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3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認識疾病] 腸病毒初期症狀有哪些?腸病毒傳染途徑、潛伏期、預防重症方法 [複製連結]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總版主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IQ180解題高手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校園生活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寵物達人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前天 07:2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春夏是腸病毒的好發季節,雖然腸病毒初期症狀較輕微,但因為腸病毒的類型相當複雜,所以仍有部分感染腸病毒者會出現嚴重的重症,特別是兒童,據疾管署統計,截止至6月中旬有4位新生兒因腸病毒重症死亡,預估今年腸病毒流行期很可能持續到7月底。腸病毒症狀可大可小,快和《早安健康》一起了解腸病毒初期症狀、傳染途徑和預防秘訣有哪些!
  
  腸病毒是什麼?
  
  腸病毒是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及腸病毒等逾60種病毒的總稱,而台灣地區較常見的腸病毒種類為克沙奇A4、A16、A5型及腸病毒71型,也因此就算曾經感染過腸病毒,也沒有「無敵星星」的保護,馬偕兒童醫院的衛教資訊提醒,感染腸病毒只會對該類型的腸病毒產生抗體,下次若遇到其他類型的腸病毒,還是有可能再次感染。
  
  腸病毒初期症狀有哪些?會發燒、起疹子嗎?
  
  感染腸病毒後平均3~5天就會發病,但大多數感染腸病毒的患者症狀都不明顯,通常1週左右就會自然痊癒,但腸病毒對於幼童來說較為凶險,很可能會伴隨手足口病或咽峽炎等症狀,甚至合併發燒。
  
  腸病毒初期症狀1.發燒
  
  新生兒、幼童和成年人感染腸病毒初期,都有機率出現輕微發燒的症狀,但其中幼童很可能會併發手足口病和咽峽炎,特徵為手、腳或口腔出現水泡或潰瘍。
  
  腸病毒初期症狀2.疲倦
  
  成年人確診腸病毒後會有疲倦感,若發生在幼童身上,並伴隨意識不情、活動力下降等症狀,就要留意是腸病毒重症的前兆。
  
  腸病毒初期症狀3.流鼻水、鼻塞
  
  看似感冒的流鼻水和鼻塞,也可能是腸病毒初期症狀。臺安醫院的衛教資訊指出,腸病毒D68型所引起的症狀多和呼吸道有關,從流鼻水、鼻塞、喉嚨痛等輕微的上呼吸道症狀,到嚴重肺炎都有可能,極少數病例可能併發神經症狀。
  
  腸病毒初期症狀4.食慾不振
  
  有些腸病毒患者會出現食慾不振的症狀,多半是因為病毒引起口腔潰瘍或喉嚨疼痛,導致食物難以下嚥,這時候建議以冰涼、柔軟、易吞嚥的食物為主,來達到補充營養的目的。
  
  腸病毒潛伏期多久?傳染力最高的時間點
  
  腸病毒潛伏期不短也不長,安泰醫院的文章提到,腸病毒潛伏期約2~10天,但通常在發病前幾天,患者的喉嚨和糞便中就有病毒了,這時腸病毒已具備傳染力,故腸病毒傳染力最高的時間點多落在發病後1週內,再加上病人會持續從糞便中排出病毒,時間可長達8~12週之久。
  
  腸病毒傳染途徑是什麼?打噴嚏、沒洗手都是感染元凶
  
  腸病毒會經由打噴嚏、咳嗽等飛沫傳染,也會因為接觸帶病毒者或物品後,沒有好好洗手而造成傳染,所以像是托育中心、學校等人群密集的公共場合,一旦空氣流通不佳、沒有確實消毒,就容易成為腸病毒傳染的途徑。
  
  腸病毒傳染途徑1.飛沫傳染
  
  腸病毒會經由打噴嚏、咳嗽等飛沫的方式傳染,特別的是,豐原醫院的衛教資訊指出,腸病毒經由飛沫傳染後可在呼吸道存留1~3週,所以即使腸病毒痊癒,仍有一小段時間的傳染力。
  
