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6-26
- 最後登錄
- 2025-7-2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6562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22162
- 相冊
- 2
- 日誌
- 21
    
狀態︰
離線
|
秦始皇駕崩後,秦朝雖尚未立即崩潰,但隨著丞相李斯遭趙高誣陷身亡,朝政迅速陷入混亂。作為法家核心人物與親秦派代表,李斯的死不僅使秦廷失去重要支柱,也動搖了原本依附秦國的六國人員的信心,導致各方離心離德,加速帝國瓦解。
李斯,楚國上蔡人,為戰國末年法家代表人物之一,早年從荀子學習治國之道,後投奔秦國。當時秦國正處於對外征戰、對內集權的轉型期,李斯憑藉《諫逐客書》說服秦王保留六國人才,自此躋身中樞,逐步掌握朝政,最終官至丞相。
秦始皇在位期間,李斯參與統一六國的各項政策與謀略,是中央集權制度的重要推手。他建議廢除封建、推行郡縣制,主導了法令的統一與書同文、車同軌等措施,對秦朝建立現代意義上的帝國制度有深遠影響。
然而,李斯的政治生涯與秦朝的命運,也同樣受限於專制體制的脆弱性。秦始皇駕崩後,皇位之爭引爆權力鬥爭,李斯與宦官趙高合謀偽造遺詔,廢原儲君扶蘇,改立胡亥為帝,原意為穩定政權,卻埋下禍根。秦二世即位後,趙高逐步排擠李斯,並設局誣陷其謀反。李斯雖一度試圖自辯,仍遭腰斬於鹹陽,並株連家族。
李斯之死對秦朝政局影響深遠。他身為法制與官僚系統的核心人物,一旦被除,打破了原有的官僚平衡,朝廷失去穩定重心。原先依附於李斯的六國士人失去庇蔭,對秦政權信心動搖;而趙高專權後,陷秦政於內耗、冤獄與失政,導致朝野上下離心。
隨後,陳勝、吳廣揭竿起義,各地紛起響應,民變連連,地方貴族與舊六國勢力重新崛起。秦朝在胡亥與趙高的暴政下,迅速由盛轉衰,僅15年便滅亡。李斯之死,既是個人命運的悲劇,也是法家理想與暴政現實衝突的縮影,更成為秦帝國失去制衡、走向崩潰的轉捩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