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發表人: gua7894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都市言情] [壯鄉小仨]隨身種田(全書完)  關閉 [複製連結]

匿名
狀態︰ 離線
151
匿名  發表於 2024-3-20 13:09:37
【150章】酒坊擴建

   庚辰年十一月十八,皇歷上寫著宜動土、搬遷等等,經過鹿力大仙的挑選,確定今天成為劉家拆除豬圈的好日子。于是,今天一大早,就有一群人來到了劉家大院,准備把后院的豬圈大卸八塊,夷為平地。
    雖然劉睿不是那麼感冒鹿力大仙的建議,但是在父母親以及其他長輩的要求下,劉睿也只好讓鹿力大仙變成了顧問,挑選各種日子進行施工。

    拆房子、下地基、上梁以及落成,每一天都需要鹿力大仙根據劉家的情況進行分析,精心的挑選才行。

    其實,有時候生活就是在不斷地妥協以及寬容之中進行,如何讓備方的觀念達到一個和諧的平衡,需要一定的藝术以及心胸。

    今天是鹿力大仙挑選的拆房子日子,正好連續好几天的陰雨天氣放晴,正好適合動工,看來還真的是天公作美。工程隊的工人一大早就趕到了劉家大院,他們中的很多人對于這個院子可謂是久聞其名,但是一直沒有機會觀察。這一次剛好有這樣一個機會,大家都紛紛提早趕到這里,想要一睹為快。

    究竟,這個院子和其他人家的院子有什麼區別呢?

    當然了,光是看,他們也就能看出整個院子生機盎然點罷了,其原因就不甚了了了。

    和城里利用大型機械以及定向爆破等先進技术手段進行拆遷的方式不同,農村的房屋拆遷有著屬于自己的特色,絕大部分都是純手工作業。

    就拿劉家的豬圈來說吧,為了能夠把屋頂的瓦片保存下來,工人們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把瓦片收起來,一摞摞地傳到地面整齊地擺好。

    並不是劉睿小氣,這點瓦片都要廢物利用,而是現在你就是有錢都買不到瓦片,劉睿不得不小心保管。

    為了保存這些造型古朴的瓦片,工程隊動用了大部分的工人,費盡功夫,這才把所有的瓦片收拾完畢。另外,那些杉木橫梁以及青磚也都清理干淨之后,把完好的挑選出來,堆垛在院子里面。

    之所以要如此費勁,只要還是因為酒坊的特殊狀況所決定的。

    釀酒的時候,因為會產生大量的水蒸氣,若是通風散熱不好,就很容易造成煙霧繚繞的情況,影響視線。在原先的酒坊中,磚瓦結構並且加上良好的通風散熱設施,每每把蒸熟的米飯攤開放涼的時候,仍1日是煙霧繚繞,看不見人影。

    原先,劉睿也想著把新酒坊建設成現代化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但是考慮到排氣通風,以及酒坊將來的品牌建設,劉睿還是決定采用復古的方式,修建一個古韻十足的釀酒作坊。

    不過,要想憑空建設一個古建筑,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無論是造型、設計以及材料應用上,都有著相應的講究,一旦出錯,就會畫虎不似反類犬。

    為此,劉睿還特地到縣城的圖書館,查閱了大量的相關資料,和馮建公司的技术員經過商量之后,最后才確定了最終的設計方案。在復古的設計方案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青磚和瓦片,這些材料可不是那麼好找。還好,劉家的豬圈以及1日的酒坊都是用這些材料修筑的,只要拆除的時候注意點,就能把大部分的材料完好地保存下來。

    此外,再到附近的村庄收一點,就足夠新酒坊的建設使用了。

    為了把材料更好地保留下來,劉睿只好是花大價錢,讓拆迂隊慢慢地手工作業,把完好的磚瓦都保留下來,堆積在工地邊上。

    在青云附近,有專門工程隊,他們往往包工承接拆房子、挖地基等等對技术、体力要求比較高的工程,慢慢地就變威了附近建筑市場上舉足輕重的力量。哪怕是馮建的公司,遇上這樣的工程,也是外包給專業的工程隊,以加快工程進度。

    就拿拆房子來說吧,暴力的拆除總是很簡單,但若是想把材料完好地保存下來,那就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經驗了。只有專業的工程隊才能按照業主的要求,小心翼翼地把大部分的材料都保存起來。

    花了錢的劉睿自然不用太過操心,后院的豬圈很快就被拆除一空,變成一堆瓦片和青磚,還有數十根橫梁畝堆垛在后院的空地上。

    接下來,工程隊開始按照劉睿提供的建設圖紙,開始挖地基,整個劉家的后院變成了一個喧鬧的工地。

    這些拆房子、挖地基的工人,都是青云附近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漢子,自然不是什麼溫文爾雅的讀書人。他們在勞動的間隙,總是會大聲開著玩笑,說點帶葷的玩笑,盡顯市井文化的粗獷。

    劉睿剛回家的時候,還是有點不太適應這種重口味的風格,覺得有點粗俗不堪,難以融入。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劉睿接觸多了,才明白這是一群很可愛的人,他們熱情、豪爽,並且富有活力,雖然有時舉止言談會有點下里巴人的味道,但是仍1日無法掩飾他們身上噴薄而出的生命活力。

    和他們接觸次數多了,劉睿覺得自己身上的小家子氣也是逐漸消散,說話辦事也是日漸利索起來了。

    慢慢的,劉睿接受了這樣的群体,可以和他們有說有笑,共同探討工程上的問題,解決施工中遇到的難題。劉睿就如同是一塊海綿一樣,盡情地吸收周圍的有益的元素,逐漸地壯大自身,融入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

    很快的,不到三天時間,劉家后院已經開挖了橫平豎直的地基,建筑工程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就進入了正軌。

    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只要在鹿力大仙做法挑選的好日子里填地基,就可以開始進行快速地修建,早日投入使用之中。

    比起請親戚幫忙,這樣的方式是顯得有點花費過大,但是只需要在每天中午給工程隊准備午餐就可以了,省事不少。若是請親戚來幫忙,雖然不用花錢,但是中餐、晚餐都需要准備好吃的,那是相當的麻煩。

    這几年以來,隨著時代的變遷,梁村這邊一些風俗習慣也在逐漸地發生細微的轉變,人們向著更高效、更省事的生活方式靠攏。往常人們蓋房子的時候,都不會請建筑隊,從拆1日房子到新居落成,几乎所有的活計都是自己干。只有在一些重要的日子,才會請親戚朋友前來幫忙。

    這樣一來,就可以省下了不少的建設資金,但是工期很長,麻煩事也不少。這些年,村民們的觀念逐漸地發生了改變,大家已經慢慢地摒棄傳統的方式,改用更專業的工程隊進行施工。

    秋雨停歇之后的三天時間里,劉家后院的豬圈已經是被夷為平地,工程隊的高效率讓劉睿頗為滿意,畢竟新酒坊早日建成投入使用,將會是劉家酒坊實現騰飛的重要契機。

    隨著天氣逐漸轉涼,青山人更熱衷于喝點小米酒曖身子,米酒市場開始呈現一個快速增長的態勢。再則,在青山白勺傳統習俗中,進入農歷十一月之后,就是婚嫁的集中季節。就拿梁村來說,最近一段時間三不五時就能聽到嗩吶高亢嘹亮的聲音,那是又有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在農村的酒宴之中,很少會出現啤酒、瓶裝酒等等高檔酒類,絕大部分都是米酒占據其中最重要的地位。每逢喜事,主人家一定要用米酒把男客人們都灌醉,這樣才算是招待到位。每每婚宴的時候,就是規模宏大的斗酒大賽,場面異常熱鬧,頗受群眾的歡迎。

    一般來說,一場婚宴需要的米酒大概在三五百斤之間,這基本上就是劉家目前一天的產量了。現在,劉家酒坊光是供應城里的大排檔以及附近村鎮的雜貨店,就已經是有點吃力,若是再不擴大產量,只能是眼睜睜地看著婚宴市場的訂單從眼前溜走了。

    劉睿知道,將來酒坊還是要走高端市場才是王道,但是他並不想錯過擴大酒坊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機會,只要盡可能地擴大酒坊的市場份額,將來在策划高端產品的時候,也就有了更多的底氣。

    這些東西都是劉睿在看書的時候學到的,至于是否有效果?他目前還不得而知,不過呢,實踐出真知,凡事總要去試一試才行。

    在酒坊進行擴建的同時,原來的酒坊釀酒設備依1日在正常運轉,保證客戶的訂貨供應,與此同時,劉睿也開始向廠家訂購更大規格的釀酒設備。將來在新酒坊落成之后,立即就安裝設備,調試,進行試生產,實現無縫銜接。

    ‘無縫銜接’這個詞語也是劉睿從書上學到的,雖然他已經不再上學,並不代表他就此停止了學習的腳步,他仍1日如飢似渴,一有機會就看書,充實自己。

    當然了,和以前在學校的時候那種為了考試而學習的情況不同,現在劉睿看書學習更多的是從實用的角度出發,只有生活中需要的知識,才是他願意涉獵、投入精力去琢磨的內容。

    自從有了神農空間,劉睿看待生活的態度更加從容,站的位置也就更高,看待問題的角度也就也會更全面。在這樣的情況下,劉睿看書也就不再悟悟懂懂,不僅僅知其然,而且還知其所以然。

