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祭
「「竹竿祭」事實上就是排灣族的祖靈祭典。排灣族是台灣第三大的原住民族群之一,而大多排灣族人分佈在屏東和台東這兩個地方,相傳排灣族的族先是在大武山,由於排灣族的宗教信仰以崇拜祖先為主,因此視大武山為祖靈所歸。相傳每五年祖靈會巡訪一次,因此竹竿祭也是每五年舉行一次,族人團聚在一起酬謝祖靈,祈求神祇庇佑、年年豐收、子孫繁衍、部落平安。對於排灣族的人民來說,此祭典是族內相當重要的祭典之一,它不但是排灣族文化遺產,也完整的保留了排灣族的傳統習俗,更藉此維繫全族同胞的精神力量,融合了部落情感及族人們的認同感,頗具有「慎終追遠」的精神。竹竿祭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所謂的前祭,在祭典之前,村內的女巫會在村外搭建竹棚,讓惡靈棲身,而不會干擾到祭典的進行;第二階段可就是竹竿祭的高潮了,也就是刺球,族人手持長竹竿圍成圓圈,由巫師把如壘球般大小並帶著尾巴的的祭球拋向天空,大家持竹竿開始刺球,這些球各代表著不同的意義,有吉球也有兇球, 刺到吉球者,今後五年運氣亨通,反之則否;最後,則是恭送這些祖靈回到山上,在祖相傳靈回山之前會先到各家看看,所以族人們多半是準備小米糕以賜供奉。祭典結束後,排灣族人們就會開始進行歌舞活動,所有族人載歌載舞,歡慶喜悅來做為祭典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