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發表人: 小黑明融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歷史軍事] [不題撰人]大宋楊家將演義之五虎征西平南全傳(全文完)  關閉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61
發表於 2015-8-5 09:42:45 |只看該作者
第六十回     裝假病真誠囑將 遵師言詐死埋名



  詩曰:
    遵依師命避災星,服下靈丹埋死名。
    四虎將軍無異志,同心協力眾群英。
  當下管門官聞知千歲有病,連忙進入中堂稟知,三位將軍聽了此言,心內一驚。即傳驛子進府中來稟明。此時驛子進內,見了三位將軍氣象嚴嚴,嚇得戰戰兢兢。眾將軍說:「驛子,千歲如何病恙起來?」此時驛子跪下,慌忙稟道:「千歲爺昨夜尚是安然無事,今日早晨起來,忽說身體欠安。」張忠說:「可有醫生看治否?」驛子說:「醫生也曾來診脈,不識此症。又說脈氣已盡,不得過三朝,即就活不成了。所以打發小的前來報知。」三位將軍說道:「有這等事!你且先回去,我們即刻來。」驛子上馬飛跑而去。三位將軍說:「千歲往日從無些小病恙,因何故忽然起病?其中必有緣故。」此時劉慶、李義往單單國未回,石玉又在趙府安歇不知,只有張忠、焦、孟三人在狄府。此時連忙進內堂稟知太君。老太太聞知大慌,說:「我兒因何忽有此奇症,若是風寒冒病,人人所有。忽然染病,醫官也不識此奇症,況且我兒平日染病甚少。」便說:「三位將軍前往看來,須要再請各醫調治才好。」三人應諾,同出中堂,快快用過夜膳。因何三人如此心急?即聞千歲有病,又說脈氣已盡活不成來的這句話,這也更加著忙。一刻耽延不得。吩咐四名家丁,提了燈籠火把,立刻別辭太太,三人上馬不停,奔走如飛而去。
  一程到了驛中。此刻時交三鼓。驛子未到,三位將軍先到,驛丞聞知,忙出來跪地迎接。三位將軍叫他起來,引人後房,三人立在床前,輕輕叫聲:「千歲!」原來千歲吃了師父的仙丹,病是假的,聽了他們呼喚,微開二目,見有焦廷貴在此,不好講話,只喚聲:「張賢弟,你們來了麼?」張忠說:「小弟來了,千歲為何玉體欠安?」狄爺說:「賢弟,我昨夜三更時分,朦朧睡去,見西遼國內殺死幾個小將與我討命,醒來一身冷汗,已成此症。」說完又大叫一聲:「冤魂又來了!」三個說:「千歲,在那裡?」狄爺說:「多在門外的,焦廷貴,你快些趕他出去驛門外罷。」焦廷貴大怒說:「老孟,你也來同趕這些冤鬼罷。」遂大喝聲:「眾冤魂休得猖狂!我們來也,你還不往別處去麼。我焦爺一拳打得你永不投生。」與孟定國一路追出去了。狄爺有心哄了焦廷貴出去,看房中無人,扯住了張忠的手叫聲:「賢弟,我今夜有話叮嚀,你要緊記在心。」張忠說:「千歲有何吩咐,小弟自代勞。」此時狄爺就說:「龐洪連發書十三封,要王驛丞陷害我性命,這王正為人心好,說明緣故,不肯害我,昨夜師傅前來,說龐洪正在盛時之際,奈何他不得,又與我兩顆丹丸,叫我如此作用,所以我以計而行,如今只悄悄說與你知,賢弟啊,只好母親與你並李、石、劉、孟五人知道,焦廷貴知道不得的。你今回去,悄悄說與母親,免得悲苦才好。」張忠說:「原來如此,小弟知道你真是有病,所以急急趕來。」狄爺又說:「賢弟,我還有一顆丹在此,你拿去小心收好,我死之後,又要如此依計而行,不可忘了。但我今朝服了此丹,如今覺得聲氣不接,想必丹丸作動欲死,如我亡後,言須要牢記。」張忠應允,收好靈丹。
  焦廷貴進來,孟定國在後,他猶呼呼氣喘,張忠暗暗好笑。焦廷貴說:「如今好了,這班冤魂被我們趕得奔走無門的叩頭求告。說一時無知,冒犯了千歲,如今仍回西遼,再不與千歲打罷了。如今趕散這些鬼魂,千歲病體定然輕了。」狄爺聞言,暗暗忍笑。「這莽夫滿口胡言,卻把本藩欺騙妄言。」又有益定國說:「張將軍,千歲如今怎樣?」張忠嘆道:「孟將軍你看千歲問不答、呼不應,昏昏沉沉,氣斷全無了,諒必凶多吉少,叫驛丞快些請醫官來,看是如何?」焦廷貴說:「驛丞這王八狗因何不見了?」焦廷貴正要抽身,只聽千歲床上叫聲:「冤家果來了,我命休矣。」兩足一齊伸直,四肢均皆不動,張忠假做慌慌忙忙,連呼千歲。焦廷貴大喝道:「把你這班剝皮冤鬼盡行打殺,早間說不再來,如今又來了麼?」望著房口拳打足踢。孟定國也道真情,拱手下拜道:「冤魂,你且聽著,我千歲征西,並不是自家主意,乃是奉當今聖上所差,就是傷生害命,也由關於氣運當然,你不怪差了來索命,快遠去吧!倘若千歲身體安寧,定然做些功德來超度你們,如何?」當時張忠假說:「不好了,千歲口眼一齊睜開,身體冷如凍了,氣頭已絕。」焦廷貴、孟定國說:「果然氣絕了麼?」焦廷貴走近床前說:「罷,不好了!老孟,果然千歲死了。」連忙跑出驛前,說:「王正,我千歲氣絕身亡,你不去救,還有在此呆看麼?」又喚家人持燈火,上馬如飛,回歸王府,報知太太去了。
  且說驛丞想來:「可惜了汗馬功勞的虎將,方得錦衣榮華,因何壽元不長,一旦歸陰?太師連次有書要我害他,想他乃有功社稷之臣,焉忍下此毒手?豈知他被冤魂索命身亡,算起來合著我的機謀。只可惜今朝砍折了大宋擎天柱,再有何人穩保宋室江山?」想了一番,心中安泰,近床前連呼幾聲「千歲」,不見他答應,長嘆一聲:「可憐一員少年虎將,因何上蒼不佑於他,不知何故,住此月餘而亡,著是可哀。」說完淚珠滾滾。
  孟定國不知狄爺暗死埋名,所以不明王正是好歹人,便說:「我知你用陰謀之計,聽了龐洪之言,受他財禮,不知用何毒物與千歲吃了,所以忽然一日歸陰。快些直說,便饒你狗頭性命。」王正說聲:「將軍,卑職實無此意,休要猜疑錯了。」只因龐洪做人不好,屢屢要害狄青,豈知害不成,落得害了自己名聲不好,動不動就說是龐洪。如今狄青一死,雖則是龐洪圖害之意,卻實不是圖害而亡。當時驛丞說:「卑職實無此意。」孟定國說:「你言實無此意,我想實有此意,快些說出,支吾半句,斷不饒你。」扭住他胸衣。驛丞高聲說:「卑職實無此事,將軍休得錯疑。」張忠上前勸道:「全然不關他事,早間千歲有言,王正為人甚好,實冤魂討命,快些放手罷。」張忠想:「大哥叫我瞞焦廷貴,我今連孟定國也瞞過了。」就叫驛丞即時出文書投報。此時張忠假作痛哭,說:「千啊歲,曾記得當時結義之時,說五人患難相濟,生死相交,如今平得西遼,實指望苦樂相均,榮華同享,豈知才得少安就命歸陰府,不能同享榮華,良可悲也。」說出無限傷心之言。孟定國說聲:「張將軍,人死不能復生,哭也無益。如今不見焦廷貴,必然回府報知太太去了。」張忠聽罷,一想焦廷貴回報豈不苦壞這老人家?即說聲:「孟將軍,你在此處看守,我也欲進城去了。」孟定國應諾。此時張忠出了驛房,忙忙速速上馬加鞭,東方已是漸明,不持燈火飛跑而去。
  卻說孟定國在驛房中,細將千歲屍骸面目一看,忍不住英雄之淚滔滔滾滾,說聲:「千歲啊,你的容顏與著在生時一般無二。只是少了一息之氣,只是不知家中太太淒涼怎樣,只望你一兒待他的老,豈知今日小燕偏將老燕丟。恨只恨龐賊千方百計巴不得千歲身亡,今日死了,盡遂他心願。千啊歲,你今日一死,不獨太太淒慘,可憐公主只得一月姻緣永遠鴛鴦拆散。」想罷一番,不勝悽慘。單剩得他一人對著屍骸痛哭,英雄之淚,不知落了多少?正是:
    世上萬般悽慘事,無非死別與生離。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62
發表於 2015-8-5 09:45:21 |只看該作者
第六十一回     莽將軍飛報凶信 仁慈主悔憶功臣



  詩曰:
    前時發配大功臣,聞死方知悔恨心。
    孰若當初讒弗聽,奸徒焉得遂謀心。
  當時孟定國對著狄青屍首痛哭,單剩他一人。只因驛丞在外堂寫備文書,是以不在。只待文書送到上司,轉達代奏知天子,待狄青府太君親到看驗,然後收殮。有一眾徒犯聞知,眾人嘆息,說:「這位平西王千歲爺是個寬宏厚量之人,在此二三日我等也沾他恩典,賞賜銀子,因何只得一月餘就死了?豈不可惜此忠臣仁厚君子!」又有驛子前時一心想著狄爺的鋪蓋,待他起罪回朝之日,求千歲爺賞賜。今見狄爺死了,在驛丞跟前說聲:「老爺,小的在此五六年,跟隨老爺苦了五六年。如今小的求老爺開個思。」驛丞說:「何事?」驛子說:「老爺,千歲爺未死,小的不敢說,如今千歲爺已死,小人才敢說。如今千歲爺這幾個衣箱,求老爺恩賜與小人罷。」驛丞喝聲:「狗才,我老爺尚且不想,你倒想起來,敢是做夢麼,還不快滾!」驛子諾諾應聲而退。一生想望已成空,不題驛子無味。