    或許,生活的磨練總是能讓人快速地威長起來!
匿名
狀態︰ 離線
152
匿名  發表於 2024-3-21 00:30:05
【151章】未來前景

   這場秋雨不僅僅讓劉家酒坊的擴建工程往后推遲了几天,也讓筑路工地停工,變得安靜下來。
原本轟鳴的機器聲已經消失不見,那些機械怪獸靜靜地伏在煙雨朦朧之中,等待再一次啟動。路邊的工棚里,工人們要不聚在一起喝點米酒,就是圍在一堆打牌取樂,倒也是閑適得緊。

    當然了,對于工人們來說,這樣的生活舒服是舒服,但是每個人心里都是異常焦急,畢竟不開工就沒有收入。工人們都指著工地上的收入養家糊口,自然希望能夠天天開工,增加收入,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打牌喝酒度日。

    不過,還好老天爺並沒有那麼不識趣,秋雨在下過几天之后,很快就放晴了。似乎是得到了信號,在雨停的同時,原本籠罩在大地上的薄霧很快就消散的無影無蹤。

    沉寂了好几天的工程機械猛然間發出了震天巨響,冒著黑煙開始在初見雛形的公路上馳騁,把各種筑路材料鋪設到路面上,很快地,平整筆直的道路就慢慢成形了。

    在縣里充裕資金的支持以及領導的關注之下,負責工程建設的工程技术人員自然是三軍用命,雖然被秋雨耽擱了几天,但是仍1日在一個月的時間把青山到梁村的公路打通,開始鋪設混凝土。

    天放晴了,工地開始恢復喧鬧,熱火朝天的場面讓每一個路過的人都是心潮澎湃。一直如同一汪死水的梁村開始被這條公路攪動,村民們的心思也是逐漸地活泛起來,有了更多的想法。

    主体路面修好之后,再加上附屬設施的建設,雖然不能在元旦的時候竣工通車,但是按照工程的進度,這條公路在春節前肯定可以投入使用。到那個時候,梁村里眾多的特產以及農產品就可以順利地通過公路,運往縣城以及更多的地方。

    這些天以來,隨著工程進度的不斷加快,梁村的村民最近討論的話題也都是和公路以及物資運輸有關的。

    別看村民們很多一輩子最遠的地方也就是到過青山縣城,但是並不妨礙他們有著敏銳的市場意識,在公路即將修通的時候,他們就已經是開始盤算著將來的規划。隨著公路的通車以及碼頭的擴建,可以預見到,將來物資的流通將會有更大的發展,村民們也都在盤算著將來家里的經營方向的轉變。

    小鏡湖即將變成旅游區的傳言在青云鎮越傳越廣,不少的村民心思都有所浮動了。不過。對于這樣的事情,大家觀望的情緒比較濃,畢竟,這種事情並不太靠譜,需要投資的周期也很長,並不適合農民們的投資理念。

    在鄉下,村民們大多都是熱衷于尋找投資少、見效快,並且是自己熟悉的項目進行開發,輕易不會涉足陌生的領域。

    在公路建設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梁村的村民也在積極地做著一些應對,他們開墾沙地種菜、准備把更多的蔬菜賣到縣城。這殷時間以來,以‘俏江南’為首的城里餐館逐漸加大在梁村乃至周圍村寨的收購力度,蔬菜、山貨、家禽等等農產品都是如同流水一般進入了縣城的餐飲市場。

    再給村民們創造不少收入的同時,也是逐漸地擴大了梁村出產的名頭,讓縣城更多的人了解到青山縣還有這樣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

    公路的修通,將會使得梁村的出產更方便地進入縣城市場,也就讓村民們種菜的積極性更高了。

    湖邊的沙地上隨處可見種菜的村民,大家不時和相熟的鄰居打招呼,爽朗的笑聲在空曠的原野上回蕩。在很多村民看來,種菜只要有銷路,比種糧食好多了,自然是干勁十足。

    梁村種菜出售給城里餐館的先行者是劉家,所以,村民們自然是緊盯著劉家的一舉一動。劉家雖然把大院的菜園子逐漸壓縮,但是在養豬場周圍又開墾了十几畝的蔬菜,這讓其他的村民對于蔬菜種植也就有了更多的信心。

    根本就不用動員,在湖邊有沙地的村民几乎都是一改過去冬天閑置土地的做法,紛紛拎上家什,開墾沙地,種菜!

    除此之外,村民們還開始利用房前屋后空曠的地方和山溪等等條件,開始大量飼養三黃雞和土鴨子,准備通過養殖致富。梁村山清水秀,曠野里有著大量的昆蟲和青草,很適合作為家禽的飼料,再加上寬敞的地方,能讓家禽有更多的活動范圍,有助于生長發育。

    往常因為銷路的問題,梁村的村民大多都是小打小鬧養點雞鴨自己吃,並不會想到大規模飼養。現在條件適宜之后,村民們自然不會再猶豫,開始充分利用周圍的資源,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業。

    無論是種菜還是養雞鴨,大多數的村民都是在看到劉家興隆的生意以及成效顯著之后,才敢于放手去做。畢竟,對于農民來說,成千上万的投資並不是小數目,只有一定的把握之后,他們才敢付諸行動。

    公路狀況的改善,讓不少的村民也開始把心思放在了原先有點雞肋的果園上。

    以前,梁村周圍的山頭上,備家備戶都在政府的引導下種了不少的果樹,但是因為各種條件的限制,這些果園大多都沒有能夠產生太多的效益,一直都是村民們心頭的一根刺。

    今年夏天,劉家的龍眼園收入好几万,就如同是一塊扔進水池中的巨石,在梁村掀起了陣陣漣漪。有了這樣的先例,村民們赫然發現,原來種果樹還是大有錢景的。特別是公路修通之后,交通條件的改善,肯定能夠吸引更多的外地客商前來收購,到時候銷路難的問題就會得到極大的改善。

    在這樣的情況下,村民們開始重視先前被遺忘在角落的果園也屬正常的。大家紛紛拿上工具,到果園里清除雜草,修剪枝丫,恨不能把自己的果園一夜之間休整成劉家的示范果園一般。當然了,大家心里也清楚,這是很難的事情。

    就在劉家擴建酒坊的時候,整個梁村也是陷入了一陣建設的**之中,各種因素在不斷地刺激著村民們想要掙脫現有生活的束縛,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或許,進步往往來源于對比!
匿名
狀態︰ 離線
153
匿名  發表於 2024-3-21 00:30:21
【152章】嗩吶聲聲

    早上劉睿起來釀酒的時候,就聽到山下的村庄傳來一陣喜慶、悠揚的嗩吶聲,讓原本万籟寂靜的清晨多出了几分熱鬧的氣息。
從山上往下看,濃霧之中點點燈光搖曳,模糊不清,好像它們仍1日在沉睡一樣。這個時候,嘹亮的嗩吶聲就如同是無數人喜悅的吶喊,划破了時空的界限,讓人們精神一振,睡意不再。

    在青山,無論是婚喪嫁娶,都有著吹嗩吶的習俗。

    嗩吶是一種起源于北方的民間樂器,在不同的地區流傳之后形成了豐富多彩的使用方式,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青山地區,嗩吶演奏很少出現在正式的文藝表演之中,倒是在一些婚喪嫁娶的場合之中經常能夠看到。

    每當嗩吶聲響起,人們光憑聲調的不同,就可以判斷出這一家究竟是辦喜事還是遇上了白事?

    低沉的嗩吶聲就一如喪家的心聲,嗩吶手似乎在用這樣一種方式,表達人們對逝者的情感,依依不舍的留戀之情。每當這樣的聲音在村子里回蕩,人們就會知道又有一位老人離開了這個世界。聽著哀怨的嗩吶聲,人們不自覺地就會放慢腳步,降低話語,以示對死者的尊重。

    同樣的嗩吶,一樣的嗩吶手,但是不同的曲調卻能夠表達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意思,落差之大無疑是讓人們驚奇。

    喜慶歡快的嗩吶聲代表了主家上下的喜悅心情,高亢嘹亮、直破云霄,鳳求凰等等民間傳統編曲熱情洋溢,很適合結婚的場合使用。

    在青山,結婚的時候,只有男方家里才會請來嗩吶師傅,從送彩禮到迎娶,嗩吶9幣傅將會全程參與,變成了婚禮上不可或缺的元素。

    頂級的嗩吶師傅,除開吃飯喝水等等必要的休息時間,几乎無時無刻都在吹著手中的嗩吶,肺活量之大是旁人所不能理解的。一些勤奮、敬業的嗩吶手總是能受到主家的歡迎,行程都是排得滿滿的。

    小時候劉睿去別人家喜酒的時候,總喜歡在嗩吶師傅的跟前轉悠,希望能學到一些吹奏的技巧。畢竟,跟著張振祖學習了吹葉之后,劉睿就對各種樂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以后機會就會不自覺地想要學習。

    和吹樹葉相對簡單的情況不太同,吹嗩吶需要更多的技巧,需要更多的融入更多的情緒,才能把當下場合的氛圍通過小小的嗩吶完美地表達出來。久而久之,劉睿慢慢地學會了吹奏嗩吶,對于青山鄉村一些婚喪習俗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進入農歷十一月,梁村附近舉行婚禮自勺人家是日漸多了起來,時不時就能聽到嘹亮的嗩吶聲在村子的上空回蕩,刺激著人們的耳膜和神經。

