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8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真諦俗諦,都是人間佛教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昨天 01:0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真諦俗諦,都是人間佛教

所謂「不依世俗諦,不得第一義諦」,人間佛教就是要把世俗諦與第一義諦融和起來,循序漸進的引導人認識人生,繼而從人道通往佛道,所以大師說:第一義諦是人間佛教,世俗諦也是人間佛教。

只是「真俗」之間,所謂「談真則逆俗,順俗則違真」,如何達到不違佛說的真理,又要符合人要的利益,這就是一大智慧。大師的人間佛教所以能成功受到世人接受,就是因為他的說法「真俗一如」。

大師說法,一向不太喜歡引經據典,他不像過去傳統的講經,都是以經解經,或是說文解字、照本宣科;大師講經說法,總是把經典的要義,乃至根本佛法的義理思想加以融會後,再用一般人能聽得懂的語言表達出來。

尤其大師對於傳統的法師講經,常常都是否定人間現實的需要,例如談到金錢,就說「黃金是毒蛇」;談到夫妻,都是「不是冤家不聚頭」;講到兒女,則是「一群討債鬼」;論及世間,凡事都是「無常」的。如此充滿出世、厭離的思想,讓人對佛教望之卻步。

對此大師認為,佛教其實並非全盤否定金錢,佛教對於取之有道的金錢,稱為淨財;淨財可以推動各種事業發展,使社會安和樂利。佛教認為妻子兒女、親戚眷屬,只要彼此尊重、互敬、互諒,可以成為道友法侶,建設和樂的佛化家庭。佛教雖然講世間無常,一切都在不停的變化,但正因為變化,所以壞的才能變成好的,惡的才能變成善的,凡夫也才能成為聖人。

因此,大師呼籲佛教界的人士,不要一味的把出世的思想完全加諸在每一位佛教徒的身上,造成他們有消極、厭世的想法;大師主張應該宣揚樂觀、喜悅的佛教,以增進家庭的幸福安樂,提升人類的慈悲、道德,帶動人間的生活更和諧美滿,這才是佛陀示教的真諦。

大師因為深諳「欣樂厭苦」是人之本性,尤其「人之性,在於有所得」,因此他詮釋佛法,都非消極的制止,而是教人積極的實踐,以獲得法益。他在「如何建設人間佛教」一文中,明白指出,人間佛教所要建設的是「生活樂趣、財富豐足、眷屬和敬、慈悲道德、大乘普濟、佛國淨土」的人間佛教。

大師一方面隨順現實人生的需要,不否定世俗生活對物質、感情的追求,繼而又提出人間佛教的財富觀、感情觀、道德觀等,以引導人進一步充實心靈的生活、擴大精神的世界,讓人懂得「外財固然好,內財更微妙」,讓人過著「吾有法樂,不樂世俗之樂」的佛化生活。

當人心經過佛法的薰陶,把追逐五欲六塵的染汙欲,轉化為欣慕解脫自在的善法欲,把自私小我的情愛,昇華為人我一如的慈悲大愛,這種「淨化的」、「善美的」佛性之顯發,當下就是人間淨土的實現,這才是人間佛教所要達致的最終目標。

過去有人質疑,認為人間佛教是「人道」,不契合第一義諦的「佛道」,但是大師說:「太虛大師講『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這不就說明了人間佛教也是第一義諦嗎?」

「真俗圓融、空有一如」,這是人間佛教重要的精神內涵,不能「真俗圓融」,就無法弘化人間;不懂「空有一如」,就不能認識人間佛教。因為有「空有一如」的體證,才能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如此才能融入世間,而不被世間的五欲六塵所染,也才能借假修真,發揮生命的功用,利用難得的人身,透過菩薩道的奉行,在自利利他的同時,開發自己本具的佛性,同時創造人間淨土,這就是人間佛教重在「緣起中道」,也就是「空有一如」之真理闡揚的目的所在。

(星雲學說的真理闡揚)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曾有版管責冰至,文章轉貼沒啥用,每發一文俱心虛,更看勳章為壓力。唯見高管滿勳章,原來意指是他人。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8 10:3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