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066|回覆: 15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歷史軍事] [不題撰人]大宋楊家將演義之五虎征西平南全傳(全文完)  關閉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8-3 01:35:0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4
本帖最後由 小黑明融 於 2015-8-10 14:26 編輯

【名稱】︰大宋楊家將演義之五虎征西平南全傳

【版本】︰同文堂刋本。前部五虎征西十四卷一百十二回。後部五虎平南四十二回。全書計一百五十四回。

【作者】︰不題撰人。

【內容】︰前部敍述宋仁宗命狄青等五虎將征西的故事。後部為狄青等五虎將平南的故事。本書是《楊家將演義》的分支。與《萬花樓演義》同脈絡,但情節內容自成首尾。不少戲曲劇目取材於此。

已有 1 人評分SOGO幣 收起 理由
火影鳴人 + 50 您發表的文章內容豐富,無私分享造福眾人,.

總評分: SOGO幣 + 50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5-8-3 01:36:00 |只看該作者
第一回     賑民饑包公奉旨 圖謀害龐相施計



  詩曰:
    聖主登基天下寧,萬民歡樂兆升平。
    妒賢國賊開端舋,導引君王費鉤兵。
  話說大宋開基之主太祖趙匡胤,此位天子,原乃上界赤龍臨凡,英雄猛勇,豪俠情懷,創開四百年天下。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代位於後周而歸一統。前書已有《兩宋》表明,茲不絮談。且說大宋相傳繼統四世仁宗嘉祐王,當時天子英明,群臣為國,四方寧靖,百姓安康。前者宋太祖既歿之後,楊家父子眾英雄相繼而亡。今者人得五虎,英雄佐粥,保護江山,掃除國敵。後話休題多表。
  忽一日,仁宗天子臨朝。但見祥光燦爛,瑞色輝煌。是時眾文武百官員朝參已畢,文歸文位,武列武班。有值殿傳宣官說:「萬歲有旨,眾臣有事啟奏,無事卷簾退班。」不一會,有陝西本章一道啟奏天子,奏本官呈上奏表,天子展開御案看罷,只為著陝西地禾稻失收,十分饑饅之歲,萬民凍餒,苦楚難堪。天子看罷一想,復又開言呼聲:「包卿啊,此一段忙勞,又要你代朕施行。只為陝西饑年延纏,不得不要準日起程,到此開倉以救眾民。」包爺說:「臣沐我主隆恩,雖粉身難報,何獨小小之勞!」天子大悅,拂袖退班,眾官歸府。次日,天子降旨金鑾殿,大排筵宴,與包爺錢別。眾大臣俱到金鑾與包龍圖餞別之際,百官各敬三觴,也有一番行別之言,不須細表。宴畢,包爺眾官謝過君恩退朝。
  單說包爺回轉府中不敢停留,即要登程,有夫人早已安排錢別宴。夫妻對酌,夫人說:「願相公一路平安,完了公務,及早回來。」包爺稱是。吃酒數盅,抽身辭別,即日行程。眾文武官員俱來送別,包爺一一辭謝。相別眾官,三聲砲響,一路渡水登舟而去。所有城都內外,眾百姓一聞包爺起程,水陸一路俱有香花焚燭送行。這包公非是汴京眾民知他是個鐵面無私的忠臣,就是普天下也知他斷明多少疑案奇冤事,救盡不堪枉屈被陷入,或有鬼魂告狀,或夜夢訴冤情有傳說他日斷陽間屈,夜察陰府冤,倘枉死屍骸未腐,還能救活回陽。此話也難辨真是否。但當時百姓知他是個大忠臣,是以恭敬如神,一路香煙不絕,不多煩說。這包公一路而去,有各地方上文官武職迎送紛紛,包爺倒覺安然,徑往陝西延安府去了。
  非止一日程途,暫且不表。再說此時大宋朝內九三八候以下文武官員,忠臣為國君多。獨有一黨權官居群上,位壓百僚。此人姓龐名洪,仁宗王選了他的大女兒為貴妃,侍御宮中,隆寵非凡。他正是仁宗王的國丈,現為宰相鈞衡之位。他之為人,立著妒賢嫉能的狠心,懷著詭計凶謀的惡念。在朝所懼包公一人,與著狄青素不相睦。又有二女婿姓孫名秀,此人也為兵部之職,與狄青有殺父宿仇。這狄青何故與他結下此仇?只因狄青之父狄廣在朝與孫秀父親不睦,後被狄廣所殺,是故孫秀怨恨狄青。所以翁婿串通一黨,二人獨畏包公。當日見他領旨饉饑去了,卻中二人陷害之懷思。
  一日,孫兵部擺道來到相府,家人傳進,這龐洪吩咐請進相見。孫兵部下轎走入中堂,見禮畢,吃過香茗。這二人閒談一會,龐國丈叫一聲:「孫賢婿啊!想起三關狄青這小畜生,與老夫作對,賢婿你也盡知。前者西遼國王興兵侵犯瓦橋關,包拯這老兒保舉他提兵前往救瓦橋關。此時老夫與著王天化女婿商酌要奪此功勞,當殿比武,王天化死在他金刀之下。此女婿身亡,皆因這小畜生而來。聖上怒責他誤傷之罪,又被狄太后救了他,赦其斬罪,領了兵馬大破遼兵。後來西遼復興兵犯境,所以老夫仍薦他出敵,料知此日兵強,遼將勇猛,意欲借刀殺人,消了胸中忿恨。不想這小畜生本事果然厲害,更有一班小狗才亦是凶狠不過的,西遼兵將依然又被他殺得大敗,殺卻贊天王、子牙猜。大孟洋、小孟洋、薛德禮等,遼兵數十萬殺個盡馨盡絕。聖上十分大悅一封他為平西總鎮大元帥,鎮守三關,威風顯耀,隆寵非凡,其實想來氣他不過。前時包黑子在朝害手害腳,不能算賬。得他如今黑子去了,我想下一計擺佈他了。」孫兵部說道:「岳父,小婿原為著狄青這小畜生,故此特來商議。不知岳父有何妙計擺佈他,說與小婿得知。國丈說:「賢婿,明日只消如此如此,上本奏聞聖上,必然准奏。那時豈怕狄青好漢,四將英雄,管叫他身喪番邦之地!他縱是三頭六臂的英雄,焉能保全?」孫秀說:「岳父且慢快情!倘若西遼國果然兵微將寡,殺他不過,情願投降,豈非他的功勞又更大了?此一節也要算到,方為妙用。」國丈說道:「若然狄青一去,則三關必調別人鎮守。待老夫在聖上駕前保舉賢婿調往三關,如此如此擺佈他,你道如何?」孫兵部這才大悅,說道:「岳父果然好妙計!待我明日奏知聖上罷了。」此時,孫兵部告別出了相府,轉歸府中,不表。
  且說次日天色黎明,五更雞報曉,百官謁龍顏,文武官員敘集朝房內。少停間,萬歲登了金鑾殿,排開龍案,文武朝參已畢,分列兩行。有值官傳旨說:「萬歲有旨說,眾文武有事啟奏,無事卷簾退班。」旨意一傳,忽左班者閃出龐太師,俯伏金階說:「陛下,臣有事啟奏天顏。」萬歲開言說:「龐卿有何事,且奏上來。」國丈奏說:「臣因西遼國去年曾經興兵侵犯我中國,全虧得五虎將軍英雄,盡把他人馬殺得大敗而去。雖然目下安然無事,想來這遼王念頭不少,一時未必肯傾心歸服,恐防有再起風波。況西遼乃偏邦小國,理合年年納貢,歲歲來朝,豈敢擅動干戈,興兵犯境,有損天威,與叛逆可比。雖經狄青殺退,不過暫解一時之患耳。望陛下龍心詳察。」萬歲開言說:「依卿主見若何?」龐國丈說:「陛下在上,臣思下國冒犯天朝,律該興兵問罪,豈容輕恕!依臣愚見,莫若及早興師問罪,使各番王知道陛下天威,嚴御強立中國,則我中國永無侵凌之患。臣雖不才,但憂國之心太重,伏乞陛下准臣所奏,天下安寧,臣之願也。」
  嘉祐王聞奏,開言說:「卿所奏者,無非使各異邦畏服,知道大宋有人故耳。依卿主見,保舉何人提兵前往?」龐洪說:「臣思西遼國雄兵猛將尚還不少,我邦雖有幾家武將,奈何不堪往的。呼千歲、高千歲已經年邁,以下看來亦無可當此任之人。況且目前楊宗保如此英雄,尚且亡於此地。如今天波無佞府只剩得這些寡婦孤零的裙衩。楊元帥雖有子文廣,奈他年少,武藝未精,捨此之外,別無可往之人。想來除非雄關狄元帥與四虎將。若然差他前往征剿,必然成功。」萬歲聽罷,就開言叫一聲:「龐卿,朕思這西遼小國雖然無禮,他還為一國之主。一時愚見,興兵犯界,朕意想他敗去以後,未必敢再來了,可略寬饒。且命狄青提兵前向西遼去,見景生情便了。」龐洪說:「撫恤小邦,仰見陛下聖德仁慈。但國法森嚴,焉可草草寬恕!將來各小邦見陛下國法從寬,效著西遼,終為不美。代國問罪,乃照律而行,以正國法,為何陛下命狄青前往見景生情?微臣所不解,伏乞聖上諭臣知之。」萬歲說:「龐卿有所未知朕意。差狄青前往,如若西遼王畏罪求降,則准其年年獻貢,歲歲來朝﹔若不畏服求降,然後征討便了。」這等分說,原是嘉祐王一點仁慈不忍之心。龐洪聽了,也不敢多言再奏,俯首不言,又生一計,奏說:「陛下,臣問西遼國曾有一榻珍珠烈火旗,乃是人間至寶。如若歸服求降,須要此旗貢獻,方可准其投降。若無此旗,不准他降,仍以兵征伐。伏乞陛下准臣所奏。」萬歲說:「依所奏。但思三關要地,狄青五將提兵去了,差何人前去鎮守才好?」龐洪說:「臣思兵部尚書孫秀可往。此人足智多謀,用他守此關,萬無一失。」萬歲開言點頭說:「卿是朕的御連衿,他去守關,朕才放心。」即忙降旨楊戶部,往三關調取狄青,孫兵部奉旨守關。二人領旨謝恩既訖。萬歲拂袖退朝,各臣回府。此時龐洪得計,孫秀也要打點行程,前往三關代守。此回有分教:
    英雄虎將邊關去,嫉妒奸臣陷害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5-8-3 01:36:37 |只看該作者
第二回     孫兵部到關權理 狄元帥奉旨征西