    對于農村的小孩子來說,能去喝喜酒就是一件很值得慶祝的事情,就像是過節一樣。劉睿記得小時候能跟著父母去喝喜酒,自己總是要換上最好的衣服,收拾得千干淨淨的,高高興興地出門。有時候,為了去遠一點的親戚家喝喜酒,甚至還會給小孩子准備新衣服。

    去喝喜酒,能穿新衣服、有好吃的零食,還能看熱鬧,對于小學三年級以下的娃娃們來說,無疑是有著相當的吸引力。

    不過,對于小娃娃是好事的事情,在大人眼里,可就不一定是那麼開心了。

    畢竟,去喝喜酒不僅僅是要付禮金,治裝打扮還得花錢,有時候還得把地里的農活撂下,實在是有一點心疼。不過,在鄉下,人情往來自然是相當頻繁,有些事情不是你想躲就能躲過去的。七大姑八大姨,三舅四嬸的親戚都能拐彎抹角地扯上關系,每當到了秋天之后,家家戶戶受到喜帖的數量也是直線上升,越來越重的攀比風也讓農民背負了更多的人情債。

    因此,農民們都把喜帖戲稱為罰款單,去喝喜酒就變成了交罰款。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人對扎堆舉行的婚禮持反對意見,劉家上下因為米酒銷路的擴大,每年都期盼著深秋、冬天的季節的到來。每當這個時候,就是劉家酒坊米酒最好賣的季節,往往剛出鍋的米酒,就會被等候在家里的顧客買走。

    這段時間以來,酒坊每年都要釀造兩百斤的大米,這才堪堪足夠供應縣城的大排檔、附近的雜貨店以及喜宴的臨時訂貨。因為青山人更喜歡度數比較低的米酒,劉家酒坊出產的米酒大多都在二十度左右,醇香可口,即便是喝醉也不會輕易上頭。

    如今每天都有四百多五百斤的米酒通過各種方式離開劉家大院,往著屬于它們的目的地進發。還好馬昌全每天都會幫忙捎上一百多斤的米酒到縣城,這樣無形之中減輕了劉睿的負擔,讓他可以集中精力在青云送貨。

    饒是如此,劉睿每天也都是騎著摩托車滿世界地轉悠,把米酒送到雜貨店和辦喜酒的人家那里,几乎沒有什麼空閑的時間。

    這不,像今天一樣,除了几家雜貨店固定的訂貨之外,還得往山下兩家結婚的人家備送一百斤的米酒,家里的米酒都有點供不應求了。

    如今火爆的市場再加上空間泉水帶來的香醇口感,讓劉家的米酒名聲在青云乃至青山縣城有了更多的知名度,越來越多的大排檔開始關注起劉家酒坊的出品,爭相訂貨。

    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劉睿這才決定加快對酒坊擴建的步伐,爭取新酒坊在春節之前能夠投入使用,以滿足市場的需求。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新酒坊自勺建設已經進入了正軌,想必能夠按照劉睿所計划的那樣,按時完成工程。

    聽著山下傳來的陣陣嗩吶聲,劉睿感覺自己的手腳都有點輕快,嘴里輕輕地哼著嗩吶的歡快節奏,感覺生活是如此美好。

    在劉睿看來,自從獲得神農空間之后,一切都變得順利了很多,無論是釀酒、種植還是其他的事情,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朝著更好的方向前進。或許擁有神農空間這樣的作弊器之后,劉睿仍1日滿足于在家鄉小打小鬧,有點暴殄天物的感覺。但是看著生活正一步步地朝著自己所預想的方向前進,那種滿足感並不是大量地金錢就能獲得的!

    幸福來源于生活的感動!
匿名
狀態︰ 離線
154
匿名  發表於 2024-3-21 00:30:41
【153章】豬場新顏

  時鐘的指針亙古不變地轉動,驅動著歲月一天天地往前滾動,牆上的日歷也在一張張地翻動,轉眼就翻到了底
   日子一天天過去,劉家酒坊的擴建工程也在穩步進行之中,養豬場的豬仔們也逐漸地適應了新家的生活,開始茁壯威長。還好現在這些豬仔還小,食量也不大,酒坊每天兩百斤大米制成的酒糟再配上玉米、大豆粉等等,足夠那些豬仔吃得肚子滾圓。

    為了能夠讓豬仔們盡快適應新養豬場的環境,劉睿特意往養豬場的水塔里注入了大量的空間泉水,讓豬仔們在第一天就接觸到神奇的泉水。或許是泉水真的擁有神奇的魔力,豬仔們很快就喜歡上了在養豬場的生活,逐漸地融入其中。

    一開始,梁村不少的人都以為,張家的養豬場並不見得會輕松地進入正常自勺軌道,很多人都在等著看好戲。一般來說,氣候、瘟疫、病菌以及其他的各種因素,都是制約養殖業發展的原因。張記豬場一開始就投入十數万的資金,建設先進的豬舍,購買數百頭良種豬,這讓其他的村民既是羨慕又有點復雜的心思。

    村民們又希望張記豬場能夠盡快形成效益,給梁村的村民致富開創出一條可行的道路,積累經驗,讓其他人也可以從中受益:但是,在某些人的內心深處,總是會有些陰暗的心理,見不得別人好。

    不過,無論別人心里怎麼想,張記豬場的發展還是不以別人的意志為轉移,在劉睿暗中照應下,很快進入了正軌,並且用一種驚人的速度發展。

    劉睿送酒回來之后,心血來潮拐過豬場去瞧一瞧。

    車子從開辟出來的機耕道轉上高地,來到養豬場大門前,但是劉睿卻沒有聽到任何豬仔的叫聲,整個豬場顯得靜悄悄。

    根據從資料上看到的知識,劉睿知道這是豬場正常運轉的標志之一。現在正好下午兩點鐘,吃飽喝足的豬仔們應該都在呼呼大睡,所以一點聲響都沒有。若是這個時候,豬場里豬叫連天,那就真的是情況不妙了。

    和當初蔫涼破敗的場景相比,豬場變得漂亮了許多,出于美觀上的考慮,也因為劉睿有些近乎偏執的堅持,養豬場周圍的綠化、美化工程投入了不少的資金。

    原本紅磚裸露的圍牆已經被涂上一層水泥和白色的顏料,看上去不再那麼簡陋,遠遠地看上去,和屋頂青色的瓦片是相得益彰。圍牆的牆根,都已經撒上了爬山虎、牽牛花等等攀爬植物,將來春天到來之后,這些綠色的蔓藤將會把圍牆甚至整個養豬場都包圍住,變威一個綠色的海洋。

    圍牆周圍一米多的空地上,劉睿讓張振光種上他從周國棟那儿買回來的草種,雖然現在已經是深秋,但是因為南方較為炎熱的天氣,再加上空間泉水的滋潤,已經有草種零零星星地發芽了。點點柔弱的翠綠出現在褐色的沙地上,給這片土地帶來了更多的生命活力。

    從圍牆出來大概兩米的地方,每隔三米左右就種上了一株小榕樹,它們雖然還很幼小,在秋風中搖曳,但是仍1日透射出一絲堅韌的生命力。原本劉睿想種上其他的樹種,但是大多數的樹種開花之后都會有大量的花粉,要不秋天之后落葉紛飛,並不適合在養豬場周圍種植。

    花粉在空氣中飄散,或許對豬仔的呼吸系統會造成不良的影響;落葉樹種到了冬天之后樹葉掉光,就起不到全年綠化的目的;這些原因就是劉睿選擇榕樹的主要原因。在劉睿的心里,榕樹很能代表梁村的特點,有著万年長青的美譽。將來養豬場外圍的椿樹成林之后,就足以給養豬場提供足夠的保護,並且能讓養豬場變得更加美觀。

    摩托車開進了養豬場,在大門邊上的空地停好,劉睿信步往養豬場里面走去。和外面大種草木的情形不同的是,養豬場的內部都已經實現了硬化,到處都是水泥地和錚亮的水磨青磚,看上去相當氣派。

    雖然劉睿是養豬場的股東之一,但是進入養豬場的核心區域還是需要遵循相關的規定,不能隨意進行。

    劉睿先是在更衣室換上特制的長筒靴,船上白大褂,帶上白色的帽子,並且戴上口罩,活脫脫地就變威了一個醫務工作者的模樣。進入豬場的核心區域之所以要如此全副武裝,就是為了杜絕外界各種不利因素對豬豬們的負面影響。

    鞋子上的泥巴有可能帶來各種病菌,導致豬豬們生病:至于人体的唾沫之類,也有可能會對豬場造成不良的影響。為了減少各種意外的情況,養豬場的衛生防疫以及消毒工作都是細化到了每一個環節,在最核心的區域几乎就已經成為了蕪菌重地。

    一開始,對于這樣嚴格甚至有些苛刻的規定,張振光以及其他人都是有點不適應,多多少少表達了自己一些不一樣的看法。在傳統的農村人心里,豬舍自然是髒亂差的典型代表,現在劉睿卻是想把豬舍變成賓館式的存在,肯定是和他們的觀念發生了一定的衝突。

    對此,劉睿表示理解,但是他還是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經歷,一一說服了家里人,讓他們逐漸地接受了這些規定。

