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80|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國畫書法] 筆墨的精神內涵與時代特性 [複製連結]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總版主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IQ180解題高手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校園生活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寵物達人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2-19 14:36:0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筆墨作為中國畫藝術語言,其主要含義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工具材料,如毛筆,宣紙,墨,國畫色。二是筆跡的獨立審美價值。點,線等筆劃要有起,行,收的用筆意蘊;起筆欲右先左,行筆中鋒鋪毫,收筆,回鋒或出鋒都須力貫到底,不能軟弱,行筆力透紙背,但這是一種內斂的力量,決不能劍拔弩張,生硬霸悍,無論點,劃都要求含蓄蘊借,是“寫”不是“刷”,“掃”,甚至也不能是“畫”。古人云:橫線如千里陣雲,豎線如萬歲枯藤,點如高山墜石,撇如陸斷犀象等等,這些既是形容古人用筆達到的高度,又是對筆跡形狀提出的審美要求。人們為了使筆跡達到一定的審美要求,非常注意訓練控制毛筆的能力,並注重錘煉用墨,用色,用水的技法。宣紙上呈現的筆跡,墨韻效果往往能體現技法,技能水平。點線為筆,塊面為墨。三是筆跡之間的動勢聯繫。筆跡之間映帶,顧盼,相背,相向,若斷若連,筆斷意連等等,通過這些動勢的變化給人生動的感覺。這些筆劃動勢與筆跡形狀的有機結合,反映出畫家駕馭毛筆的能力及對筆墨語言的感悟理解水平,同時也能反映出作者作畫時的情緒波動以及獨特的藝術個性和文化修養功底。四是筆跡表現客體形神的準確度。這些具有相對獨立審美價值的活的線條和點,塊被作者激情飽滿而又有條不紊地揮灑在紙上,一筆一畫勾勒出作者對客體形神的把握和再創造的主體意識。筆跡的相對獨立審美價值要在準確表現客體形神的過程中體現出來,而且二者結合的緊密程度亦可顯示畫家筆墨功夫之高低。換句話說,訓練有素的筆墨技法,既要注重筆跡本身相對獨立的審美價值,又要使這些筆跡準確地體現客體之形神。“筆墨”不僅是材料的概念,更是藝術語言,藝術形式,技法和藝術品位的概念,是中國畫千餘年形成的意象審美精神的獨特體現,是中國畫寫意傳統之特質。

  筆墨誕生在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華夏古國,因而其發生發展都烙著東方神韻的印記,其精神內涵是中國傳統哲學與美學精神。

  中國古代傳統哲學始終將人道與天道合起來探索,注重二者的聯繫,這與西方古代哲學從公元前五世紀開始,將物質與精神明顯區別開來的二元論的世界觀不同。不論是遠古時代的“陰陽交互”,“有無相生”,“五行說”,還是儒家的由人及天,道家的由天及人,都強調人與自然的統一。如莊子曰:“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齊一“(”莊子齊物論“)。古代哲學在承認各種矛盾的前提下強調矛盾的互相轉化,注重事物在發展變化中循序漸進的秩序性,注重事物的自律性,所謂”兩者取中,兩極取和“,以中庸為度,並強調主體對客體的能動作用,如荀子曰”制天命而用之“。這種動態的和諧與和諧的運動觀點,貫穿在”天人合一“的思想之中,構成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的和諧統一的中國古代哲學內涵,是一種有著明顯辯證性與樸素唯物傾向的,為現代科學所認可的有機宇宙觀。傳統美學體現著傳統哲學的辯證與和諧內涵,一直強調造化與心源,形與神,似與不似等範疇的對立統一關係,因而傳統藝術家將主客觀的統一作為創作中追求的最高境界,所謂“物我兩忘”,“與天同契”,“山川與我神遇而跡化”等等,都是對這種追求目標的描述。南齊謝赫提出的“氣韻生動”為中國畫樹立了高品格的審美標準。氣者,呼吸吐納;韻者,和諧流暢,生動者,活的生命力也,這樣的美學標準幾乎略去對所有具體細節的技術要求,從鳥瞰的角度審視藝術品,因而確立了標準自身的涵蓋量,宏觀把握性以及相對永恆的高標格。

  總之,中國畫筆墨經過較長時間的相對穩定的自律過程而逐漸成熟,其中對筆墨,形神以及乾濕,濃淡,黑白,收放等範疇都強調對立統一關係。同樣,國畫書法用筆的內定規範也都體現了傳統哲學的統一和諧運動觀點,體現了人與天地精神往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體現了主客統一的美學意識。老莊的辯證機智啟發了筆墨表現的無限豐富和主體對客觀的主動性;儒家的“成教化,助人倫”思想有利於中國畫既注重主觀情感的抒發又注重社會功能的實現;禪宗的直覺妙悟則被文人藝術家融入人品,修養,筆墨創作的自我修煉過程。可見傳統哲學,美學的精神實質貫穿在筆墨語言的錘煉過程之中,筆墨是傳統哲學,美學精神的體現。