  詩曰:
    忠佞從來各異途,一人誤國一人勞。
    奸謀啜主干戈動,五虎興師枉用勞。
  且說三關狄元帥平生梗直,鐵性無私,智勇雙全。自從幼年山西家鄉遭逢水難,王禪老祖救了他,帶上水簾洞傳授兵書武略,知他仙道無緣,王侯有位。學藝數年,命他下山扶助宋君,原是一條國棟金樑,與單單賽花公主有宿世良緣。自從押送征衣,上年大破西遼,仁宗天子知他英勇,楊宗保敗亡,便封他鎮守此關。號令威嚴,兵遵將應,就是朝中文武,何人不看重這小英雄?又是狄太后娘娘的侄兒,外有包拯、潞花王提弼,所以龐、孫屢害不遂。這狄元帥不獨一人鎮守此關,還收得四位英雄與他結義拜為兄弟,如同親情手足。一名張忠,一名李義,一名劉慶,一名石玉,四位英雄與秋元帥為五虎將。若各小邦聞得五虎將之名,聞風而懼。帳下又有二位英雄,一姓焦名廷貴,他是焦贊之後﹔一孟定國,是孟良之後,二人亦在狄元帥帳下,多是情同意合。自從前時狄元帥箭殺了贊大王等,大破遼兵之後,狄元帥仍令四虎將天天哨探,以防遼兵復作。忽一天,元帥升帳,與范仲淹、老將楊青談言,一會二人辭別去了。原來范仲淹、楊青御史,仁宗任命他們到此同守雄關。老將軍楊青是當日楊延昭的家將,跟隨守關,立了多少汗馬功勞。二人在此與狄元帥同志合心,是以常常在此敘談國務。當時元帥獨自靜坐,計念前時,嘆聲說:「可惜楊宗保元帥當世英雄,沙場喪命,化血身亡,憶想起令人實乃慘傷也。本帥叨蒙聖上洪恩浩蕩,簡授都總,已戎守邊關三載了。細想本帥前時當殿考武,只為傷了王天化,幾乎身亡。幸虧狄太后救了性命,死裡逃生。不想這龐洪與孫秀二人結為一黨,計害多般。幸托上蒼庇佑,屢害本帥不成,皆吾之造化。又思前日西遼國興兵犯界,難得殺他大敗逃回,猶恐這遼王一時未必肯傾心畏服,還有防干戈之患,是以本帥天天令四位賢弟前往哨探,日日操習軍兵以防不測之虞。又得兄弟四人不惜心勞,與本帥分猶,真難得也。但願得四海升平,君民安泰,本帥深望也。所慮者龐、孫二人,貪婪財賄,撥弄朝綱,久後猶恐國家不寧。」
  狄元帥正在計思,忽有小軍進來說:「啟上元帥,四位將軍進來交令,候元帥爺將令。」元帥吩咐進來,不一刻,四虎將軍一齊到了,來至帳前,參見元帥說道:「啟上元帥,末將等奉令操軍已畢,如今來交令了。」元帥說:「眾位將軍多受辛勞了!」傳令各將士兵丁俱有犒賞酒筵。出令畢,又說:「你們眾兄弟且往後堂吃酒罷。」四將與焦、孟六人謝過元帥往後營而去,卸下盔甲兵器有小軍拾去,牽出馬匹餵料,六位將軍然後開懷暢飲。當時元帥又請至楊、范二人同酌。此夜關內眾將大小三軍一同吃酒。這狄元帥緣何忽又犒賞眾軍?只因眾軍奉令操軍,乃軍情過於勞苦,故有此犒勞,乃元帥一點愛將恤兵之心。當晚眾將欣歡,各無掛念。獨有石玉小將軍一心懷念母親,思念妻子,二人在汴京城岳丈趙千歲府安身。自從隨著元帥在此關三載有餘,不知母親身體康健否﹔思妻郡主身懷六甲,未卜生女生男,身心兩地,好不愁煩。
  慢言石玉是夜思念著母親及妻子,卻說狄元帥威鎮三關,名揚敵國,不獨邊夷畏服,就是關城內外鼠輩毛盜也不敢動興,眾百姓安靖。此日閒中無事,這狄元帥與楊老將軍、范大人對坐,說起西遼王屢次興兵侵犯,有四將說與元帥:「小將想這西遼國人馬已經殺得片甲不回,未必敢復來侵犯了。」元帥聽罷,微笑說:「眾位將軍有所不知,凡事備求未至,況乎為將用兵!必以慎重為先。且西遼乃強悍蠻邦,彼雖一時敗去,雄兵猛將還多,焉肯罷休侵凌之念!本帥既領君命把守邊疆,倘有疏虞,恐有喪師辱國罪,極非輕了!」眾將聞言齊說:「元帥高見不差,非末將等所及也!」眾將言畢。帳下忽閃出一人高聲呼:「元帥勿憂!若防番狗再來,我們何不先點齊人馬,做個先動手為強,直攻進西遼,索性殺他一個盡罄盡絕,斬草除根。省得零零瑣瑣,殺得這班番奴不爽不快,元帥又防他復兵侵擾的!」你看那將是誰?原來是焦廷貴。此人生來品質魯莽,是粗心愚蠢之徒。當下元帥聞他說,喝聲:「胡說!這遼王雖是一時犯界,妄想天朝,但如今聖上也寬恕了他,又何用你多言!倘若興兵征伐,未奉聖旨,怎生前往?二者遼王原為一國之君,他若不來就罷了,再來時奏知聖上,請旨征討才是。」焦廷貴說:「元帥到底是個善良人,造化這番奴了。」言談之際,不覺金烏飛墜,玉兔升空。晚膳畢,各歸營帳不表。
  次日,狄元帥仍令四將出關抄探,是日閒暇,把兵書觀看。忽有小軍報:「聖旨到!」元帥吩咐大開中門,恭迎到中堂,排開香案。元帥俯伏階下,欽差開讀:
    旨到跪下聽宣。詔曰:茲有首相龐卿,陳奏西遼兵犯中原,雖
  經狄卿殺退,但這西遼既一小國之君,焉敢興兵犯上!即同叛逆相
  等,重罪非輕,豈可寬恕!今命狄卿率同眾將統領精兵,前往西遼
  征代問罪。若遼王畏罪求降,彼邦有一鎮國之寶,名曰珍珠烈火
  旗,要將此旗貢獻,年年進貢,歲歲來朝。如其不順,即行征討平
  定,班師回朝,論功重賞以報卿勞。但因三關無主,今差兵部孫秀
  來權理。毋違朕意,即日提兵,肅此欽哉。
  元帥謝過君恩起來,與楊欽差見禮畢。楊戶部不敢久留,連忙辭別。元帥送出關外,楊欽差回朝復旨不表。
  再說關中眾將盡知,各各咬牙切齒,罵道:「龐洪這老狗才哄奏聖上,輕動干戈,差遣元帥及我等,真乃令人可惱!將他一刀兩段方消此恨!」元帥說:「你們不必多言。雖龐洪所奏,然今聖上所差,你等不可獨怪著龐洪。待等孫兵部到來,即要起兵前往了。」范大人說:「元帥,正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真乃奸兵只為奸臣。那賊心狼,那裡改得這場干戈之患?又是由他來的!」楊青老將軍說:「我想這龐洪忽奏聖上,要差元帥出師,料必有什麼奸計,元帥須要提防他為妙。」元帥說「老將軍,目下兵權多在下官秉持,諒他有計難以施行,何足為俱!老將軍,但請放心!」焦廷貴說:「元帥!小將前日曾講過這西遼興兵前去,殺個爽快才是。元帥說沒有聖旨不能前往。如今奉了聖旨,前去西遼,見一個殺一個,殺得這些番狗乾乾淨淨,方才曉得焦將軍的本事!」元帥聞言大喝:「好匹夫,何用你多言!還不速退!」焦廷貴說:「元帥不必動怒,小將說差了。」即忙往內去了。是夜,元帥暗說道:「我想那珍珠旗,乃是西遼傳國之寶,如何聖上聽信龐洪之言,要他貢獻起來?倘或西遼吝惜不肯,下官難以復旨,眼見得干戈不息,奏凱難期,如何是好?」此夜元帥悶悶不樂,惆悵一夜,直至大明。
  再候三天,孫兵部才到。原來這孫秀是個貪財好酒之徒,一路而來,有地方官迎接他,請他吃酒,禮一概收領。此有纏延,所以楊欽差先到了,數日他方才得到。狄元帥原與他不相善,此時聞報,只得同楊、范二人與眾將大開關門出迎,同至帥府。四人分賓主坐下,兩行立著四虎將軍,不免四人客中閒話。一杯香茶飲過,兵部開言說:「元帥既領王命征伐西遼,為何至今尚未起程?」元帥說:「孫大人有所不知,只為此關乃邊疆要地,豈可一天無主!大人一日不到,下官一日不離。大人今既到了,下官明日即便興兵。」孫秀不答,點頭辭過元帥,與范、楊二人進關內去了。
  是夜,元帥查點明兵糧馬匹及平西所用一切之外,其餘的即晚造成冊子交付孫兵部權掌。此日,元帥對范大人、楊將軍說:「奸臣孫秀在此,二位須當留心打點侍候,本帥托聖上洪福,平西回來再與二位大人敘首。」二人聽了,點頭說:「但願元帥此去一路旗開得勝,馬到成功,及早回來再敘。」元帥微笑稱謝。此日元帥升堂,便問眾將中何人熟識西遼道程,可為向導官。焦廷貴說:「元帥,小將前者與父親曾到過西遼,熟識此程。」元帥說:「既如此,點你為先鋒,孟定國解糧。」當時元帥與四將領兵五萬,分開隊伍,別過孫、范、楊三人,祭了帥旗,高高樹起一扇大幡,上書著「五虎平西」四字。三聲砲響,馬壯人雄,威威武武,出關望西而去。關外眾居民香煙不斷,齊齊跪送,元帥大悅。
  只說西遼犯界,狄青殺敗了不敢再來侵犯,此乃君王坐享民安逸。不料被龐洪哄奏君王,得代西遼問罪,須要獻出珍珠旗,自願投降。這西遼國乃強悍之邦,焉肯獻旗?這場干戈殺戮只為龐洪、孫秀算計狄青之由,究竟不知征戰何時得息,真乃:
    家生逆子家顛倒,國出奸臣國不寧。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15-8-3 01:37:15 |只看該作者
第三回     火叉崗焦先鋒問路 安平關禿總兵陣亡



