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91|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理財] ETF可傻瓜投資、也可變組合高手,跟著指數賺趨勢錢 [複製連結]

Rank: 5Rank: 5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2-19 15:14:1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寶來投信指數投資中心執行長黃昭棠,從銀行負責銀行業務專案進入金融商品領域,逐步進入金融商品領域,並成為打造台灣新金融商品-ETF開發的重要推手,包括台灣第一檔股數股票型基金(ETF)-台灣50,深、滬指數ETF以及近期即將上路的OTC櫃買50 ETF。在對ETF商品深刻了解後,他發展出「把ETF當成樂高積木般的投資組合元件」理論,認為ETF可成為市場指南針,還可簡單掌握市場脈動,以定期定額「金字塔型模式進場」、「倒金字塔型模式出場」,可溫和的進出市場,並且創造符合趨勢走向的投資績效。

黃昭棠雖為金融財經背景,但喜愛歷史的他,欣賞紅頂商人胡雪巖「人棄我取」的投資眼光。他認為,胡雪巖由於眼光深遠,資助了落難秀才王有齡,最後在王有齡的支柱下,成為成功的紅頂商人。而在投資哲學上亦如此,由於ETF均已經過成分的篩選,指數表現貼近產業走勢;投資人若掌握投資的趨勢,一旦判斷對的ETF商品、就可越跌越買,市場都不要時,大膽加碼,如此不僅可在趨勢回升時享受上漲的利得,長期參與對的產業,也可享有配息。

黃昭棠在經歷16年的金融商品市場歷練後,認為投資的步驟就是「先趨勢判斷」,再「研判用什麼工具」,接著「思考投資策略」,最後是「紀律的執行」。ETF優勢是只需簡單的掌握趨勢即可投資,一旦投資,手上握有整體市場的指南針,再把各種不同的ETF當作投資元件(工具),依你的風險承受度考量想拼成什麼圖型,資產如何配置,最後有紀律的執行加碼或出場,就可按部就班,達到預期所要的投資績效。以下為採訪紀要:

問:您在金融產業累計了長達16年的經歷,可否談談您個人參與市場的歷程?

答:我在金融市場16年,前6年在銀行,進行專案式的開發,包括台灣第一張晶片卡、悠遊卡、小額電子錢包、行動電話銀行等,負責以業務的語言和資訊人員做溝通,就比較可以了解資訊人員的語言和思維,和整個金融資訊業務的架構。

2000年加入寶來,因有銀行的背景,正好參與跨國際的交易平台,比方說,在台灣開帳戶,購買國際股市,除了交易流外,還要解決金流,包括海外交割、結算,剛好我有業務和資訊平台背景,就加入團隊。後來,2003年國內發行第一檔ETF,又加入這個專案的團隊,我負責的就是整個ETF在初次市場申請、贖回的架構、定價以及系統測試。因此我從銀行開始了解證券、再從證券慢慢了解基金商品。

問:您投入台灣的金融商品交易平台以來,台灣投資人或投資市場是否有什麼改變?

答:近年來台灣投資人越來越趨向理性和稹密思考的投資策略,只是台灣的資本市場越來越擴大,上市櫃公司這麼多,還有很多新公司不斷的加入,事實上很多投資人已經發現,長期投資個股無法擊敗大盤,不如投資指數,過去投資指數只能投資期貨,但投資期貨的心理壓力大,還有追繳保證金的問題,因此指數型基金(ETF)就衍生出來,而且越來越被接受,連機構法人都加入,掌握指數就像是手握市場的指南針。

舉台灣50為例,主管機關直接篩選出符合指數精神的50檔個股,且定期檢視、更換,這樣,台灣50就完全貼近大盤,有自動導航的概念,對追求穩定的投資人而言,是很好的選擇。而且,ETF有具彈性,像現貨一樣,有隨時一秒鐘內可以調整投資的特性;尤其,2003年台灣50出來的後,陸續出來電子ETF、金融ETF、傳產的新台灣ETF、高股息ETF,後來再加入國際的,像是寶滬深、上證50等,不僅在台灣可立即投資台股大盤,也可投資大陸,不像一般買基金,從贖回到拿到資金,要再次重新配置資金,往往需要一個星期的時間,有時反而因此喪失了投資先機。
尤其,接下來台灣ETF陸續將有OTC小型股和公債加進來,投資人更可以做股債配置、大小輪動。這個部份就會型形成更有趣,更多元的資產配置。

問:所以您認為,除投資股票外,購買指數型商品是否也是值得參與的投資標的?投資ETF可和其他金融商品同時操作,或形成互補作用嗎?