    在劉睿看來,既然要辦養豬場,那就要做到盡善盡美,用最科學的方式取得成功,把養豬場變成一個聚寶盆。因此,從養豬場建設之初到各種細則的制定,劉睿都參照了養殖技术資料上的標准,並且結合梁村的具体情況,一項一項地落實到位。

    經過劉睿精心的安排,養豬場各項建設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養豬場的良好運轉也讓張振光等人慢慢地從內心接受劉睿的一些做法,嚴格執行各種規定。

    全副武裝的劉睿走進豬舍,驚動了正趴在地上酣睡的豬仔,它們哼哼唧唧地湊到豬欄前,有些好奇地盯著劉睿。

    和剛剛購進的時候相比,這些豬仔足足大了一圈,身上也變得粉紅了許多,毛發也沒有以前那樣長,而是變得柔軟不少。劉睿知道,這是喂養酒糟之后的結果,酒糟中多少會含有一些酒精,豬仔吃了之后難免會有一些症狀。

    不過呢,這種變化並沒有不好,而是有助于豬仔們的生長發育。

    因為酒糟里的少量酒精,豬仔們吃了之后會變得比較安靜,大部分的時間都在酣睡,貪吃貪睡的豬仔自然是養殖戶最喜歡的。

    每一個豬舍里面,都是打掃得干干淨淨,豬糞和尿水都被用水衝下了下水道,流入沼氣池里面。豬舍里並沒有印象中那種臭氣熏天的景象,若不是在豬舍里走動的豬仔提醒,劉睿都還以為這里是別的地方。

    從兩排豬舍中間的過道走過,四十個豬圈里面一共有兩百頭豬仔,它們將會是’張記豬場’賴以發展的基石。在‘張記豬場‘,這樣的豬舍一共有兩百間,不過出于資金上的壓力以及管理上的安排,劉睿並沒有一次性購入上千頭的乳豬,而是分批安排購入。

    在劉睿的計划之中,每隔三個星期就會購進兩百頭的豬仔,做到養豬場在每個時間段都會有不同年齡段的肉豬。以后,養豬場將會達到每一百天出欄兩百頭,存欄一千頭的規模,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中型養豬場。當然了,在現在的養豬場旁邊,也預留了足夠的土地,隨時都可以實現擴張,把養豬場的規模往上提升。至于將來的事情,還得根據酒坊的發展情況以及市場的變化進行調整,畢竟大規模養殖也是和市場變化息患相關的。

    在養豬場里面走了一圈,看到豬仔們都是那樣健康活潑,長勢良好,豬場里各種管理制度都是落實得非常到位,劉睿很是覺得滿意。

    酒坊那邊,因為有空間泉水的存在,釀造出來的米酒是越發香醇,劉睿可以預見到酒坊的產品將會有更大的銷路,威為青山市場上的寵儿。酒坊的擴張就可以為養豬場提供大量的酒糟,促進豬仔生長發育的同時也可以降低飼養成本,提高效益。

    但是和酒坊比較單純注重產品質量的情況相比,豬場這邊在日常的管理上就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劉睿已經把大量的時間放在了酒坊和劉家大院各種作物的種植管理上了,對于豬場的事物大多只能是提出自己的建議,至于具体的操作還得張振光等人。

    一開始,劉睿還擔心張振光他們不太重視自己規划的細則,敷衍了事,把設備齊全的養豬場辦得不倫不類,倒是變成了鄉下傳統養豬的集合放大罷了。不過,今天過來一瞧,劉睿才發現,自己有點小看了几個舅父的智慧以及執行力。

    他們非但沒有把豬場辦砸,倒是經營得有聲有色,不僅僅接受了劉睿的不少建議,還結合實際情況作出了一些微調,使得豬場的運轉更加流暢。

    劉睿和守在豬場的三舅張振耀打個招呼之后,心滿意足地離開了。從摩托車的后視鏡里看著小樹苗包圍的白牆、青瓦和紅磚,劉睿感覺那就是一副充滿希望的圖畫!
匿名
狀態︰ 離線
155
匿名  發表於 2024-3-21 00:30:56
【154章】 生活迷霧

. 時間越是往后推移,梁村的氣溫就越是變得有些冷
地處北回歸線以南的梁村,每年的日照時間相當長,夏天的時候氣溫可以達到四十度左右,但是到了冬天,給人的感覺卻是很陰冷。

    究其原因,不過就是梁村處于海拔數百米的山區之中,受到地形的影響比較嚴重。每天的清晨和傍晚,山林和周圍水域蒸騰的水蒸氣就會迅速地凝結成霧氣,籠罩在整個世界。相同的氣溫條件下,空氣濕度越大,人体感覺也就越冷。

    在梁村,雖然極少出現零度以下的氣溫,但是每年總有那麼一段時間異常寒冷,有點不像是在南方的感覺。

    今天也不例外,劉睿從溫暖如春的酒坊走出來,一下子被清冷的空氣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噴嚏連天。

    院子里一陣霧蒙蒙,就連近在咫尺的菜園子都顯得影影綽綽,只看到一些枯草在霧氣中靜靜佇立,有一種頹敗的美感。菜園子在前几天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現在‘俏江南’每天收購的蔬菜都由養豬場旁邊的菜地提供,劉家大院的菜園子退出了歷史舞台。

    對于這樣的變化,劉睿心中有些感慨,但並沒有舍不得的感覺。

    靠著‘俏江南’這三個多月以來的訂單,劉睿收獲純利潤三万塊,算得上是空間泉水帶來的第一桶金。這個數據也基本上達到了菜園子的理論極限,要想再增加已經是不太可能的事情。畢竟菜園子也就那麼點地方,哪怕空間泉水再神奇,也不太可能無限度地增加產量。

    為了伺候這個菜園子,劉家上下几乎把所有的空余時間都投入進去,這才能夠保持菜園持續不斷的穩定生產。若是換成別的農戶,這樣的投入和產出比例那就是極高的收益,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放棄的。

    但是,對于劉家來說,種菜、養殖等等事務只是錦上添花的細枝末節,劉家的根本還是在已經傳承了几近百年的酒坊。有了空間泉水的暗中幫助,酒坊出產的米酒品質直線上升,讓劉家宏看到了酒坊重現昔日輝煌的可能性。

    隨著酒坊擴建工程的啟動,劉睿父子的大部分時間都要放在酒坊上,實在是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照顧菜園子了。

    與此同時,養豬場的正常運轉以及周邊肥沃的沙地都為菜園子的轉移創造了有利的客觀條件,再加上人手充足,擴大之后的菜地出產只會更多。至于蔬菜的品質,有劉睿三不五時在養豬場水塔里注入的空間泉水,自然是不用擔心的。

    就這樣,菜園子的重心逐漸地轉移到了養豬場那邊,倒也是把劉睿和劉家宏解放了出來。當然了,因為產量的提高,按照劉家股份分紅的利潤卻是和菜園子不相上下,對于劉家的收入並沒有任何影響。

    因為大規模的生產使得勞動效率提高了許多,再則養豬場那邊還能臨時雇用村民來幫忙,因此劉家基本上都不需要出入手,就坐等分紅就好了。

    這不,像今天一樣,張桂芝就不用一大早就到菜園里摘菜,而是有更多的時間打理家里的雜事,把那些喳喳叫的雞鴨給喂了。最近一段時間,在家里原有的家禽基礎上,劉睿又從市場上購買了一百多只的三黃**崽。現在家里的散養雞連大帶小,已經有三百多只,劉睿不得不和劉家宏一起,把后院的雞舍進行了相應自勺擴建。

    每天清晨,劉家都是在一陣陣嘹亮的公雞嗚叫聲中醒過來,然后在雞群嘰嘰喳喳的歡叫中開始了新的一天。

    和別的專業養殖戶一日三次甚至四次的喂食相比,劉家散養雞的喂食次數就顯得少了很多,只有早晚備一次而已。每天早上,劉睿都會拿著稻谷或者碾碎的玉米在院子里給雞群喂食,這個時候都會成為院子里最熱鬧的場面。

    數百只大大小小的散養雞圍著劉睿轉悠,几乎是要把劉睿淹沒在其中,每當劉睿撇下一把糧食,原本平靜的場面就變成了洶涌的浪潮。雞子們在瘋狂地爭搶地上自勺每一粒糧食,嘴里面發出備種有意思的聲音,煞是熱鬧。

    几只長尾巴、花羽毛的野雞混雜在金黃色的雞群中,倒是顯得格外引入注意,它們已經融入了這個大集体。從劉睿撿回雞蛋到現在,已經過了好几個月,那些毛茸茸的家伙已經變成了半大的雞子,眼瞅著就要成熟了。在劉家大院生活了許久,這些野雞的野性有所消退,和那些散養雞已經是無分彼此了。

    在雞群中,五顏六色的鳥儿身影也是隨處可見,它們早已經習慣了在整個時候來沾點便宜。

    隨著天氣轉冷,鳥儿們覓食相對夏天就有點困難了,畢竟那些遮天蔽日的昆蟲數量少了許多。在這種情況下,劉睿每天喂雞喂鴨的舉動倒是讓生活在大院周圍的鳥儿們開心不已,它們開始成群結隊地出現在院子里,和雞鴨一起啄食。

    一開始,這些鳥儿們只有最熟悉情況喜鵲一家泰然自若,其他的鳥儿們還有點畏手畏腳,不敢加入其中。它們往往都是等到雞鴨們吃飽走開之后,才猶猶豫豫地從樹上飛下.啄食地上散落的糧食。

    不過,時間一長,鳥儿們的膽子變大了許多,它們開始把劉家大院當成了自己的食堂,瘋狂地和那些雞鴨搶食。

    慢慢地,無論是劉家上下還是那些雞鴨,對于這些不速之客都熟悉了起來,不再大驚小怪,接受了它們的存在。

    喳喳叫的鳥儿們食量很少,很快就吃飽了,它們也沒有飛遠,就在大院附近的叢林里歡叫,它們已經逐漸地把劉家大院當成了家。

    對于劉睿來說,每天多撒几斤的糧食,並不算太多,卻能夠讓大院充滿鳥儿清脆的啼叫聲,何樂而不為?

