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0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本教故事] 夾谷會齊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懇辭勳章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發帖狂人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2-4 01:58:4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夾谷會齊

魯定公與齊景公要在夾谷舉行盟會,孔子正任魯國的代理國相。孔子對定公說:「臣聽聞以和平解決國與國之間的爭端,必定要有武力作後盾;以戰爭解決國與國之間的糾紛,也要有和平解決的準備。古代諸侯同時離開國境,一定要配備應有的官員作為隨從,請君上配備左右司馬隨行吧。」定公接受了孔子的建議,配備了掌管軍事的左右司馬。

到了盟會的地方,除土為壇,上設席位,用土壘成三級的階梯,以諸侯會遇的禮節與齊侯會了面。賓主互相揖讓著登上壇,又互相敬完了酒。然而,齊方卻暗地裡嗾使萊人手執兵器,鼓噪喧呼,想要劫持定公。

當此危急之際,孔子立即登上階梯,走向前,扶著定公退下壇來。隨後,孔子對著魯國的衛士們說:「你們可以拿起兵器殺了他們。我們兩國君主結盟,邊遠的東夷,戰敗的俘虜,竟敢稱兵鬧事,破壞兩國友誼,這不是齊君對待別國諸侯的道理。邊遠的人不應參與中夏的政事,東夷之屬不應干擾華夏的活動,俘虜不得干預盟約,兵士不得威逼友邦。以神道來說是不祥,從道德而言是違義,於人之交往是失禮。齊君必定不會這麼做。」

齊侯聽了很慚愧,於是揮了手讓萊人退避下去。不久,齊人又演奏起宮中的音樂,還使歌舞雜技的藝人嬉戲於前,以此想戲弄定公。孔子見了,立刻上前,登階而上,還有一個階梯來不及登便高聲說:「匹夫熒惑侮慢諸侯,論罪當殺,請右司馬趕快行刑吧。」於是斬殺了雜技藝人,手腳分散在不同的地方。齊侯不料有此結果,緊張起來,臉上露出了羞愧的顏色。

在將要正式訂盟的時候,齊人又故意在盟約上加了一條說:「如果不派出兵車三百乘跟著我軍去征戰,就要像盟約中所約束的那樣。」孔子也不甘示弱,使魯大夫茲無還回答道:「若不歸還侵佔我國汶陽之田,而要我軍遵照出兵之命的,也同樣受到盟約的制裁。」

之後,齊侯準備要宴會定公,孔子對著齊國的大夫梁丘據說道:「齊魯兩國的傳統制度,先生難道沒有聽說過嗎?盟約已經訂好,如果又要設宴來招待,不是太麻煩你們的官員麼?而且牛形或象形的酒器,是在宗廟與宮廷內用來祀神或宴賓的,不應當拿到野外來;饗燕的音樂,也是設於宗廟或宮廷,不應到野外來合奏。宴會上如果配齊了這些東西,那就是丟掉了先王之禮;如果不配備這些東西,那就絲毫價值也沒有。沒有絲毫價值,我君會感到羞辱,丟棄先王的禮節,齊侯會因此背上惡名。您何不仔細考慮考慮?說到宴會,那是顯示一種政治道德和政治風度的,如果顯示不出來,那還不如作罷的好。」

於是,齊侯最終沒有設宴來招待定公。等齊侯回到國內,為當日的事頗感到羞愧,便責怪他的群臣百官說:「魯人拿君子的道義去輔佐他的君主,你們卻使用夷狄的辦法來教嗾我,使我犯下不少過失。」於是,齊侯便歸還了過去侵戰的魯國四邑以及汶陽的田地。
.....................................................................................................

《中庸》有曰:「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我們通常在學習古聖先賢的教誨中,感受到的是聖哲的仁愛慈悲之心,但對於其智慧、勇氣與魄力,卻少有領會。甚至,有些人還覺得,學聖賢的人似乎有些古板,沒氣魄、沒膽量。其實,這都是對聖賢教誨的誤解。

《論語》中,孔子有說:「見義不為,無勇也。」見到正義之事,必然要有勇氣去承擔。倘若只顧著自己,害怕得罪人或擔心自己受害,畏畏縮縮,不能站出來或不肯去做,這是沒有勇氣的無勇之人。因此,君子在國家危亡之際、人民困苦之時,他能挺身而出,正義規勸,直下承擔,不顧惜自身生死存亡。《禮記•曲禮》有云「臨難毋苟免」,表明瞭君子的大義凜然。那一身的浩然正氣,最終也贏得後人景仰,人民愛戴,歷經千年不衰,正是孟子所云「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孔子身為大儒,萬世師表,他文質彬彬,言行有禮,有著君子的和善風範。然而在陪同定公與景公會晤時,面對齊人種種陰謀與無禮挑釁,在情勢危急之下,他卻能當機立斷,勇氣十足,並且據理力爭。以其不凡的機智與魄力,不僅沒有讓齊國有侮辱輕慢定公的機會,也使齊侯歸還了原來所侵佔的魯國土地,終不辱君命,圓滿完成使命。夫子真可謂是文武雙全,一位全方面的人才啊!

知仁勇,三者,缺一不可。倘若有所偏失,便難以達到圓滿的效果。所以有言「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慈悲過頭,常行方便,反而成了姑息,養其惡習。曾子在臨終時有曰:「君子愛人以德,細人愛人以姑息」。除了一顆仁愛之心外,待人處事也需有智慧。需用威嚴之時,便當以威嚴之勢折服,這樣才能制止惡行,不使其在罪惡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因此除了仁愛與義勇外,智慧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與齊君會晤上,孔子能在初期就勸請定公,有文事者必有武備,請具左右司馬。可見夫子在起初,就有智慧洞察到可能發生的變故,於是預先設防,以防備不測。而在期間,面對種種緊急危難,孔子反應非常迅速,有著明察秋毫的智慧,見來者不善,馬上當機立斷,與齊人對應,逐一攻破了齊人的計謀,保護了魯君的安全與尊嚴。

智慧、仁愛、義勇,夫子一一具備,令我們不得不稱贊。然而,這看似很高的德行,對於我們初學者而言,似乎有些遙遠。其實,只要願意懷著向學之心,這些品德也可以漸漸培養起來。夫子有云:「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進乎勇。」真正能好學,勇於改過,並且將教誨力行於生活中,那麼與知仁勇,也不遠了。當能提陞自我道德修養,要去感化教育他人,也不困難了。故夫子接著又說:「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不但自身得以進步,就連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屆時也自然明瞭於心,開啟了人生的智慧。如此,我們怎麼可以不好學,力行聖賢教誨,勇於發奮自新呢?(大方廣文化公益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11 22:59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