  詩曰:
    向導先鋒焦莽夫,火叉崗上錯征途。
    從今單單干戈動,虎戰龍爭枉用勞。
  話說狄元帥奉旨征代西遼,以為本事高強,所以只帶得五萬雄兵,四員虎將。點兵三千,令焦廷貴為前部先鋒,點孟定國領兵三千為後隊解糧官,大隊人馬排開行伍向西遼大道而行。且喜天色晴明,風和日暖,正是行兵的時候。一自出了雄關,行有十餘天,人煙稠密地方還屬中原轄管,也有文官武職接送,紛紛不絕不斷。元帥一路甚是安然,日行程夜睡宿,不再煩談。
  又已行得了半月,人居漸漸地稀疏了,多是荒郊野地,但看高山疊疊,古樹森森,虎嘯猿啼,禽鳴獸聚,卻是淒涼枯槁的光景了。焦廷貴為向導官,帶領三千人馬,逢山便要開山嶺,遇水還須搭水橋。一路行走了三十餘天,到了一個地方,名為火叉崗。一條道路分出兩條來,一路向西北,一路向東北,中央一帶是高山,走不通路的。兩條大路如此光景,焦廷貴一見,便有軍士稟知。他想一會,說道:「俺認不來的,但個知這條大路為何分作兩路,不知從那一方走才是。」呆想一會,說:「罷了!待等一個鄉民到來,問個明白。」遂吩咐眾兵暫住。豈知地方上乃是人煙疏稀之所,等望半日不見一人來,此時焦廷貴等得十分煩惱,急起來。再等一會,方才有個白髮公公,七十開外的年紀,遠遠而來。焦廷貴一見,忙忙催開坐騎,飛馬趕去,急急加鞭趕近這老人,向他對面衝來,勒住坐騎,擺開鐵棍橫攔住去路,大喝道:「你這老頭兒,俺家問你西遼國兩條大路從那一條去的?若說得明明白白,饒你老狗命﹔若不速急說明,俺將軍就照頭一棍,把你的腦漿打出來,無處討命!」
  當時那鄉民是本處山上人,看見這位馬上將軍惡狼似的形容,暗說:「從來問路沒有這樣問法,你看這人是難以言語相爭的。罷了!待我作弄他錯走別國便了。」此時這老人叫一聲:「將軍爺,你且耐著性子,既然問路,何必動怒!你且望著那東北上這條大路,八十里之外乃是孩兒崗,再過一百五十里便是棋盤嶺,又行一百二十里是麒麟埔,又過一百五十里之外是安平關,就是西遼地面。」焦廷貴大喝一聲:「你這老狗才,俺問到西遼國去,因何說得許多崗嶺、許多里來!」原來這焦廷貴是個粗心愚蠢之人,聽聞那老者說得幾個地名,就恐要忘記了,所以動惱起來。此時焦廷貴說:「老頭兒,你不必多言得許多吱唔,此去向那東北上還有多少路方得到西遼?」那老者又說:「將軍,小民指引這路途,說得明明白白,為何這等著忙?向此東北至西遼境界,還有四百餘里,到安平關是西遼頭座關了!」這焦廷貴信以為真,老者退去,吩咐眾兵起程,望著東北大路而行,不覺又是紅日歸西明月上,安紮營盤,埋鍋造飯。次日拔隊起程。此回不獨焦廷貴一人起差了國度,狄元帥大兵在著後隊,多隨錯路而行。一路旗幡招展,劍戟如林。一連走了七八天,已到了安平關。一口難分兩處事,按下宋軍慢表。
  且說安平關乃單單國頭座關,守將名喚禿天龍,國王封他為總兵之職,命他鎮守此關。那一日,在關中吃酒,半酣之際,忽有小軍報說:「宋朝天子不知什麼緣故,差遣大隊人馬,移山倒海地殺奔來了!」禿將軍聽罷說:「有這等事!離關還有多少路程?」小番稟道:「只有三十餘里。」禿天龍喝聲:「再去打聽!」心中大怒,氣沖雲霄,立起身來說道:「我那浪主是個順大知命之君,自數十年來歸服宋朝,歲歲貢獻無虧,為何忽然無事興兵,前來惹氣,是何道理!若不出關與他理論,不算本帥英雄!」此時這禿天龍,一來是飲酒半酣之際,因他也是性急之徒,不待朱兵安營下寨,投遞戰書,即忙頂盔貫甲,上馬提刀,帶領一千精壯人馬,砲響一聲,大開關門,一馬當先衝出關外。此時宋兵正在安營之間,有番將禿天龍帶兵殺來,高聲大喝:「宋將有能者快來納命!」早有軍士報知。焦廷貴聞報,不覺吃上下驚,說:「可惡番奴,尚未安營就來討戰,待俺前往送他到閻王老子去處罷!」連忙飛馬衝去。一見番兵,一字排開,殺氣騰騰。來將臉如朱砂,眉濃眼大,赤髮紅鬢。焦廷貴一見,大喝道:「番奴,你且通名來!」禿大龍說:「俺乃安平關總兵禿天龍是也!但上邦下國久已相和,為何忽地興兵犯界,是何道理?你且快快通上名來,待本將軍取你首級!」焦廷貴大喝一聲:「誰教你狼主從前無國法,兵犯上邦!所以興兵征伐你國,早獻上頭來,待俺老爺立頭功!」只因禿天龍此時酒已醉了,聽得焦廷貴之言糊糊塗塗兩處未曾說明,所以禿天龍大怒,喝聲道:「胡說!你宋王昏君也!我狼主歸順宋朝數十年,你邦無故興兵,貪利忘義,好生可惡!」提起大刀,當頭就劈。焦廷貴全然不懼,呵呵發笑,把鐵棍往上架開,二人殺起來。一場龍爭虎鬥,有三十回合。
  再說狄元帥後隊大兵已到,早有軍士報知。元帥大怒,說:「尚未安營,這焦廷貴不奉軍令,怎敢私自開兵!」傳令速速鳴金收軍,把焦廷貴綑綁起來。令一出,即時不住地鳴金。誰知焦廷貴殺出了神,由他連連不住地鳴金收軍,只是不聽,說道:「我焦廷貴不挑得番將下馬,不為好漢!」果然禿天龍被酒醉了,招架不住,卻被焦廷貴鐵棍削開大刀,攔腰搗去,打翻了跌下馬,割取首級,以為頭功。焦廷貴滿心歡喜,提起鐵棍,踢開大步,把番兵亂掃,打得七零八落,各自逃生,四散東西,多往正平關飛報去了。焦廷貴哈哈大笑,回顧後隊高叫道:「安平關已到手了,眾人快些來進關!」他一馬當先,搶入關中去了。狄元帥又惱又喜,只得傳令眾兵丁挨次而來。元帥大兵進了城中,這些番兵走散,百姓一併逃生,只剩得一座空城。
  元帥進到關中,升了帥堂,眾將兵參見畢,又到了焦廷貴,要報頭關功勞,走到帥堂元帥跟前,提過首級來請功。元帥一見大怒,喝道:「焦廷貴,你好生膽大!因何不奉軍令,私自開兵?本帥傳令,還不收兵﹔不從將令,軍法難容!」喝聲:「刀斧手斬訖,以正軍法!」兩旁刀斧手一聲答應,正要動手,焦廷貴急稱一聲:「元帥你在後隊,不知前隊事情。小將正在安營間,忽有番將禿天龍帶兵殺來,不許安營,即要交鋒踹營,來勢十分凶勇。若被他踏破營盤,元帥的威風減盡﹔若請得軍令來,已不及了。方與他交戰,正在性命相關之際,顧不得鳴金了。若然元帥要殺我焦廷貴,分明要賴我功勞的了。得了安平關,我焦廷貴原有功無罪,如何元帥要殺我?你好不公心!」這幾句話,倒說得元帥頓口無言。忽閃出四虎將軍,上前一同力保焦廷貴,說:「元帥!這焦廷貴不奉軍令,私自開兵,雖然有罪,但番將不投遞戰書,即日殺來,亦是凶狠之輩。焦廷貴原是不得已開兵,望乞元帥念他取關有功,敖其斬罪罷。」元帥見四虎將軍保他,便說:「焦廷貴雖取關有功,但不遵軍令,功罪兩消。」焦廷貴起來謝過元帥,又謝四位將軍保救。此時元帥吩咐,將人馬安頓關中,所有糧草馬匹,金銀什物,查點分明。一面出榜安民,又將禿天龍的首級屍骸埋葬了。暫停三天,留偏將二員、三千兵丁守關,元帥與眾兵將又要西行。按下慢表。
  再說正平關主將,名喚禿天虎,他生得身高一丈,勇力異常,使一把丈八蛇矛,萬人莫敵,禿天龍是他胞兄,年紀只得三十光景。原來這正平關與安平關離有二百五十里路程,所以此時並不知道失關之由。且歲歲平寧,並無探子在外。這一天關中無事,夫婦正在閒談,忽有安平關上奔來了幾個官兒、幾百兵丁,慌慌忙忙前來一一報知。禿天虎吃了一大驚,怒氣沖冠,咬牙切齒,說:「罷了!我邦與宋朝,未曾動過一兵一卒,兩國久已相和,狼主歲歲入貢,天朝為何突然起兵前來征伐?破了關,把我哥哥傷害,此恨如何得消!待我帶兵前去,見一個捉一個,拿回關砍為肉泥,方洩我胸中之恨!」多花夫人說道:「無事興兵,果然無理。但大宋五虎,威名素重,相公需要小心。」禿總兵應允,又連忙寫表,即差小番奏達狼主。次日天明,點齊人馬,放砲出關,帶了五千慣戰囗貅士卒,殺往安平關而來。此時若不是這焦廷貴問路不得,走錯此路,如何戰殺傷害這許多生靈?這也原是狄元帥、八寶公主有宿世良緣,合著:
    氣運道送開劫殺,姻緣會合應佳期。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5
發表於 2015-8-3 01:37:46 |只看該作者
第四回     正平關焦廷貴大敗 單單國禿天虎原因



