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3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本教故事] 何謂-皈依三寶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自由之鷹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2-15 10:40:4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所謂「進入佛門,應先皈依三寶。」如前所述,三寶既是佛法的總綱,所以凡是修學佛法者,應先皈依三寶。這就好比學生要到某個學校讀書之前,必須先辦理入學手續一樣。按照佛教的觀點,皈依三寶非常重要,如果一個人自稱佛教徒,或已開始修學佛法,卻不願皈依三寶,就像是有了人身,卻不承認此身由父母所出,可謂十足的大邪見,終將墮入三惡道中。因此進入佛門與皈依三寶,是密不可分的。而皈依三寶,則必須心誠意正,堅信自身亦可成佛,然後發大誓願,精進修行,如此才能與三寶的精神相應。

心態從三寶的內涵及其威德來看,可知皈依三寶並非只是形式上的皈依,而是從徹底的仰信出發,並深切體會三寶確為世間最珍貴的寶物,能令眾生出離生死、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故在心態上,必須做到心誠意正,相信自身具足佛性,亦可成佛。因此皈依時的至誠懇切,把自己的身心歸向三寶、融入三寶,是十分重要的。

是故由信心生愛敬,由愛敬而皈依,「信解觀察,供養皈依」,是上求無上佛道,最初一念照破無明痴暗的覺性作用。這個覺性即「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的佛性。那麼,由相信、認識自心佛性,到修行成佛的思惟,應當是如何呢?《觀無量壽經》中提到:

「諸佛如來是法界身,遍入一切眾生心想中。」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
是故,觀十方諸佛成就的條件,必先由觀自心佛性的成就開始,這才是皈依三寶的本意:皈依自性三寶。六祖《壇經》所謂「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即說自性中蘊含三寶的理,如一念迷,自性三寶不能顯發,就是凡夫。一念悟,自性三寶全體顯發,就是佛。因此一切修行均應「銷歸自性」,見性,即成佛道。
方式在皈依的方式上,首應發大誓願,然後精進修行。大誓願即四弘誓願,是依觀察四諦的真實,憐愍一切,起大悲心:

1. 眾生無邊誓願度:觀察世間諸苦的逼迫,欲令一切眾生出離苦海,即「未度苦諦,令度苦諦」。 
2. 煩惱無盡誓願斷:觀察諸苦都由煩惱所招感,欲令一切眾生永斷煩惱,同獲解脫,即「未解集諦,令解集諦」。
3. 法門無量誓願學:為了自行化他,應遍學一切法門,即「未安道諦,令安道諦」。
4. 佛道無上誓願成:自行化他的究竟在於證得涅槃安樂的境界,即「未證滅諦,令證滅諦」。
發此四弘誓願,又名發菩提心,若此願心不發,則道業將不堅固,容易退失疑悔。依此大願心的驅使,將沈浸於「法」的喜悅中,則能精進修行五門:布施、持戒、忍辱、精進、止觀。

此五門足與三寶的精神內涵相應,成就了「修證三寶」—體證真如法性,得一切種智,為佛寶。具足萬行法門,為法寶。清淨自在,為僧寶。如此,才真正得到三寶的利益。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16 12:15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