    雞鴨喂飽之后,它們開始踱著八字步慢慢地離開院子,鑽進了后院,開始一天悠閑的自然之旅。和別的養殖戶相比,劉家大院最大的優勢就是后山廣袤的叢林、清澈的溪流,這些地方都是雞子們最佳的覓食、嬉戲場所。

    樹根下、灌木叢中、草地上,到處都是昆蟲、嫩葉,可以為集群們提供最新鮮、最有營養價值的食物。吃著純天然的食物、喝著蘊合大自然靈氣的溪水、呼吸富含負離子的空氣,這些雞子們享受的是療養院的待遇。在這種環境下生長的雞子,不僅僅生長速度快,而且肉質鮮嫩,並不會有飼料喂養之后的那種腥臊味。

    以前劉睿並不太了解為什麼在家里吃的雞肉比在外面吃到的更有嚼勁、更為余香,不過經過這殷時間查詢資料后,劉睿總算是明白的其中的道理。

    人工圈養的肉雞個頭挺大,但是大多是因為飼料中蘊含的生長激素催化,使得它們能夠在短時間之內出欄。但是這些肉雞因為活動空間狹小,得不到鍛煉,肉質松軟,吃上去口感一般。而且缺少青草、昆蟲等等富含蛋白質、纖維的食物補充,它們本身所含的營養物質就極少,比不上散養雞。

    像劉家散養在后院的三黃雞,每天可以徜徉在大自然之中,逐漸地恢復了一些野性,在品級上也向野雞靠近。

    這段時間,馬昌全從劉家大院中收了几十只的雞,送到‘俏江南’之后,深受廚師們和食客的歡迎。原本鄭大海和馬昌全都希望劉睿能夠大規模地飼養三黃雞,專門給‘俏江南’

    提供,但是劉睿還是婉言謝絕了。

    劉睿很明白,自己的核心產業應該是酒坊和來年開舂之后飼養的虎斑蛙,至于其他的東西都是附帶的。果樹種植下去之后,就不需要太費勁,日常的管理可以雇請村民來臨時幫忙,畢競技术和空間泉水都掌握在劉睿的手中,這一切都不成問題。

    家里散養的三黃雞和土鴨,主要目的只是為了滿足家里自身的需求,如有剩余才會考慮到對外出售,一旦大規模飼養,那就是本末倒置、主次不分了。

    看著地上金黃色的玉米粒都消失一空,劉睿這才拍拍手把水桶和葫蘆瓢都收進倉庫,算是完成早上的一項工作。

    除了早晚喂食一次,家里這些散養雞根本就不需要劉睿太費精力和時間進行管理,以后就靜等收獲了。

    站在院壩上,劉睿發現山下的霧氣比前几天濃了許多,稍微遠一點就看不清楚霧氣中的景色。村子里昏黃的燈光隱隱約約,似乎一不留神就會熄滅,重歸迷茫之中。

    往常呼嘯而過的山風似乎都消失不見了,整個梁村都籠罩在濃霧之中,若非偶爾從山下傳來一兩聲雞鳴犬畎,簡宜會讓人懷疑這里是一片死域。

    隨著時間的推移,天光越來越亮,原本寂靜的山林和山下的小村落也都從沉睡中蘇醒,開始了日復一日地平淡生活。雖然濃白色的霧氣戀戀不舍,不願意就此結束自己在這個世界的旅程,但是紅彤彤的陽光很快就打消了它們的念頭。

    如同滾湯潑雪,原本籠罩著整個世界的霧氣很快地消散,露出這個世界雖然平淡卻很真實的面貌。

    或許,生活的本來面目就是籠罩在霧氣底下,需要一個契機,才能一窺廬山真面目!
匿名
狀態︰ 離線
156
匿名  發表於 2024-3-21 00:31:13
【155章】牛犢訓練

   梁村的濃霧依舊彌漫,但是對村民們的生活依1日,大家還是會在平時起床的時間從溫暖的被窩中爬起來,做好今天下地干活的准備。
  別看濃霧看上去遮天蔽日的,看不清眼前的一切,但是等到太陽出來,它們就都會逐漸消散的。和那些工業化城市因為大量粉塵顆粒形成的濃霧相比,山林之中出現的霧氣很容易就會消失,對于村民們的勞作沒有絲毫的影響。

    時間進入初冬,雖說是農閑時節,但還是有很多農活等著村民們,勤勞的農民們其實一年到頭並沒有太多的空閑時間。他們總是有操不完的心思,做不完的農活,還有看不到頭的未來。

    几乎在每個農家小院里,婆娘就在廚房里忙活,給准備上學的娃娃和即將出門干活的丈夫准備早飯,飯菜的香味隨著裊裊炊煙逐漸飄散開來。和城里人可以隨處買到早餐的情況相比,農村人几乎所有的東西都要自己煮,雖說有點省錢,但也是相當麻煩。

    一邊聽著婆娘催促孩子起床的話語,漢子們從工具房里取出已經塵封了好几個月的鐵犁,小心地安裝好,然后在院子里調試。現在天氣逐漸轉涼,已經到了犁地翻土的時間。

    這個時候把田地犁過一遍,可以讓土壤翻起來,讓生存在其中的霉菌、害蟲以及蟲卵在陽光以及寒氣的雙重作用下,失去活性。這樣的話,使得來年種植庄稼的時候,減少病蟲害發生的几率,提高產量和減少管理成本。

    每當這個季節,几乎家家戶戶當家的都要把自家的田地給犁過一遍,這可是每個冬天相當重要的一項工作。有時候,你看一個庄戶人家到底勤勞還是懶惰,到了冬天去他家田里一看就清楚了。

    吃過早飯,漢子們就背起鐵犁,趕著牛儿出了門,和他一起出門的是背著書包的娃娃。

    大人往著村子外面走去,小孩砰砰跳跳地和周圍的同伴打著招呼,一起歡笑著跑向學校。一大一小的背影在迷霧中漸漸走遠,他們表現如此截然不同,一個沉靜一個活潑,或許這就是生活的真諦。

    通往原野的路上,不時能夠看見一兩位農人趕著牛儿的聲音,他們或是低沉、或是高亢的訓斥聲划破寂靜的空間,似乎喚醒了沉睡的村庄。村民們面帶微笑和相熟的人打招呼,順便討論一些農事的情況,這已經成為了一些很常見的場面。

    人們都說,一年之計在于春!

    但是對于農民,新年的收獲往往都是在冬天的時候就開始打下了,從地里刨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很快的,霧氣之中就開始傳來了農人們指揮牛儿犁地的聲音,雖然看不到,但是聽著聲音,就足以讓人們清楚在霧氣之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在青云地區,指揮牛儿干活有些一些簡潔明快的短語、單字,農人們都是吆喝著這種話語,硬生生地把不通人性的牛儿變成可以聽從指揮的好幫手。

    在很多歷史書里面,利用牲畜巨大的力量幫助人們犁地耕田的事情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廣泛存在了。當然了,受限于當時落后的科技水平,農人們使用的犁頭並不像現在這樣堅固鋒利,勞動效率極為低下。

    時間過去了几千年,雖然各種農業機械也已經廣泛地應用于農業生產,但是牛耕田犁地的傳統也仍然未能消失。在中國的農村,仍舊有大量的村民飼養牲畜,訓練成為自己有力的幫手。

    但是,如何訓練牛儿,讓它們可以在人們的指揮下,聽話地從事各項艱辛的勞動,這可是一項頗為復雜的課題?