  詩曰:
    莽漢先鋒逞勇剛,豈知番將更猖狂。
    沙場大敗奔逃竄,方信強中復有強。
  卻說禿大虎帶兵出關要與哥哥報仇。此日天氣晴明,狄元帥正要催兵前進,忽有探子報進,說:「啟上元帥,今有正平關番將禿天虎領兵前來,要與元帥爺答話,請令定奪。」元帥說:「再去探來!」探子說聲「得令」去了。不多一會,小軍又來報:「番將討戰!」元帥正要點將出馬,旁邊閃出焦廷貴。因他前日殺了禿天龍,自道英雄,不知厲害,連忙上前說:「元帥,不怕死的番奴又來送命,且容小將出關,將他首級取來報功!」元帥說:「上陣交鋒,休得輕狂,小心才是。」焦廷貴說:「元帥勿憂!想那禿天龍尚且死於小將之手,諒這禿天虎本事也不過如此。小將也不傷他,待我活捉他回關,獻與元帥看看。」元帥說:「既然如此,你領兵一千出關會戰,須要小心。」
  焦廷貴忙說聲:「得令!」即時上了花鬃馬,提了鑌鐵棍,耀武揚威,帶領一千精兵,一聲砲響,一馬飛出,來到陣中。只見番將生得凶惡異常,人高馬駿,番兵列成陣勢。焦廷貴便高聲大罵:「番狗烏龜,快來納命!你可是禿天虎麼?」禿天虎怒道:「正是。你這南蠻,狗頭狗腦,口出大言,且通過名來!」焦廷貴說:「爺爺老子乃大宋狄元帥麾下前部先鋒焦廷貴,你若獻關投降,饒你狗命﹔如若半個不字,多照著禿天龍榜樣的,死在俺鐵棍之下了!你好不怕死的狗番奴,不以性命為重,看棍!」提起鐵棍打去。禿天虎大怒:「原來是你這狗南蠻傷害我哥哥,極大冤仇,不取你命,誓不為人!」把長槍架住鐵棍,回槍當心就刺。二人兵刃交加,大戰三五合。這禿天虎本事果然高強,殺得焦廷貴渾身冷汗,招架不住,看看不好,架開長槍,大喝一聲,撥馬就走,敗入關中,禿天虎追趕不上,只得勒馬回營。
  且說焦廷貴敗進關來交令,說:「元帥在上,這番將禿天虎果然厲害,小將殺他不過,捉他不得,求元帥寬限一天,明日準拿來!」元帥說:「你且退去,休得多言。」焦廷貴退去。到次日,有小軍報說:「禿天虎討戰!」元帥即令石玉出馬,帶領精兵一千,大開關門,一馬當先。二將會面,各通姓名。禿天虎一見來將不是焦廷貴,便開言說:「石南蠻,你且聽著!我邦狼主,最是英明。有道兩國久已相和,未曾動過刀兵,年年入貢天朝,為何上國白白興無名之師,前來征伐,不知何故?古人有言:日月雖明,難照覆盆之下﹔鋼刀雖利,不斬無罪之人。你兵犯安平關,殺害我胞兄,從此冤如深海。快些獻出焦廷貴,待俺將他心肝來祭了兄長,消了仇恨,再作道理!但你師出無名,犯我邊疆,其中必有個緣故,也要說個明白。」
  石玉聽了番將之言,冷笑說道:「禿天虎!依你說來,句句有理之言。但你邦狼主,好無分曉,妄想天朝錦繡江山,幾次興兵侵犯上國,豈不罪名深重!故我主萬歲,命狄元帥提兵到來征伐,問個犯上之罪,何謂出師無名?」禿天虎說:「石玉,休得胡說!我邦數十年來,歸順天朝,從不曾興過一兵一卒。怎說起屢次興兵犯上之言?」石玉說:「禿天虎,你休得巧言,怎不認罪名?前數年屢次興兵侵憂,幸得楊元帥屢屢殺退你邦人馬,不計其多少。自去年秋季,你狼主大興人馬,贊天王、子牙猜等圍困瓦橋關,聲聲要奪取中原,全虧得我狄元帥殺得你邦人馬大敗,雄兵猛將一齊消滅,至今才得干戈止息,怎言並不興過一兵一卒?莫不是你初到番邦,新做官的不成?故不曉得從前緣故,胡說無理之言?」
  禿天虎聽罷,哈哈笑起來,說:「如此是你們走差了路,這裡不是西遼地方。」石玉說:「既不是西遼,是什麼地方?」禿天虎說:「我這裡是單單國,與你大宋無仇,忽然興兵前來,奪關斬將,令人可惱。既然西遼國犯了你們,也該前去征伐西遼才是。為何不去尋它,反來兵犯我國?這是宋王的主意,還是狄青膽怯了西遼,欺侮我單單國中無雄兵猛將的不成!」石將軍聽了,心中明白,連忙欠身打拱,叫道:「禿將軍!如此說來,是我們走差了路?」禿天虎說:「不是你差是我差麼!」石玉說:「將軍請息怒,待小將回關稟知狄元帥,前來與將軍賠罪便了。」禿天虎說:「石南蠻,休得胡思亂想!殺我胞兄,賠罪也消不了我的怒氣。」喝聲:「南蠻看槍!」石將軍見他動手,也把銀槍架開,自知理虧,不與交鋒,帶轉馬如飛奔過關去。番將趕他不上,住馬帶怒,仰天長嘆說:「哥哥呵!大宋要去征伐西遼,誤來我國,可憐把你一條性命白白送了,如今他肯干休退兵,但害了我哥哥。必要拿住焦廷貴碎屍萬段,方消我恨!但正平關兵微將寡,不免通知吉林關添兵相助,再上本奏章奏知狼主,打點迎敵罷了。」不表番將回營。
  且說石玉回到關中,低頭喪氣,面色無光。元帥見此光景,即問勝敗如何,石玉說:「啟上元帥,這場事情錯了!此處不是西遼,乃是單單國,走差國度了。殺錯這番將,這禿天虎聲聲要報仇,原來是我們的不是。故小將不好與他交戰,奔回關來,稟知元帥,商量如何定奪才好。」元帥聽罷說道:「怎見得這裡是單單國?」石將軍說:「方才小將與禿大虎答話,他說這番王最是英明有道,數十年來歸順天朝,從不曾興過一兵一卒,何故上邦忽興人馬前來征伐?小將又說起西遼侵擾緣故,這禿大虎說明此去乃單單國,不是西遼。他口口聲聲與胞兄報仇,不肯干休之言,必要拿捉焦廷貴,想來此事如何是好?」
  元帥聽罷,怔呆了一會,還是將信將疑,吩咐傳令焦廷貴來。不一會,焦廷貴來見元帥,說:「元帥在上,呼喚小將有何差遣?」元帥說:「焦廷貴,你說熟識西遼路途,故本帥點你為向導官。你因何不走西遼邦,來單單國是何緣故?」焦廷貴聞言,吃了一驚。想一會,呆一時,叫聲:「元帥,這話那裡來的?」元帥說:「今日石將軍出戰,禿天虎說此處不是西遼,乃是單單國。這便如何?」焦廷貴說:「元帥不要信他,這番奴自知殺我們不過,故虛言哄弄的。」元帥喝道:「胡說!你走差了別國,還說強言,欺著本帥!」焦廷貴說:「元帥,小將實認得路途,明明白白,那有此事!若果走差別處,小將理當軍法。」這焦廷貴一口咬定不差,元帥聽得心中疑疑惑惑,說:「且罷了,待本帥來朝親自出馬,便知明白了。」吩咐是夜埋鍋造飯。
  到來日天明,有小軍報上元帥說:「番將禿天虎坐名要焦廷貴出馬。」元帥喝聲:「再去打聽!」自己連忙穿過黃金甲,戴上紫金盔,上了現月龍駒馬,手執定唐金刀,氣宇軒昂,真好一位少年英雄!扶助宋室江山,乃社稷所重之臣。點了五千人馬,帶了四虎英雄,分為左右,隨後有鐵甲步軍五百。三聲砲響,衝關而出,旗幡招展,來至關處,隊伍擺開。禿大虎一見來將,比眾不同,真乃威風凜凜,殺氣森森,便把槍一擺,喝聲:「來將通上名來!」狄元帥說:「本帥乃大宋天子駕下、敕封平西元帥狄青是也。你可是禿天虎麼?」禿天虎說:「既曉得本總兵威名,何勞動問!」元帥叫聲:「禿天虎,你邦原是西遼國,因何稱為單單?莫不是你邦原無雄兵猛將,怕死貪生,虛言哄著本帥不成!」禿天虎說:「狄南蠻!我邦猛將如雲,雄兵如雨,狼主駕下盡是英雄豪傑,那有詐言貪生畏死之理!本總可笑你身為主帥之職,統六師重任,作事甚是糊塗,以桃為李,以羊為牛,出無名之師,侵犯我國。你官又殺害我哥哥性命,全無道理。掌什麼兵權,何不及早回頭,做一個農夫罷了!」元帥說:「禿天虎,據你如此說來,此地既不是西遼,有何為憑?」禿天虎說:「我也知你等必從火叉崗走差路的。」元帥說:「怎見得在火叉崗走差的?」禿大虎說:「你一定到了火叉崗不向西北而去,卻到東北而來,豈不是走錯了路,到我邦單單國麼?」元帥聞言,暗說道:「曾記得到了火叉崗有兩條大路,向導官從東北方而走,此事乃焦廷貴這匹夫弄壞了本帥也。欠主張點錯這魯莽之徒為向導官,走差別國,惹起禍殃,聖上必然歸罪於本帥,無可分辯。」想罷,即欠身打拱說:「禿將軍,請息平空之怒,聽本帥奉告一言。」禿天虎說:「狄南蠻,有何話說,慢慢講來!」不知狄元帥說出什麼言語解勸他,且聽下回分解。正所謂:
    不是英雄真長敬,卻緣莽將便差途。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6
發表於 2015-8-3 01:38:18 |只看該作者
第五回     禿總兵生擒二將 狄元帥認錯求和



