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23
- 最後登錄
- 2025-11-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0196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5270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直面苦難,永不言棄
惡魔是我們最古老、最狡猾的敵人。他以朋友的面貌出現,卻不斷誘導我們走向自我毀滅。他的最大目標就是讓我們失去希望,陷入絕望和痛苦。生活中,我們常常面臨種種挑戰,這時惡魔的低語聲便悄然出現,試圖讓我們放棄信心,變得消極。然而,正如古蘭經所教導我們那樣,積極的心態是一種強大的武器,是對抗惡魔誘惑的最佳方法。
真主說:“惡魔確是你們的仇敵,所以你們應當認他為仇敵。他只號召他的黨羽,以便他們做烈火的居民。”【35:6】
惡魔自人類出現伊始,就與之為敵。人類就應該認清他的真實面目而謹防他的唆使與蠱惑。惡魔的終極目標,是要讓“他的黨羽”——受他蠱惑、上他當的人成為火獄的居民。
而我們的這個敵人,最希望我們失去希望,失去耐心,陷入絕望和憤怒之中,因為沒有希望,我們就會迷失。我們抵抗惡魔的方式,就是做出相反的選擇,積極主動地選擇積極心態。
先知穆罕默德(願主福安之)的一生,就是積極面對一切考驗的完美體現。他在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後來又失去了撫養他的爺爺、叔父,有失去了他摯愛的妻子以及六個子女,甚至還是去了家園,被迫背井離鄉。
先知(願主福安之)在生活中感受到了深深的痛苦與悲傷。但他堅持著希望與耐心,抵抗絕望與憤怒。他保持積極的態度,作為對抗敵人的一種抵抗方式。
我們通過學習先知(願主福安之)的故事和其他先知的歷程,能夠看到如何做到這一點,能夠從他們的奮鬥和勝利中獲得啟發。即使在今天,我們當中依然能從先知(願主福安之)身上獲得靈感,仍然有人將積極作為一種對峙磨難的方式。
那麼,如何在生活的挑戰面前堅守積極心態呢?接下來,我們將通過三個小故事,學習普通人在現實生活中保持積極心態在的具體體現。
拒絕放棄
當潔西嘉皈依伊斯蘭教時,她知道生活會很艱難。她認識的唯一一位元穆斯林住得很遠,而且大部分她認識的人對伊斯蘭教持懷疑態度。
然而,她依然選擇皈依,因為她知道這是她生活中正確的選擇。隨後,她很快開始戴上了頭巾,意識到皈依伊斯蘭,並且以伊斯蘭的方式生活,將比她想像的更加困難。
她的室友公開嘲笑她。每次她離開家門,她都會聽到別人對她的嘲笑和竊竊私語。無論她如何友善和有禮貌,朋友、家人和同事,仍然與她對立。
最終,潔西嘉失去了工作,與家人的關係疏遠,朋友們也停止了聯繫。
她感到自己陷入了絕望。但每當一個放棄希望的念頭出現在她腦海時,她就會主動選擇相信與耐心比放棄更好。她緊緊抓住了古蘭經中的教誨:“你們不要灰心,不要憂愁,你們必佔優勢,如果你們是通道的人。”【3:139】
任何失利,都不等於真正的失敗,只要我們堅持正信,服從命令,我們終將能在安拉那裡享受最高榮譽。換言之,這句話的意思是,穆斯林是信安拉,盡人事,生來奉命以生命財產為主道奮鬥的人,他們不應該無功受祿。
每當潔西嘉開始為自己感到難過時,她會提醒自己:感到悲傷可以,但不可以變得憤怒;感到受傷可以,但不可以一直沉浸在痛苦中。她主動告訴自己保持積極,期待未來,相信真主並保持耐心。
有一天,她在古蘭經中讀到了一段話,令她明白真主瞭解她正在經歷的一切,真主說:“犯罪的人們常常嘲笑信士們,30.當信士們從他們面前走過的時候,他們彼此擠眉弄眼;當他們回家的時候,洋洋得意地回去。”【83:29-31】
在今世中,惡人們每每看到歸信安拉的信士時,總是嘲笑他們,蔑視他們,視他們的信仰為封建迷信甚至是神話,視他們的信仰為謊言,視他們的道德規範為清規戒律。每當他們在回家途中見到信士時總是擠眉弄眼,趾高氣揚,顯示出非凡的優越感。他們認定穆斯林是一些誤入歧途的人,他們為了種種不現實的幻想,寧肯放棄眼前的種種享受,用一些清規戒律約束自己。
可是,潔西嘉在讀到這節經文時因喜悅而流淚,因為她知道真主是她的守護者、引導者和最有能力的存在。
災難之後的積極心態
沙揚和薩米結婚時滿懷希望地期待成為幸福而又優秀的父母。
他們在婚禮之夜祈禱,希望真主賜給他們一個賢良的孩子。但那個晚上他們沒有懷孕,幾個月過去了,他們開始擔心。直到一天沙揚發現自己懷孕了。
他們得知這個消息時喜出望外,但不久後,沙揚感到腹部劇烈的疼痛。她和丈夫在得知她流產後,哭泣不已。
然而,他們拒絕放棄希望。夫妻倆加倍祈禱,懇求真主賜給他們賢良的孩子。這個令人心碎的過程一直持續下去。
他們不斷祈禱,過了很久,妻子都沒有懷孕。當她再次懷孕不久,卻又一次經歷了流產。
儘管如此,沙揚和薩米仍然沒有放棄對真主(願他受尊崇)的計畫的希望。他們祈求賢良的孩子,並感謝真主保護他們,免於得到可能帶來痛苦甚至把他們引離真主的孩子。
夫妻倆互相鼓勵,思考真主一定在保護他們免於某些考驗。他們將原本可能成為悲觀的情緒轉化為痛苦後的積極心態。
他們拒絕關注自己沒有得到的東西,或是生活中自己認為應有的事物。相反,他們時刻銘記這段聖訓:如果發生了什麼事,不要說“如果我當時做了某事,事情就會不一樣”,而是應該說“真主已經註定,他意欲怎樣便怎樣,說‘如果’,就是開啟了惡魔的大門。”
這並非我的前定
當阿丹還是個孩童時,他的母親去世了。不久之後,他那飽受思念之苦的父親在也離世了。
更糟糕的是,因為阿丹年紀尚輕,他只能做些低薪工作來勉強維持生計,直到他父母的遺產完成分配,他才能繼承遺產。
這是一個艱難的時期,但阿丹知道他的父母屬於真主,他們已歸於真主。他感恩曾擁有他們的時光,儘管心中充滿悲傷和孤獨,但他依舊相信真主是最好的計畫者。
最終,遺產分配的日子到了,但阿丹發現一些親戚通過欺騙和謊言偷走了他大部分的遺產。
然而,阿丹依然沒有陷入絕望或憤怒。他常常對自己說:“信仰的真諦是明白你失去的那些東西本不屬於你,而你得到的那些,早已註定屬於你。”
儘管一切如此,阿丹仍然努力工作,自給自足。他保持耐心,並堅信真主將會糾正一切不公,並為那些欺壓孤兒的人討回公道。
這些故事提醒我們,保持積極心態並不是天生的,而是一種有意識的選擇。每當我們面臨痛苦和挑戰時,我們都可以選擇不讓自己陷入絕望,而是主動選擇堅持希望、耐心和信仰。這不僅僅是一種對抗惡魔的方式,更是掌控我們生命中種種困境的力量。
在今後的生活中,讓我們記住,無論多麼艱難,積極心態總能幫助我們走出困境,走向光明。
(伊斯蘭之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