    當牛儿長到一歲半的時候,就可以開始給牛儿進行相應的訓練了。這個時間要選得恰到好處,並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的。太小的牛犢氣力不夠,訓練容易導致它們太過勞累,影響發育。

    半大的牛犢最適合,這個時候牛犢們的性格還沒有定型,有著相當的可望性。若是再大一點,牛犢們自然形成了自己的脾性,要想改過來還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牛犢適合訓練是因為它們有著使不完的力氣,套上軛木之后就可以拉著身后的原木滿地轉悠,學習拉犁的感覺。在農村,三不五時就能看見村民們趕著半大的牛犢,身后拉著一截原木,做著訓練。村民手持鞭子,嘴里一直在喊著一些簡單的詞句,提醒牛犢向左向右,前進還是停止。

    在調教牲畜的過程中,總有一些約定俗稱的短語來規定牛犢的行動,這樣的話可以讓牛犢慢慢地形成條件反射。

    大概經過半個月的訓練,原本因為進入發育期而變得有點躁動不安的牛犢就開始變得安靜起來了。每天拉著沉重的原木在路上走著,它們的体力和精力都被壓榨了出來,根本就再沒有調皮的余地。另外,在鞭子的指揮下,它們牢牢地記住了主人口中的一些短語,動作也是逐漸規范了起來。

    正所謂無規則不立,這個道理對人還是對動物部是適用的。

    經過可以用嚴苛來形容的訓練之后,牛犢開始從什麼都不懂慢慢威長,開始適應了拉重物的感覺,為將來犁地耕田打下堅實的基礎。

    當然了,在路上拉著原木還並不能算是訓練合格,還得經過多次的試驗之后才能檢驗出訓練的成果。在農村,有些村民很擅長調教、訓練牛犢,常常會有親朋好友把自家半大的牛犢交到他們的手上,利用他們的經驗,訓練出可以勝任各種復雜任務的好幫手。

    在清晨的薄霧中,農人的吆喝聲此起彼伏,偶爾還間雜著耕牛的哞叫聲,倒是讓原本寂靜的原野變得充滿了生機。

    隨著紅彤彤的太陽從東邊的群山中慢慢升起,繚繞在曠野中不願意散去的霧氣很快就消散了。原本如同蒙著一層薄紗的景物變得清晰了許多,紅色的陽光照上去,給大地万物平添了一種溫暖的色調,讓有點蕭瑟的初冬清晨不再那麼冷清。

    收割之后的稻田,除了一些東倒西歪的稻茬,只有一些叢生的雜草,看上去確實是有點破敗。但是,隨著村民們開始犁地,一種叫做希望的情緒開始在北風蕭瑟的曠野上彌漫開來。
匿名
狀態︰ 離線
157
匿名  發表於 2024-3-22 00:32:37
【156章】穩扎穩打

  就在村民們為來年的豐收做著各種准備的時候,劉家酒坊的擴建工程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主体工程已經基本完工,新酒坊的輪廓已經逐漸清晰
   在上梁和鋪設檁條、椽子之前,劉睿訂購的鍋爐、蒸鍋、冷凝器還有蒸餾器都已經運抵劉家,堆放在院子里,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和傳統的釀酒器械相比,如今的設備顯得更加簡潔,無論是安裝還是使用都要方便得多,有著更高的生產效率。

    劉睿還記得,小時候家里還是用一口巨大的鐵鍋蒸飯釀酒,那個時候每次蒸飯都會產生大量酥脆的鍋巴,倒也是劉睿童年的樂趣之一。用鐵鍋蒸飯,因為鍋巴的緣故,造成一定的浪費,使得釀酒的利潤降低。另外,一旦蒸飯的火候沒有掌握好,很容易燒焦,釀出來的米酒就會有一股煙火的味道。

    那時候,劉睿經常聽那些到家里買酒的鄉親們說酒里面有一股焦味,感覺還有點奇怪。

    后來,長大了之后,他才懂得其中的緣由。

    此外,因為老式釀酒設備在密封性上有很多的不足,蒸餾酒精的時候,總是會有不少酒精逸散到空氣里,造成損失。以前釀酒的時候,因為漏氣的關系,酒坊里總是會彌漫著濃郁的酒香,如同是浸泡在酒里一樣。

    總体來說,老式的釀酒設備生產效率比較低,品質無法保證,對于釀酒技术和經驗的要求相對較高。若是以前市場競爭比較弱的時候,這樣的設備倒也是能夠應付過去,但是現在就已經落伍了。要想得到更大的發展,就必須作出改變。

    五年前,劉家宏拿出多年的積蓄,咬牙購買了青云鎮第一套小型釀酒鍋爐以及相關的設備,開始對傳統的釀酒工藝進行改進。當時,劉家宏的舉動還遭到了周圍人群的嘲笑,認為他一定會栽跟頭,畢竟要把傳統的成熟工藝進行改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過呢,劉家宏從小就在酒坊里長大,對于釀酒工藝的各個環節已經是了若指掌,再加上他肯下功夫去鑽研,很快就掌握了新技术。

    從此之后,劉家酒坊的生產效率提高了,產品的品質也趨于穩定,利潤也就直線上升。

    這也是劉家這几年以來經濟狀況不斷好轉,生活越來越好的一個重要原因。

    成功的經驗就是最好的榜樣,很快的,青云鎮備家釀酒的作坊也都陸續淘汰了原先的舊設備、1日工藝,進入了鍋爐時代。在這個角度上說,劉家宏還曾經引領了青云釀酒行業的進步。

    若不是劉家宏出車禍,導致瞬間返貧,劉睿也就不會輔學回家務農了。不過,人生就是如此奇妙,若不是回家,劉睿或許就得不到神農空間,也就無法展開如今和往常完全不同的生活。

    福禍相依,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吧?

    這一次,劉家訂購了可以一次性釀造400斤大米的釀酒設備,在產量上是目前設備的四倍。若是全力生產,每天可以釀造几近一噸的米酒,可以算得上是青云乃至青山縣最大的私人酒坊了。如此巨大的產量,光憑青云這樣的小市場是根本無法消化的,因此劉睿把目光投向了桐江對岸。

    對于產品的銷售,劉睿並不是很擔心,畢竟現在家里每天出產的五百斤米酒都已經是供不應求了。憑借著醇香的口感,劉家酒坊的米酒在青山縣城已經是逐漸地打開了市場,越來越多的大排檔、小飯庄已經開始和劉睿訂貨。

    大部分的青州,吃飯請客的時候,更為喜歡價格低廉、香醇不上頭的‘土茅台‘,這就是劉睿充滿信心的市場基礎。

    在劉睿的計划中,青山縣城以及鄰縣的縣城甚至更遠一點的市區,都會是劉家酒坊以后重點的銷售市場。只要抓住這些地方,劉家酒坊根本就不用擔心發展前景。

    往后,劉睿准備逐漸地放棄鄉鎮上便宜的低度米酒銷售市場,主攻縣城以及市區的中等濃度米酒市場。畢竟,濃度越高的米酒,價格和利潤都相應有所提升,劉睿辦酒坊,自然是要追逐利潤的。

    在劉睿的遠景計划之中,散裝的中檔米酒只是權宜之計,未來有更大發展前景的應該是瓶裝酒。前几年足球聯賽火熱的時候,好多贊助商都是白酒企業,這從一個側面可以反映,白酒行業的利潤是相當可觀的。當然了,劉家酒坊現在還只是一個鄉下小作坊,和那些傳承數百年的名酒還有著十万八千里的距離。

    但是,劉睿很期待未來!

    自從發現空間泉水釀造出來的米酒比以往的產品更醇香可口之后,劉睿就有了更多的心思。拿著自己精心釀造的米酒,劉睿找到了王華泰、楊正和余善為等等見多識廣,酒精考驗的人,讓他們品嘗、點評。

    畢竟劉睿也不過是一個十七八的年輕人,沒有見過什麼世面,雖說知道自己釀造的米酒好,也只不過是和自家以前的產品相比較罷了。至于現在這些米酒究竟好到什麼程度,和市面上高檔瓶裝酒有多大的區別,劉睿心里著實沒有底。

    王華泰是政府官員,每年的應酬無數,不用自己掏錢的他自然品嘗過大量美酒,讓他來做評判,自然是最佳的人選。至于楊正和王華泰等人,走遍大江南北,見多識廣,也能給劉睿提供有益的建議。

    在王華泰等人的幫助下,劉睿逐漸對酒坊留下的酒曲秘方進行研究,釀造出比一般散裝米酒品質更好,更為香醇的米酒。劉睿現在就等著自己完成原始積累之后,就購進更為先進的釀造設備以及灌裝生產線,生產瓶裝米酒。

    因為有著空間泉水這樣的秘密存在,劉睿自然是不願意和別人合伙,擔心秘密泄露,自己變成小白鼠。他寧願是慢慢地進行原始積累,等到時機成熟之后再擴大生產。對于劉睿來說,只要神農空間在手,哪怕發展慢一點,穩扎穩打總是不會錯的。

    在劉睿的規划之中,將來自然保護區開放之后,山清水秀也會成為自家酒坊的一個賣點。數百年以來存在的茶馬古道也會成為酒坊的賣點之一,畢竟,白酒行業有著很多文化、自然因素夾雜在其中,要想賣出高價酒,一些噱頭和炒作是必不可少的。

    不過呢,這些都還得等以后慢慢完善才行!
匿名
狀態︰ 離線
158
匿名  發表於 2024-3-22 00:32:55
【157章】越冬准備

   酒坊擴建工程的順利進行讓劉家上下都是一陣歡喜,畢竟酒坊對于劉家來說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維生、致富工具,更多的是一種精神的寄托。
前段時間給’譬瑩花店’編織竹器讓他找到了一點自己存在的價值,但是劉睿執意留在家里務農又讓劉家宏深感憂愁。各種事情堆積在劉家宏這個當家人的身上,有形無形的壓力讓他几乎有點喘不過氣來。

    表面上看,劉家宏的身体已經恢復了,臉上的氣色變得紅潤,笑容也是比受傷之初多了許多,但是也只有他才知道,這一切都只是表象罷了。對儿子前途的擔憂,對家里備種產業的思考,無時無刻不讓劉家宏消耗精力。

    還好,這段時間以來,無論是果園還是菜園子的收成都很好,家里的經濟條件迅速改善,這多少也緩解了劉家宏的一些壓力。特別是劉睿處世越發老練,對于很多事情的處理已經像模像樣,成長了起來,也是讓劉家宏頗感欣慰。

