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2007-5-12最後登錄2025-10-31主題查看積分150346閱讀權限250文章368467相冊1日誌8
 
     
 
                                      狀態︰
離線   | 
| 台語「瀑布」 的講法很精緻,在書寫母語文學時,很有助益,它可分下列說法。 
 (一) [水沖]:指普通一般的瀑布
 
 (二) [半山泉/水臍]:指遠處的瀑布
 
 (三) [天公泉]:指峭壁下仰望從天而降之懸瀑
 
 (四) [水幜]:小矮瀑,幜是裙子摺階
 
 (五) [水牆仔]:人工牆造成瀑布
 
 (六) [水濂洞]:瀑布日久浸蝕,變成半圓狀洞,常伴薄形水霧。
 
 
 譬如說, 有一天你到烏來旅行,走過市街和大橋,到台車站坐台車,沒多久在遠遠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半山泉” , 下了台車, 正對面就是”水沖”,後來大家下溪谷遊玩, 仰頭上望山崖懸瀑, 我們稱它”天公泉”,再後來坐纜車上去山頂時, 往下看原先的瀑布變矮,叫”水幜 “, 再沿路走上去, 就可看到水泥壩形成的水瀑, 我們叫它”水牆仔” ,我們聽到不同的詞彙就知道不同的環境地貌.
 
 
 另外, 瀑布水流過下方大石洞的時候, 水柱會形成扇面噴霧狀,我們叫它”水濂洞”, 其景色更是詩情畫意, 令人久久不忍離去, 瑞芳水濂洞和十分寮眼鏡洞就是名例,咱台灣因地形複雜, 雨水又多, 在文學描述上,形容山瀑的詞彙愈精緻愈好.
 
 來源:文建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