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0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究竟學佛在學甚麼?我們又學到多少?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藝術之星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18 小時前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究竟學佛在學甚麼?我們又學到多少?


《華嚴經》云:「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若干年前,我新參加一個學佛組織,一位師姐向我們十幾個新人詢問:「你們為甚麼要來學佛?」

我記得大部份人都有點不知所措,都回答些標準答案:

「想離苦得樂」、「想解脫成佛」、「他日往生淨土」等。

當時那位輔導師姐,便告訴我們《華嚴經》的道理:就是眾生與佛,不過迷悟之間。眾生終究成佛,學佛好像回家,從迷到悟修行。

其實這些基礎知識,學佛的過程裏面,常常會反覆被提及。不過當回到個人修行層面,深入到個人心性的改革,心靈就會常常受到衝擊:究竟實踐了多少佛陀的教誨?究竟有多少覺悟?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聖嚴法師說過:

「學佛的目的,是為了將心性的苦、煩惱與迷惘,透過修行,轉為樂、解脫與徹悟,亦即所謂的轉迷為悟。」

因此,我們常常將「是否減少了煩惱」作為一個個人修行是否有初步成績的判準。若是個人的內心越趨向安定自在,逐漸遠離煩惱慌亂,基本上方向就是對的,學佛修行的收穫已經很明顯。而有些師兄師姐,會常常詢問一個問題:如果不用比較深奧的佛教語言,又有甚麼基本的學習原則應該遵守呢?

「七佛通戒偈」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如果我們根據這個原則,日常生活,1)首先得做到善良為人,往好處看別人,常常為別人着想,慎防傷害別人,這是人天善法之基礎,若然這點我們也做不到,所謂菩薩誓願,也不過空談。2)其次,我們得習慣遇事反省:「這樣的對應行為,是否符合自己修行的原則?」有時候達不到慈悲喜捨的精神,起碼是清清楚楚地覺知,沒有含糊地自欺欺人。覺知可生起慚愧心。3)保持一種不停改善自我,離開自我中心思維的修行熱忱。今天做不到,明天也有機會做到,若然內心冷卻了,會常常用「熏習熏習,逐漸就好了」麻痹自己,那可能是一種放棄的表現。

學佛,在於學人生每個當下。每個當下,都是轉迷為悟的契機。

(學佛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0-14 19:2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