  詩曰:
    天朝虎將被擒拿,只為當時走路差。
    逞勇以強終囪失,偏邦到底弱中華。
  當日狄元帥自知理虧,在馬上欠身打拱說:「禿將軍,向導官走差路途,誤來貴國,錯犯你關,原乃本帥之失。禿將軍且清息怒,待本帥來日親到貴關,賠了錯失之罪,即日收兵前往西遼便了。」禿天虎說:「狄青,你休得妄想!你身為主將,執掌兵符,事事全憑你指揮,差使向導,如何走差得路程?不到西遼,反侵我邦,無端殺害了我哥哥,說什麼賠罪息怒之話,於情理上斷難容你這匹夫!」說罷,把手中丈八長矛向心窩刺來。狄元帥即忙把金刀架開,放下笑臉,叫聲:「禿將軍,本帥已走差了,賠罪也罷了,因何你還不干休?到底主意若何?」禿天虎喝聲:「狄青!你若誤走國度,不傷我邦人口,還情有可原。你兵一到,便奪關斬將,傷了我哥哥,此仇此恨,與你冤如深海,今朝與你必要見個雌雄!」又是一槍刺來,元帥又用金刀撥在一旁,復開言說道:「禿天虎,你全不依理論定,如此凶狠。只為本帥一時走差了你國,誤傷了你兄,乃本帥差錯,所以三番兩次即你動手也不較量。若問誤傷你兄,今既死,已不能復活,本帥已經殮殯埋葬,待平定西遼,回朝奏知聖上,超度他的靈魂,封墳墓以補報也。我勸禿將軍休得認真起來,古言山水也有相逢,將軍你可想得來!」禿天虎喝聲:「胡說!無辜侵犯,你把我兄殺害了,就是這等罷了不成!若要俺的干休,除哥哥復活還可,休想別的求和。有仇不報枉英雄!」說聲:「看槍!」又刺過來。
  元帥金刀架住,暗想:「看他如此硬性,料想以善言相勸未必和諧,不免與他交戰,殺敗了他,方知我兵厲害,然後講話自然允諾了。」復高聲說:「禿天虎!今本帥自知理虧,以理而言。你卻執一之見,不聽本帥之言,如若必要交兵,倘有差遲,悔之晚矣!」禿天虎說:「狄青!你既傷我胞兄,俺便與你勢不兩立,不是你死,便是我亡,有何悔恨之理!」元帥聽罷,回顧左右說:「那一位將軍與他交手?」閃出扒山虎張忠說:「元帥,待小將拿他!」元帥與三將一起退後,此時張忠一馬當先,提起大刀砍去,禿天虎長槍急架相合。二將交鋒,殺到六十餘合。禿大虎果然武藝高強,張忠敵擋不住,卻被他攔開大刀生擒過馬,喝令眾兵丁綑綁了。元帥一見大怒,正要出馬,旁邊又閃出一將,是李義,說:「元帥不必心煩,待小將拿這個番奴!」說罷一馬飛出,提起長槍當心就刺。禿天虎把長矛架開,大殺一陣,戰有五十個回合,李義招架不住,又被禿天虎活捉綑綁了。
  石玉心中大怒,不待元帥將令,拍馬上前,舞起雙槍亂刺。禿天虎連拿二將,那裡看得起石將軍!在此戰到三十餘合,不分勝負。原來這石郡馬乃是王禪鬼谷的徒弟,與元帥同拜一師。前者老祖把槍法傳授與他,比眾不同。因贊天王部將薛德禮的混元鎚厲害,故賜他風雲扇破他混元鎚立功。但風雲扇只破得混元鎚,別樣物件破不來的。況且此時乃用力戰鬥,縱有法寶也不中用的。禿天虎實有萬夫不當之勇,石玉那裡是他的對手?但他是仙傳槍法,所以還抵擋得住。此時沙場內殺得煙塵滾滾,日色無光。衝鋒到八十個回合,元帥見二將殺得難解難分,恐防石玉有失,傳令嗚金收軍,二將退回。
  禿天虎得勝回營坐下,吩咐小番綁過二員宋將。張忠、李義二人英姿勃勃立在一邊。禿天虎叫聲:「二南蠻,你既已被擒,何不下跪?」二英雄喝聲:「禿天虎,休得大言!俺乃天朝上將,焉肯屈膝跪你!」禿天虎說:「我且問你,兩國從來相和,為何興兵侵犯,恃勇稱強,奪關斬將,是何道理?今日被擒,尚且強項!」張忠聽了冷笑一聲說:「禿天虎!這是你的糊塗,反說俺的無理。」禿天虎喝聲:「好花言的南蠻!你們無禮,反來說俺的不是。」張忠說:「禿天虎!可見你外國之人,不讀孔聖之書,不達周公之禮,古云:『正理一條,蠻行千樣。』你的強蠻令人可殺。」禿天虎聽罷,氣得火煙直冒,怒跳如雷,立起身來,鬚眉倒上,雙眼圓睜,喝聲:「你這等說,難道本總差了麼!」張忠說:「為何不差?」禿天虎說:「俺怎生差處?你且說來!」張忠說:「我們奉旨征代西遼,誤走路程到來你國,也是平常之事。我兵初到來,營寨尚未安紮,你的哥哥禿天龍若問明情由,說明此處不是西遼,自然即日收兵前往西遼,如何不好!誰由他恃著強蠻,領兵殺來,把天兵看得如同兒戲,定要即刻交鋒。豈不曉得刀槍乃是無情之物,二虎相爭必傷其一。論起來,不說明即要戰殺,還是你來犯上,還是你兄自來尋死,叫那人償他的命?俺今日好言問道,你不明白細細思量得來。俺二人乃是頂天立地的硬漢,既被擒拿,要斬就斬,要殺就殺,何懼之有!」
  李義在旁,見他說此硬話,連忙說道:「張哥哥何必教導這番奴,既被擒來,諒情要做刀頭之鬼,何必與他較量許多言詞!」禿天虎聽了喝道:「要殺也不為難!」二將說:「禿天虎!你可曉得我邦元帥為人有大將之才,前者一人殺敗西遼數十萬雄兵,你邦縱有雄兵猛將,那裡是俺元帥的對手!征滅掃平你邦,有何為難!若殺了我二人,就是狼主求降也難依了。況且焦廷貴誤傷你兄,與我二人何干!」原來這些外國之人,雖是強蠻,到底愚直。這禿天虎聽了二將之言,不覺想了一會,暗說道:「俺聽這回南將之言,也覺有理。論起來我哥哥好不狂莽,俺與他原有幾分不合之處,但無事被殺,總要報仇的。既然焦廷貴殺我哥哥,想來那裡要他二人償命!罷了,待明日拿了焦廷貴,然後放還他二人便了。」禿天虎主意已定,吩咐小番:「張忠、李義二犯打入囚車,押在後營好生看守。待等拿了焦廷貴,然後放他們回去。」二將聽了禿天虎不殺之言,方才安心,只慮不拿得焦廷貴,一人也放不成了。在下不表番營二將。
  且說狄元帥收兵到關坐下,傳今吩咐焦廷貴來見本帥。不一時,焦廷貴得令,還不知元帥何事,立刻上前說:「元帥在上,末將打躬。不知呼喚有何吩咐?」元帥大喝一聲:「匹夫!你說到過西遼地,熟識路途,故此本帥點你為向導官。你行到了火叉崗,不向西北而走,卻從東北而行,混來單單,走差國度,罪於本帥。你又不問明緣由,便殺無辜的禿天龍,怪不得禿天虎不肯干休!」焦廷貴說:「嚇,元帥!當真走差了麼?」元帥喝聲:「該死的匹夫!若不走差了,本帥焉能怪著你!單單國向來與我國相和,如今忽動起這場刀兵,禍端皆由你這匹夫之人!刀斧手上來,拿去斬訖!」兩旁一聲答應。
  這焦廷貴心中著急起來,倒身跪下,說:「元帥請息怒,末將還有辯言。」元帥大喝:「匹夫有何辯言,快快說來!」焦廷貴說:「元帥,你為一個千軍萬馬之主,事事多要聽從元帥,選他的才幹調用。你用末將為向導官,若是末將不從,又恐違了軍令。元帥應該查明果然誰人熟識西遼路途,為何烏烏糟糟點小將做個向導官,開路先鋒?大兵一到了火叉崗地方,小將就有些疑惑起來,兩條大路像個火叉的形模,想去思來,記得不清,不知那條路是走西遼。只見山腳下有一老鄉民,故小將隨即問他,這老人指點的路,我一一照依而行。就是走差了國度,乃元帥錯用了人之過。若將我焦廷貴斬首,甚是不公平。」元帥聽了高聲說道:「本帥怎樣不公平?你且說來!」焦廷貴說:「方才說過,大凡行兵調將,統憑元帥量才撥用,末將做不來的,元帥不該點我為向導官。」元帥喝聲:「匹夫!你說到過西遼,故此本帥才點你的!」焦廷貴說:「元帥,我雖然到過一次,只因月久年多,就忘記了。走差國度,仍平常事,難道將末將斬首!」元帥大喝道:「好利口的匹夫!走差國度,本帥已有欺君不細之罪﹔妄殺禿天龍,他的兄弟不肯干休,本帥再三賠罪,他卻執一之見不肯依允。況且二將被擒,不知性命如何,皆因你斷送了。照依軍法,斷難寬恕!」喝令:「刀斧手斬訖來!」刀斧手一聲答應,登時把焦廷貴綑綁,推下階來。不知焦廷貴性命如何,正是:
    莽將難逃嚴法律,陰魂從此繞邊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7
發表於 2015-8-3 01:38:46 |只看該作者
第六回     石郡馬沙場斬將 多花女雪恨興兵



