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70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地方特色] 台灣美濃油紙傘 [親傳]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0-12-30 08:07:5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台灣美濃油紙傘

 

油紙傘為高雄美濃特有的客家文化象徵之一。製作過程可分為製傘骨、製傘、傘頭、傘柄、繪花等五大部分,完成其中之一便可稱為「全藝」。


歷史及沿革
美濃的油紙傘製作技術引進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約在日治時期的大正年間,是由林阿貴和吳振興延請中國製傘師父來台傳授技藝,而另一種說法則是由廣東梅縣製傘師父郭玉琴渡海來台,落腳於高雄美濃定居,故而將技術傳入美濃。早期美濃紙傘廠都以「廣」字命名,如廣振興、廣德興、廣榮興、廣美興等。1960年代前,油紙傘、菸葉和稻米為美濃地區的重要經濟收入。1960年代時,美濃紙傘業達到最興盛,美濃當地共有二十幾家紙傘廠且每年生產約二萬把以上。但之後由於台灣工業開始急速發展,機器所生產的洋傘價格低廉且耐用易於攜帶,台灣成為洋傘王國,使得洋傘逐漸取代油紙傘,造成不少傳統製傘廠被迫停業。


但在1970年代時,英文漢聲雜誌曾以廣進勝紙傘的創始人林享麟和他的油紙傘作為封面,大幅報導製傘的生活及製傘過程,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也曾到台灣製作紀錄片〈長遠的搜尋(Long Search)〉,拍攝美濃傳統油紙傘製作過程。加上1983年時,客家導演林福地曾在美濃拍攝連續劇〈星星知我心〉。該劇在日本播放後,日本人對劇中的油紙傘印象深刻,並向台灣採購大批油紙傘,挽救了當時油紙傘工業逐漸式微的命運。1980年代之後,台灣民生經濟逐漸富裕,美濃旅遊觀光業也開始漸漸興盛,使得油紙傘逐漸由原本實用的生活目的轉變為與觀光結合的地區文化。


製作材料及過程
美濃油紙傘傘骨所使用的竹材,大部分來自台灣南投竹山、埔里以及高雄旗山所出產的孟宗竹。由於孟宗竹堅硬有彈性,不易折斷,故傘骨的製作多以孟宗竹為主,製作前將孟宗竹浸泡於水中一個月去糖分,之後曬乾竹材以防蟲蛀,經過鋸竹、削成傘骨,再製作傘頭、傘柄,鑽孔穿線組合。傘骨結構完成之後,再上膠裱紙修邊、上柿子油、曝曬、繪畫、裝傘柄、固定傘頭、穿內線等步驟之後,方始完成。


客家舞蹈
傘舞是傳統的客家舞蹈,演出時舞者必須手持紙傘,並穿著藍布長衫的傳統客家服飾。客家民俗舞蹈與採茶戲、山歌等均為客家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紙傘迎客 / 攝影 黃萬金 (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提供)
熱忱好客的民情 (高雄縣美濃鎮)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9 00:50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