  且說莽夫焦廷貴飛馬到了王城,是晨時了。下馬直進王府。天生他一副大喉嚨,大喊:「不好了,千歲死了!」踩開大步,直喊進九重王府,有眾家人男女嚇驚非小。此時太太正在思想孩兒不知是何病症:「若在家裡有人服侍,做娘時刻見面,如今病在驛站,叫我身心兩地不安,想必他自仗壯年健強,冒著風寒了。前日動身之時,老身原打發家將隨去服侍他,誰料他一個也不用,仍打發回來了,今已無人服侍,也不知驛官還在請醫生調理否?」太君正在思念孩兒,一聞焦廷貴叫喊進來,說聲:「不好了,千歲死了!」太太嚇得大驚,忙問道:「為何忽然死了?到底是何病症?」焦廷貴說:「毫無病恙,只因千歲在西遼殺死番將幾員,這些冤魂前來討命。」太君說:「何見得冤魂來討命?」焦廷貴道:「這是千歲自己說的,小將親眼見百多鬼魂,多是髮紅臉花的,在千歲房中,擁擠不開。小將趕了去,又復擁來。昨夜三更時,千歲大叫一聲『冤鬼來了!我命休矣』。當時氣絕身亡,這班冤鬼跟隨去了,我等沒有主張,特回報知。」太太一聞此言,說:「還有這等事情?」叫聲「我兒」登時發暈了,連人事不知。焦廷貴喚眾丫鬟,「你等快些喚醒大人,我往南清宮報信去也。」踩開大步,跑到南清宮報知,又跑往天波無佞府,飛報凶信。佘太君與眾寡婦嘆息心忙,不在話下。
  此時不道弄得狄母七死八活,就這南清宮太后苦切淒涼,潞花王大聲痛哭。想來真乃多謝這焦廷貴的美意,他又往一眾王侯大人等處飛報,各官員盡皆吃驚嘆恨。當時驛丞的文書未到,各官先曉,獨有國丈聞知快意無窮,滿心大悅。笑道:「那裡是什麼冤魂索命,明是王正把他弄死了。」大悅道:「老夫不可言而無信,打算一個七品官與他做罷。」
  不說龐洪稱快,再說焦廷貴報信已完,也不回狄府看看那年高太太,思量又到遊龍驛去。快馬加鞭,不獨來往之人讓路,幾乎踏殺路上的小孩童。在著半途,與張忠相遇。一個來一個往,兩下各不交言,按下二人不說。
  且說狄府眾丫鬟救醒了老太君,猶是哀哀大哭,說聲:「兒啊,為娘只道你些許小病,服藥調停就好了,誰料你一病而亡。若說冤魂討命,情或者有之,若在西遼殺人多少,所以冤魂報仇,大是難為。原乃奉旨征西,並不是你自己一心圖榮的。若是交兵不殺人,焉能得分勝負?早曉得今日,有冤討命之事,倒不如執田種地,母子苦守清貧,何為不美?何不勝似你枝葉青青早已被折。兒啊,想你空立汗馬功勞,不得衣錦榮歸,太平坐享,拋離白髮親娘,分拆少年妻子。想來目下少年媳婦不久到來了,只道夫妻敘會,婆媳團圓。豈知婦未到來,妻不見夫,子不見父了。豈不苦壞了女釵裙的麼?」這太太痛哭到傷心之處,一眾丫鬟也流淚,又見小將石玉聞知到來,看著太太,也是紛紛落淚。虎將含淚,只得解勸太太。
  此時外邊又來了張忠,若問這幾位英雄,乃是狄爺的金蘭兄弟。所以王府內外,不通報知就進去,就是太君房內,也走進去得。張忠本來不慌忙的,猶恐焦廷貴報知苦壞了太太,所以快馬趕來直進王府,滾下馬鞍踏步進來。只見太太哀哀大哭,石玉在此,滿面憂愁。數十個丫鬟並眾婦女多是眼邊紅紅,張忠進來吩咐丫頭小使各各進去了,此時單剩他三人。張忠搖手說:「伯母休得傷懷,石賢弟不用心焦。」張忠就低聲說,把龐洪定要陷害之由,千歲依著師父之言細細說知。太太方住了哭,說道:「尚早知道王禪仙師法力。我兒可活得來,我何用苦楚。」張忠說聲:「伯母,這件事情,只可我們弟兄知道,他人洩漏不得的。所以千歲在焦廷貴跟前瞞過,他不明白,只道千歲真亡了,所以他星夜趕來報知。侄兒明知伯母心煩,也是即時趕來,說明原故的。」太君說:「賢侄,早間焦廷貴說了,嚇得我魂魄俱無,恨不得與兒同為一路,如今方得賢侄趕來說明。所恨者龐洪又用此毒計,仍要陷害我兒。」張忠說:「伯母啊,他在盛時之際,奈何他不得。」又說:「跑走路途,腹中飢餓得緊,拿飯來吃。」太太即吩咐丫鬟,備辦早膳,與張忠用過,又商量免驗自行收殮的話。
  石玉說:「大哥,你且去問問包公,他主意如何?」張忠應諾,即日至包府。見過包爺說即要自己收殮之言,包爺說道:「徒犯死了,也要相驗,何況狄千歲!因何要免驗,這斷然不得。而且龐洪正與他作對時,如若不驗,倘有情弊誰人知道?」包公如此分說,張忠無言可答,無奈只得轉歸王府,回復太君。前時發配狄青時,乃包公作主,出文書委書起解的,所以今日驛丞文書,原是回復包公當是。包爺即日奏知聖上,請旨定奪,差官看驗,仁宗看了本意,大驚,嘆聲:「可惜他一員少年虎將,征復得西遼未久,不能安享太平,伴佑寡人。」說完,龍目滾滾下淚。回想前時,將他處斬,不過一時觸怒,幸虧得母后救了他,另因他把朕頂衝,問個徒罪之名,遮臉之羞,原在三五月間就要赦他進朝,豈知有冤魂索命之事,今日身亡,大約安排定數。若說這仁宗天子,原是個仁慈之君,從前把平西王押出斬首,乃一時之氣,如今氣平了,心中十分追悔。說三五月就赦他回朝,豈知今日狄青一死,龍心傷感,即批本傳旨,狄青身亡,諒必情真,不必相驗了。著令龐國丈二品以上的文武官員代朕設祭。此時天子思批下來,有龐洪心中想道:「聖上真乃仁慈之君,到底不忘他的汗馬功勞。」此時無奈,只得尊旨。邀同二品以上文武各官員齊往遊龍驛祭奠,按下慢表。
  再說狄府太君對張忠說:「若是我兒真死,老身不必到驛中去。但是今日要掩人耳目,必然我親到,在此收殮方才妥當。」張忠稱言有理,即忙備轎。老太君也穿了素服,四個丫頭也乘了轎。且說太君坐在轎中思量:「這王禪老祖,許多神通妙法,何不把龐洪作算也好,因何要我兒詐死起來。倘若真的死了,如何是好?」一路度量,只且放心不下,一程到了遊龍驛中。王驛丞恭身迎接。焦廷貴見了太太,即引他直進房中。太太到了床前,把孩兒一看,見他面色不過如常一般,只少了鼻中一息之氣,將手臂撫他身體,猶如冰冷,太太見了倒覺心疑。正是:
    老祖靈丹須妙用,為親心事尚慌忙。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63
發表於 2015-8-5 09:45:54 |只看該作者
第六十二回     眾文武祭奠平西王 二將軍遷柩天王廟



  詩曰:
    仙師點引小英雄,詐死埋名避禍凶。
    四將弟兄多義氣,一同藏隱廟宇中。
  再說老太君已經知道孩兒吃了王禪老祖的靈丹詐死,埋名免禍,親到驛站主葬,以遮旁人耳目。當時見他果然氣息全無,心中疑惑,低聲細問張忠說:「賢侄,我兒明是真死了,你因何用此假話來哄我?如今眼見他氣息俱無,深身冰冷,焉得回生之理?」張忠叫聲:「伯母啊,請自放心,大哥曾受了王禪老師的吩咐,依計而行。送他入了棺木,封釘七七四十九天,總是不死的,再服此一丹,便能甦醒。如若過了四十九天,難以活命。請伯母放心,不必掛懷。」太太此時方才無疑,裝成假哭淒涼。張忠就在驛中辦理喪事。所有費用錢財,俱是奉旨開銷。石玉、焦、孟三人各有事情置辦。張忠又當心備了一副上等棺木,內中的情弊,下文交代明白。僧道一班,敘於驛後,左邊細樂笙歌也敘歸一處。
  此時遊龍驛熱鬧非凡。狄府家人使女等各換孝服,狄爺手下將官各各掛白。朝中文武官員,是日龐國丈、大學士、崔爺、文爺、包爺、王爺二品以上三十餘位官員多到來了。驛中地方狹窄,驛丞命人早已搭開大場,眾官員多在此敘集。車馬紛紛聯絡而至。這狄太后意欲親往驛中,猶恐旁人私議。只得打發潞花王到來致祭。當下包爺說聲:「龐國丈,若說徒犯死了,總要相驗的,所以下官請旨,差官驗看。不知聖上有何原故,降旨免驗。下官今日倒要違旨了。」國丈說:「包大人,你因何逆旨要驗的?」包爺說:「想那狄王爺何等英雄強健,那裡有些病症?忽然死了,死得不明。下官倒要看一看。」包爺這些話,疑著龐洪用計弄他身亡,故特請旨相驗。倘有驗出有些形跡,包公又要追問原由。偏偏聖上洪恩,恐怕褻讀了屍骸。所以降旨免驗,並無別意。誰料包爺定要看驗屍骸!果然國丈心懷鬼胎,只道驛丞下手,猶恐驗收形跡,包公又要追問,所以用好話勸解,說:「包大人,他平日是有大功於國、聖上洪恩恐防褻瀆了千歲屍骸,為何包大人不依?」包爺說:「老國丈,並非下官不依聖命,只為狄王親的對頭甚多,而且死得奇怪,總要看看。逆旨之罪,下官願承了。」又說:「列位千歲大人,一眾也要大人看看。」眾王爺說:「包大人為什麼事?我等看了,倒覺也慘然不忍,不能領命了。」有潞花王爺,乃表親之情,便說:「孤家倒要看看。」包爺說:「國丈,你也去一觀,有何妨礙?」說完,一手扯住他。國丈原是心虛的病,只無奈何,勉強同著包公前去,滿心懷恨於他。潞花王同走。張忠一見,立起身來見禮,已知包公來意,即說道:「小將稟上大人,我家千歲乃是冤魂索命身亡,求大人憐惜,不必驗了。」國丈聽罷,暗暗心開,說:「這張忠倒也知趣。」包公聞言,想罷就說:「今日並非相驗,無非同朝之誼,一殿之臣。今者一觀,永無見面之日。你卻因何阻擋?莫不是有何私弊不成?」張忠說:「末將不敢。我與千歲結義金蘭,情同骨肉,焉有別心?只因千歲臨終,親囑要求免驗的。」國丈呵呵發笑,說:「包大人,不是老夫說你,聖上旨意免驗。」張忠又說:「狄王爺曾有遺言,為何必要相驗?如此太覺多事了。」包爺一想,真乃抱雞雞不鬥,氣死抱雞人。但本官言出如山,就是這等沒擺佈,我也要找找面光便了。說聲:「國丈,下官頂了逆旨之罪,那管狄王親的遺言,總要看一看才得放心。」國丈只得同上前去看驗了。但見千歲面貌如生,口眼不閉。包爺說聲:「狄王親,你是當今首重朝臣,辛勞為國,沒有幾時候安寧,平西方得少寧,豈料驟然得病歸陰,可惜你蓋世英雄,如此不壽!雖則是冤魂作祟,下官卻是疑心,只因你在生時,有幾個冤結,得下官與你鳴冤,免得九泉含恨不下。」把個國丈聽了,真是氣悶,呵呵冷笑說:「包大人,你與狄王親對說,他不知如何答應於你。」包爺說:「國丈,下官與狄王親講說,於你何事?你又不把他謀害,因何著急起來?」國丈又笑道:「包大人你既會日斷陽間,夜查陰府,何不查明狄千歲何人所害,怎樣身亡,省得疑惑心內。」這幾句須是龐洪硬話,諒情心帶恐怯。包爺聽了動惱道:「老國丈,休得多言欺負,冤家有頭債有主,如若他果屈死的,下官也力為伸冤,可能力辦。」