  近現代以來人的個體意識覺醒,種種變革與衝突無處不在,極度張揚的個性趨向瘋狂和怪誕。將個體特性不斷推向極致的思潮此起彼伏,似乎只有越拉越大的個性差別才能維繫日益失去凝聚力的整體。傳統哲學,美學精神受到挑戰,傳統筆墨遭到衝擊而徬徨,困惑,筆墨之爭眾說紛紜。“五四”時期知識精英們將對封建統治腐敗無能的痛恨遷怒於傳統文化,20世紀50年代以後美術教學以蘇聯素描代替一切造型基礎;八五新潮企圖將中國畫一夜之間推向西方現代派模式,90年代當人們發現狂熱崇拜的西方現代派正是從東方神韻吸取了營養的時候,才冷靜地把目光轉回自家傳統上來,重新審視傳統發展軌跡。正是舊的社會生態失衡與新社會發展的不完善導致人們思想的變異與斷裂,而新思想的形成必須經過變異,衝撞過程才能達到新的更高層次的和諧。也許我們的時代正是那個歷史輪迴中的衝撞階段,新的和諧還有待時日。然而時代不可逆轉,輪迴也得螺旋式前進,筆墨在不可避免的困惑與徬徨之後必然迎來新的飛躍。新的筆墨形式的完善期待新的指導思想的完善,筆墨的發展與時代息息相關。

  石濤有句名言:筆墨當隨時代。的確,筆墨作為中國畫意象造型藝術語言,經過歷代巨擘們竭心盡慮的思考與實踐,將其表現力推向了一個又一個高峰。寫意筆墨以唐代王洽,王維為濫觴,五代荊,關,董,巨各領風騷,樹立了北派,南派的豐碑雛形;宋代是向著法,理深度開掘的時代,範寬,李唐,梁楷等大家將寫意筆墨推向中古時期的高峰,至元代文人畫繁榮,進入了“尚意”時代,筆墨自身獨立審美意趣得到充分重視,黃,王,倪,吳以各自不同的風貌推動著傳統筆墨的發展,明清以降,革新家們打開了情感的大門,以筆墨語言盡情揮灑,使寫意筆墨達到能夠強烈抒發內心情感的藝術境界。文,沉,唐,仇,陳淳,徐渭,名家輩出,四王,四僧,八怪,高峰迭起;晚清任伯年,吳昌碩或以金石入筆墨或從西方尋營養,縱橫排達,異軍突起。“五四”以後至文革前後,相繼出現過一些中西結合,承上啟下的作品,新時期則有許多個性強烈的作品問世。總之,筆墨的發展在歷史的長河中後浪推前浪,奔騰不息。如果說自然和諧的古代哲學孕育了傳統筆墨的發生發展,那麼近現代以來,人的自我意識的覺醒則必然造就個性張揚的現代筆墨,筆墨的審美品質中包含了審醜特徵亦不足為怪。中國畫既沒有窮途末路,也不會一帆風順。無論是古代的天人合一,近現代的自我發現,還是當代的瘋狂與怪誕,無不都是時代的產物,是筆墨自律過程使然:筆墨語言的功能在於傳達不同時期人們的不同思想感情,而不同時代的藝術家又有著不同的生活環境與表現對象,因此筆墨隨時代變化是自然而然的,時代性是筆墨語言的最本質的屬性。歷史不會割斷,變異與衝撞之後便是新的層面的和諧。接續古人未了之思緒,開創今日勃勃之生機。我們的責任是理智地研究筆墨發展中的生命特質及自律過程的規律性,積極地投入到藝術實踐中去,實現筆墨向“現代”的轉化。歷史潮流浩浩蕩盪,我們有理由相信:嶄新的時代與精神必然造就嶄新的筆墨語言。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1-8-28 14:43:34 |只看該作者
畫圖中,予人清高雅淡的畫面,這些文房四寶,會隨年月的逝去,漸漸也會被人遺忘,特別是現代電腦的進步,成為日常必需品,用毛筆寫字的人,漸見不多了.
反而懂得用電腦打字的人,會越來越多,再過多三數十年,可能文房四寶,會沒有人懂得是什麼東西.好像圖中畫面的詩情畫意,盡付東流了.
已有 1 人評分SOGO幣 收起 理由
驛動的心 + 5 您的真誠回覆內容精闢,堪為表率,值得鼓勵.

總評分: SOGO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 15:14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