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879|回覆: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風俗民情] 傳統與習俗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9-6-22 02:09:5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傳統與習俗

  風俗習慣,是人們在長期的歷史生活過程中形成,不斷重複進而沿習傳下來的生活文化,且得到廣大民眾不斷識同的,成為群體文化標誌的一種獨特生活方式和文明進步。

  自古以來,中國人的信仰大部分與儒、釋、道三教分不開,差別只在各個宗教所用的方式有所不同,而信仰宗教是人們一種求取自信的力量,因此不管信奉何種宗教均是一件好事。這些幾千年來的信仰文化風俗習慣,起源於我國古代的農業社會,由農業社會衍生,已成為中國人生活的一部份。而民間信仰,持的是萬物皆有靈的觀念,或是日月星辰、或是江河湖海、山石沙土,或是飛禽走獸、蛇虫鼠蟻,或是花草樹木,或是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聯的所有事情,諸如入宅移徒、安灶安床、訂婚嫁娶、破土拆卸、動土修造、入殮安葬、掘井上樑、建醮、崇德報功、開光納彩、祭祀祈福、敬神敬佛、敬天敬祖、神佛誕辰,具有祈福消災、天人合一、團圓聚會的特質。現在人的生活方式雖然改變了,對時間的觀念也不同以往了,但是這些民間習俗並未被淡化,說明了我國人民除了血緣、地理、歷史、語言的因素之外,也是一個極其重視傳統和念舊的民族。

  祭祀,敬天尊祖,是一種宗教及信仰的表現,目的是表敬或消災;謝恩或還願;謝罪或祈求,這是古人們祈求富貴長命、闔家平安、消災降福、求財求姻緣、風調雨順等願望之方法。在拜祭的禮俗當中,有很多複雜的規矩和禁忌,各地的拜祭方式及祭品均有所不同。而人們相信可從祭祀中獲得神靈及祖先的庇佑,自信心潛能會相對提高,福至心靈,要達成自己的目標與願望,自然比較容易實現。

  祈福,是指人們向神靈許願,例如當遇到一些惡運或不如意的事時,希望得到神明庇佑,化險為夷,平安渡劫。祈福的對象各有不同,視乎個人信仰。祈福的儀式豐儉由人,最重要是誠心,而且不能因一些貪念,對神明作出無理的要求,例如發達獨中六合彩頭獎,獨中三T等不勞而穫的要求。若是日後如願已嘗,就一定要回來答謝神恩,亦即是「還神」了。至於祈福的祭品,都是香燭、金銀衣紙及齋菜等。金銀衣紙的選擇,要視乎祈福的神明對象,這些都是傳統祈福習俗要留意的。

  根據民間習俗,如要供奉一尊佛像或神像,必須先舉行一個開光儀式,開光意指恭請神靈降下靈光於神像上。人們都會請來一個佛教禪師來主持開光儀式,並且會擇定一個好時辰才開始,在開光之前,由法師訟誦佛經一番,之後用毛筆沾上一些開過水的硃砂,點在神像額頭上天眼的位置,即是眉心對上,或是直接點在佛像的兩眼上,這就是所謂開光的儀式了。

  從前,祭祀儀式極為講究、隆重,一點也馬虎不得,唱禮、讀祭文、奠酒、焚香秉燭、三跪九叩等禮儀必不可少。但流傳至今已刪繁就簡,如人們只是隨機奠酒,而不是論資排輩輪流奠酒,已不那麼講究了。

  現今社會有一趨勢,風俗祭祀儀式的主要目的,已不在敬拜祭祀先人、神靈,求平安的意義,而在於維繫宗族關係,並維持傳統的風俗,不至失傳。現代人仍在敬拜這些神,就在於要維持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文化風俗,一樣也包含祈求平安的意義。

  道教,是由我國古代社會宗教信仰轉化的一種宗教,具有漢民族思想和信仰的特點。它起源於殷周時代的巫祝祭祀鬼神和戰國秦漢時代的方士求仙採藥,同時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吸收了陰陽五行家、道家、儒家學說,把鬼神崇拜、仙方術與古代哲學思想結合起來,使其信仰帶有理論色彩,構成內容複雜的道教神學。

  道教的歷史源於公元前六世紀中國哲學家老子的道家思想,隨著年代的演變,變成兩種流派,一為人文學派的道家思想,一為現代人所祭拜的道教。道教以老子、莊子以及其他道家著作為思想基礎,並吸收了陰陽家、神仙家及周易的精神資源,在東漢末年形成宗教。

  唐代著名道士司馬承禎說:「生者天之大德也,地之大樂也,人之大福也。」道教對現實中的生命極為注重,認為人有了生命,才能享受人世間的種種樂趣。也特別注重生命質素的提高,讓生命排除生、老、病、死的干扰,使人更好、更多地享受生活。道教也認為,人的生命是一個奧妙無窮、潛能無限的機體,於是,在數千年的的修煉實踐中,摸索出種類繁多、行之有效的道教養生術,對提高人類的健康發揮積極的作用。