  老太君在內一聞包公之言,想他真乃赤心忠肝的忠臣,句句言來刺著奸臣,我兒若非先師指點,老身也動疑,必要他相驗了。今日非龐洪所害,倘若聽他相驗不出,就慚愧了。他即令丫鬟傳言出來:「啟上包大人,我家太太說千歲爺急病身亡,並無別故,求大人不必驗了。若是果有冤情,自必陰靈告訴的。」包爺一想,老婆子不知好歹,不識好人,下官一心無偏倚,他毫無分曉。也罷,既然他為母如此說,下官不相驗也何妨?且自閉門推出窗前月,任他春花自落開。潞花王也是心頭氣悶,與包公同走轉出驛中來。國丈招手說:「包大人轉來,久看些也何妨!」包公不理他的話,眾王爺大臣代君祭奠狄王親已畢,各各辭別回衙。國丈回府,在書房洋洋得意說道:「狄青一死,老夫拔出目中釘,除卻心腹疾。但這包黑子,老夫與你不是冤家,何苦倚著狄青,尋我作對,偏要相驗屍骸,誰料狄青之母婦人見識,說他疾病亡身不要驗,弄得包黑子罷了下來,原來老夫之造化。」此時滿心歡喜,也不煩言。
  且說收驗千歲之日,萬歲又差眾文武前來送驗,遊龍驛內只是一番興鬧,有車聲馬匹,紛紛齊集驛中。收驗蓋棺之時,各官員嘆息。潞花王千歲傷心不止,苦切淒涼。老太太不住泣哭,抱住屍骸不肯放下。獨有孟、焦二人不知真情,心中苦楚,英雄之淚滔滔滾流。張、石兄弟做成蹬足垂胸,孟定國哭聲:「千歲啊,你乃一忠臣孝子,蓋世英雄,上大不憫,早已身亡。今日丟下了白髮萱親,無人奉侍,真乃令人聽見可憐!」哭聲不止。焦廷貴聲:「千歲,你是英雄大將,殺得西遼番狗片甲不留,因何怕起鬼來,被他活活捉去。這些冤鬼如若出現我焦爺之眼,定然一拳一腳打他人泥,永不超生。」也是哭聲大振。又說這副棺木,乃是張忠用力辦來的,原是這棺柩是推筍封的,蓋上不用釘貫,以待事畢之後,易於開蓋。此棺若是時常棺柩,原有這樣款式,所以不動眾人猜疑,眾目共看來,狄千歲果已死了。這是王禪老祖靈丹之妙,吃下此丹能延四十九日期。此時收驗已完,眾文武大臣各已散去回行不表。
  再說當時張忠乃巧與老太君商議說:「來朝待小侄與石玉前往此處近地尋個好地方,然後就與狄大哥出棺。」太太說:「賢侄之言有理。」當時太太眾丫鬟暫且回歸王府,一刻坐轎而去。
  且說次日,張忠、石玉二人喚焦、孟送太太回府去了。此時張、石弟兄往各處找尋,在遊龍驛三里外,湊巧有個天王廟,這廟宇僧道全無一人,只剩得一間冷落凋零廟宇。原因五年前廟宇中傳說出了一個妖怪,日午還算定淨,晚上就不得平寧。人傳說妖怪弄死人,所以至今還無人敢在此出人。此地原是十方所住,如今平西千歲在此暫停棺柩,怎敢言個不字?此時張忠、石玉二人看見此廟直進去,只見廟內一連三大進深後廂,還有廚子房,龕著俱齊。張忠說:「好了,此地正是大哥隱居之處。」二人十分如意,說待第三天然後遷棺。至今兄弟商議定,不回驛中,一程快馬回歸王府,將此說知太太。老太君說:「二位賢侄調停就是,總是有勞二位,老身反覺不安。」二人說:「伯母,何出此言!此乃小侄應該之事。」暫且不表。不知狄爺如何出棺,下回分解。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64
發表於 2015-8-5 09:46:28 |只看該作者
第六十三回     靈丹藥狄青還魂 天王廟仙師賜寶



  詩曰:
    靈丹妙藥果非凡,頃刻還魂不等閒。
    賜寶深沾師大德,他年破敵滅群奸。
  前書說,張忠、石玉找尋得住所,商議到三朝然後出殯停棺。不覺光陰易逝,又到了第三天。眾家人、各將士穿縞素,齊至遊龍驛出殯,往天王廟停頓棺柩。眾將、太太早已打點在驛中,原設立靈位要遮掩人耳目。焦、孟二人不知真情,張忠令他仍回府中看守靈位。驛中靈位自有驛丞打點香煙。
  張忠、石玉遂滔滔對太君說:「我二人守棺柩,仍往天王廟,調算回大哥甦醒才得放心。」太太吩咐:「怪之言不差,快些前去罷。」張、石弟兄一程到天王廟,閉上廟門,二人動手開棺。此棺木雖然上好堅固,只因二人氣力猛狠,先將子孫釘起了,然後把棺蓋輕輕推開,叫聲:「千歲,小弟張忠、石玉在此!」只見他口眼仍然不閉,顏色也像前容。張忠懷中取出一顆靈丹丟入他口中,一刻尚不見動靜,再候了半個時辰,但見他微微氣喘,眼動手伸,即時抽身起來。張忠、石玉大喜,笑道:「千歲果然活了!」狄爺說:「二位賢弟,我卻不曾死,連日只覺半睡半醒,耳邊略黨眾人之言。只是有勞二位賢弟幫忙!」說完聲聲拱揖相謝。二人說:「大哥,何必如此!實得先師妙靈丹丸的。」狄爺說:「賢弟啊,前日師父親囑咐我說有一年災星,送過災星,方得後享平康福祿。」二將軍說聲:「大哥,所以小弟找尋此地,正合著大哥隱居避禍之地。如今我等只說守伴棺靈,在此一同作伴。」狄爺微笑說:「賢弟,我們同心並膽,真也難得。但想此處所在,只好我一人暗隱。若你二人也在此處,猶恐旁人知道,洩了機關的。況且我母親下落又是不知,不若賢弟回府,耐久暗來一次乃好。」張忠說:「大哥放心,小弟瞞了焦、孟二人在府中守靈,太太不應無人問候了。」說完三人同進內府觀看。石玉說:「二哥,你看此處床鋪無備,焉能住落?」張忠說:「四弟,我有個打算的,你且出來閉回廟門,我去即回來。」石玉說:「二哥,你往那裡處?」張忠說:「我去尋鋪蓋飾物來,若有人打門,不可放進來。」石玉說:「這也自然。」
  此時,張忠出了天王廟,一路思量:此廟地雖是十方之所,我們既在此耽擱,總要與近地鄉民問個明白,免得地方百姓只道我們用勢力佔霸此廟。行程一里,有開豆腐小鋪。張忠見了直進說聲:「老丈請了。」老人一見要下跪。張忠忙來揪住,說:「老丈,不必如此,無事不來踵擾。只因狄千歲已死在遊龍驛內,如今近地只有天王廟內可以停柩。我們弟兄四人要在廟中守棺,到來歲春時,太太就要扶帶柩還鄉了。遠近百姓不必前來進香燈燭,自然王府著人照理。明日便有告示張掛。如今過來你近地說個原由。」老人聽了,搖首說:「將軍爺,原由不說,你也不知。此廟前三年已出了妖怪,當時出現迷人,所以眾光頭不能立造,今已丟空兩年餘。如若千歲爺停柩十年八載也可,若眾位將軍爺在此藏身,猶恐經不得妖精侵擾的。」張忠聽罷,冷笑說:「我們乃是英雄豪傑,自己如何懼怕起妖怪來?如若果有妖怪來惹,我們定然捉拿的。」老人笑道:「若是將軍爺不懼,竟在此住宿,有甚相干?」張忠聽了,即時辭了老人去了。又往各處近地細細談說。眾民多說:「虧得五位英雄,殺敗西遼國番人,沒有眾英雄,我等汴梁百姓焉保得住?若眾將軍爺在此居宿,擒拿了妖怪,廟中就平寧。」
  慢表眾人之言。張忠又怕千歲肚中餓,先出買些食物,後往驛中,對王正說:「千歲尚有衣箱鋪蓋什物,要喚人扛抬到天王廟內。我們守柩應用的。」王驛丞聽罷,即喚扛夫幾名,就將衣箱所有日用什物扛進天王廟,石玉一一收回,親拿進去了,不許旁人進來。張忠又拿食物回來,即閉回廟門,已是紅日歸西。
  是夜,張將軍做了廚房之人,去安排夜膳。弟兄三人對酌,你言我語。不覺二鼓將來。狄爺說:「賢弟啊,我已復生,但母親未曉,來朝速可回去通知母親罷。」石玉說:「待小弟來朝去稟知便了。」狄爺道:「還有一言,李義、劉慶前往單單國,目下也該到來了。未知公主到否?倘他弟兄一到,須要早早說明,不然防他性子不好,弄出事情來,有違師父之命。」張、石應道:「這也自然。」
  此時乃是七月中旬外,時交二鼓,明月已升,星光燦爛。這天王廟久已無人居住,今夜留存三位英雄,野鬼陰魂皆也遠遁,獨有這妖怪不畏人。三位英雄弟兄三人正在言談,忽然一陣狂風吹得滿山樹葉俱落。張忠說道:「此風竟是古怪,莫非妖怪來了麼?」狄爺說:「早間外人說,此廟中有妖怪,所以無人居住。」說罷未了,一陣怪風又來階下,飛沙走石,寒氣侵人,三位英雄立起身來,望著後廂觀看,又是狂風吹到。月下觀去,果然來了一妖怪,十分面惡,頭如巴斗,兩眼毫光,血口鋼牙,身長一丈,披髮亂鬚,手持長棍,耀武一番。狄爺說:「賢弟,這妖怪若不驚動我們,我也不必前去驚他。」正說間,只見妖怪指手畫腳,對著他三人在後廂大步踏將出來,並不言聲,直奔至張忠面前。張忠喝一聲,奈何手下無兵刃,連忙提起板凳打去。那怪全然不懼,長棍架開板凳,回棍打來。張忠見凳不便,著忙拋了,偏拳打去,石玉飛步大喝:「妖怪休得逞強。」奔過上前搶了長棍,在手亂掃,這妖怪卻是厲害,閃上閃下不著,二人拳棍勝敗不分。直門至庭心階前,明月一耀,看便分明。狄爺見英雄兩弟不能打倒此怪,便大喝一聲:「何處畜生,休得無禮。元帥狄青在此,速現原形饒你性命。」狄爺說了此言,卻也奇怪,但見此怪跑開幾步,望著地下碌碌旋旋,一道華光閃爍,三人眼也開不得,去了光華,妖怪不見,三人近前月光下一看,乃是一塊鏡子閃閃寒光。狄爺連忙拿起一看,又復從背一看,只見鋟鐫字兩行:
    寶鏡王禪贈狄青,收藏上陣勿違誠。
    交鋒能破迷魂虜,此日成功定太平。
  狄青看罷,笑道:「只說是什麼妖怪,原來師父又贈法寶與我們。」即時兄弟三人一同下跪,望空拜謝。三位英雄滿心大悅,一齊原歸房中坐下。狄爺說:「二位賢弟啊,你二人若往外邊去,不論誰人問起,你只說原有妖怪大鬧,只因我兄弟暫留一月之久就回府了。不可把仙師贈寶說出真情的。」二人應諾。是夜時交三更,三人睡去。
  到來朝,石玉起來趕路一程,歸到狄王府,已是午晝時候,連忙下馬進入後堂,稟知老太太。太君聽了喜歡無比,欲往前去看看孩兒,誠恐洩漏機關,只得不往。此時進來了焦廷貴,叫聲:「石將軍,你二人在著天王廟冷清清有何好處?不如去了此地,來與府中,大眾同伴才有興頭。」說未完,孟定國又到來,當時石玉說聲:「焦將軍,你有所不知,我們前日弟兄五人結拜時,誓同生死,如今千歲已經身亡,我們不死已為不義。古云『同林好鳥不分巢』,我四人必須守柩一年半載,稍盡我們一點之心。孟將軍你二人在著府中,凡事休得淘氣生非﹔況且太太如今年老,膝下正沒了個兒子,一併家務事情,須當代勞。千歲九泉之下,也不負你功德。」焦、孟說:「我們二人門邊不出,猶如孝子一般罷。」石玉說:「如此才好。」正是:
    義氣處交交義氣,仁慈待將將存仁。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65
發表於 2015-8-5 09:47:01 |只看該作者
第六十四回     接公主二將回本邦 觀星象太史斷武曲



  詩曰:
    天王廟內隱英雄,星象垂天焉可蒙。
    崔信思忠懷念切,夜間察斗識埋蹤。
  當時石玉解勸焦、孟二人守理王府,代狄千歲之勞,二人應允。說完,石將軍拜別太君,相辭焦、孟出了王府,一程歸趙王府中,拜見岳父母、母親。是夜,石將軍進房,狄爺假死還陽的原由,並不說知郡主,為著金蘭手足,瞞著妻身,仍要離別。這是石將軍相交義重出於尋常。當下說聲:「郡主,不是我常常把你丟拋了,如今狄大哥又身亡,前時結義說有福同享,有禍同當,今日又不能同歸泉下,就伴靈守柩一年,稍盡一場交合之情,所以下官與張二哥在著天王廟內朝夕盤桓,免得陰魂怨著我無情,如今不得已,拋別賢妻。郡主伊乃賢德之人,還求勿怪為夫薄情,拋棄於你。」郡主聽罷,微微含笑說:「相公出言,足見情長於義,想你又無三兄四弟,今日不異同胞,同勞於國,今朝不幸失卻為首英雄,相公你切放心前去守柩,不必把哀家掛懷。」石將軍聽了大悅,道:「難得郡主這樣通情。」是日,仍將此言告哀母親、岳父母。
  次日上朝告假守靈柩,聖上不准說:「狄青既死,不能復生,四人莫守此空荒之地,即可回朝伴朕罷。」龐洪見狄青已死,大妒四虎將軍,不欲他在朝伴主。見聖上不准石玉之奏,急忙出班奏道:「臣龐洪有奏,凡為人者必要忠義兩全,才得名揚宇宙,豪傑為稱,如今石玉等五將平西立下汗馬功勞,即為忠也﹔金蘭兄弟身亡,甘心願往守柩,即為義也。為人即得忠義兩全,誠為可敬。望吾主降旨准如所奏,著令四將一同假給三年陪伴棺靈,非但得全四將之義,狄王親陰靈亦沾陛下洪恩矣。伏乞吾主准奏。」仁宗一想,這也無關得失之事,傳旨准奏。
  石玉叩頭謝過聖恩。退出朝一路回歸平西王府。見了太太說明,正要動身,忽然劉慶、李義二人回來,已到後堂拜見高年太君。此時狄爺靈位,設於西府中,所以二人回來,不曾看見石玉。三人回來,正是來得湊巧,三兄弟又見個禮,太太說:「有勞二位賢侄一番,老身實情過意不去。」劉慶弟兄說:「老伯母啊,這是勞而無功的。」太太說:「二位賢侄,何出此音,莫非公主未到麼?」二人齊說:「小侄一程到了單單國,見了狼主。他說國母娘娘身故,才得幾天,公主且慢到中原,待等來年秋季,送來上國,夫婦團圓,但這狼主說,我們跋涉路途,苦留一月,我只得耽擱一月而回。」太君就說:「原來如此,不來也罷。」石玉看見有丫鬟在側,即忙招手說聲:「哥哥,外廂來講話。」此時三人直出中堂,轉到書房內,四顧無人,石玉細將情由一一說明。劉、李弟兄聽罷,又氣又惱又好笑,恨來恨去只恨龐洪。但這王禪老祖因何叫大哥假死,避了奸臣?石玉說:「二位哥哥有所不知,只因大哥命內災星未退,命他隱跡埋蹤,隱避一年,就有此事了。這機謀只有伯母我弟兄五人得知,其餘知不得的,就是那焦、孟已經瞞他。」二人應允說:「我們明日復過聖旨,然後共往天王廟,與狄大哥敘會,我弟兄一同作伴罷。」
  是夜,安歇一宵,次日上朝復旨,石玉前天已奏聞奉旨守柩三年,再著回朝伴駕。二人謝恩辭朝,與石玉已拜別太太,後辭焦、孟弟兄,上馬加鞭,直至天王廟而來。一啊〕,張忠認聽聲音,放進三人進至後廂,與千歲相會,細把公主喪母未來原故說知,狄爺也不介懷。
  再說此次之後,五虎英雄在著天王廟,猶如做了家庭一般,閒時猶恐外人撞進來,所以常常閉門,住廟內,若在外邊,只說天王廟內的妖怪果然厲害,吵鬧難堪,又說這妖怪身長丈餘,非凡厲害,要吃我們弟兄四人,終夜提防。不諒這所在,難以延遲耐久。所以近地百姓遠遠傳言,這妖怪模樣凶狠。三四位將軍有此本事,不能降伏,我等焉能奈何?當時傳播起來人人害怕,心驚不得,不敢進廟。街衢行走也稀疏了,情願遠些而走,不表眾民畏怯。再說狄爺自此隱遁天王廟中,雖然思念母親,只是無由得見。日常無事,弟兄說論兵法,評論國政,安心待時,仍與國家出力不表。且說焦廷貴、孟定國在著王府,真如假做了孝子一般的,盡心守孝,而且代勞一切事務,也不多談。
  又說欽天太史崔爺因自狄青死後,常是嗟嘆不已。說道:「好一員少年英雄虎將,殺退遼邦賊寇,大宋江山全虧五虎之力,名揚國外,略息兵戈,方得泰平安享,倏然暴疾而亡,只落得汗馬功勞,一旦成空。思量到底害在龐洪手裡,屢次將他暗害,屢屢謀害不成。這奸臣串通女兒,說是假旗,一時他觸怒君王,把他押出西郊處斬,險些一刀兩段。幸虧得太后娘娘出頭,免得一刀之苦,又要徒罪三年,抵卻當殿詐君之罪。在遊龍驛中,因何無災無病,稱說冤魂作祟,霎忽身亡?真乃死得奇怪。所疑者沒有別人,皆是龐洪與驛丞官同謀陷害了這英雄。那日包年兄上本請驗,聖上偏偏降旨免驗,真乃中了龐洪的機謀。包年兄觀看屍首之時,這張忠與狄母多說疾病身亡,並無別故,不相驗可耳。想來甚是稀奇,猜度不出什麼原故。但想四位英雄實乃忠義之人,無得為中作弊。今日狄青死去,堂上老太君誰人侍奉?丟下外國青年妻子,思前想後,卻也可惜他白髮母親。公主雖然年少青春,但今日劉、李回朝復旨,他又到中原不知長短。」這崔爺終日不得開懷,嘆惜狄青,想這龐洪屢屢算計狄青,就是發配到遊龍驛,原是龐洪的主意,各位忠良大臣原疑著龐洪,況且毫無病症,立時身死,又見稀奇。並且驛官王正乃是龐府家人,豈不順從龐洪的主意?夫人見丈夫崔爺終日愁悶,便說:「相公,他的母親尚然不要包公相驗,你是旁人,何用如此擔憂?」崔爺長嘆不言。
  忽一夜,崔爺用過晚膳,直進階前,月色如晝,雲淨無煙。崔爺仰望星月,細看天衡,察其星斗,又見貪狼星乃是龐洪宿度,光華燦爛,實在盛時之際。又見武曲星半明半暗,在於東南方,想來星尚在,人已死了,好生奇怪。星沒人亡,古今所定。莫不是狄青未死,隱居僻靜之方,避了奸臣?若說狄青還在,前日送死之時,眾目共觀,他明是死了,如若不然,棺中屍首,乃是何人?想一番,觀星斗一會,笑道:「此星現在總是未死的。若說是死,只好騙愚夫婦耳。不知他隱身何處?想來他畏懼龐洪,就退避了,枉為英雄,沒有一點膽量的。」不題崔信之言。又說龐國丈當時認定了王驛丞弄死狄青,滿懷得意,欲要今日升他一個知縣之職,恐防惹人疑惑,只得緩緩升他不表。
  又談狄太后娘娘,自狄青亡後,時時悽慘。日日懷思,正是生離死別悽慘。況且狄太后想念亡兄單留一點香煙之種,一心指望他繼著前人功烈,重慶光耀家園。喜得他年少英雄,早已出讓皇家,平復得西遼,只望從此母子榮華,外邦公主接到,婆媳團聚,夫妻敘會。豈知出仕未久,已遭龐賊暗害,幾番險死還生。原得皇天庇佑,不中奸賊之謀。又到驗旗,觸君發配遊龍驛徒罪三年,一時病症,只說冤魂索命,立刻身亡。今日眼見得狄氏香煙已斷,單單國中,雖有雙生兒子,還不知公主心意如何?況他乃遠居外國,國外單生長這一女,一聞丈夫已亡,國王未必肯送女至中原了。倘若他到來我邦寡居,婆媳度量,自然寡母撫育孤兒的。若然這公主不記著丈夫恩情,不想回歸中原,此是侄兒嫡血雙生子已經烏有。這狄太后娘娘終日懷念侄兒,長嗟短嘆。又有潞花王常時憶著英雄表弟,不禁借然珠淚交流,母子為著狄青要死,不知淚流多少。正是:
    分離骨肉情何切,惹起愁思意不勝。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66
發表於 2015-8-5 09:47:46 |只看該作者
