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2-20
- 最後登錄
- 2025-7-1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0153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51528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在線上
|
糞便潛血陽性別輕忽 不檢查恐使罹癌風險飆30倍
糞便潛血陽性勿拖延,早檢查早保命。
大腸癌篩檢的警訊不容忽視,糞便潛血陽性代表腸道可能有隱藏出血,拖延檢查將大幅提高罹癌風險。胃腸肝膽科專科醫師吳宗勤醫師提醒,糞便潛血陽性並非痔瘡那麼簡單,拖延不做大腸鏡,罹癌風險將暴增20至30倍。
吳宗勤在臉書專頁「腹內的日常 吳宗勤醫師」發文指出,一名接受糞便潛血篩檢陽性的患者,最終卻因超過時限未完成大腸鏡,無法順利結案。他表示,現在許多民眾仍輕忽「糞便潛血陽性」的意義,誤以為只是痔瘡或肛裂,甚至想「再驗一次就好」,這樣的想法恐讓早期大腸癌悄悄發展而不自知。
陽性不是癌症,但可能是警訊
吳宗勤說,糞便潛血檢查不是直接診斷癌症,而是發現腸道是否出現肉眼難辨的出血情形。雖然痔瘡或肛裂也可能造成陽性反應,但更令人擔心的是癌前病變如腺瘤息肉,或早期大腸癌。
國健署統計顯示,約有半數糞便潛血陽性的患者,後續在大腸鏡中發現大腸息肉。而吳宗勤以個人門診經驗指出,超過八成患者有腺瘤,甚至每20人中就有1人確診大腸癌。這群人的大腸癌風險,比一般人高出20至30倍。
延遲檢查,小問題變大災難
若拖延大腸鏡檢查,後果更是難以承受。研究發現,篩檢陽性卻未做大腸鏡者,其大腸癌死亡率高出64%;若延遲超過6個月,罹癌風險升高30%;延遲1年以上,風險甚至高達2.8倍!
大腸鏡為什麼這麼關鍵?
大腸鏡被譽為診斷與處理大腸疾病的「黃金標準」,不僅能全面觀察腸道內壁,也能直接切除發現的息肉。吳宗勤強調,大多數的大腸直腸癌都是從腺瘤息肉演變而來,這個過程需時5至15年,及早切除就是預防癌變的關鍵。
沒症狀≠沒問題,「再驗一次」更危險
他也提醒,「早期大腸癌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沒有症狀』」。不少人錯信無症狀就等於沒事,或誤以為再驗一次呈陰性就能安心,這些做法其實延誤病情。因為息肉或腫瘤出血是間歇性的,陰性結果不代表安全,反而可能掩蓋真實風險。
早做檢查才是真保命
吳宗勤呼籲,糞便潛血陽性就是腸道求救訊號,絕不能抱持僥倖心態。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大腸癌五年存活率可超過九成。「就算不信任我們小店,也請找到信賴的醫師做完大腸鏡,給自己一個確定的交代」。
來源:自由健康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