答:ETF操作上可有兩種策略,可以是核心持股,也可以和其他商品靈活搭配。假設你把他當核心配置,他具有成本很低,管理費只有0.32%,比起一般基金動輒1~2%,他可以省下相當多的成本,如果1年可節省1.2%,10年下來就可達到很可觀數字。我認為理財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是,「賺1塊是1塊,省1塊也是1塊。」

再者,ETF的交易靈活度高,在台灣投資人以ETF進行投資,可達到用台幣部位進行資產調整的功能,包括用台幣進行海外指數的投資,同時可佈局台灣和海外的配置。

而你也可把ETF可以變成你眾多投資商品中的指南針,很多投資人很難去衡量個股的投資績效好壞,指數是投資人很重要的一把尺,你所投資的是強勢股,表現優於大盤,才是強勢攻擊的個股,如果他表現不如大盤,則投資人就要去進行汰弱留強的動作,可是有些投資人平時沒有這種概念,因為平常你也很難去衡量到底哪一個類股表現的是比較好的,但當你手上有一個衡量大盤基準的ETF時,他就是一把尺、一個指南針。

它能幫助你注意到手中其他的投資是否落後這個基準,有利你去進行調整,相對地,當你發現你追蹤的標的,表現已經比大盤強,而且穿越這個指數,你就更可把他納入投資組合中。所以ETF確實也可和其他商品靈活搭配,這樣你的投資組合,才會永遠是強的。

舉例來說,一般人只會感受到某些個股最近強、某些個股1年來好像都沒動,你但不知強多少、弱多少?尤其,我們天天看到報章、電視都在說今天大盤漲多少點、收多少點,但其實很多投資人對大盤指數是沒有實質感受的,所以手握ETF可讓投資人對指數有概念,而且對個股掌握度不足的時候,他更可以直接透過類股或大盤指數進行投資,免掉挑選個股的過程。

問:投資ETF屬被動式投資,也被稱為「傻瓜投資術」,您認為,投資人要投資ETF需要對經濟數據、景氣方向、或指數走勢有所掌握嗎?

答:ETF商品在台灣上路後,經過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大家都不懂ETF的時候,只把他當一個指數,那時候就定義為「傻瓜投資術」,一般人不用去考慮個別公司的非系統風險,他只要解決市場上的系統性風險,就像你到賭場,你只要壓買大買小,你不用壓點數幾點,那個階段所定義的傻瓜,就是你只要判斷方向。

舉例來說,很多的投資人在投資一般主動式基金時,投資報酬和預期總有落差,那是因為很多商品在募集時都被呈現出最好的一面,所以很多基金,初次上市公開募集時的規模是最龐大,後來就不斷被贖回,然後規模就越來越小,最後就被整併,這中間有很多變數的,包括基金經理人的改變等。但投資指數就沒有這種問題,他是最單純的,只要指數漲10%,基金績效就漲10%,沒有其他人為個別操作的問題。

但到第二階段,就進化到階段元件的階段,就像是樂高積木,樂高之所以有無限想像空間,是因為他的元件看起來雖然都長得一樣,你卻可以加上自己無限的創意,變成恐龍、變成飛機。

ETF漸漸地可被看成樂高積木的元件,你想要拼成房子,你認為應有50%的資金放在成熟市場,30%放在新興市場,10%在商品原物料,10%用REIT's房地產,你可用指數化的投資元件組成自己想要的,當實際行情在動的時候,指數所反映出來的就是你原先所預期的。因為他忠實反映指數,所以他所有的邏輯都是標準的,他不會因為經理人離開,邏輯就會變,只要投資人按部就班,他就會達到預期。

至於趨勢的判斷,投資ETF是比較TOP DOWN(由上而下,通常指目的)的角度,會比BOTTON UP(由下至上,指方法細節)的方法簡單。像是現在美國有QE2,未來可能還有QE3 或更多,還不知會到什麼時候,所以現在的資金非常氾濫,你會發現新興市場資金過多,這些過去以外銷至已開發國家為主的市場,現在沒辦法再依賴成熟國家,所以要自體輸血,促進自己的消費市場,所以人口、城市化很重要,因此產生新興市場的發展會,這就是趨勢,中間當然可能會有些短期的波動,但只要掌握了趨勢,你也能輕鬆應付。