第六十五回     西遼國興師犯界 大宋朝君臣議敵



  詩曰:
    邊國西遼強悍邦,英雄既沒復猖狂。
    干戈蜂起從今日,退敵興師誰可當。
  話說狄太后母子心懷狄青身亡,但太后的心腸甚好,因嫡侄死了,嫂嫂必然苦切,所以常常打發官娥到狄府探望。有時接到宮中敘話,多言解勸,實有一段親親之情。狄母太后想來,娘娘如此厚情,必然他為著我兒也慘切了,不如實告了,免此心煩,他母子斷然不洩漏的。遂將龐洪計害狄爺之仇,師命埋名原故,細細說明。太后此時喜從天降。是日,多談龐洪計毒。
  話分兩頭,慢題娘娘之言,京中多事。再說這西遼國狼主志在大宋江山,此心不息。單忌著狄青五人,並又傷了飛龍公主,此仇越結深了。故前日依了度羅空之計,當時又往新羅國借取雄兵猛將,所以先差禿狼牙私進中原,把數件寶貝金寶錨珠,送與龐洪,說明旗是假的,害了狄青。一則與駙馬公主報仇,二則中原戰將再無狄青之勇,興師奪取宋氏江山垂手可得。只等候禿狼牙回國,方知狄青下落,才發好兵。忽一日狼主早朝,傳報得勝將軍回朝。狼主即宣上殿。禿狼牙將狄青陷害情由細細奏明,狼主大悅,說:「勞動卿家,升官三級,免朝一月。」禿狼牙謝恩出朝。遼王正要退朝,忽報到新羅國王命鐵金鋼麻麻罕為元帥,外有四員猛將,一名通迷,一名達脫,一名哈天順,一名石天豹,統領雄兵十萬,在午朝門外候旨。狼主大喜,請進親賜御酒三杯。又命他兼領本國人馬十萬,偏將百員,共來兵二十萬。重托麻麻罕領兵,定於明年三月初旬黃道吉日提兵往取中原,麻麻罕領旨。
  不覺光陰似箭,已是此年三月初旬,元帥即日拜辭狼主,與眾臣一路長短,發兵殺氣騰騰,已至中原境界,勢如破竹。拿了雄關外多少地方,直殺至三關,無人抵擋。若說雄關孫秀,乃是酒色之徒,無謀無勇,如何抵敵交鋒?還虧得楊青,雖然年老,原是上陣英雄,老當益壯,幾次開關抵敵住遼兵,雄關堅固難攻。此時孫秀心中著急,叩聲:「楊老將軍、范大人,下官只道干戈寧息,豈料西遼復又猖狂,倘若雄關一失,必被遼兵殺進京了。這件急事如何處置?須要大眾酌裁好。」范仲淹說聲:「孫大人,你是雄關之主,凡事多要大人主裁,如何要我們定奪起來?下官之言平日間也準信不得。」孫秀聽了范仲淹之言,心煩意間,實是著忙。又說:「楊老將軍,我與你同是宋朝臣子,受了國恩,須當報效才行。怎樣退敵,須要細共商量如何?」楊青聽了,呵呵冷笑說:「孫大人,老夫也是這句話,你我一殿之臣,同受皇恩,理當有效。大人做了一個關大王,平日間大小事情多是大人作主,我們有了說話,插不落的,因何今日沒主張,來要我兩人做主商量?若不是老夫連日抵敵,三關早已付西遼了。老夫做了武將,不過拿幾筋力氣,前去苦命鬥爭,那遼將聲聲說『狄青身亡,必然定要攻破三關,佔奪三軍,取了中原,若然狄青提兵到來,我國依然投降,除了狄青多不肯畏懼的。』孫大人,你道狄青死得好不好?」范大人說道:「這些奸臣,巴不得他早死了,然而據我的意思,狄青永遠不死,方能穩保宋室江山。今日狄青死去不久,西遼復又猖狂,孫大人須要自定良謀,方能免得玉石俱焚之患。」
  孫秀正欲開言,忽有小卒報說:「有個將討戰來,說若然沒有對手的,休要出陣,他就要殺進關中了。」孫兵部此時擺佈不來,只得吩咐:「連掛免戰牌,待本官拜本進京,請旨發兵便了。」范爺叫聲:「孫大人,當初楊延昭始守此關,邊夷喪膽,以後楊宗保繼守三關之日,有勝無輸,從不曾掛過免戰牌。為何今日尚未開兵,先要高挑免戰?」楊青說:「中原銳氣掃盡了,長他人志氣,滅上國威風,前輩英雄眉毛倒盡了!范大人啊,不出前輩守關威振,就是今狄青在此關,西遼屢敗,掌了雄關,必要上陣立功。既然大人這膽怯怕,掌不得雄關之主。」這幾句把孫秀面光掃盡,只得急備本章,說西遼兵犯三關,又求萬歲掣他回朝。孫秀一則為著雄關危急之際,二來聽不得范、楊譏消之言。即差人進京,報本去了。傳令兵丁嚴加把守。又幸得其時乃是初夏,天氣炎熱,倒應停征。所以番兵不來十分攻擊。況且三關堅固,所以無礙,按下慢表。
  再說龐洪一自狄青死後,心無掛礙,終日與著同黨厚交,開懷樂飲,你來我往。又說:「干戈寧息,我輩正該樂飲娛情。」忽一日,接得邊關來信,心中大驚,「老夫只道西遼王只要與女兒報仇,殺害狄青便罷了,豈知狄青一死,就興兵侵擾,今日殺至雄關,孫賢婿無人代勞拒敵,免戰高懸,今有告急本章,求請救兵。想來朝內沒有英雄,不知何人退得遼兵罷了。我也不管他,來日奏聞聖上,聽憑他定奪便了。」次日見駕,就將孫秀本章呈奏。天子看了此本,心內大驚,想了一回,並無主意,降旨眾文武共議退兵策。百官個個推著龐洪,說他極品之尊,朝綱統領,豈無出師退敵之計。龐洪說:「列位大人,我為文事,不識武略,還有眾位王兄,曾經上陣交鋒,可以提兵前往,救解三關。」王子正要開言,武班首閃出靜山王爺呼延贊,俯伏說:「陛下啊,臣等身為武職,義不容辭,若能殺退遼兵保社稷,以報國恩,何為不是!況且在前王侯除了潞花王之外,多是南征北討之人,在少年強壯時,誰敢推委?今日無奈俱已年老力衰,將為就木,縱然提兵前往,非但遼兵難返,徒費兵糧,而且又誤國家軍情事,況且三關乃汴京首重之方,倘有疏虞,禍關非小,前虧得狄青五將殺他片甲不回,後來又征服他邦。狄青在日,兵戈不起,如今狄青壽夭已亡故,所以遼王復又猖狂,說要狄青出敵,仍復投降,狄青不有,必要佔奪中原。誇張恐嚇,欺我大宋無人。今日雄關外地盡皆失去,可知遼將勇猛,番兵厲害,望我主早定良謀,挑選智勇雙全為督兵主帥,發旨意往遊龍驛,著天王廟四虎不必守柩,暫且回朝,調他挑選精兵前往,我主龍意如何?」仁宗天子聽罷,開言說:「朕固體諒卿等年老力衰,難當此任,說也徒然,狄青已死,言之無益。今朕依卿所奏,文著龐洪、武著老卿家會同各大臣議當。如別方有勇將,即為保舉本奏,協同四虎將提兵退敵便了。」眾臣領旨。
  天子退朝,龍顏不悅,回至東宮,有曹王后娘娘接駕,坐下繡墩,曹娘娘看萬歲顏容似有不樂之色,便問:「陛下,為何似有重憂光景?」天子說:「御妻啊,目下西遼番兵犯界,直抵三關,虧得狄青殺遇。不想狄青一死,遼王復叛,佔去三關外多少地方。雄關孫秀無能抵敵,請旨掣回。寡人欲待有將出師,然後掣回孫秀。朝中武將多是年老力衰,不中用的。寡人因此煩悶,思算何人提兵前去拒敵。倘若失了三關,朕的江山難得了!」曹娘娘說:「臣妾請問陛下,從前已有狄青征復西遼,至今未久因何又起兵戈?」天子說:「御妻啊,你有所不知,狄青不是等閒之勇,深通武略,年少英雄,還有四虎將幫助。前時西遼兵雄將猛,侵犯三關,卻被五虎將殺得膽喪魂消。如今一聞狄青已死,故西遼復興兵前來。」曹後娘娘說:「陛下啊,若然說起狄青,臣妾也曾思量過,想他前往征西受盡多少辛苦,才得取旗回國,滿朝文武多已共目。後來龐妃說出旗是假的,算來不是狄青欺騙陛下,實乃西遼王用追兵之計,欺騙陛下了。當時何不復差五將再去責伐西遼,取了珍珠真旗回朝有何不可?為何陛下反將這小英雄押出西郊斬首?若非狄太后出朝救了,險些屈斬了這有功之臣,陛下問心何安?」曹後說此一番,不知嘉祐王如何答說了,且聽下回分解,正是:
    國寧只有文臣顯,世亂還須武將高。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67
發表於 2015-8-5 09:48:21 |只看該作者
第六十六回     宋帝聞兵思勇將 包公夜月訪英雄



  詩曰:
    兵戈復起憶功臣,無事拋疏有事珍。
    今日方思忠勇將,當初何必信讒人。
  當時仁宗天子聽了曹後娘娘說他復驗珍珠旗,險些屈害了忠良將土,虧得狄太后娘娘出頭放了。此時嘉祐王說聲:「御妻啊,不必埋怨寡人了。前事已錯,說也枉然。這狄青還是在遊龍驛中暴疾而亡的,不是寡人傷害了他。」曹娘娘說道:「陛下啊,你等不把他發配遊龍驛,在著朝中已是不死了。」天子說:「御妻,你那裡話來!人生吉凶禍福皆是定數無差,他不該刀下身亡,已是驛中喪命的了。」曹娘娘說道:「陛下,你言差矣,狄青有此汗馬功勞,不能榮宗顯祖,而且身遭國法,想來後生家性子方剛,豈不氣忿麼?今朝明是氣惱死了英雄小將,說什麼冤魂索命,暴疾身亡,別人信此是真情,獨有臣妾斷是不信的。」嘉祐王聽罷,說:「御妻啊,如此說來,實乃朕之愚了,既然看出假旗,及早應該再差他五人前往遼邦,取換真的回朝有何不美?原不該胡亂將他處斬,算起來倒是朕把狄青欺了,幸有母后出頭,免他一刀之苦。何不可乘此機會,復命他前往西遼,勝似發配他遊龍驛。遼王又不敢興兵前來,復至猖狂了。想到此間,原是朕之差了,但悔已不及,但不知今日差遣那人前往三關退敵了?」曹娘娘說:「陛下啊,除了狄青之外,沒有一員勇將了麼?」天子說道:「勇將誰能及得狄青智勇雙全?況且番將狂言稱說狄青出敵他邦,照歸降降﹔若是別人,一個多也不懼,必欲攻破雄關,殺進中原。」曹後說:「如此想來不好了。」天子說:「實不好的。狄青死得不妙了!」不題君主之言。
  再說國丈龐洪協同文職,靜山王呼延贊率領武官同商議,眾文武多推著龐洪,豈知他只掙得一副屈害忠良的本領,焉能有定國安邦的良策?一連議了三天,還未復旨。此事慢題。