  詩曰:
    烈烈轟轟逞勇強,番軍難免陣中亡。
    與夫雪恨多花女,未報夫仇先被傷。
  當下狄元帥將焦廷貴推出關外斬首,焦廷貴心下著急,高聲說:「元帥請息雷霆之怒,末將還有分辯!」元帥吩咐推他轉來,大喝道:「有辯快些講來!」焦廷貴說:「元帥,你責小將走差了路途,元帥與四虎將軍還有多少兵丁在後,難道內中沒有一人慣熟路途的?若內有知者,應該說一聲不是這條路上走的。為何號砲一聲不響,隨著這條錯路而來?若說眾將兵皆不熟路途,眾人多要殺了,連元帥也要斬首。此時到了安平關,營尚未安,就有禿天龍殺到營來,也不問明緣由,難道此時由他割去首級不成!他又不說這裡是單單國,不是西遼。此時他不說明,小將那裡知道?所以大戰起來,斬了禿天龍。元帥說小將不奉將令,私自開兵,賴了我的頭功。次日應該差末將前去建二功才是,為何元帥差張忠、李義去出馬?這兩人又不是真材實料的英雄,自然一併拿去。此乃元帥行兵不通、調將不是之故。若今朝殺了我焦廷貴,眾夷邦外國聞知,也恥笑著元帥屈殺將士的了。」
  狄元帥聽了他這些七顛八倒的鬼話,不覺呆了,答應不來。旁邊閃出笑面虎石玉、飛山虎劉慶,上前打拱說:「元帥在上,焦將軍走差路途,理該問罪,但禿大龍不說明緣故,混行交戰,也難分辨誰是誰非。錯走路途,望元帥法外從寬,饒他初次犯界,留在軍中將功贖罪,望乞元帥准末將之言。」元帥見二將討饒,便喝道:「饒了匹夫死罪,活罪難饒!」吩咐捆打四十大棍。小軍領令,把他打了四十。焦廷貴起來謝了元帥不斬之恩,往後營去了。
  且說元帥十分煩悶,只因誤殺禿天龍,幾番勸解,自認差錯,禿天虎總是不允相和,反被他捉去了張忠、李義,倘有差遲,失了英雄兩弟兄,如何是好?便與劉慶、石玉商議此事。二將同聲說:「元帥今日陣上認了多少差處,禿天虎總是不依,如今沒有別的什麼打算,且到來天待小弟二人殺敗禿天虎,他自然和伏了。」元帥說:「二位兄弟,算來實是我們理虧,殺了禿天龍,怪不得禿天虎不允。雖然焦廷貴這匹夫走差了國度,算來原乃本帥之過,不該點這魯莽之夫為向導。如今主上得知,本帥罪已非輕。」二將說:「依元帥的主意如何?」狄元帥說:「本帥欲意修書一封,著人送與禿天虎,再依理講。他如若允從,便收兵往西遼﹔若不允從,另行計較便了。」二將說:「元帥之意不差。」此時元帥定了主意,即日修書一封,連忙差軍士送到番營。禿天虎接過書一看,上寫:
    平西總帥狄青書拜禿總戎麾下:伏以大宋、單單,天朝偏國,向
  日相和,毫無構怨。緣因征代西遼,誤來貴國,乃本帥之差錯。殺
  無辜將士,乃本帥之失,追悔無及。將軍胞兄與各番兵皆非可殺之
  人,本帥好生不忍。既死難生,平西還國之日,奏聞我主,墓頂前
  封,以償無辜被陷﹔免貢三年,以修向日相和。伏望將軍海函允諾,
  不較前非,足見情長。肅參投達,翹望好音。
  禿天虎細細看罷來書,不覺呵呵冷笑說:「這狄青如此膽怯,那裡做得主帥!」就在書後批回:
  哥哥復活,兩國相和﹔既然不若,永動干戈。
  寫罷打發來軍回復狄元帥去了。原來這狄青乃是依理而行,所以修書講和﹔豈知這禿天虎說他膽怯,也是意思會差了。
  且說狄元帥觀見回書大怒,說道:「禿天虎如此狂妄,全無一些理律之言。本帥只為自知理虧,所以忍氣求和。誰知他執一不悟,無理逞強,我何懼也!也罷,明日必要與他見雌雄。但得張忠、李義二將無害,本帥才得放心。」是夜不必細表。
  且說次日各將士飽餐戰飯,又有禿天虎前來討戰。元帥命石玉領兵出馬,笑面虎便一馬當先,衝到番軍陣前,把雙槍一起,喝聲:「番奴看槍!」禿天虎門回,舉手急架相迎。二人猶如龍爭虎鬥,殺得天昏地暗,沙卷塵飛。戰了八十餘回,石將軍看看抵敵不住,敗將下來,飛馬逃走。禿天虎拍馬趕去,喝聲:「你那裡走!」緊緊追上。早有飛山虎在關前看見,連忙駕上席雲帕,看定一箭射去,正中禿天虎的左頰,負痛一聲,轉馬逃走。石玉在馬上一槍刺去,中他肋下,疼痛難當,翻身跌落馬下。石將軍拔劍取了首級。劉慶叫聲:「石四弟,趁此打破營盤,殺散番兵,放了張忠、李義,去見元帥罷!」石將軍說聲:「有理!」喝令眾兵殺上前去,二虎將一同殺去,把番兵猶如砍瓜,各自逃生四散。二將打入番營,放出張、李二人,說明緣故,四人哈哈大笑,命軍士放火把番營燒得乾乾淨淨。張忠說:「眾哥弟,趁此天色尚早,我們帶兵去賺了正平關,你道如何?」石玉說:「不奉元帥將令,不可妄動。且自收兵交令,再行區處才好。」三將說道:「即然如此,且收兵罷了。」眾將收兵回關,下馬人見元帥交令,說明殺了禿天龍情由。
  元帥聽了納悶昏昏,說:「走差國度,妄動刀兵,連傷兩員番將,只怕番國君臣懷恨,不肯休息干戈。本帥千軍萬馬,何足畏懼!只憂征錯無辜單單國,縱然得勝還朝,本帥終須有罪。想到其間,實難處置。」說罷,低首不言。無奈只得吩咐禿天虎首級不必號令,配屍骸備棺盛殮,與禿天虎的棺柩安放在一處,殺的番兵好生掩埋。等候三天,如若番兵沒有動靜,然後回兵,復往西遼﹔若他又有兵馬到來,再作道理。
  閒話休題。再說正平關禿天虎的夫人名喚多花女,在關內心中不安:「狄青興無名之師,殺害我邦兵將,相公起兵前往進敵報仇,不知勝敗如何?」夫人在關正在思想,只見眾小軍報說禿總兵陣亡。夫人一聞此報,悲哀大哭,罵聲:「狄青,殺害我親夫,我與你誓不兩立!」原來這多花女是番王駕下兵部尚書脫倫之女,也有些武略。他聞得丈夫陣亡,要報仇雪恨,等不到明日,連夜點齊人馬殺奔安平關而去。兩關相隔有一百五十里之程,一夜不能得到。
  且說狄元帥在安平關候了幾天,忽有探子報知多花女殺奔前來。元帥聞報,長嘆一聲,傳令四虎弟兄且不必開兵,以禮講和為妙。四虎將齊說:「元帥之言有理,末將等焉敢不遵!」忽聞號砲震響連天,停一會有小軍報上:「元帥爺,多花女討戰!」元帥即差石玉出馬,吩咐先以禮講和為是。石玉得令,連忙上馬提刀,英氣凜凜,領兵殺出關前。跑到陣中,看見這番女手持雙刀,滿面怒容,石將軍暗說道:「元帥叫我與他講和,料想殺他丈夫,焉能聽從?說之無益,不必講,不免與他見個高低罷。」提起手中雙槍刺過去。多花女雙刀架開,一男一女戰殺,一去一來,勝負不分。這多花女雖然是將門之女,有些本事,到底不是石將軍的對手。這石玉一則見他丈夫已亡,二則他是女流之輩,所以讓他幾分。豈知這番女要報夫仇心急,認做石玉本事平常,被他舞起雙刀戰到六十餘合。石將軍一想,如此看來,讓他不得了。忙把雙槍一連挑了幾槍,多花女兩臂酸麻,眼花力微,卻難抵擋,被石玉一槍正中心窩,翻身落馬而亡。李義、張忠大喜,假傳元帥有令,快些前往搶關。三將喝令眾兵殺上前來,把番兵大殺一陣,四散奔逃,屍橫遍野,滿地鮮血成河,死者甚多。大小三軍進了關中,滿城百姓四散逃生,不必多談。
  石玉連忙安了眾民,然後恭迎元帥進關,要把金銀糧草點查。元帥說道:「錯殺番邦無辜將士,搶佔他的城池,本帥已經差之萬倍,悔之不及。關內之物,不可妄動,盡數交還才是。」元帥軍令森嚴,誰敢不遵!此時元帥心下十分煩惱,雙眉緊皺,面帶憂容,說道:「如此罪名越大了,如何是好?種下禍根,乃是這莽夫弄來的,縱將他斬首,也不中用的。本帥之罪,仍復不免,好不令人煩難也。」只得吩咐將番兵屍首好生埋葬,又把多花女的屍首一體備棺盛殮,與禿天虎的安放在一方,待等干戈平定,再行超度靈魂,少盡本帥之心。是夜,狄元帥悶悶不樂,不知後事如何,正是:
    勝敗已分終有礙,戰征雖是不為功。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8
發表於 2015-8-3 01:39:13 |只看該作者
第七回     狄元帥求和受辱 烏麻海中箭身亡



  詩曰:
    陣上求和似可差,只緣莽將少等謀。
    火叉崗上行差道,致與東番單單仇。
  再表吉林關主將名喚烏麻海,乃是單單國頭等有名的一員上將,年方四十餘歲,臉如鍋底,環眼濃眉,身高體胖,武藝精通,力敵萬人,持一柄宣花大斧。前十餘天得聞禿天虎的飛報,氣得他二目圓睜,雙眉倒豎,待道:「狄南蠻,你這等無禮!我邦狼主歸順宋朝已久,狄青你為何無風自浪,白來尋事,殺了安平關禿天龍?我想正平關禿天虎,他武藝高強,勝過胞兄,必須無敗。但願他殺敗南邦人馬,把狄青拿住,方消得俺家此恨。」正煩惱之間,忽有禿天虎的夫人差小番如飛報到,稱說禿總兵陣亡,要求將軍爺提兵火速前往破敵,不然正平關有失。次日,烏麻海正要整頓軍馬興兵,忽又報道:「多花女已被殺,正平關已失。」這烏麻海聞報,大怒如雷,氣得面如土色,說:「可惱!你狄南蠻無故連傷我二將,尚且容你不過,那多花夫人乃是女流之輩,為何也傷他性命?這還了得!狄青啊,前兩關由你奪去,若要到我吉林關上就萬難了,若容得你一兵一卒過此關,誓不為人!」他又想一回,說道:「禿天虎尚且死於狄青之手,大宋這主將不是好惹的,須要提防一二才是。」天色已晚,埋鍋造飯,是夜不題。
  再說次日,烏麻海點起一萬雄兵,頂盔貫甲,上了一匹烏龍豹,手持一柄開山大斧,領了一萬番兵,一聲砲響,大開關門,殺奔正平關來。喊聲討戰,早有宋兵飛報入關。狄元帥親自出關,來到陣前,四虎將軍在後跟隨。元帥一見番將,在馬上欠身打拱,開言叫聲:「馬上將軍尊姓何名?」番將說道:「本將乃吉林關主將是也,你是何人?」狄元帥說:「本帥乃大宋天子駕下平西主帥狄青是也。」烏麻海說:「原來你是狄青!俺且問你,既然宋君差你征伐西遼,為何兵反向我國?況且我邦狼主久順天朝,年年入貢,你忽興兵馬,妄動干戈,連傷二將,眼底無人,欺我單單國,是何道理?」元帥聽罷,放開笑顏,說:「將軍且請息怒,聽本帥告訴一言。元帥奉旨征西,只因向導官走差國度,錯走東方,誤來貴國,本帥罪無容辯。到了安平關,誤殺禿總兵,悔恨無及!」烏麻海說道:「既不知地理,點他為什麼向導官?若不識賢愚,做什麼元帥!今日宋王差你總軍元帥,前八百年倒運了!」烏麻海數言說得狄青面上無光,臉紅面赤,把頭一低,開言說:「將軍,這也原是本帥的理虧,所以親自出來見將軍,萬望海涵,不較前非,足見將軍大德也。」烏麻海說:「狄青你可是做夢嗎?連傷我將,奪我城池,莫說是你要求和,就是宋王親來說,也不能了。既然你親來出馬,俺與你見個高低!」說罷,提起宣花大斧,當頭劈將下來。元帥想道:「說也徒然,諒他必然不允了。」忙把定唐金刀往上架開。二員大將在沙場殺得天昏地暗,東西難分,戰鼓之聲不絕,衝鋒到八十餘合,不分勝負。自辰時殺至午刻,再戰時:
    沙塵滾滾驚天地,刀斧交加各逞奇。
    豺狼虎豹藏山洞,野鵲烏鴉不敢飛。
  當時又殺了一百個回合,你我不休。狄元帥自知殺他不過,又不肯失勢與他,只退後數步,取出金頭鬼臉戴起,念一聲:「無量佛!」只道拿他下馬,豈知這法寶全然不靈驗。這烏麻海見他戴上鬼臉,不知何意。趕上數步,把大斧當頭劈下,狄元帥全不知覺。只因他的金盔上藏著血結鴛鴦,一道毫光沖起,大斧不能下。四將一見,飛馬上前,奔至元帥馬前,除其鬼臉,一同跑回關去。烏麻海追趕不上,也自收兵回營,坐下說道:「那狄南蠻殺俺不過,取出一個鬼臉的東西戴在臉上,也覺可笑。但俺用一斧,只道結果他的性命,不知何故,他盔上沖起一道紅光,不能下斧,這是什麼緣故?也罷,待他今夜再活一天,明日擒來,也要死的。」不表烏麻海之言。
  且說狄元帥敗進關中坐下,四虎弟兄安慰一番。元帥悶悶不樂,說道:「烏麻海這番將本事高強,幾乎失手於他,虧得眾弟兄殺退。但不知因何法寶不靈驗起來?如今殺敗,如何是好?」四虎將軍說聲:「元帥勿憂,勝敗乃兵家常事,何必煩心。且到來日,小將等出敵便了。」元帥說道:「眾位兄弟,本帥尚且不能取勝,只怕你們也不濟了。如之奈何?」四將說:「元帥,如若小將不能取勝,只消用計傷他便了。」元帥點頭,吩咐眾賢弟且回營,到來日再作商議。四將回營去了。此時狄元帥說道:「想來那人面獸既不靈驗,這穿雲箭只怕也不中用了。但這二物乃神人所賜,不可輕毀。目下雖然無用,且好收藏吧。」若說狄青的人面獸既是法寶,為何今日不靈驗?只因玄帝殿下的神將,化生於西遼國內,故神聖將兩件法寶賜於狄青,待他收回各將立功。只因單單國的番將,不是玄帝殿前神將化生,所以這人面獸用不得了。此時元帥心下十分不樂,身負欺君重罪,恐防龐洪弄權來暗算,縱有南清宮娘娘,又憂他不曉得內裡緣由,難作主張。罷了,我憂不得許多,聽天而已。此夜元帥納悶,不必細表。
  次日天明,眾將來參見元帥。正與眾將商議,忽報番將殺奔關下討戰,元帥即差飛山虎劉慶出敵。劉將軍得令,領兵出關與烏麻海交手。戰不上四十合,敗進關中。元帥又差張忠、李義,又不是烏麻海的對手。連戰數天,宋兵大敗。狄元帥不悅,說道:「既是番人不肯和,惟要殺敗了他,情願求降,方能前去征西。豈知烏麻海本事厲害,與他力戰不中用了,必須用計除他,方可使得。」是夜元帥見風清月明,卸下戎衣,穿起便服,帶了張忠、李義兩人步行出關數里外,四面觀瞻。只見關左有座黃石岩,石岩高聳,林木森森。三人看罷,回轉關中。此時已有三鼓更深,即與四虎弟兄商議定計。命劉慶往山後埋伏,石玉引戰,此計必然成功。四將奉令,領兵分頭而去。此夜三軍不睡。
  次日天明,聞報烏麻海討戰,元帥令石將軍出馬,殺出關外,與烏麻海大戰六十餘合,石玉大敗而逃,烏麻海緊緊拍馬追趕。石玉奉了元帥將令,且戰且敗,誘他到了黃石山,敗進山中去了。烏麻海不知是計,奮勇當先,追趕上去。忽聽得一聲號砲驚天,喊殺如雷,宋兵殺奔而來。此時烏麻海方知不好,急急回馬,早有飛山虎在山後一馬趕上,喝聲:「番奴,你往那裡走?今日休要活了!」烏麻海大怒,舉斧正要打去,豈知張忠、李義喝令兵馬殺上,三軍箭如雨落,好不厲害。烏麻海看來不好,把大斧舞起,左挑有撥,就如蛟龍取水,宛如二鳳穿花。烏麻海擋箭約有一個時辰,果然沒有一箭著身。無奈不敢殺出,恐防被傷,此時危機,心慌力竭之際,手略慢了一慢,肩上早中了一支。顧得肩上一箭,又中了肋下一支。支支多中,可憐單單國一個頭等上將,今日在黃石山下遭此一劫,中箭七十餘支。自料不能活命,大叫一聲:「狼主啊!臣烏麻海不能扶相你了!」說罷就在腰間拔劍自刎,翻身落馬而亡。石將軍看見,回馬會同三將,帶領兵馬,乘勢搶了吉林關,眾兵一散,餘者皆已投降。一同回關交令,恭迎元帥進了吉林關,埋葬了番將屍首,出榜安民不表。
  且說石亭關主將,名喚巴山奈,也是英雄無敵,手下將廣兵多。是日聞報,心中大怒,罵聲:「狄青,你好逞強也!」即日帶兵殺到吉林關討戰。狄元帥聞報,差焦廷貴出關迎敵。戰了三十餘合,焦廷貴抵擋不住,正要逃走,卻被番將大刀攔開鐵棍生擒去了。次日復戰,又拿去李義。巴山奈得勝回關、把二員宋將一併因在後營,說道:「待等拿盡南蠻,把狄青等解上狼主,定罪開刀。」自此日日交鋒,勝敗不等。狄元帥此時欲回兵,只為焦廷貴、李義被擒,番人不肯和息,只得在吉林關守候。終朝不悅,夜悶沉沉,不知何日東國干戈休息,西遼降伏,這是後話,不必煩談。正是:
    一月光陰容易過,巴山上表達番君。
    風火鴛鴦開兩座,添兵敗殺宋朝人。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9
發表於 2015-8-3 01:39:39 |只看該作者
第八回     巴三奈堅守石亭 八寶女興師議敵