舉例來說,如果你決定坐車到台中,大方向確定了,即使中間有些狀況,你也不會下車。但是如果中間你被干擾了,東看西看、坐錯方向了,你可能跑到宜蘭去。

ETF是非常簡單、配合趨勢所形的指數,和巴菲特的投資邏輯很像,就是非常生活化的概念,像是買可口可樂、買嬌生。所以如果投資人可以掌握到板塊趨勢,可以感受到產業移動的調整,只要做點功課,這些訊息都是垂手可得,投資人不必加入會員,也不必天天盯著80幾台、90幾台,或聽一些小道消息,因為老師講得不一定上天堂。

我認為,從長線趨勢來講,最重要的是,這個市場最重要的還是第一個GDP的成長,買股票在賺市場的GDP成長,買商品的本質在賺通貨膨脹,所以如果你把這個關係釐清時,你會發現,當CPI往上時,商品絕對不會寂寞,當GDP成長力道強時,股市絕對很活潑。

如果你確定一個市場的GDP是持續向上,你就可以把他納入你的投資組合中,然後御風而上,因為投資人有時太用功了,反而自己會迷失方向,就像以前你開車時,儀表上只有2個表,一個是轉速、一個是里程,開起來反而還簡單,現在可能有8個,你有時要東看西看,反而辛苦,投資也是一樣,如果你花很多時間東看西看,最後不是你沒有掌握到趨勢,可能是你浪費了太多交易成本。

我認為,上班族壓力已經很大了,不應該再去煩惱投資理財。很多人買了好股票,卻都不會動,眼睜睜的看著指數一直上去,所以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讓指數說話,當股票市場的市值擴大時,ETF的機制就會自己往市值大的股票挪移,而當公司有問題時,他也會率先顯示出來,市值縮小,然後被指數剔除,所以越來越多外資、法人買台灣50成份股,因為他是指標。所以你知道他為什麼叫傻瓜投資學,因為你不必考慮個股消長的問題,如果你自認武功高強,可以有能力掌握波動,還可掌握強弱勢類股,這樣可能更佳。

不然一般投資人,投資指數ETF,然後跟著配股配息,也是很好。
問:投資ETF除掌握趨勢,何時獲利了結? 您提出「金字塔投資模式」和「倒金字塔的出場模式」,可否談談這個部份的具體操作,以及好處?您個人或身邊有沒有操作成功的案例?

答:我認為,入門的投資人只要操作2種ETF,一種是股票型ETF、一個是債券型ETF,因為多數時間股債會互有消長,只有最近因為錢太多,所以股債雙漲。降息時債券好、升息時股市好,如果你純粹用股債的ETF去操作,那你也會立於不敗之地。等你有些功力了,你可以再去看看新興市場指數,把新興市場基金也納入核心持股,再進一步找哪一個類股、產業或市場比較有成長性,去加重配置,這樣你的績效也會比一般大盤指數更佳。

事實上,指數化產品可以詳實去反映你所期待的。絕大多數的投資人,就算勤做功課,也不會每天看財經台、財經報,所以我比較建議定期定額會比較好,可以持續參與市場,且在累積財產過程中不會有那麼大的壓力,有聚沙成塔的效果。

舉例來說, A君在1997年開始投資新興市場,不到3個月時間就遇到金融風暴,之前淨值最高減少50%,但他沒有出場,持續扣到現在,已經13年的時間,累計的投資報酬率已經到120%,最高時還有到300%。有人問他,報酬率300%沒賣會不會很可惜,其實不會,因為對他而言,他已經獲利逾100%,而且內心很篤定,這才是理財的最終目的。

定期定額是很好的投資方法,他讓你持續留在這個市場,也讓你以平滑的方式進入市場,因為你單筆進入,你難免會覺得自己買在高點,如果你的目的是為了期間某個目標,假設是退休,如果期間你掌握的趨勢是往上,你不會因為跌了5%就急著退場。

至於「金字塔投資模式」」和「倒金字塔的出場模式」,簡單地說,如果你確定趨勢向上的,你就可以用正三角型的概念去操作。

再舉B君為例,B君11月買了金融指數ETF,因為他認為台幣走強、大家在看台幣資產時,別忘了金融股的資產價值,幾乎三商行的資產都是自有的。再來,長期看兩岸金融開放趨勢,台灣的利差只有1%多,對岸有3%多,而且中國的消費金融很可期,這也是他願意投入的原因,再加上金融本身的基期低、表現落後。他下定決心買金融ETF後,中間會不會有波折,會呀,但他認為判斷的趨勢是正確的,就越跌越買。

他11月中旬買進時成本13.14元,之後價格下跌,越跌他買越多,以單筆買進方式,最後的平均成本不到12.8元,但這段時間金融ETF經過配息,每一單位配0.4元。換算下來,他投入成本不到60萬元,但配息先拿回1萬8千多元,然後金融ETF下跌後又回升到13塊多,累積報酬又有2萬多元,11月中到現在的報酬率已經到6、7%,才短短1個月多。

所以策略定了,就是徹底執行,現在有越來越多法人喜歡ETF,就是可簡單分析投資策略,發現價位低了,很單純就買,跌越重越買,待整個指數在往上走時,分批出場,這就是「倒金字塔的出場模式」,法人就是這麼做。

問:您認為在不同的景氣環境、不同的產業季節淡旺,在挑選ETF上也需要調整?