  再說欽王太史崔信是日進來見包龍圖,說起西遼真乃可惡,狄青一死又來興兵侵擾,可恨這老奸臣一謀不出,猶如泥塑一般。包爺說聲:「崔大人,可惜了一根擎天棟柱,汗馬功臣﹔可惜他乃國家重用之人,壽無天促,今朝目擊主憂臣辱了。再有何人前往三關,抵擋遼兵?」崔爺微笑說:「包大人,你道狄青死了麼?」包爺說:「自然死了,何必再提說起他來?」崔爺呵呵冷笑道:「小弟說來,狄青不曾死的。」包爺說:「怎見他不曾死的?」崔爺說:「小弟前時偶觀星象,只見武曲星半明半暗,正是英雄圍困之象,近來幾夜星光比往常加倍燦明,這位小英雄定落在東南方上。目下遼兵復起,只須要訪出這英雄,國家之患方除了。」包爺聽罷,呵呵大笑說:「崔年兄,你的話哄著何人?送殮之時,眾同共觀,狄王親已死了,惟是面目如生,此乃是真的。」崔爺說:「包年兄,倘若不信,今夜且到小弟觀星臺那邊共觀星斗,就知明白了。」包爺說:「崔爺這等說來,你不必回去了,如今已是下午時候,待小弟辦桌小席,與兄對席同酌,到晚上同觀星斗便了。」崔爺說:「怎好叨擾年兄?」包爺說:「便酒粗餚,休嫌簡慢。」
  此時包公吩咐備了一桌酒筵,二人遜坐畢,吃了幾杯,言談國事一番,不覺黃昏時候,二人攜手步落階前,面對蒼天。崔爺說:「包兄,你看東左角這頂明星,正是文曲星。」包爺見了說:「這顆明明是貪狼星麼!」崔爺說:「正是此星,乃龐奸賊也。」包爺笑道:「龐洪凶星倒也光彩啊!」崔爺便說:「他是盛時,所以倍加光彩。」包爺點頭說是。崔爺又說:「東南上這顆大星,如金光亮,乃是武曲星狄王親了。但觀今日光亮倍於前,諒想如今該出仕朝廷了。包年兄,你也曾辦過多少奇難疑案,人人共知,名揚宇宙,朝中那一人可及你知此智量高才,非小器輩所及也。年兄何不得到東南方上,訪出狄王親來?」包爺說:「崔年兄,本命星既在,人果未死,小弟擔承訪察出來便了。但如今只可你我得知,切不可洩於別人。待等訪著實了,另行計算罷。」崔爺說:「年兄之言不差。」此時觀星斗完畢,復就席用過夜膳。
  時交二鼓,崔爺揖別回行進書去了。獨有包公回房,坐對銀燈,想來武曲星如此光亮,狄青實然未死。倘若他未死,前日人殮的屍骸,難道頂替的?猜思一會,說道:「稀奇異怪,莫不是龐洪又來算賬,這英雄故用此金蟬脫殼之計,在著幽處埋藏了?狄青縱然未死的,有人仗義頂替,那裡有容顏如此相像的?我也判了多少奇難事,單有此事推猜不出,思想不出。也罷,但願早早訪出,全不費力,這就妙了。又想來這天王廟近遊龍驛中不遠,正在東南方上,前時四虎弟兄皆說在此守柩,活人伴死人,豈有伴到對年的?事有可疑,且待明日往天王廟暗暗細察便了,倘若對問四將,還防惹他起疑,反把狄青藏過,就懼事了。本官有個道理,總要暗暗密訪,方為妙算。」是夜休題。
  到來日上朝已畢,用過早膳。包爺吩咐打道出行,不乘大轎,騎了高頭駿馬,只帶了四對排軍,靠緊相隨。夜靜更深,只作出城外巡查,直向東南路上行了九十餘里。眾排軍不知其故,且人馬並無一刻停留。天色已晚,排軍點起燈籠火把,並且一路原要查問,倘有奸究不良,即要帶路一程,擔捺到得遊龍驛,已是二更時候。但見郊衢寂靜,少有人聲。此時明月當空,天燈明朗,只聞四壁蟲聲,音鳴不斷。此刻包爺住馬,開言吩咐:「張龍,快馬上前邀道驛中。」張龍即到驛門,舉手連連打叩。驛丞尚未安眠,驛子早已貪睡,王正一聞敲門響亮,連忙抽身開了驛門。驛子喝過才醒覺,心下大驚起來,閃避不及,包爺已到。雙膝跪下,戰戰心寒,說:「大老爺,小人驛子叩頭遲慢了,罪該萬死。」包爺說:「不罪你,起來罷。」驛丞跑上前迎接,驛子快些拿茶來吃。王驛丞上前迎接包爺至庭前,請大老爺下馬坐下,連忙跪下叩頭,說:「卑職遊龍驛王正叩見包大人。不知大人到來,有失遠迎,望祈恕罪。」包爺說:「驛丞請起。」驛丞叩首起來,侍立一邊,包爺說:「驛丞,本官只為巡查至此,夜已深了,借你驛中暫歇一宿。明日回去。」王驛丞說:「包大人,只是地居污穢,屈讀大老爺的。」包公說:「這也不妨。」
  此時王正不知包爺匆忙到來何事,但見他坐下呆呆氣象,默默思量,兩邊排開八個無情大漢。驛丞當下猜思不出,狐疑不定,又不敢開言動問,暗暗思來,如此其中定有原故。此刻驛子送香茗上前,包爺吃畢。又囑咐驛子備辦酒席來,款待大人。這包爺是個仁人君子,體諒前官。聽了驛丞吩咐辦酒席,便說:「驛丞,本官並不貪酒的,不必備酒了,況且你為這官,沒有大財的。有夜膳備些,與了八家人用罷。」驛丞說:「足見大人體恤小官,但是大人一日趕路到此,勞動肚饑了。」仍吩咐驛於往廚房安排酒膳去了。此時包爺又問王驛丞:「想你這個官,原是沒趣麼?」王正說:「包大人啊,實是沒有趣的。」包爺說:「如今有趣了。」驛丞說:「大老爺何出此言?」包爺說:「驛丞,如今有大官做,豈不是有趣的。」王正聞包公半吞半吐之言,十分狐疑不定,忙說:「「卑職何德何能,焉敢妄想。」包爺冷笑,看看驛丞說:「你在龐府十幾年了,國丈提拔你,做此官幾年了?」王正說:「大人,做官有五年了。」包爺說:「王驛丞,你與太師辦事得力。」不知包公試探驛丞如何,正是:
    勞忙為國忠臣志,角猾欺君奸佞心。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68
發表於 2015-8-5 09:48:52 |只看該作者
第六十七回     忠誠直告王正原謀 代主分憂包爺密訪



  詩曰:
    遼兵犯界甚猖狂,退敵無人為邊疆。
    包丞勞忙原為國,星霜夜月訪忠良。
  當下包爺說聲:「驛丞,你與太師辦事,果然能幹無差,所以太師心內喜歡於你,明日不高升為府,定然為道了。目下雖然做這窮官,不日就有苦盡甜來的。」王正聽了,心中著急,不知他何故說此話來盤詰,即忙上前,打拱說:「包大人,此官原是國丈提攜我做的,實乃無能。焉敢妄想加升官爵的!」這包公原是機密訪尋狄青,一心又疑著龐洪要王正串同謀害於他,故用許多撲風捉影之言來引賺王驛丞。又冷笑說:「王正,你家太師要害狄千歲,已曾有書來往,要你害了狄千歲,升你官職,但別人由你瞞過,本官你斷難瞞得的。快些直說明白來。」王驛丞聽了,暗暗著驚,此話說來有音,但不是我害千歲的,何畏懼這包龍圖多言盤詰?便叫聲:「大老爺,你休得多言,太師何曾有書到此?卑職焉能把千歲陷害?果無此事,大人不必多疑。」包爺喝聲:「胡說,已有冤魂,來到烏臺告狀,說你聽了太師之言,將他暗地弄死。所以本官前來問你,尚敢抵賴麼?」
  王正聽罷,一想:豈有此理。太師書來,要害他身亡。我想他是大宋功臣,與我無仇無冤,不忍傷他性命。情願掛冠逃走,此乃下官一片好心腸。他自家急病身亡,與我何干?因何他反在包公跟前,告我同謀害他。想來真是好人難做的。包公見他如此沉吟,便說:「驛丞,本官勸你老實招來罷。」王正說:「大老爺真乃天冤地屈的。前時千歲有疾病時,忽然說身體不安。卑職就日請醫官來診脈。便說不識此症,難以定奪。後至張將軍趕來時,還是講說得出話來。倘若小官謀害他,千歲豈不說知張將軍麼?當時千歲乃說西遼冤鬼都前來索命,不能服藥,命即歸陰,實與下官無干的。」包爺說:「有千歲陰魂告狀,難道是假的?你說道是真麼?你不知本官的厲害,斷過多少無頭疑案,你可記得狸貓換主三審郭槐的事情,李太后含冤一十八載,郭槐抵死不招,後來如何審出真情,你難道忘記了麼?你今若不說明,難受刑法之苦,終須要抵認的。」
  驛丞帶怒說:「包大人,今日真乃冤屈下官了,我家太師與狄千歲作對,與我何干?」包爺一想,有些口風露出了。便說:「驛丞,本官還曉得你是個好人,不忍下手。到底龐太師怎樣擺弄他身亡,你且明白說來。倘若不說明,審問起來,你要吃苦了。」王驛丞一想:「包龍圖這人做事到底追透骨方休。想在這平西王如此功高華宇,尚且夭亡,豈但我這小小驛官,死何足惜!太師一心謀害功臣,品行非端,況且行惡甚多,終非結局之美,我將此事說明,並非我陷害他的。焉能要我抵償他性命,說是我,我抵了命,也是前生孽障,怨尤不得的。」便說:「大人,卑職實言便了。前者狄王親一到驛中幾日,龐太師就差人送書到來,要卑職謀害了狄王親性命。許升我一個七品官。卑職想來,狄千歲乃大宋保守江山社稷所重之臣,平日與下官無怨無仇,問心焉敢下此毒手?況且屢敗西遼,皆他五人之力,汗馬辛苦,不獨聖上賴以國邦,就是我國眾臣民,虧他殺退番兵,方得坐享太平。此日又因太師之命難違,只得應允。拖延不行,豈知龐太師接連來書十三封,把下官怨恨。此時下官自思沒有妻子絆身,定意掛冠逃走。救了千歲性命,將言告稟千歲。豈知千歲不許我掛冠逃走。過了此夜,到得來朝,他就身體不寧,說道難保性命,我只道他出口無心之說,豈料到三更後,千歲竟歸陰了。實情卑職不知他如何病症,怎樣身亡的,望求大人鑒察真情。」包爺一想果然正是龐洪算弄他的,便說:「驛丞,只恐這千歲不曾死,或者有人頂替,你可知麼?」驛丞說:「不然,這一天,眾英雄多來送殮,就是下官也目擊他人棺的,明是千歲的屍骸,焉有別人頂替下他?」