  道教在東漢晚期形成有組織的宗教形式,由方仙道、黃老道演變而成道教,在民間廣泛流傳;魏晉以後,由統治者支持得以發展;從隋唐至北宋,更是道教的興盛時期,社會地位大大提高,廟觀不僅遍佈全國,且規模日益宏大,道教學者輩出,道書數目大增並匯編成藏;南宋以後至明代中葉,道教在統治者的扶持下仍然繼續發展,但由於與金、元南北對峙,民族矛盾異常尖銳,道教內部亦因而宗派紛起;明中葉以後,內憂外患,朝廷自顧不暇,對道教未能從財力上支持;滿清入關後,統治者對道教不感興趣,因而失去政治上的支持,道教遂由在上層社會轉入民間發展,逐漸演變成民間宗教團體。

  道教在歷史上有許多的宗派:

  天師道:東漢時代(西元25 - 220年),奉《道德經》為主要經典的。

  太平道:奉《太平經》為主要經典的。

  上清派:南北朝代,崇信《大洞真經》和《黃庭經》,以存思服氣為主要修行之法。

  靈寶派:南北朝代,奉《靈寶經》為主要經典,較重齋儀、符籙科教與功德修養。

  正一派:宋元時代,奉天師道張道陵後嗣為首領,

      以《正一經》為典,主要法術為畫符唸咒以祈福禳災。

  全真派:宋元時代,以清靜無為、性命修煉為法;

      出家潛修以成仙證道,已具備有豐富的教義教制體系;

  大道教:宋元時期以《道德經》為宗旨,發展出通俗之倫理信條;

      教人實踐道德規矩,同時也為人祈禱治病,驅役鬼神。

  時至今日,較具影響力的教派是正一教和全真教。

  除此之外,還有不斷出現的民間形式道教。

  佛教的禮佛儀式源自於早期佛教徒對釋迦牟尼的崇敬,漸漸擴及對其他的佛、菩薩、諸尊與宗師的崇拜。經歷長久的演變,各宗派又發展出他們專屬的禮佛形式而有相當程度的宗派差異,但將各種儀式混合使用的卻也屢見不鮮,某些儀式甚至是所有教派所通用的。

  雖然供奉儀式因各宗派傳統習俗而有不同的表現,但這些儀式都是為了表達感念及超脫亡靈。舞蹈、樂聲、薰香和物品都被用來禮佛或當做供品;祈禱詞和經文則有助於禪定與開悟。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09-9-15 22:35:12 |只看該作者
[熱烈迴響]

敬天崇地乃先民對天地感恩之初發
只是被世俗好事者,穿鑿附會加油添醋地擴大解釋
一些規矩和忌諱因而產生,也加深人和大自然的距離
所謂「無欲則剛」您若無所求,您還怕什麼?
順天而行,就是最好的風俗習慣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SOGO幣 收起 理由
草薰風 + 1 + 5 感謝參與活動~

總評分: 威望 + 1  SOGO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顧問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SOGO綜合圖區之星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綜圖精英分享家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原創寫手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性感誘惑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激情性愛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西洋辣妹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09-9-15 22:43:22 |只看該作者
[熱烈迴響]
     我總認為傳統與習俗是我們都應該去了解知道的.
   因為傳統是我們遵循古人做法流傳下來的所以我們要去了解.
   至於習俗則是我們一般經常在做的事情也是需要知道與了解.
   但是信仰與[相信與否]則就[見仁見智].
   因為家庭環境與背景的不同志然會有差異.
   所以我們不會去強迫別人信仰.
   也不會去強迫別人接受.
   這就是自由民主的可貴.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SOGO幣 收起 理由
草薰風 + 1 + 5 感謝參與活動~

總評分: 威望 + 1  SOGO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Rank: 4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09-9-15 22:53:05 |只看該作者
熱烈迴響]
宗教信仰力量是我們不可忽視的
良好的傳統與習俗得靠我們大家
來維持與傳承~不要讓這些慢慢
的沒落了畢竟得來不易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SOGO幣 收起 理由
草薰風 + 1 + 3 感謝參與活動~

總評分: 威望 + 1  SOGO幣 + 3   查看全部評分

Rank: 5Rank: 5

狀態︰ 離線
5
發表於 2009-9-15 23:08:05 |只看該作者
[熱烈迴響]
國人一向有重血緣、重家族、重孝道的宗法制社會原則
文化孕育於民族的倫理道德,化為有形的風俗與習慣。
由於中國以農業為本,中國風俗根據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自古以來,在生活、生產、社會交際……等
各種活動都有一些禮節形式,這種禮節規範累月經年
漸漸沿襲成人們遵行的社會風俗─禮俗。
這篇文章對於傳說及習俗做了一番詳盡而有趣的敘述
令人對現今台灣社會習俗的變化有深切的論述與體會。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草薰風 + 1 感謝參與活動~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19 04:54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