  腸病毒傳染途徑2.糞口傳染
  
  協助腸病毒患者清理糞便時,包括幫寶寶換尿布、替長輩倒便盆等,沒有先用肥皂洗手就拿東西吃,等於是直接把病毒送入口中,造成糞口傳染。
  
  腸病毒傳染途徑3.接觸傳染
  
  感染腸病毒併發手口足病時,會在口腔、手和腳上出現不痛不癢的水泡,疾管署提醒,若不慎碰到腸病毒患者破掉的水泡,也有可能接觸感染腸病毒。
  
  腸病毒傳染途徑4.孕婦垂直傳染
  
  綜合茂盛醫院與台灣母胎醫學會的資料來看,孕婦感染腸病毒影響新生兒的狀況,可簡單分為胎盤感染與分娩過程感染兩類,前者通常發生在孕晚期,當母親感染腸病毒時,會透過胎盤直接傳染給新生兒;後者則是生產時接觸到母親帶有腸病毒的糞便、血液及產道分泌物而感染。
  
  腸病毒多久會好?轉成重症的症狀有哪些?
  
  腸病毒的病程約為7~10天,大部分腸病毒患者的症狀會在1週左右漸漸消退,但還是有少數腸病毒患者,尤其是5歲以下的幼童,會因為感染腸病毒71型而併發中樞神經系統重症,如腦幹腦炎、腦脊髓炎及心肺衰竭等,甚至死亡。疾管署呼籲,若家中幼童感染腸病毒,家長需要在發病後7天內注意病情變化,如出現下列症狀,就要緊急就醫,降低重症發生的機會:
  
  嗜睡
  
  意識不清
  
  活力不佳
  
  手腳無力
  
  持續嘔吐
  
  呼吸急促
  
  心跳加快
  
  肌躍型抽搐(像嚇一跳的全身抖動)
  
  腸病毒要隔離嗎?如何消毒環境?
  
  確診腸病毒後,通常會建議隔離休養,以防擴大傳染,彰化基督教醫院「彰基院訊電子報」建議,若患病的是幼童,請固定主要照顧者,而家中若還有其他幼童,建議讓患者自己住一間房間隔離,且家中所有床單、被單,以及患者有接觸到的玩具、衣物,都需要用漂白水稀釋消毒並曝曬太陽,也要記得避免共用餐具、使用完也要用熱水消毒。
  
  然而照顧腸病毒患者雖要注意環境清潔,卻沒辦法使用酒精消毒,因為酒精僅對有外套膜的病毒有效,想要杜絕沒有套膜的腸病毒,就得利用消毒能力更強的漂白水來清消。使用方法也很簡單,只要準備泡製的漂白水,不需要大規模噴藥消毒,只需對於常接觸的課桌椅、餐桌、樓梯扶把、玩具、寢具及書本做重點性消毒,消毒後再移到戶外陽光照射即可。
  
  漂白水的泡製方法
  
  以市售家庭用含氯漂白水(次氯酸鈉濃度5~6%)為例:
  
  【一般消毒】漂白水100c.c.加入10公升自來水,清潔後等待10分鐘再以清水擦拭。
  
  【排泄物污染消毒】漂白水200c.c.加入10公升自來水,浸泡30分鐘以上。
  
  註:泡製的漂白水會隨著時間氧化而失效,應當天配製、當天使用。
  
  腸病毒怎麼吃?腸病毒的飲食建議
  
  感染腸病毒最惱人的就是出現嘴破、喉嚨潰瘍等症狀,讓患者想補充營養卻又難以下嚥,所以談到腸病毒飲食時,原則上會優先以冰涼、軟質食物為主,例如豆花、蒸蛋、優酪乳等,都是腸病毒不錯的飲食選項。
  
  腸病毒飲食1.好入口的軟質食物
  
  嫩豆腐、蒸蛋都是營養的軟質食物,能夠補充缺失的蛋白質與鈣質。尤其蛋白質對於免疫系統維持正常功能來說不可或缺。
  
  腸病毒飲食2.冰涼食物
  
  豆花、愛玉和仙草是吃不下熱食的首選,但要避免加入太多糖水,防止熱量爆表。
  
  腸病毒飲食3.水果
  
  因為水果中含有豐富維生素C和水份,有助於促進食慾、幫助身體復原,像是西瓜、葡萄、蓮霧、香瓜等。
  
  腸病毒飲食4.流質食物
  
  豆漿、牛奶、優酪乳等飲品,是腸病毒期間好下嚥又能補充蛋白質與益生菌等營養的好選擇,如果因為嘴破吃不下水果,也可以榨成新鮮果汁飲用。
  
  腸病毒停課標準、大人腸病毒可以上班嗎?
  
