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9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科學新知] 白堊紀海洋竟是魷魚天下 北海道大學團隊用新技術找到263件化石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前天 21:0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北海道出土的岩石中發現263件魷魚喙化石,顯示當時海洋中魷魚數量極多,圖為相關岩石標本。
(示意圖/Pixabay)



研究團隊利用自動裝置切削岩石並建立三維影像,成功揭示大量魷魚喙部化石。
(圖/翻攝自X)



北海道大學等研究團隊發表新研究,發現約1億年前的白堊紀時期,海中其實充滿了魷魚。這項發現是透過最新開發的自動化裝置,把過去難以保存的魷魚化石從岩石中找出來,證明魷魚早在菊石滅絕前就已大量存在。

根據多家日媒報導,研究團隊日前在《科學》(Science)期刊上表示,過去認為白堊紀的海洋以有硬殼的菊石為主,而魷魚沒有硬殼,很難留下化石,因此科學家一直以為牠們是菊石與恐龍滅絕後才開始大量演化。但這次研究推翻了這個想法。

研究人員鎖定的是魷魚的喙部,也就是俗稱的「烏鴉嘴」,由一種叫幾丁質的物質構成,跟蝦蟹的殼一樣。不過這種構造比菊石的碳酸鈣殼體脆弱,化石難以保存,也難以從岩石中取出。

團隊選取了北海道出土的35塊、形成於約1億到7000萬年前的岩石,利用開發出的全自動裝置逐層研磨,拍攝大量照片,再建構成全彩三維影像,完整數位化岩石後進行分析。

結果找到了263個平均長3.87毫米的魷魚下喙化石,經比對後屬於40種魷魚,其中39種是新種。這些魷魚推測身長約15至20公分,與現代魷魚大小差不多。

此外,團隊也發現了少量的菊石和章魚喙化石,但魷魚的數量最多,代表魷魚在白堊紀晚期就已大量繁盛。北海道大學副教授伊庭靖弘表示:「這項研究顯示,過去認為海洋由菊石主導的說法並不正確,白堊紀的海其實是魷魚的世界。」

儘管這次發掘過程中,魷魚化石已被磨掉,但所有三維資料都已保存並公開,讓全世界研究人員都能使用。研究團隊也將這項技術稱為「數位化石發掘」,希望能推動古生物學的進一步發展。

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的真鍋真名譽研究員也表示,這種技術能發現過去人類忽略、甚至被認為不存在的生物化石,有望揭開更多演化秘密。



資料來源 : CTWANT
https://www.ctwant.com/article/427895/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7-3 16:54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