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2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法像介紹] 生命的超越 善調自心 [複製連結]

Rank: 12Rank: 12Rank: 12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7-4-13 15:09:5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所以,想要做心的主人,就需要看護心、調伏心、引導心,就像善於治水一樣,把心引導向正確的方向。

在這裡,我們講一個智者(Paõ ó ita)沙馬內拉[1]的故事。

智者出生在古印度沙瓦提城中一個護持沙利子(Sàriputta) 長老的富有家庭。

因為從他母親懷胎那天開始,其家中的笨人也變成智者,聾啞獲得康復,所以將他命名為“智者”。

在他出生後,其母親即產生這樣的念頭:“我將不會阻止我兒子的志願。”

當智者長到七歲時,他對母親說:“母親,我想在長老跟前出家。”

“好啊!親愛的。我曾下過決心不會阻止你的志願。”

於是在當天傍晚即把小智者送到寺院沙利子長老之處,請求出家。

智者出家後的第八天,沙利子長老叫他跟著一起去托缽。

他跟隨在長老的後面,走到半路時見到一條水渠問說:“尊者,這是甚麼?”

“賢友,這是水渠。”

“它可以用來做甚麼?”

“它可以將水引去灌溉莊稼。”

“那麼,尊者,水有沒有心呢?”

“沒有,賢友。”

“尊者,像這樣沒有心的東西也可以隨著自己的意願引導呀?”

“是的,賢友。”

智者沙馬內拉心想:“像這樣沒有心的東西也可以隨著自己的意願引導來做工作,為甚麼有心的人卻不能控制自己的心念來禪修呢?”

走了不遠,智者又看見箭工在用火烘烤箭杆後扳直,問說:“尊者,他們是誰?”

“他們是箭工,賢友。”

“他們在做甚麼?”

“把箭杆用火烘烤後扳直。”

“箭杆有心嗎?”

“沒有心,賢友。”

他於是想:“即使拿沒有心的東西用火烘烤也可以扳直它,為甚麼有心的人卻不能控制自己的心念來禪修呢?”

又走了不遠,智者看見木匠在用木頭做車輪、車輻等,問說:“尊者,他們是誰?”

“他們是木匠,賢友。”

“他們在做甚麼?”

“他們拿木頭做車的輪子等,賢友。”

“木頭有心嗎?”

“沒有心,賢友。”

他想:“即使拿沒有心的木頭、木板也可以做輪子等,為甚麼有心的人卻不能控制自己的心念來禪修呢?”

他這樣思惟之後,對沙利子長老說:“尊者,如果您可以自己拿衣缽的話,我想回去。”

長老接過自己的衣缽並把房間鎖匙交給他。

沙馬內拉禮敬長老之後折返回去。他走進房間坐下後,開始觀照自身五蘊,修習維巴沙那。

由於在過去咖沙巴佛(Kassapa Buddha)的時代,智者沙馬內拉已經積累了大量的巴拉密。

此時,他的心很快地獲得專注,就在用餐期間觀照自身而證悟第三果[1]。

那天,佛陀在用完餐後觀察:“智者沙馬內拉將衣缽交還給沙利子後回去禪修,他是否能完成出家人的義務?”
知道他已證悟了三果,再繼續觀察:“他有沒有證悟阿拉漢的巴拉密?”

結果發現不僅有,而且還能在用餐之前證悟阿拉漢果。

接著又發現:“沙利子正為沙馬內拉帶食物趕著回來,我必須設法阻攔他,到寺門外作守護,然後問他些問題。

在他回答問題時,沙馬內拉將能證悟阿拉漢道連同四無礙解智。”

於是佛陀來到寺門外,站在那裡問了剛到達的沙利子長老四個問題。

就在沙利子尊者回答這些問題的時候,智者沙馬內拉證悟了阿拉漢道連同四無礙解智。

如此,七歲的小孩在出家後的第八天,就像盛開的紅蓮花、青蓮花一般證得阿拉漢道果。

佛陀就此事對比庫們說:“諸比庫,當智者看見水渠能引水、箭工扳直箭、木匠做木工活之後,就能借這些外境來調禦自己,從而證悟阿拉漢。”

並說偈頌:“治水者引水,箭工製弓箭;木匠做木工,智者自調禦。”(法句 80)

我們可以從這個故事得到啟示:心是可以調節的,只是由於我們的耐心不夠,意志力太弱了。

我們聽了這個故事要感到慚愧,甚至連一個七歲的小孩子都不如。

所以,談到修行,重要的是調伏自心,提升心的力量。



[1] 沙馬內拉:巴利語 sàmaõ era音譯,意為沙門的兒子。
在佛教中出家受十戒的男子,多數為少年。

[2] 根據佛教的修證次第,斷除煩惱、證悟聖果分為四個階段,最高的階段為阿拉漢道果。
證悟第三果時,斷除了欲貪和瞋恨。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8 11:49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