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8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耆那教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1-14 00:34:0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耆那教(Jainism)產生於西元前六世紀,和佛教出現的時間差不多,耆那教的創始人和佛祖釋迦牟尼都是恒河邊上修煉的人,在那個特定的時間,特定的社會背景下,新的思想迸發出來。這兩人都持有一套和傳統婆羅門教不同的理論和實踐方式,所不同的是,耆那教和印度教的衝突不大,沒有像佛教那麼激烈,因此經歷了兩千六百年,佛教被印度教弄得基本上消失了,而如今耆那教在印度雖然已經勢微,但還是有不可忽略的一批信徒存在。

 


    耆那教的創始人是剎帝利階級出身的筏馱摩那(Mahavira)(約西元前540-467年)。被印度人民稱為大雄,也就是獅子的意思。他出生於一個非雅利安人的貴族家庭.30歲時,拋棄物質世界,出家為一個赤身裸體的苦行者,漫遊12年後得道。他建立的教派成員稱為耆那教徒,即勝利者的信徒,耆那是他的稱號。

    大雄是印度人對聖賢老師的尊稱, 釋迦牟尼也被冠以 類似稱號, 所以中國佛寺都稱呼大雄寶殿。耆那教(Jaina)否定種姓制度與一神論,將詐欺、貪婪、偷竊、暴力、色慾視為人生大罪,同時把去除殺生的念頭和行為看成無上的美德。耆那教僧侶為了避免呼吸時、不小心殺害空氣中的生物,經常以一塊白布蒙住嘴巴和鼻子。耆那教是非常嚴苛的禁慾教派,教徒必須厲行克服心慾、超越肉體的信條,並且防止惡因侵入靈魂,倘若靈魂不慎遭受感染,就應該連根拔除。

    耆那教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提倡裸體生活,後來分裂成兩個教派,天衣派和白衣派,前者繼承了裸體生活的習慣,後者改穿白衣。耆那教戒殺生,走路的時候要用拂塵把蟲蟻掃開。甚至走路都要帶口罩,生怕把飛蟲吸進鼻子或者吃進嘴裡。

     
傾倒了幾百桶泉水,椰子汁,牛奶,檀香和香料混合物水後,信徒們都覺得心靈受到洗滌

 


耆那教與佛教阿含經中所稱的尼犍子若提子,便是耆那教的開祖摩訶毘盧(大雄)之名,故通稱其教徒為尼犍子外道,他稍早於釋尊的教化區域 。耆那教與佛教,從表面的印像看,頗似一致,從教理的本質看,卻是不同。兩教同樣否定吠陀經的神聖地位,同樣否定婆羅門教的人格神而唱無神論,兩位教主同為剎帝利族王子出身,開祖的尊稱同為大雄、世尊、牟尼,同樣強調輪王思想及不殺生主義,同樣組有比丘及比丘尼的教團。 

     耆那教主張命(精神)及非命(物質)的二元論,站在生氣論的立場,重視“命”為常住的靈魂,佛教則站在緣生論的立場,主張無我,否認有常住靈魂;耆那教以生天主義為解脫,佛教則以即現實出證涅 槃為解脫;耆那教以苦行主義為修道的方法,佛教則以戒定慧三學為修道的階梯;兩教雖然同樣採用“業”、“漏”等的名詞,含義卻頗不同。
 
    事實上,耆那教與佛教,同為傳統的印度宗教所不容。所幸佛教亡於印度,卻傳到了外國,耆那教雖未傳出國外,卻以苦行的教條所限而未被印度同化,苦行畢竟是感人的,所以耆那教在印度,迄今仍在傳統。

          今天,在印度和世界其他地區,耆那教教徒的總數約有400萬人 , 遠遠少於佛教和印度教、錫克教,盛行於印度的西部和南部,錫克教的總人數據說已經超過一億了。今天的耆那教除了在聖地之外,很少有完全赤裸生活的人了。 

    印度的苦行文化,極端表現是自殘和自殺,多少修 煉者在大寶森節上往車軲轆下麵鑽,還有倒立,單腳不著地(比方說30年),自殘陽具或身體其他部分,一輩子生活在樹上等方式來表現這種苦行的理念。這些人大多都不是耆那教的,這些都是民間的修煉方式,但是你可以看出,耆那教一輩子不穿衣服,不 殺生等等戒律和苦行文化的關係。

  一輩子不剃鬍鬚,不理頸發真是小事一件。你在現代印度,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你都能看到一種身穿橙色衣服的人,腦門兒上抹了很多粉(是骨灰麼?),這種人也是苦行的一種,憑借雙腳走天下,他 們叫作巴巴。另外有一特殊的宗教信仰,那就是蘇菲派穆斯林,教徒苦行,身著白衣,戒殺生,但並不自殘。雖然教徒數量不多,但其行蹤遍佈西 亞,中亞,南亞。