    看著接過家里大權的儿子先是和他的几個舅舅合伙辦起了大型的養豬場,又開始改建山塘,一副大干快干的模樣,劉家宏雖然心中有疑慮,但是劉家宏還是選擇了在背后默默地支持儿子的決定。

    雖然劉睿的動作很多,想要發展的產業也很多,但是在劉家宏看來,其他的東西部是細枝末節,劉家在青云立足的根本還是酒坊。如今,劉睿把酒坊的擴建當成了頭等的大事,最開始的莫過于劉家宏了。

    如今的劉家宏,似乎煥發出了莫大的激情,每天忙緊忙出的,對于酒坊的每一個細節都是精益求精,力求完美。在這種情況下,受傷、几近癱瘓的陰影終于從劉家宏的心頭消散,迎接他的是燦爛的陽光。

    看到父親終于是找到了生活的動力,作為儿子的劉睿心頭自然是一陣雀躍,畢竟有了父親的幫助,將來的創業大計才能更好、更順利地進行。

    把酒坊的擴建工程交給了熱情高漲的父親,劉睿終于能騰出時間來把番茄地和后院的果園進行相應的管理,為下一階段的豐收打下堅實的基礎。

    逐漸變涼的天氣並沒有影響到番茄地里的番茄苗,在南方超長的日照和空間泉水的雙重滋潤下番茄苗們如同是被吹氣一樣,快速生長。為了不影響小番茄的品質,劉睿沒有往地里施化肥,更沒有打農藥,堅持用書上所說的生態方式進行田間管理。

    為了減少昆蟲對番茄茁的侵害,劉睿還在番茄地的四周安放了几盞滅蚊燈,用來吸引周圍的飛蛾、害蟲之類。每天晚上通電之后,在滅蚊燈底下都會有大量的昆蟲掉落,變成家里散養的三黃雞極好的食物。

    這個發現也讓劉睿有了更多的想法。

    以往夏天的時候,一到了晚上,院子周圍到處都是紛飛的小昆蟲和飛蛾之類的,令人很是討厭。滅蟲燈良好效果倒是讓劉睿眼前一殼,他隨之也在果園里安裝了几盞,用來吸引后山果園中有點泛濫的昆蟲。

    如此施為了一段時間,劉家大院原本一到晚上就瘋狂飛舞的昆蟲很快就少了很多,再也看不到那些令人頭皮發麻的場景。與此同時,家里的雞鴨也因為每天早上起來都能吃到大量的蛋白質,不僅節約了糧食,一個個還長得毛發順滑光亮,倒也是一個意外之喜。

    劉睿想到,虎斑蛙也是一種需要大量昆蟲作為食物的雜食性動物,若是將來開始飼養之后,也可以利用昆蟲的趨光性,為虎斑蛙提供成本低廉的飼料。

    沒有害蟲啃噬的番茄苗長勢良好,它們順著劉睿搭建的竹架往上攀爬,一個個繩子吊住了枝條,讓番茄苗和竹架渾然一体,再也分不清彼此。它們就如同是一道道綠色的城牆,整齊地排列在地里,讓人看了心里就為之一振。

    淡黃色的小花已經開滿枝頭,點綴在綠色的牆体上,隨風搖曳的花骨朵雖然沒有什麼香氣,但是卻代表了豐收的希望。

    因為種植之前,劉睿已經往田里放了大量的農家肥,再加上空間泉水的滋潤,劉睿並不需要給番茄施肥,只需要把地里偶爾長出來的雜草清理掉就可以了。

    現在劉睿主要的任務就是給番茄修剪枝條,讓它們能夠接受更多的陽光,承受更平衡的力量,健康茁壯地成長。第一次種植小番茄的劉睿也是一個生手,面對密密麻麻的枝條,很是有點無從下手的感覺。他只能是借來錄像機,然后從周國棟那儿拿來相關的錄像帶播放,一邊學習一邊實踐。

    還好周國棟提供的技术資料相當齊全,從書面的材料到影像資料應有盡有,對于小番茄種植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相應的處理辦法都有闡述,讓劉睿很快就從一個門外漢變成了半個小番茄行家。

    看著郁郁蔥蔥的番茄地,劉睿很是滿意,按照這種情況下去,春節前這些小番茄就可以成熟,采收第一批如同瑪瑙一般的小番茄。根據從周國棟那邊得來的消息,劉睿知道這些小番茄並不需要在青山市場銷售,成熟采收之后,裝箱直接送到省城,周國棟已經是幫著聯系好了客商。

    除了把正在開花授粉的小番茄管理好之外,劉睿還有一個比較要緊的任務,那就是后山上百畝,干多棵果樹的越冬管理。

    前段時間,劉睿已經是請來了一些村民,把大部分果樹都進行修剪,減少葉面數量,減少水汽蒸騰,讓它們可以順利越冬。現在隨著天氣轉冷,就需要給果樹松土,施肥澆水之后用稻草把樹底下堆滿,以利于提供營養和保暖。

    經過減少水分蒸騰和營養供給的雙管齊下,果樹越冬的問題自然也就不再是問題。另外,在越冬准備越充足,措施越到位的情況下,來年只要一開舂,這些果樹就會在最短的時間之內生長出新的枝條,實現連貫的生長態勢。

    對于劉睿來說,給果樹和番茄地做日常的管理,並不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有著神農空間作弊的他,很輕松地就完成了所有的工作。

    等他忙了几天之后,再回頭看看自己的勞動成果,內心的心情自然是有點小得意。
匿名
狀態︰ 離線
159
匿名  發表於 2024-3-22 00:33:12
【158章】活力黃昏

  下午送酒回來之后,劉睿就開始在廚房忙活起來了
今天是星期五,劉智和彤彤都要從學校回來,為了給兩個小家伙加餐,劉睿自然是要准備點好菜才行。

    從后院抓了一只小公雞做個香菇燉雞,再在送酒回來的路上買兩條江魚,掇拾一下菜園子的新鮮蔬菜,一桌色香味俱全的農家家常菜也就新鮮出爐了。

    后院的新酒坊基本上已經修建完畢,等著鋪設地板以及進行簡單的裝修之后就可以安裝釀酒鍋爐,投人生產了。看到家里的核心產業即將有更大的發現,這兩天劉家上下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劉家宏背著手在后院來回溜達,看著佇立在后院的新酒坊,劉家宏心里頭各種念頭在不斷翻騰。在他受傷之后,醫生曾經斷言他下半輩子就要在輪椅上度過了,讓他對未來失去了信心。

    不過隨著雙腿很神奇地痊愈之后,生活似乎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些以往看起來根本就不可能實現的事情輕而易舉地就發生了。在輪椅上艱難度日的時候,劉家宏根本就不會想到,家里在短短的十個月之內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儿子劉睿的成長出乎劉家宏的意料之外,讓他逐漸地放手,讓儿子當起了家。

    就在劉家宏在后院思緒万千的時候,張桂芝正拿著一缽玉米喂雞鴨,鬧騰的前院和安靜的后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倒也是相得益彰。

    一到下午五點鐘,根本就不需要人招呼,家里散養的雞鴨就紛紛從各個角落鑽出來,嘰嘰喳喳地在院子里等著了。早上吃食過后,這些雞鴨就紛紛地鑽進了大院周圍的樹林、草叢之中,一邊納涼,一邊覓食,倒也是悠哉得很。

    數百只雞鴨在院子里嘰嘰喳喳或者是呱呱叫的,整個劉家大院都是被這種充滿生機活力的聲音給覆蓋了。

    人們形容鼓噪的女人往往都會說,一個女人等于五百只鴨子。

    如今院子里數百只雞鴨一個勁地叫喚,確實制造了大量的噪音,但是聽在張桂芝的耳朵里,卻如同天籟一般。

    往年,劉家也沒少喂雞喂鴨,但是都不曾像今年這樣令人驚喜!

    或許旁人以為,農村地方寬敞,草地、樹林、小溪都可以給雞鴨提供充足的飲水和食物,最適宜進行大規模地養殖。殊不知,大規櫝樣子在技术水平相對比較農村其實是一個令人望而卻步的禁區。

    俗話說,家財万貫,帶毛不算!