  包爺聽了,復出庭外,驛丞隨後。包爺走到庭外,仰面觀天,這顆武曲星仍然金光燦燦。又問驛丞:「這首是何所在?」王正說:「前面是百花徑,再過去半里,名釣魚墩,向正東南角就是天王廟,狄王親停柩之所。」包爺暗忖思,這崔信之言,果然不差,這顆武曲星光輝金彩,必然英雄在世未死。故前時狄爺之弟張忠多說急病身亡,推辭相驗,定然他們用了巧計。如今想來,狄青已在大王廟了。此時驛丞旁觀包爺如此光景,甚是可怪。又見他仰面觀天,不知何故,又不敢開言就問,當時回步庭中。有驛子說:「啟上老爺,晚膳擺開了。」驛丞尊聲:「包大人,休念卑職是個貧寒下吏,況且夜深無物,相敬淡酒粗餚,多有褻瀆,望大人恕罪。」包爺說:「驛丞,休得套言,本官原說過不準備酒的。」驛子對看八個排軍說:「列位請來這裡用膳。」包爺說:「你們去吧!」八人跟著驛子去了。包爺一頭吃飯思想來,此事難辦,又思王正為人忠厚,深知狄王親乃國家倚重之臣,不從主命奸謀,立心存了功臣性命,志足可嘉。本官有日提昇他官職,庶不負存心忠厚之人。此時用膳已完,時交三鼓,說:「驛丞,你且去睡罷。」又吩咐排軍:「你們各人去睡,本官且獨坐在此,不要你們在此。」包爺雖然如此說,眾家人誰敢去睡?驛丞說聲:「大人此刻只得半夜,如何坐等天明,粗俗床帳,請大人權為安息如何?」包爺說:「一夜不睡,有甚要緊!你去睡罷。」王正思量真是氣悶,想他到來,真乃奇怪,是否果有冤魂告狀,親身前來,訪察根由的?我今已把真情深露與他,聽他如何發斷?還望他不要留戀此地才好。
  不題是夜驛丞煩悶,再言來日五更三點,眾官員參見君王。此日上殿,包公不來見駕,今日不見他上朝,天子也不動問,按下朝中不表。
  再言包爺此日吩咐張龍、趙虎如此如此。二人依命而行。王正只道包爺就要回去,豈知他又不動身,只得吩咐庖人備辦早膳。有驛子悄悄來問驛丞說:「老爺,到底包大人為何處忽到來?」驛丞說道:「包爺前來訪察狄千歲的事:只為陰魂在烏臺告狀,他所以到來。」驛子聽了心驚,說:「老爺,有這等事!幸得千歲不是老爺謀死他的。」不題驛子之言。
  且說張龍。趙虎奉命打聽,此時回轉驛中,稟上包爺說:「小人奉命往天王廟查問,左右鄰人多說,廟中有妖怪出現,現如今千歲的棺木停在廟中,四位將軍守柩。別的事情多不知道。我們又問他進廟否?眾人說妖怪厲害,不敢進去恭神。」包爺聽了,想來說有妖怪之言,又是五人的傳言作弊。「本官若然直進廟中,倘然狄青不在,豈不驚覺了他?倍加深藏埋隱這英雄了。算來不知他藏在此廟否?罷了,本官自有道理。」原來包爺計策甚多,想一回定了主意。且待候至日落西山,吃過晚膳,不坐馬匹,帶了八個排軍徒步悄悄同行,至半個時辰已到了天王廟。將已二更時候,左右人家多已閂門閉戶,庭園寂靜無聲。此時星輝月朗,包爺又是周圍觀看。此廟有三大進深,四方圍壁,只有廟前門,並無後戶的,但是後座牆壁是南方,這壁矮些。但不知如何訪過千歲,正是:
    忠心盡力匡扶國,權佞無材莫慰君。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69
發表於 2015-8-5 09:49:22 |只看該作者
第六十八回     包公密訪賺英雄 狄青埋名逢鐵面



  詩曰:
    遵師遣命服靈丹,待滿災星除佞奸。
    暗隱忽逢包拯賺,英雄復又謁龍顏。
  卻說包公深夜來到天王廟,四周觀看,只見後座牆壁低些,可以扒上。即喚過高松、張吉,吩咐這兩個排軍如此如此探聽。二人聽了暗說:「這大老爺辦這事,鬼頭鬼腦的,如今又叫我二人做起賊來。扒上屋頂打探,真乃可笑的。」此時張吉跪下,高松兩腳踏在肩頭上,張吉在地下騰騰立起身來,此名為矮子接長人。此刻高松雙手扳扒圍牆,兩腳在他肩上輕輕一送,早已登上瓦面。四週一看,寂靜無聲,只得在瓦面東邊,扒過西邊去,靜聽一回,西南角隱隱有人言語聲。高松又扒過西南角,果有人言語。輕輕扒開瓦塊,豈知尚未扳離,早有灰泥跌下來,只得不敢動手。無奈不掀去瓦塊,不見其人,只得伏於瓦面靜聽。
  只聞一人說聲:「大哥,休得心焦,我們各敬三杯,且自開懷樂飲罷。」又聽一聲說:「賢弟,我的心事甚煩,叫我如何吃酒呢?龐洪原與我沒甚大冤仇,三番五次陷害於我,幸而屢屢不中他奸謀。雖然今日不計較這奸臣,但使我母子分離。雖然你們常常走回去探望母親,到底使我遠離膝下,不能侍奉晨昏。倘得母子相依,我也不願拜相封王,不如樂守鄉園,深耕淺褥,淡水清湯,倒也逍遙自在,勝如顯爵高官,憂懷不免的。」又聞說聲:「大哥你那裡話來?你是個當世英雄,立建功勞多少,才得玉帶橫腰。前日師父有言,埋名一載,到後來福祿齊天。目前災星已滿,如何還有愁煩?有日出頭,定要掃平龐賊,消了大恨,方得國家安寧。但小弟前日悄悄回去,探明太太聞得目下西遼又興兵殺來,直攻圍困三關,孫秀無能抵敵,告急本章回朝,只因沒有大將提兵前往,所以君憂臣愁。但得天開雲霧,大哥原要領兵退敵的。」又聞說:「賢弟啊,你休得說了,我是看過世情多假局,前者汗馬辛苦,今日身羈此地,想起來富貴身榮,如此浮雲耳。就是征西,殺害多少生靈,雖然為國,到底冤魂結怨。今日遼兵殺進三關,我也不介懷了。」又聽一人哈哈大笑道:「大哥,這句話卻說差了,龐洪陷害於你,並非聖上之故,為何大哥說起此言的?」又聞說:「賢弟,我豈有不知,前日龐洪假哄奏主,我們征西勞頓一番,方得平伏,取了珍珠旗回朝,害我之謀又不遂。後來父女通線,在萬歲跟前說是假旗,險些身首分開,多蒙太后娘娘救了性命。如今問罪到此,龐洪一連十三封書,使王驛丞害我,虧得王正心好,不然我化命為烏有。幾番被害,還想什麼汗馬功勞,蔭子封妻?龐賊在朝,猶如狼虎,又有宮中女子依靠,我今且保全餘生。悉聽朝廷自主宋室江山,豈無他人保護,就少我一人有何干害?」又聞說聲:「大哥,說到此間,也怪不得你反了心,不若待小弟架起雲梯到龐府把這奸臣一刀刺死,待大哥平氣,再去征西如何?」又聞說:「賢弟,這事動不得的,若行刺龐賊,必然害了近地百姓的性命,況師父前日有言,說龐賊正在盛時,奈何他不得,如今暫且隱耐由天罷了。」又有二人同聲說道:「奸臣容他多活幾年,不得罪惡滿盈,報應昭彰,與我觀看。」又聞一人說道:「從今不必說起龐洪這奸賊,免使大哥納悶不安罷。」眾聲說:「有理,從此不提這奸臣了,我們眾弟兄吃酒罷。」
  高松此會只聞吃酒罷,盡說交歡之言,並無別話。高松聽得明明白白,才曉得包爺巧計,方知古廟中閒著幾位英雄。即時打從原路,一步步扒回後廟矮牆壁招手望下,張吉一見,仍按他下來,悄悄將此言一一稟知。包公大喜,吩咐眾人轉回驛中,已是三更時候。這包公為國分憂,辛勞國務,有詩贊曰:
    史稱剛毅包龍圖,大家一人幾載無。
    鐵面無情平素蒞,丹心日月青史留。
  當說包爺回至驛中,王正迎接中庭坐下,飲過香茗。包爺說:「你們昨夜不曾安睡,你等今去睡罷。」眾人齊聲說:「大老爺不睡,我等如何敢睡?」包爺說:「本官有心事,你等如何得知?不用多言,去睡罷,明日早些起來。驛丞你也辛苦,去睡罷。」眾人聽說,各各散去,閉上驛門。包爺獨坐沉吟,說:「今日知道狄青未死,全虧得崔信觀看星斗,但不知前日棺中屍首何人替代?來日問狄青便知了。」呆坐一會,又想一計,不覺天明了。梳洗畢,有驛丞請安恭拜。包爺說:「王正,狄千歲在烏臺告狀,昨日本官已查明白了,今日要到天王廟走走就要回朝了,你須同去走走。」王正應諾。是日,早膳用過,包公上馬,帶了排軍八個,王正隨後,遊龍驛一程,到了天王廟。包公下馬,吩咐張龍叩門。不要說本官在此,須說太太差來探望千歲的。張龍領命,上前叩門。
  廟中李義說:「那人打門?」張龍說:「太太差來探望千歲。」李義一想,我們常常去見太太,叫他不要打發人來,因何今日差人前來探望?到底母子之情,怪他不得。即時開了廟門,忽一隊人一哄而過,包爺吩咐將廟門關閉。李義一見嚇了一驚,忙道:「包大人,因何到此地來?」包爺冷笑道:「你們幹得好事!」李義說:「小將不曾幹什歹事。」包爺說:「你等藏了千歲,說死了。如今本官訪查得明明白白,特來見千歲。」李義說:「包大人,我家千歲死過已久,並非藏過他。」包爺道:「你休得胡說,本官自去看來。」即喚高松先走,李將軍好不著忙,飛跑進去報知。狄爺聽了一驚,正在閃躲,外面來了包公。高聲說:「千歲,不要躲,下官來也。」此時狄爺無可奈何,呆呆看著包爺,只得叫聲:「包大人,怎曉得我狄青未死?有勞車駕,失迎之罪,乞望姑寬。」包公說:「不敢當,千歲啊,別人由你瞞過了,下官是瞞不過的。」說完呵呵發笑。狄爺默默不言。