答:事實上,對一般投資人而言,當你知道產業淡旺時,其實大家都知道了,法人早就進去卡位,等著散戶上門,所以我還是比較傾向指南針的概念,把台灣50做一個中道,這段時間績效表現好的,趨勢向上明顯的,你就可以留意。與其聽一些消息,這很容易含有一些情緒。一般投資人如果可以仿效法人的思維,我覺得這就是成功的開始。

至於如何挑戰ETF,因為每個人對報酬率的認知不一樣,有人一年只想要4~6%,有人卻想要20%,所以不如把投資的主導權還給投資人,用樂高元件的概念,去拼出自己想要的投資組合的報酬率。

ETF的平均年報酬在7~10%,是很不錯,但問題是你有多少耐心,當然進來的時間點也很重要。舉S&P500指數為例,他的報酬率大概有三分之一來自股息,三分之二才是股價,所以股息配發會讓你有好的戰略位子。可以讓你拿回股息再投資,或者落袋為安,這樣成本不停的下降,慢慢本金拿下來,即使遇到回檔,你也不會難過,尤其,一旦大盤上去,你的感覺更踏實。

所以投資ETF不太需要擔心個股的問題,有些個股有問題,是外部人無法事先知道的,因為股價是公司經營體質的先指標,往往很多時候,我們看到他已經跌了一段,越跌越多,才發現不好的消息慢慢出來,因此用類股指數投資,成分股早已篩選過,也是一種安全的方式。

問:您在投資功力養成上有沒有特別師法什麼投資大師?或者有沒有特別推薦散戶學習的投資哲學?

答:我喜歡歷史,所以我師法的大師是胡雪巖,其實金融市場雖然有很多工具,但其實投資市場是以人為本,我欣賞胡雪巖「人棄我取」的概念。但他還是小小在錢莊工作的職員時,他就大膽拿錢資助落難秀才王有齡,因為他眼光長遠,已經發現他的潛力,所以願意資助他,最後王有齡果然當上大官,並成為胡雪巖重要的支柱,幫助他成為成功的紅頂商人。

在投資哲學上也是如此,當你的趨勢判斷正確,即使市場有波折、有回挫,你也可以保持你長遠的趨勢眼光,越跌越買,人棄我取,最後你就可以享受趨勢上漲的利潤,而且參與產業成長的股息。

問:寶來即將推出「寶來富櫃50基金」以及「寶來富盈債券基金」,能否談談這兩項商品。

答:富櫃50是OTC挑選的50檔股票,在國際間大型股、小型股輪動是很正常的,但台灣過去缺少小型股。OTC的富櫃50 ETF會有小型股的爆發力,卻有大型股的安全性,例如他剔除大股東或政府股權集中的個股,避免大股東操縱股價,而且他很安全,讓投資人要買買得到,要賣賣得掉,買的不會太貴、賣的不會太便宜。

尤其,台灣很多明星級產業都在OTC,像是觸控就佔這檔ETF 14%,太陽能12%,生技醫療7%,尤其,很多明星產業的股價都3位數,不是人人買得起。透過ETF,進場條件低,只要1萬5千元,投資人就能投資台灣最強的產業,參與明星產業的發展潛力。

至於債券ETF,當集中市場有比較大的震盪時,就可以搭配債券ETF,過去很多人買新興市場債是因為匯率,現在台幣已經要到2字頭了,新興市場沒有那個優勢。投資人可以思考一下,央行3次升息後,反映就是市場游資多,股債組合的立場,可以降低波動性。

問:您有沒有向讀者推薦的書籍?

答:理財方向,我推薦《漫步華爾街》,這本書很經典,很適合做投資入門的書,他從藍海危機、鬱金香開始講起,讀起來會心有戚戚焉 ,因此投資就是一直在重覆以前發生過的事,可以心生警惕。至於另一本做人處事的書,我則非常推薦《總裁獅子心》,我覺得做人處事的原則放諸四海皆準,投資亦然,這本書值得年輕人一看。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14 16:12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