  詩曰:
    巴山番將也稱能,堅守營關與宋爭。
    表達狼君添勇將,召宣公主領兵臨。
  話說單單國雖是外邦番地,這國王知達天時,登基以來三十餘載,皈順天朝,歲歲無虧貢禮,就是本國諸臣,多是忠肝義膽之臣,匡扶這番君。狼主看待群臣,也無差處。鄰邦各國相和,從無干戈侵擾,君臣共享太平,百姓安康。忽一天,聞知大宋興兵犯界,人馬到來征伐,勢如破竹,奪去安平關,殺了守將禿天龍,此時番君聞報,怒氣沖霄。凡為人知情達理的,凡事必然知情理為先,情理差了,必要動氣。這番王一想,並無差遲於大宋,如何無端興兵到來,奪關殺將,是何道理?越想越怒,說:「孤家立位以來,並未虧貢於大宋,如今無故興兵犯界,殺害大將,此恨難消!」即日降旨,著令鴛鴦、風火、石亭、吉林、正平各關主將,為之一路,與他交戰。必要把狄青活的拿來,待孤家親自開刀。孤家並無過犯,宋君為何大興兵馬到來,奪關斬將?且看狄青怎樣,然後興兵殺上汴京,並非孤家去尋他,別國未必有說孤家不是的。」降旨不上八九天,又聞報佔了正平關,禿天虎夫婦一起陣亡。狼主聞報,忿愁難當。又至第三天,飛報到:「吉林關總兵被害,城關被宋將奪去,狄青一連奪去三關,狼主須當打點迎敵才好。」番王一聞此報,大驚,一發心頭大怒,說:「狄青,你這等猖狂也!」
  是日會同眾文武商量,眾臣多說道:「吉林關烏麻海,正平關禿天虎,乃是我邦頭等的上將,尚且死於狄青之手,看來以下武將雖多,只怕一個也不是他的對手。」番王聽了大怒,喝道:「難道由他殺到銀安殿上不成?」文武官員各不回言,獨有兵部尚書脫倫,只因狄青殺了他女兒多花女,深恨狄青入骨,即便出班奏說:「惟望狼主,依臣所奏。」狼主說:「卿家有何主見,就奏上來。」脫倫道:「臣聞西遼國幾次興兵,要奪大宋江山,贊天王、子牙猜等,還有多少英雄上將,俱死於狄青之手。他把這些西遼人馬殺得片甲不回,所以西遼畏懼,不敢再犯。他的本領果算高強。南邦五虎英名素重,能傷我邦烏麻海,果然名不虛傳,料此人不是好惹之輩。我邦雖有武將,差去迎敵,卻也不濟﹔要捉拿末將,有何難處,須得我狼主的公主娘娘前往,不用吹毛之力,個個南蠻多要捉盡。」這狼主盛怒之際,一聞此言,說道:「依卿所奏。」即宣公主上殿。不一時,公主出來朝見父王,說:「願父王千歲,千千歲。不知父王宣兒臣上殿,有何吩咐?」番王就把宋君差狄青無事興兵犯界情由,細細說明。公主娘娘聞言說道:「父王,宋朝狄青夙稱英雄無敵,任他五虎威名素著,那裡在兒臣心上!待女兒提兵前往,拿盡眾南蠻。」番王說道:「女兒,救兵如救火,明日就要起程了。」公主說:「謹依父王之命。」拜辭父王,回宮去了。
  番王吩咐退朝,群臣各散。退進後宮,有番后娘娘接駕,說聲:「狼主,方才臣妾聞女兒說。大宋君臣無故興兵,殺到我邦,搶關殺將,這等猖狂,可有其事麼?」狼主道:「怎說沒有?連傷四將,奪取三關,所以孤家深恨這狄南蠻。但他英雄無敵,曾經殺得西遼軍馬大敗,我邦烏麻海尚且被他傷害了。目今武將雖多,卻難與敵,孤家故差女兒前往拿捉這狄青。」番后說:「狼主,倘若女兒前去,仍不是狄青對手,如何是好?」狼主聽了,說:「御妻不必心焦。女兒本領何人可及?得聖母傳授他的法力。八件寶貝,領兵到石亭關,何愁宋將英雄?」娘娘聽得,點頭說:「待來朝女兒前往,但願退得狄青,女兒回來,奴家方才放得下心。」
  若講得單單國王,年登五十,生下二個太子,一個公主。大太子五歲夭亡,二太子十一歲時上北樵山,須臾被虎負去了。如今單存公主,名喚雙陽,因他貌美超群,宛若娥嫦下降,故名賽花公主。十二歲時被廬山聖母收為徒弟,在仙山學法三年,傳授許多武略。臨回國之時,命他下山,聖母又贈他八件法寶,駕雲還國。回見爹娘,說明緣由,父王、母后十分歡喜。如今有了這八件寶貝,更名「八寶」。聖母贈寶時曾對他說:「你雖生東番,身屬中原,倘遇刀兵起日,是你婚姻之期。」公主謹記在心,從不說與爹娘知道。這公主常在御花園內試演仙法、武藝,教習女兵三百人,勇猛勝似健兵。擺列陣圖,多是訓練精熟,已經三載。這脫倫明知公主有此仙傳武藝,更兼法力精通,料想狄青不是他的對手,啟奏請公主提兵出敵,報了殺他女兒之仇。這公主一因父王之命,二因有法不用,學也徒然,願意前往與南蠻比比手段。意見已定,傳令女兵三百,吩咐一回,眾人領命。
  到了次日,狼主升坐,眾番臣朝參已畢,有兵部尚書脫倫啟奏狼主:「今臣已點足雄兵五萬,伺候公主娘娘了。」狼主即宣公主上殿。少停間,公主主殿:「見過父王,父王千歲、千千歲。」狼主說:「我兒平身,兵部脫卿已經點起兵馬五萬,候女兒起程。我兒速速前往走一遭。但此去須要小心,你雖然學得仙法,切不可自恃英雄。況且南邦五虎將非比尋常將土,也須防他有神通妖術,事事務要小心。但願我兒此去旗開得勝,馬到成功,把狄青生擒活捉了,方消為父的恨。」公主說聲:「父王,休得介懷,且自放心!任他五虎將縱有通天本領,多要生擒活捉。兒臣如今前往,就此拜別父王。你休要掛念女兒,不待三天五日,就班師回來了。」公主辭出,百官齊送,說:「臣等請公主娘娘就此起駕。」公主說:「知道了,卿等回去吧,不必在此伺候。」
  此時公主轉回宮內,拜別母后。娘娘這番叮囑再三,公主一一應諾。取出八寶囊藏在懷中,辭過母親,帶了三百女兵步出朝門外。文武俯伏相送,說:「請公主娘娘上馬。」公主上了寶麒麟,手持一柄梨花槍,頭帶百合冠子,雉尾翎毛分開左右,金圈珠環皆是海外奇珍。五色鮮明,光彩奪目。懷中壓了護心鏡,腰掛龍頭寶劍,威風凜凜一位女英雄,桃花粉臉,國色天姿,看來這公主渾如昭君出塞一般,獨是梨花槍與琵琶不像。閒話休題。此時各官俯伏相送,公主說:「眾位卿家請起,不必遠送了。」眾番臣應語退去。公主吩咐隊伍擺開,五方番兵一路,旗幡招展,砲響三聲,向石亭關而來,三百女兵緊緊隨著公主左右。
  先說石亭關巴山奈早已聞報,打點關內,備著地方,待公主安歇。此時公主路上威威武武。到了鴛鴦關,又無耽擱﹔風火關中也不停留。一日,到了石亭關。巴總兵帶領眾副將、兵丁到關外三十里恭迎。公主進關,巴總兵參見已畢,公主傳令分開男女兵,然後開言問巴總兵:「近日交兵,勝負如何?說與俺家知道。」巴山奈說:「臣啟公主娘娘:大宋這等無禮,興無名之師,連搶三關,傷害四將,損了數萬人馬。石亭關臣日夜留心把守,頭陣兩場,把他二將生擒了,牢禁在後宮內。近日交兵,不分勝敗。今日娘娘駕到,必然成功了。」公主又問:「這狄青手下共有多少人馬?戰將幾員?」巴總兵說道:「啟奏公主娘娘,那狄青手下焦廷貴。李義被臣拿了之外,只有張忠、石玉、劉慶這三員戰將,與臣曾交敵幾場。兵馬卻有限的,不過五萬餘光景。」公主娘娘說道:「哎!我想他兵微將寡,能連傷我邦四員大將,佔去三關,料不是無能之輩。且待俺家明日出關,與他對敵,一定把南邦五將生擒了,才曉得俺家的手段。巴將軍你且暫退,明日待俺家出敵便了。」巴三奈點頭稱是:「微臣告退了。」此時公主獨自一人坐下。二十四個宮娥分伴左右,三百女兵排列兩行,聽著公主娘娘教習武藝、槍刀之法。是夜二更時候,公主方才吩咐眾女兵往後營安歇,四鼓將鳴,便要起身聽令。此回公主領兵到來,明日開兵不知勝負如何,且看下回分解。正是:
    秦晉未諧仇敵至,姻緣惹出甲兵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10
發表於 2015-8-3 01:40:05 |只看該作者
第九回     乾坤索生擒宋將 石亭關大破南兵