  四將又來恭見包爺。王正在旁心中暗喜,只道千歲身亡,豈知今日還在世間,果然包黑子非人可及!驛丞也來叩見千歲與四將軍。狄爺說:「包大人,到底你怎知下官未亡!」包公說:「狄王親,只因目下西遼聞你身故,復興兵殺到雄關,無人抵敵,所以聖上思想於你,眾人深恨龐洪。是夜崔信觀星斗,見王親星象未退。今日倒有光輝,故知王親尚在人間。所以本官特來查訪,今知王親埋名此地,是以前來敘會的。」狄爺說:「包大人,你只當狄青死了罷,訪我做甚?」包爺說:「狄王親,你說那裡話來?你是大宋金樑棟柱,掌持社稷之臣,世代簪纓輩。食了王家爵祿,眼睜睜難道將宋朝基業付與西遼?」狄爺聽了,說:「大人啊,狄青何德何能,敢當謬贊?小將比燕子學飛,翎毛未長,偶征西遼,僥倖成功,班師回國,深沾聖恩,叨享厚祿。奸臣幾番陷害,大人盡知。想來禽畜尚貪生,小將白髮親娘劬勞未報,如若被龐洪害了,老親卻倚靠何人?今日要我們出仕,斷斷不能了。寧為農圃,勞苦於泉壤,侍奉萱親,免遭奸臣毒手,小將早已立下此心。」包爺說:「狄王親,你言差矣,你是當世英雄,因何今日反誤了?龐洪由他大奸大惡,終須報應有時。狄王親為何連聖上也怪了,不願退兵保國的?」狄爺正要開言,有四將同聲說:「包大人,你有所不知,我家千歲是個忠心為國之人,無差無錯,征服西遼,正思吃安逸的飯。忽然龐洪使計,把這飛龍叫楊滔認做女兒,配與千歲,希圖行刺。仰感上天有眼,全叨包大人正直無私,審斷明白,活了千歲性命。這樣大刁大惡大奸臣,一波未退一波來,內通女兒,說珍珠旗是假的。幸得太后娘娘出頭救了,不然千歲早已亡了。」此時不知包公如何答話,狄爺允肯出仕朝廷如何?正是:
    奸權屢施謀人計,虎將冷灰汗馬功。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70
發表於 2015-8-5 09:49:52 |只看該作者
第六十九回     訪遇英雄包公勸仕 金鑾立狀國丈簽輸



  詩曰:
    奸臣屢次害謀深,全此英雄灰冷心。
    今日包公重功仕,雄關方得免凌侵。
  再說包公勸狄千歲之際,有四虎英雄答言:「千歲屢被龐洪施計,又說驗假旗,得狄太后救了,問罪遊龍驛中三年徒罪也罷,龐賊又連發書十三封,要驛丞害了千歲,豈知這王正與千歲一無仇恨,尚然不肯下此毒手,若像龐洪的狼心狗肺,千歲久已赴歸九泉了。所以今朝思斷義絕,故立心把著從前汗馬功勞一齊付與流水,悉聽遼兵殺到金鑾殿上,自有龐洪與萬歲抵敵遼兵。一興一敗,龐洪可能定度得準,與我千歲何涉?我等情願甘守為農,斷然不去提兵的。」包爺聽罷,開言說:「列位將軍,休說此言。龐洪奸惡,自有下官與他理論。總之聖上無虧於你。還直為國分憂才是。」四將說:「怎言聖上無差?聽了龐洪的話,忘了千歲的大功,綁出法場處斬,不准保奏,必要斬的。這等沒良心之人主,若千歲再去領旨提兵,是個無能沒用之人了。聖上若然知我等在天牢,願吃一回之苦,再要我等征西,斷斷不能了。」包公說:「列位將軍,你言差矣!句句言來,非為忠君愛國之語。」並聲又說:「王親大人,凡人生天地,須要忠孝兩全,才得名揚四海,方是豪傑英雄。聖上雖然差了,還宜體諒,歷代厚沾國恩,狄王爺你豈不明此理的?」
  又閃出驛丞也上前解勸,千歲嗟嘆一聲說:「包大人啊,我眾目昭彰,說已身亡了,而今忽然枯樹逢春,豈無欺君之罪?龐洪又有嫌隙可乘了。」包爺說:「這也不妨,下官自有方法的。」四將說道:「只要包大人保得定,龐洪沒有得計害千歲才好。」包爺說道:「如今諒這奸臣再不敢了。」轉身又問王驛丞:「這龐太師的來書,如今還在?」驛丞說:「啟上大老爺,這十三封書多是來人帶回,並無一字留存的。」包爺說:「這老奸臣果然厲害也。狄王親,下官還有請教,前日龐洪要害你,你依然在世,怕他什麼?何必作弊潛蹤?這是什麼緣故?」狄爺就將王驛丞說知算計,想起王禪老祖吩咐之言,尊命依計,細細說知包爺聽了,微笑說:「下官從不被人愚的。如今算來,卻被你欺了。若非崔信觀星斗,怎知道王親在此!」狄爺說:「包大人你也查訪得機關巧密,下官在廟中了。」包爺笑道:「下官不辦疑難事情,誰人可辦?狄王親若不去提兵,誰人敢當!」狄爺說:「大人,雖然如此,但下官身亡已久。今又說復生,聖上跟前如何陳奏?」包爺說:「只消如此如此便不妨了。」四將聽了一齊說:「包大人,你平生是個鐵面無私的,如今也要存私了。不知欺君罪津若何?」包爺說:「列位將軍,本官也不過為看國家軍事重大,不得已權行耳。」四人笑道:「小將原乃是一時取笑,大人休得見怪。」狄爺又說:「大人,這是驛丞心存忠厚,不聽龐洪用計害人,小將日後不忘他恩德。」包爺說:「是,下官也知他是個忠厚人。」王正連呼不敢。此時包爺叮嚀五位英雄,來日依計而行,抽身作別。眾英雄送出廟門。驛丞拜辭千歲弟兄,回轉驛中。包爺也不到遊龍驛,直進歸回京城。
  卻說英雄閉上了門,張忠說道:「這包龍圖果然忠心為國,用心訪出大哥,算來妙計如神的。」劉慶說:「如今我們原去提兵調將,犯遼須踏為平地,才知道我們弟兄五虎的英名。奏凱回朝,然後取決這老奸臣。」狄爺笑道:「你休把西遼看得太輕,今此興兵,非比前日,雄兵猛將,倍加厲害,勝敗尚難予卜的。」不題五將之言。
  且說驛丞回至驛中,大笑不止。驛子在旁說:「老爺是吃了笑藥麼?」驛丞喝聲:「狗才,胡說!快取茶來!」此時驛丞想來思去,說其事乃奇哉也。那日目擊千歲屍骸收殮在棺,只道皮消血化已久,豈知今日尚在世上!總是令人難測的事,來到此間,真乃好笑,大抵皇天不負棟樑材,不題王正心中歡樂。再說包爺快馬行程,不歸自己衙門,轉見崔信,細談此事。崔爺說:「包年兄,這平西王埋名不出,全賴你訪出來。但是聖上跟前,如何陳奏?」包爺說:「下官先言狄青烏臺告狀,自稱命未該終,皮未化,肉未消。要小弟救他,請旨開棺,原用三生法寶,假稱遼陽之說。」崔爺說:「但是一年之久,只妨聖上不準信,便如何?」包爺說:「小弟一力擔當,料必准奏的。」崔爺說:「如此全仗包年兄之力,若得平定西遼,皆年見之功也。」二人哈哈大笑,包公辭別回衙。
  次日上朝見駕,各官朝罷,行列分排。聖上聞言,說道:「目下西遼兵圍三關,朕命呼、龐二卿會同武職文臣連朝議得如何?」當下班中閃出龐國丈,龐洪奏說:「臣奉了聖上旨意,敘會眾臣,只因未曾議妥,奏聞便了。」天子聞奏,龍心不悅。靜山王呼爺正欲開言啟奏,包公俯伏金階,說:「臣有事奏知。」天子說:「包卿,莫非與朕分憂,有何計議退敵,快些奏來。」包爺說:「臣奏為狄青昨夜在烏臺告訴為臣,稱說屈喪幽靈,飄流陰府,懇臣救取他還陽。臣說他已經亡久,骨肉已消,救不及了。狄青又說命未該終,皮肉未化,必要臣力救他的。臣不敢自專,今特請旨定奪,然後開棺。」這句奏言,國丈在旁聽了,暗暗心中想來,人死既成僵屍,如若過了七日,皮肉多已消滅了,縱有救法,也救不活了。如今已有一年,任你三生法寶厲害,料想不能成功。此時仁宗天子,一來見邊關危急無人退敵,正在思念狄青,二來這包龍圖的說言,總是信服的。即忙傳旨包公說:「狄青有鬼魂告訴,如此包卿能救取還陽,是包卿大功,倘若一救他還陽,即來復旨。」包爺說:「微臣領旨。」嘉祐王正要退班。左班中又閃出龐國丈:「臣也有啟奏,臣思從前包丞說過,凡人屈死者七天之內,可能救活還陽的,如若過了七天,就救不得活了。如今狄青死去已有一載,雖云皮肉未消,還防日久已是焦枯了。倘救不活狄青,包丞應有妄奏開棺之罪。不是臣之多言,想是蕭何定律,萬古無更,若然聖上不定開棺妄言之罪,朝廷法律,是不行於臣下也。」嘉祐王聽了龐洪之言,把頭略略一點說:「龐卿這句話,何用你多言。包卿不是等閒之官,豈有妄言哄朕之理?且待開棺之後,救不活,然後定罪不遲。」包爺奏道:「陛下,臣今立下開棺罪狀,免得國丈心中掛懷罷了。」天子說:「救活了御弟,是包卿之功﹔倘救不活,且待開棺,事後罪與不罪,寡人自有定見,何須你們立狀!」包爺說:「容臣立狀,然後開棺,好待國丈放心。但臣救活了平西王,國丈也要如何?」嘉祐王說道:「便降他三級,罰奉三年,以補包卿救活功臣大功。」天子即命內侍取出文房四寶。包公想:「如今龐洪倒運了。」當時國丈也想救不活狄青,殺了包拯,肆無忌憚了。內侍此時取出文房的物件,包爺提筆,立了開棺罪狀。書完,在開棺狀腳下立了花押。包爺說:「請國丈書立花押。」龐洪就在降三級下鑒了花押。包公呈上御案,聖上一觀,即命內侍收過,吩咐退班。
  各官員送出午朝門。包爺說聲:「國丈,勞你同去天王廟,看下官救取平西王,你意下何如?」國丈便說:「包大人,你是個正直無私的君子,有何私弊?況且救活狄王親,總要見面的,決不能拿一個假的來調換騙聖上。老夫不得閒工同大人前去。」包爺一拱作別,不去越發更妙了。轉聲又問:「那一位大人同去看看?」有靜山王呼延贊說:「包大人,你從前說過,如若生人礙國去催促,就救不活了,因何今日要人同去幫助起來?」包爺微笑說聲:「老千歲,生人假如礙了眼目,待救不活狄王親,下官又正了國法,妄奏開棺之罪,老國丈豈不快哉?」呼延千歲呵呵笑說:「本藩也有此心,眾人一同去看,連得包大人正了立狀之法罷。」帶笑作別,各回衙門。不知救活狄千歲否,不知後來如何?正是:
    英雄今日災殃脫,奸佞他年法律亡。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3 20:38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