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34|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中派修真要旨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2-24 00:51:5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道家玄宗,以南北東西四派最大,原無中派之立宗,然就共修丹訣法之異同而言,則又有判分中派之必要。中派亦可歸於北宗,與伍柳派、悟元派之可歸入北宗,及東西兩派與房中家,三峰派之可歸入南宗者同;然細考之,究亦有可分者在;故按分宗判教之理,而爲之立中派焉,使學人知有所循途取法焉!

中派以李道純、黃元吉、尹真人師弟爲其中巨擘。李著有《中和集》,選編有《道統大成集》。黃著有《樂育堂語錄》及《老子道德經精義》、《道門語要》等書,雖亦純主清淨修爲,然主援儒以入道,本儒以釋道爲主旨,而微始終以“守中”一著爲訣法。宋儒常教人守喜怒哀樂未發之中,全係宗主于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一脈相承之十六字心法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雖曰十六字,實只一字,此一字心法,即「中」也。尹真人師弟著有《性命圭旨》一書,全旨雖在三家合參而一其體用,然要亦對儒家佚傳之命功,多隱隱有抉微者在也。此派對儒門中人修持,易爲入手有得,以其行文立說,著旨相近,一反道門之全以鉛汞、龍虎等等之「喻體假用」之旨趣,故視之爲「教外別傳」,當無不可。至著《毅一子》之楊毅廷,則完全是以儒說道矣。

夫中者,乾坤之交所由生也,如「十」字,交則中生焉。乾坤不交則中隱於太極之體,乾坤相交則中顯爲陰陽之用。故中實先天地而存,中天地而立,後天地而成。天地有天地之中,人身有人身之中,守人身之中,以應天地之中,致人身之中,以合天地之中;此實天人變化、天人合一之微旨。守中則至正,執中則至善,致中則至和,位天地,育萬物,極神聖,其功用全在於斯耳。故李道純論「中和」之道時有曰:「《禮記》:喜怒哀樂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未發,謂靜定中謹其所存也,故曰中。存而無體,故曰天下之大本。發而中節,謂動時謹其所發也,故曰和。發無不中,故謂天下之達道。誠能致中和於一體,則本然之體,虛而靈,靜而覺,動而正,故能應天下無窮之變也。老君曰: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即子思所謂致中和,天地位,萬物育,同一意旨。中也和也,感通之妙用也。應變之樞機也,周易生育流行,一動一靜之全體也。」這完全是以中和言道說教矣。

黃元吉則不僅在性功上以儒說道,即在命功上亦然,且揭「守中」爲其爲一貫工夫。如云:「昔論吾道,始終只是一中。始也守有形之中,以煉精而化氣。終而守無形之中,以煉虛而合道。」又云:「吾道修爲,除童體之精氣神三寶無虧者,無須守中一著工夫,可直從河車搬運下手外,凡已漏體之精氣神三寶均已虧損者,則捨守中溫養一法,以積精累氣,復精聚氣,固精養氣,期返還于童真體,用爲修煉之本,別無二途可循。」此則更只是單提中字爲教矣。

中者,至善之道,唯一無二之本體也。經言「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即言不二也。故即爲中道,而守中亦即守一,執中亦即執一,致中亦即致一也。其最後一著,則中亦不存,一亦不立,豈有二哉?實則三家皆重此。故尹真人師弟之《性命圭旨》云:「儒曰存心養性,道曰修心煉性,釋曰明心見性;心性者,本體也。儒之執中者,執此本體之中也。道之守中者,守此本體之中也。釋之空中者,本體之中,本洞然而空也。道之得一者,得此本體之一也。釋之歸一者,歸此本體之一也。儒之一貫者,以此本體之一而貫之也。」又云:「惟此本體,以其虛空無朕,強名曰中;以其露出端倪,強名曰一。然而中即一之藏也,一即中之用也。天得此而天,地得此而地,人得此而人,而天地人之大道,原於此也。」故中派不只是主儒道合參,實以三家合用爲上乘旨意也。(按佛家之言中道,以破我法兩執,雙離空有爲要義,最後認中亦爲邊見,而予以否定之,與儒道二家之旨意,略有小異。)本天道立人道,以人心合天心,則自符于中道而無或背矣。丹經云:「人心若與天心合,顛倒陰陽止片時。」正言其功用也。

丹道派中以玄關一著爲最要。李道純更坦率指明此中即玄關。他謂:「夫玄關者,至玄至妙之機關也。今之學者多泥于形體,但著在形體上求即不是。然亦不可離此一身,向外尋求。諸丹經皆不言正在何處者。何也?難形筆舌,亦說不得,故曰玄關。所以聖人只書一中字示人,此中字即玄關明矣。所謂中者,非中外之中,亦非四維上下之中,不是在中之中。釋云不思善,不思惡,正恁麽時,那個是自己本來面目,此禪家之中也。儒曰喜怒哀樂未發謂之中,此儒家之中也。道曰念頭不起處謂之中,此道家之中也。此乃三教所用之中也。易曰寂然不動,中之體也,感而遂通,中之用也。老子曰: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易云:復其見天地之心。且復卦,一陽生於五陰之下,陰者,靜也。陽者,動也。靜極生動,只這動處,便是玄關也。汝但于二六時中,舉心動念處著工夫,玄關自然見也。見得玄關,藥物火候,運用抽添,乃至脫胎神化,並不出此一竅。」由此,可證黃元吉肯定「守中」一著,爲徹始徹終工夫之有以也。
總之,中爲天下之達道,循之以修行,守之以爲用:則盡其精微,可以超凡入聖,極其高明,可以超聖入神,而入於形神俱妙,性命雙徹之化境,非從在於養生盡年一事耳。

文出:中國道教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15 20:37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