  感染腸病毒後雖然不需要強制隔離,但因為幼童感染腸病毒的反應往往比大人來得嚴重,所以疾管署有列出3個幼兒園、托嬰中心等學前教托育機構的腸病毒疫情停課措施,而大人感染腸病毒的話,除非有發燒等不適症狀,才會建議在家休息,若症狀輕微,還是可以照常上班的。
  
  腸病毒停課標準
  
  發生腸病毒A71型流行疫情期間:機構內同一班級在單週內有2名(含)幼童經醫師診斷為腸病毒感染時,該班級應停課。
  
  無腸病毒A71型流行疫情:機構所在的鄉鎮市區,若由疾管署公布檢出「腸病毒A71型陽性個案」或「年齡滿3個月(含)以上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個案」,當機構內同一班級在單週內有2名以上(含)幼童經醫師診斷為腸病毒感染時,該班級應停課。
  
  當機構內發生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通報個案,且個案檢出腸病毒D68型時,該個案就讀之班級應停課。
  
  如何預防腸病毒?腸病毒疫苗有用嗎?
  
  想要預防腸病毒,目前國內有2款腸病毒A71型疫苗可以提供孩子保護力,疾管署表示,接種腸病毒A71型疫苗,可預防感染腸病毒A71型引發重症之風險,建議滿2個月至未滿6歲幼兒,如有接種需求,可至醫院診所洽詢,經醫師評估後自費接種。
  
  另外,日常生活也可以利用剪指甲、勤洗手、均衡飲食等方式來抵禦腸病毒的攻擊,出門在外也要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打造不怕腸病毒侵擾的身體!
  
  預防腸病毒1.勤洗手
  
  疾管署提醒,無論是大人或是小孩,正確勤洗手是預防腸病毒的關鍵,尤其是吃東西前、抱小寶寶前、擤鼻涕後、上廁所後及看病前後,洗手時需要使用肥皂進行40到60秒的「濕、搓、沖、捧、擦」5步驟,才能有效清除手上病毒。
  
  預防腸病毒3.均衡飲食
  
  健康均衡的飲食能夠維持免疫力運作,國健署推薦餐盤為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1/3為當季深色蔬菜)、飯跟蔬菜一樣多(1/3未精緻全穀雜糧)、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
  
  預防腸病毒4.充足睡眠
  
  國內外各項研究報告都曾指出,睡眠不足的人在接觸病毒後更容易生病,而良好的睡眠可以增加人體中T細胞和B細胞,讓免疫系統更能發揮功效,而每天最好以睡足7小時為目標。
  
  預防腸病毒5.規律運動
  
  體育署的文章分享,每天應至少進行30分鐘的中強度運動及每週2次的阻力運動,有利於維持最佳免疫力。
  
  預防腸病毒6.保持環境清潔與空氣流通
  
  腸病毒疫情期間,要定期清洗家中幼童的玩具和寢具,並且消毒居家環境、保持環境空氣流通,降低腸病毒藏匿的機率。
  
  腸病毒水泡多久會好?腸病毒症狀的常見問題
  
  Q1:腸病毒初期口腔症狀有哪些?
  
  腸病毒初期在口腔的症狀主要表現為黏膜潰瘍,包括嘴唇、舌頭、喉嚨都有可能發生潰瘍,而這些症狀還可能伴隨咽峽炎、手足口病等疾病。
  
  Q2:嬰兒腸病毒初期症狀是什麼?
  
  疾管署說明,嬰兒腸病毒主要由B型克沙奇病毒或伊科病毒引起,初期症狀包括發燒、食慾不佳、活動力下降、躁動不安、皮膚出現紅疹、腹瀉或嘔吐等,若病況進展嚴重,很可能會引發凝血異常、心肌炎、肝炎、腦炎或敗血症,不可不慎。
  
  Q3:腸病毒水泡多久會好?
  
  腸病毒所引起的水泡,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情況下,不需要特別擦藥、發病約一週後就會漸漸消下去,但要小心的是,如果不小心弄破水泡,流出的膿液也可能造成腸病毒傳染。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7-15 19:07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