      虔誠的耆那教徒因擔心 傷害土壤中的生命而拒絕耕種。然而,耆那教也有極具爭議的一面,那就是認為絕食至死可加快轉世投胎。最近幾年,通 過絕食而死尋求重生的事例又有抬頸之勢。

     耆那教是一種什麼樣的宗教?當地人如何看待被稱為“印式安樂死”的絕食之舉?英國《獨立報》記者近日深入印度一 個偏遠小鎮,向世人揭開了耆那教這一“致命信仰”的神秘面紗。

  在一座普普通通的房子裡,一名婦女躺在地上活活將自己餓死。在過去7個星期裡,她沒有吃任何食物。在此期間,有數百人前來觀看,那些被允許進入房間的人全都恭恭敬敬地跪在她面前,頸伏在地上。

  這位名叫什拉德哈·什裡的老婦是在進行“薩萊克哈那(sallekhana,耆那教儀式之一)”,也就是絕食而死。當記者在60歲的什拉德哈·什裡死前幾天見到她 時,發現她遠比實際年齡老得多。面頰深陷,牙齒也全掉光了,身體十分虛弱,如果沒有人幫助,根本無法坐起來。什拉德哈躺在鋪在地上的床單上,周圍擠滿了人。什拉德哈如今在小鎮維迪沙家喻戶曉,當地人都知道她準備絕食至死。維迪沙是印度一個典型小鎮,牛羊在大街道徜徉,與其他城鎮並無二致。 

  從外面看,什拉德哈所在的房子很普通。到了樓上,你必須奮力穿 過與什拉德哈一同祈禱的人群。不時有人念起咒語,接著人群便開始附和。穿過狹窄的門口,什拉德哈在親屬的攙扶下,端坐在地上祈禱。什拉德哈的旁邊坐著一名赤身裸體的男子,然而,似乎沒有人對此感到吃驚。

  這名裸體男子是耆那教僧人,他與什拉德哈一同祈禱,準備超度她到極樂世界。耆那教僧人發誓拋棄一切物質,即使是衣服,也要拋棄。他們在世界上所擁有的東西只有看上去是用孔雀羽毛製成的刷子。他 們在履行職責時,先要用刷子清道,以免踩到任何小蟲。

  老婦以前的名字是阿沙·賈因,什拉德哈·什裡是為她靈魂升到天堂新取的名字。當她離 開人世時,耆那教的教徒們奔走慶賀。他們認為,通過絕食而死的什拉德哈獲得了救贖。她的兒子對母親自殺的說法很反感。他堅持說“薩萊克哈那”不是自 殺,“自殺是可惡的罪過。”

  但並不是每個耆那教徒都有權實施“薩萊克哈那”儀式的。他 們必須得到高級僧人的准許,只有那些患有不治之症或年事已高身體遭受折磨的信徒才被允許進行這種絕食儀式。如果耆那教徒在世上還有任何牽掛,比如有孩子需要照顧,他們不能這樣做。什拉德哈已病入膏肓。特哈米什拒絕透露母親到底得了什 麼病,只是說一旦母親開始“薩萊克哈那”,便不允許談論她的 過去。特哈米什最多只是說母親“胃裡長了某種囊腫”,如果繼續問,他就會禮貌地拒絕。特哈米什說他母親的行為是“試圖隆重迎接死亡”, 在重生和死亡的轉世輪回中令靈魂得到解脫。

  特哈米什說,通過絕食,母親的不治之症可以通過精神療法得到根除。他說:“母親此前一直在忍受巨大痛苦。看看現在,她還有任何痛苦嗎?”什拉德哈一動不動躺在地上,身體由於過於虛弱,已動彈不得。什拉德哈被認為在這個世上已沒有太多“責任”,於是有權開始絕食。什拉德哈的丈夫4年前因心臟病發作去世,而她的幾個孩子也都長大成人,生兒育女。

   什拉德哈的所有孩子與其他親屬一同,為她守夜祈禱。 幾名婦女坐在什拉德哈身邊,輕輕撫摸著她柔弱、消瘦的身軀。什拉德哈躺在一塊薄薄的白布上面,還有一塊白布蓋在身上。她 發誓放棄家庭以及所有與這個世界的聯繫。什拉德哈的家人全部身穿盛裝,女性身上還披著豔麗的莎麗。特哈米什說:“我們稱這是mirtoi mahotsba,意思是死亡慶典。我現在十分高興。在我 們落淚之前,我們應該為母親將要獲得超度,盡力完成 轉世而高興。”特哈米什承認,他們一家人對其母親的選擇意見不一。他說:“剛開始,我 實在難以接受這一事實。我們屬於上層中產階級家庭。我們完全有能力支付母親治病的費用,但她仍決定通過這種方式離開這個世界。”