    以往,劉家飼養雞鴨的時候,各種意外、病害都會陸陸續續出現,讓家里的雞鴨經受大量地考驗,最終能夠長大的其實是十不存一。

    雛雞雛鴨最怕的就是老鼠,前几年劉家老鼠猖獗的時候,几乎每個晚上都會有雛雞雛鴨被老鼠叼走,早上的時候就能在院子里發現它們的皮毛和血跡。以往,為了和這些猖獗的老鼠做斗爭,劉家上下可謂是想盡了一切能想到的辦法。

    一到傍晚,就把雛雞雛鴨都收進了封得嚴嚴實實的鐵籠,讓老鼠們是只能看不能吃,這倒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老鼠就越發猖獗了,它們在光天化日下也敢衝出來,把那些可憐的小雞小鴨給叼走。

    雖然是絞盡腦汁,但是劉家每年的雛雞雛鴨基本上的損失都在10%以上,不管怎麼樣都無法避免。

    等家禽稍微大一點之后,草叢和樹之間仍然有著無數的危險在等著這些毫無自保之力的小家禽i黃鼠狼、毒蛇、蒼鷹甚至水坑、洞穴等等,都會成為家禽喪命的因素,可謂是危機四伏。如此一番,一只小雞要想長到可以宰殺的情況,几乎就得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和唐僧取經似的。

    不過,即便如此,農民們養出來的家禽要想換威錢,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遇上瘟疫,讓半年辛苦在一夜之間化為流水。

    種種的因素相結合,這就決定了在農村大規模地養殖家禽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投入大、風險高,使得農民們更趨向于保守的做法。大部分的農家也就是散養一些家禽,讓它們在院子里自生自滅,並不會把家禽的飼養當威家庭的支柱產業。

    以往,劉家也是如此,養點雞鴨下蛋吃,等到過年過節能不用上街買家鴨就算是那年飼養成功了。

    但是,這几個月以來,家里飼養的雞鴨竟然以一種令人吃驚的態勢在發展,完全出乎張桂芝的意料之外。不僅下半年孵出的小雞一個不落地長大,混雜在雞群里茁壯成長,劉睿從縣城買回來的那些雛雞也是一只都沒有死掉,堪稱奇跡。

    究其原因,不過就是家里多了一只小花貓和一只黃喉貂,原本在后院肆無忌憚活動的老鼠一下子就銷聲匿跡了。沒有了老鼠的禍害,小雞小鴨們自然是可以安然無恙地生活,不用提心吊膽。

    不過,令張桂芝感到奇怪的是,今年沒有一只家禽因為生病而死亡,所有的家禽都是健康得不得了。往年,三不五時就會有一兩只家禽染病身亡,有時候甚至會有瘟疫蔓延,家里所有家禽都無法幸免。但是,今年,就連拉痢疾的家禽一只都沒有!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昵?張桂芝和劉家宏是百思不得其解,但是他們隱隱感覺到這些情況和大院今年的變化有點關聯。

    不過,真正的秘密也只有劉睿才知道,其他人就是怎麼猜,也是想不到這一切都是神奇的空間泉水帶來的。

    正是因為有了空間泉水的滋潤,大大增强了這些家禽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讓它們不會輕易地被病害所干擾,能夠完好無損地成長,造就了張桂芝眼前的盛況。

    几百只健康活潑的家禽正圍著張桂芝團團轉,其中還間雜著几只有著漂亮羽毛的野雞,場面相當熱鬧。另外,一群五顏六色的鳥儿也是喳喳叫地混跡其中,讓整個場面變得更加喧鬧,令人驚訝。這些鳥儿已經是習慣了每天早晚到院子里吃食,它們已經儼然成為了劉家大院的一份子。

    雖然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傍晚,但是在這些家禽和鳥儿的叫聲中,劉家大院依1日是充滿了生機活力,令人羨慕不已!
匿名
狀態︰ 離線
160
匿名  發表於 2024-3-22 00:33:28
【159章】歌聲悠揚

    就在劉睿等人其樂融融地准備晚餐的時候,劉智和彤彤也正在青云到梁村的公路上努力前行。從青云碼頭下船之后,劉智心疼妹妹,就一直騎著自行車帶她,小丫頭就是坐在后座也是有點不安分,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
    在學校緊張學習了一個星期,放假之后的彤彤就如同出籠的小鳥,坐在后座東張西望,呼吸帶著草木清香的空氣,感覺一切都是如此美好。

    夕陽從山的那一邊開始墜落,金黃色的陽光鋪灑在湖面上,樹林里,猶如鍍上一層金粉,令人迷醉。

    原本崎嶇不平的機耕道如今已經變成了寬敞平坦的柏油路,自行車行駛在上面几乎都沒有顛簸的感覺,一路順暢。往常劉智和彤彤回家的時候,每隔一段路就就得推著車子往回走,辛苦異常。碰上下雨天之后,泥濘的道路就如同是漿糊、玉米粥一般,車輪粘在里面根本就無法挪動。

    有時候,回家的好心情都會被糟糕的道路破壞得一千二淨,也梁村的村民卻是無可奈何。七現在好了,從青云到梁村的柏油路已經通車,讓第一次在上面騎車的劉智倍感舒適,直接感受到了這條路所帶來的方便快捷。

    迎著扑面而來的清風,心情舒爽的劉智忍不住扯開嗓子大唱起來了,一時間,跑調的《心太軟》就在曠野中回蕩起來了。這兩年,任賢齊的這首《心太軟》傳唱青山的大街小巷,不要說劉智這樣的年輕人了,就連一些老頭老太都能哼上一兩句。

    不過和劉睿身上的藝术細胞相比,劉智就顯得有點五音不全了,他吼叫的《心太軟》一點都不溫柔,倒有點硬邦邦的感覺。

    “劉智!你的破鑼嗓子就不要再唱了,省得把小青山里的狼群招來!”小丫頭皺了皺眉頭,拍了拍劉智的后背。

    一聽妹妹的抗議,劉智有點不好意思地撓撓頭,聽話地停下了歌聲,說道:“那你唱首歌吧,不然太安靜了!”

    劉智也知道自己的嗓門有點不太適合唱歌,就有點期待妹妹婉轉悠揚的歌聲,開頭提議道。

    既然劉智提出了整個建議,彤彤也沒有扭捏,清了清嗓子,就開始唱起來了,這也是兩個人的保留節目。劉智在前面賣力騎車帶著彤彤,她則用歌聲打發時間,驅走劉智的疲勞。

    久而久之,兩個人就形成了很好的默契,回家的路上就不會顯得那麼沉悶了。

    很快。,清脆的嗓音就開始在樹林中回響,隨風飄散,讓傍晚的小道上充滿一種靈動的感覺。彤彤的嗓音繼承了大山姑娘的清純,天然不雕飾的聲線演唱起’無印良品’的流行歌曲,倒也是別有一番風味。

    最近几年,一對年輕的創作歌手走紅,略帶女性化的曲風贏得了大量小女生的喜歡,在初高中的女生中傳唱度頗高,彤彤也不例外。

    從小就聽著村里的姐姐妹妹嬸嬸嫂子唱山歌的彤彤從小就有一副好嗓門,唱起歌來就和百靈鳥一樣。

    上學之后,跟著音樂老師學會了一些歌唱技巧之后,彤彤越發喜歡上歌唱的感覺,每每學校里有文藝表演她都是有份的。時間一長,學校里几乎每個人部知道喲一個小姑娘唱歌很好聽,彤彤倒是在縣一中有了不小的知名度。

    一般來說,從鄉下到城里念書的孩子大部分會因為城鄉之間的巨大差距變得有點自卑、敏感,對于縣城的生活並不能很好的適應。鄉下的孩子要不就是和老鄉結威一個個小小的圈子,在城里小心翼翼地生活:要不就是埋頭學習,用學習證明自己一點都不差。

    不過和其他人不太一樣,因為各種原因,彤彤的性格很開朗自信,進入縣城之后也很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表現自己的優勢所在。很快的,她的歌唱天賦就被一中的音樂老師看重,每天在學習之余就會跟著老師練習,准備高中之后報考藝术學院。

    久而久之,彤彤就越發自信,早已經擺脫了鄉下黃毛丫頭的形象,變成了一個活潑又不失淳朴的小姑娘。在青山縣一中,小丫頭可算是一個風云人物,走到哪里都能吸引一些小男生愛慕的目光。

    如今坐在自行車的后座,眼看著就要到家,心里想到可以吃上家里的美食,小姑娘放開嗓子歡唱,一如她敞亮的心情。

    無印良品的歌曲聲線都比較高,光良和品冠清殼的嗓音演繹得很好,這也難怪可以吸引大量地歌迷。相比之下,小彤彤的聲音音域更高,雖然演唱技巧還有點生澀,倒也是賦予了作品一種新的魅力。

    自行車在平坦的柏油路上奔馳,呼嘯的風聲把彤彤的歌聲傳向四面八方,清脆的聲音落在附近的樹林、菜地還有湖面上,讓聽到的人們無不側目。

    大家一看自行車上的兩個小人儿,都是相看一眼,臉上露出微笑。

    半年前,劉家遭遇如此重大的變故,劉睿和彤彤每次回家的時候都是愁眉苦臉,擔心家里的情況惡化。那個時候,他們總是默不作聲地趕路,就仿佛天上有一片烏云在追趕他們似的。

    如今時過境遷,劉家早已經不見了當初搖搖欲墜的情況,撥云見日之后,劉家剩下的就只有陽光了。從兩個娃娃上學回來路上的表現,村民們都能看出一絲端倪,劉家的情況確實在飛快地好轉。

    車子很快從下梁村掠過,沿著柏油路直奔上梁村,速度起碼是平時的兩三倍,那種暢快感是劉智怎麼也無法感受得到的。

    自行車一路飛馳,歌聲也是一路撇下,雖然是夕陽西下的場景,但是在金黃色的陽光下,青春活力洋溢,形成了一種和諧的美感。

    就在兩人路過湖邊的蘆葦蕩的時候,他們才猛然發現,和以前相比,眼前的蘆葦蕩似乎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原本還有點翠綠葉子的蘆葦葉子已經枯黃了,只有白花花的蘆花在枝頭隨風搖擺,一陣大風從湖邊吹過,蘆花就如同雪花一樣,漫天飛舞、鋪天蓋地。但是,這樣的場景在劉智和彤彤的眼里,早已經是司空見慣,見慣不怪了。

    真正吸引他們眼球的是那些在蘆葦蕩中隱約可見的精靈!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3 05:44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