得到的幸福,所以試著去採取非法手段只為了更多的享受,這意思是就像人們承擔債務一樣。

遺憾的是其結果,他們必須以四苦界的痛苦來償還幸福的債務。

由於因緣和合止息的身心,它不沾染上述的慾望享樂的本質,而稱「寂滅之樂」。

進一步地說明:一位很富有的人,有著塵世之樂【但此時】深沉地熟睡,當僕人們準備好塵世之樂,把他叫醒時,他一定會痛罵他的僕人。

在他熟睡時並沒有明顯的快樂,但他喜愛安靜的熟睡甚於透過享樂得來的愉悅。

人們讚美沒有享樂但安穩睡眠的滿足:「啊!能夠熟睡多麼美好。」

所以你可以想像「寂滅之樂」之幸福是多麼的崇高,這就是沒有身心的寂靜。

讓我們進一步地考慮不來聖者和阿拉漢聖者。

他們認為身心之蘊是一種非常沉重的負擔。

所以,為了擺脫身心之蘊,他們儘可能的經常進入滅盡定(Nirodhasamāpatti)。

在那寂定(Attainment)期間完全沒有享樂或感覺,只有身心的寂止,沒有新的名色生起。

這些身心的全然寂止,他們認為是極大的幸福,那就是為甚麼他們要進入這個寂定中。

再者,如果我們考量無想天的眾生(Mindless Beings)和無色界的眾生(Immaterial beings)的狀態,「寂滅之樂」的寧靜會變得明顯。

無想天的眾生沒有感覺或享樂,因為他們沒有心理活動,在500劫裡,他們保持寧靜沒有想。

無色界的眾生沒有身體形式而只有寧靜的心識。

在無色界眾生心相續流(the mental continuum)生起的心理狀態種類極少且極微細。

如果他是一位阿拉漢,只有十二種心識有機會在他的心相續流生起:

一個意門轉向心(Manodvārāvajjana),八種欲界唯作心(Kāmāvacara Kiriyā),一種非想非非想處 (nevasaññānasaññāyatana)的果報心(resultant consciousness),一種非想非非想處(nevasaññānasaññāyatana)的唯作心,和一種阿拉漢果心。

因為它們每次只生起一個,當任一種心不出現的時候,所有的身心即止息。

那時稱為「寂滅之樂」之涅槃本質將肯定地變得明顯。

所謂「寂滅之樂」涅槃境界並非共同所擁有的唯一的境界。

各自有各自的涅槃境界。

因此,有許多的聖者當色身還存在的時候,心導向於自己的涅槃境界而入「果定」。

當入果定,心就在導向涅槃境界的時候其實是極為安樂的。

所有長老和長老尼即將證入般涅槃之際,往往由然欣然讚嘆「自說」(Udāna),且極力捨下名蘊以及色蘊。

這種情形,隱隱然對名色蘊有極力貪著的凡夫造成羞愧。

塵世的無知凡人連同梵天、帝釋天、其他天人們,都傾於想望的感官目標,諸如可見目標、可聽目標等等為令人快樂的事物。

聖者寂止在他們崇高的涅槃中。

聖者無蹤的寂止在那涅槃,卻被這些無知的人認為是痛苦的,因為在涅槃中沒有享樂。

Sukhaṁ diṭṭhamariyebhi, sakkāyassa nirodhanaṁ,Paccanīkamidaṁ hoti, sabbalokena passataṁ.
聖者以智慧之眼已經清楚地見之涅槃,五蘊止息之時的快樂本質。

親自見到涅槃的聖者,實際上相對於為無明(avijjā)和貪愛所苦的塵世俗人,他們兩者就像背對背,朝相反方向而跑的人!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20-9-10 21:06:03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9-10 21:12 編輯
涅槃也不是由人、眾生可以能感受的境界。

也不像是色、聲等五欲那樣,因此涅槃不具有「感受之樂」,但確實僅是「寂滅之樂」而已!

《增支部 9.34》
如是我聞。一時,具壽舍利弗住王舍城之迦蘭陀竹園。具壽舍利弗於此告諸比丘言:
「友等!此涅槃者是樂。友等!此涅槃者是樂。
.
如是言時,具壽優陀夷對具壽舍利弗言:
「友舍利弗!於此處無所受,云何此處有樂耶?」
「友!此處無所受故,此處正是有樂

《大般涅槃經》
涅槃即是常.樂.我.淨。涅槃雖樂 非是受樂


世間樂 叫做「受樂」。
因為其快樂 是由「受」所引發
.
涅槃的快樂,則非「受樂」,因為不是由「」所引發的快樂
.
這就是 世間樂 與 涅槃樂 不同之處

------------------------------------------------------

涅槃者 無五陰 (色想行識)
故,涅槃之樂 不可能來自「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3 15:47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