  決定“薩萊克哈那”後,什拉德哈找到一位耆那教僧人,希望得到他的准許。在 這位耆那教僧人確定什拉德哈已病入膏肓後,什拉德哈便對“死亡絕食”認真起來。隨後什拉德哈開始行動起來。她首先不再吃所有固體食物,接著逐漸放 棄果汁、牛奶和藥品。在生命最後25天裡,她除了水沒有吃任何東西。到最後,她根本就不去喝水,只憑借孩子們每天送入嘴裡的幾滴水維持生命。當她與僧人們一起祈禱時,她似乎又來了精神。但他們離開後,什拉德哈馬上又癱倒在地上。

  聖雄甘地曾表示對耆那教非暴力的信仰極為讚賞。 雖然信奉禁欲主義,但耆那教徒在印度社會聲望相當高,他們工作努力,腳踏實地,是印度最富有的階層之一。今天,“薩萊克哈那”的做法已相當罕見。在什拉德哈死前一周,附近另一位耆那教女教徒拉坦·巴伊也絕食至死。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兩個耆那教徒都採取這種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實屬罕見。“薩萊克哈那”似乎開始在這個地區有所複蘇。75歲的拉坦·巴伊所受折磨的時間更長,她絕食了6個月。在開始最後的絕食之前,她一直以果汁維持生命。4年前,72歲的老人烏塔姆查德·賈因在同一地 區通過這種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他在現實世界最後幾天的照片令人心情沉重。由於長時間沒有進食,烏塔姆查德的軀幹全部皺縮,皮膚緊緊貼在上面,你能清楚地看到他胸腔的形狀。和什拉德哈一樣,烏塔姆查德也得了絕症, 時日無多,於是選擇了“薩萊克哈那”。

  儘管如此, 這種古老的宗教儀式即使在印度也有很大爭議。尤其是最近幾年,耆那教的“薩萊克哈那”出現死灰復燃之勢 。

     耆那教的思想早在西元前7世紀就已傳播;但是,使耆那教正式形成,並成 為一個有制度的組織的,是耆那教義中的一個基本原則是,不僅動物和昆蟲,而且還有"木石和樹",都各有一個獨立的靈魂。因此,他強調尊重任何形式的生命的重要性。今天,大約有1OO萬耆那教教徒居住在西印度(古吉拉特),但是他 們對印度社會的影響比其人數所預示的要大得多。殺戒即非暴力主義這一主要教義的提出,應歸因於耆那教教徒和佛教徒;這一教義最後為印度教的一般團體所接受。聖雄甘地雖然不是耆那教的成員,但他受該教教義的影響極深。

     耆那教從未傳播到印度以外的地方,但是佛教則不同,在歐亞中部、東亞和東南亞成為一股強大的力量,對古典時代歐亞核心區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就印度而論,佛陀教義的意義在於,它比起耆那教,向印度教提出一個更為根本的挑戰。佛陀不能容納種姓或婆羅門,而且象後來的新教徒那樣,認為聖典也應為俗人所理解。因此,他用恒河平原的方言 傳教,並避開巫術、獻祭和晦澀難解的經文。

    佛教除了在外部世界獲得驚人成功外,在印度本土也成為印度教的重要對手達數世紀之久。但是它從未成為統治者的宗教信仰,而且從西元600年起,漸趨衰落。到12世紀末,也就是穆斯林土耳其人到達之 時,它僅存在於少數幾個地方,並處於沒落狀態。這一偉大的宗教運動從其誕生地, 反常地消失的一個原因是,它未能為應付通常的生活中的危機作好準備,未能為出生、結婚、去世和俗人生活, 提供一些關鍵性的轉變儀式。對比之下,婆羅門則準備好自己的 種種禮儀。

     他們教導說,彌漫宇宙的最高精神是婆 羅門,一個具備一切知識和知覺的生命體。他是宇宙靈魂和無孔不入的精神,其他一切都不過是一種幻覺。個人靈魂——"自我",是上帝的一為火花。它通過輪回不斷地變換狀態,直到重新吸收 為婆羅門而獲得解放。識別個人靈魂和宇宙靈魂是獻身於宗教的人通過修行、反省和退出感覺世界, 而達到的最終目標。因而,印度教信徒中追求真理的人能夠拋棄世界。

     雖然佛教已在印度消失,但由於它的基本信條已 為印度教所吸收,所以至今仍實行自然崇拜、獻祭和權力贖罪的原始印度教已為《奧義書》的哲學、 殺戒的憐憫以及法的精神戒律和道德戒律所改變。 與印度教和佛教並列為印度三大宗教的耆那教(Jain)在印度南部的沙維省(Shravanbelagola)盛大舉行浴佛禮,每12年才舉行一次的塗油浴佛祭典,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信徒不遠千裡而來,現場非常熱鬧。 在印度南部卡納塔克邦耆那教聖地拉瓦納貝爾戈拉,耆那教信徒 們在聖人巴胡巴厘的巨大雕像下祈禱。

文出:國家之窗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11 02:11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