  詩曰:
    八寶多能法力高,擒拿末將眾英豪。
    石亭關外施仙術,五虎將軍盡捉牢。
  再說這八寶公主奉了父王的旨意,仗了仙傳的法寶,要拿盡五虎英雄。到了石亭關上,耽擱一宵。次日五鼓時候起來,傳令男女兵丁飽食戰飯,槍刀銳利,盔甲鮮明,放砲出到關前討戰,指名要狄南蠻出馬。早有宋兵飛報入關中,狄元帥思想一回,說道:「本帥與番將巴山奈交兵一月有餘,勝負未分。本帥意欲收兵回去,一來番邦只道我畏懼了他兵,反為不美﹔二來焦、李二將被拿去,雖然未見首級號令,到底不知生死如何。所以權在吉林關安紮守候,這番王如何不差戰將提兵,只打發女兒到來?不知有何緣故,令人難解。畢竟他來者不善,善者不來。」就與三將商量說:「大凡行軍對敵,須防僧道女流。不是妖術傷人,就是練成暗施刀箭,須要小心提防這員女將才是。」三位將軍點頭說:「是。」元帥即差劉慶出馬說:「劉將軍,著你領兵三千,前去會這番女。須要小心,不可粗心逞強,馬不可亂追,須防他有什麼暗物傷人。」
  劉慶說聲:「得令!」即頂盔貫甲上馬提槍,領了三千人馬,氣昂昂,一聲砲響,飛馬出關。來到沙場,果見一班女兵,中間馬上一員青年女將威風凜凜,但見花容俊麗,身材窈窕。劉慶暗想:「諒他有甚本事?單單國番王真倒運了,差他來送死何益?」公主一見關內衝出一支人馬,為首一員大將,便問:「來將何人?通上名來。」飛山虎暗說:「俺不是好色貪花的,聽了這樣聲音,卻也有趣。何須用力與他交手,只消伸手拿他回關見元帥吧。」便說道:「俺,飛山虎劉慶是也。」公主說:「你叫劉慶?為何狄南蠻不來會俺家,難道懼怕了不成?」劉慶說:「小賤人,你就是八寶嗎?」公主說:「你既曉得俺家的大名,應該早早送過首級來,免俺動手。」劉慶哈哈大笑道:「我看你這小小年紀,倒會說大話。你是女兒家,理應拈針刺繡。而今不知死活,難道不知自己沒雞巴的?還來交鋒對敵,你好不顧廉恥也。」公主道:「咄!劉慶,你休得胡言!俺家看你是一莽之徒,不是我的對手,快喚狄青出來下馬受縛,拿他回去見俺的父王。」劉慶聞言大怒,二目圓睜,大叫道:「小賤人!休得把我元帥這等小覷了!他曾殺得西遼大敗,番兵番將膽喪魂消,蓋世英雄多要喪命,豈懼你這小小弱質的小賤人!只消俺將軍一槍,你就要翻身下馬,殺雞焉用牛刀!」公主聽罷大怒,舉掀梨花槍,照面就刺。劉慶急架相迎,卻被公主一連幾槍,幾乎把劉慶捺翻下馬。劉慶一連晃了幾晃,想道:「這小丫頭,看不出果然好氣力。元帥吩咐俺小心交戰,不可粗心殺敗了,待俺用力抵敵便了。」此時:
    一來一往分高下,又迎又架定輸贏。
  當下公主想道:「傷他有何難處?但父王也曾吩咐俺家,把宋將生擒活捉回去,不若先將劉慶拿住,再算賬便了。」主意已定,戰得二十餘合,帶轉馬退回數步,按下梨花槍,向寶囊中取出一條乾坤索,往空中一拋,只見一道霞光閃爍,早在空中旋旋飛舞,落將下來。劉慶一見,說聲:「不好!」眼花昏亂,正要取席雲帕子逃走,豈知乾坤索已落下來,把他身軀綑綁,拖下馬來。公主喝令女兵押捉回關而去。
  公主復又討戰,說:「大宋還有那一個南蠻出來受綁?」早有敗兵飛報入關,元帥聞報大驚,說道:「本帥原知道此女將來者不善,卻不料真乃手段高強。拿去劉將軍,如何是好?」張忠大怒說:「元帥,讓小將軍出去拿他!」元帥吩咐說:「八寶女英勇厲害,須要小心。」張忠說聲:「得令!」提刀上馬,趕出關外,威風抖抖,來到公主跟前,不問情由,提刀亂劈。公主長槍急架相迎,刀槍並舉,殺不上四十合,張忠大敗,逃走入關。元帥心中煩悶,免戰牌高掛,不出交鋒,來日商量。
  且說公主見掛出免戰牌兒,吩咐收兵,洋洋得意,回進關中。巴總兵迎進坐下。女兵抬過長槍,吩咐將劉慶解下乾坤索來,仍把他押進後營,囚禁到焦廷貴、李義之所。焦廷貴一見說:「劉將軍,為何你也來了?」劉慶說:「不要講起,氣煞人也,失在沒雞巴陰人之手。」李義說:「怎樣沒雞巴陰人?」劉慶說:「李三弟,我們元帥意欲收兵回去,一來只恐被蠻兵看輕了二來因丟你二人不下,故此忍耐留住,在吉林關等候。豈知這番王便差女兒領兵前來,名喚八寶,俺看他輕軀弱質,小小年紀,決不是英雄武勇之輩。豈知這嬌嬈番女十分作怪,不消二十合之外,就被他擒了。我想這賤丫頭如此厲害,一定有些來歷的。」焦廷貴聽了,發聲大叫:「八寶!你這小賤人!若捉得完五虎英雄,方算你本事高強!劉將軍席雲帕的本領何人可及,何不騰雲走脫了?」劉慶說:「焦將軍你有所不知,俺正要席雲逃走,豈知這賤丫頭拋起一條小小索子,好不厲害,登時被他綑綁下馬,羞愧難當。」焦廷貴說:「劉將軍,我們在此二三十天,十分寂寞,得你來了,倒也熱鬧了。」
  不提三將之言,且說八寶公主,次日出關復來討戰,有石將軍腎恃英雄,請命帶兵出馬,舞動雙槍,與公主戰在一處,殺在一堆,好不厲害,但見:
    交加刀斧驚天地,殺氣騰騰逐鬼神。
    戰鼓兩邊頻側耳,雙槍並舉刺紛紛。
  這石玉小將也是仙傳槍法,與公主殺了八十合,還沒有高低。公主一想,把梨花槍架開雙槍,退後數步,向八寶囊取出乾坤索,丟起空中。石玉一見,連忙回馬跑走,誰知這法寶快同閃光!把石玉捆縛下馬,小番押入關中去了。一切槍馬,多已搶去,宋兵不敢上前追奪,大敗回關。報與元帥得知,元帥心中愈加煩惱不樂。到次日,張忠出戰,也被擒了,一併禁在後營。焦廷貴大笑道:「好!好!一個個被這賤丫頭拿了,單剩得元帥一人,還不快快逃回本邦去,在此空關做什麼?」四虎將軍同說:「我們四人多害在你手內,還有什麼快活發此大笑?」焦廷貴說:「哎,你們說那裡話來!古言:萬事不由人計較,一生都是命安排。應該死在東番地,所以不走西遼,走來單單國,被他一刀兩斷,仍復去中原投胎,何等不美?你們要如此埋怨,俺豈不差了,這乃是命該遭此動數。」四虎弟兄聞他之言,好不氣惱,按下四人囚禁不表。
  再說狄元帥又見拿了張忠,心中煩惱,嘆聲:「罷了,我狄青誤走他國,原是我萬分差處。從前本帥還想去征服西遼,取了珍珠旗回朝,還可將功抵罪,不為官職也自願了。豈知這番王差女兒領兵到來,把五將拿去了,卻不見首級關前號令,莫非此時尚未開刀?想他乃是一個小小丫頭,為何如此厲害?我想一定有些蹊蹺的。莫非他是個旁門左術的?興妖作法拿去眾將?若是個旁門妖術之人,倒也不妨。他妖法必須神法破。本帥的師父乃王禪老祖,也曾學得些仙法、咒語、真言,況且還有人面獸、穿雲箭,曾傷過西遼幾條番將性命。如若這番女果然有妖法,本帥還有正法可破,待等明天,本帥親自會陣便了。」主意已定,悶沉沉又過了一天。
  次日,正用過戰飯,有小軍報上:「元帥,有番女八寶坐名要元帥出馬,十分猖獗,請令定奪。」元帥吩咐:「再去打聽。」此時帶領大小三軍隨著出關交戰。先吩咐孟定國:「你且暫為把守吉林關,本帥今日出敵,倘能得勝,不必言了﹔如若有什差遲,速帶人馬回返國中去吧。」孟定國說道:「元帥出兵,自然大獲全勝的。」元帥說:「孟定國,本帥吩咐之言,須要謹記。」孟定國允諾,說:「小將領命。」此時元帥頂盔貫甲,手持定唐金刀,跨上現月龍駒馬,領了大小三軍,吩咐放砲開關,殺到陣中與公主對敵交鋒。不知勝負如何,且看下回分解。正是:
    雄心豈畏番蠻女,禦敵還須大宋戎。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2 22:37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