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6-26
- 最後登錄
- 2025-2-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5057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20513
- 相冊
- 1
- 日誌
- 17
狀態︰
離線
|
在噶瑪蘭人的日常用語paspaw一詞中,spaw有「放」的意思,而「pa-spaw」則用來指稱以酒或某些祭品敬獻給神靈的動作。或可將之理解為在特定的時間、地點拿特定的東西放在特定的地點給神靈「吃」,或表示給神靈「禮物」的動作。噶瑪蘭人paspaw強調的是一個互相的意義,祭祀的人把要給神靈的東西先拿在手上,然後「放」或「丟」到地上,同時也得對神靈講話、溝通。如果祭品是吃的東西,則先「餵給」神靈吃,接著一定要自己當場把剩下的吃完或喝完,整個過程強化一來一往互相連結的關係。這表示活人對神靈有餵養的義務,同時另一方面,神靈也被期望會帶來豐收及好運。進一步我們可以觀察到,噶瑪蘭的儀式名稱多以「pa」開頭,強調祭祀是在動作的執行和實踐的過程中才會產生「效力」。如pa-lilin(祭祖)、pa-qan(餵亡靈)、pakelabi(祭女神Mutumazu及過世的mtiu巫師)。
噶瑪蘭人的社會生活中有大大小小的paspaw(把思報),我們可以將這些「把思報」由給祭品的人的身份、性別,與被給的另一端神靈,以及兩端之間的關係性質分成以下三類:
第一類的「把思報」是沒有專有名詞的,通常和部落內地名或部落歷史疆域範圍相關聯。如男性信仰中的paspaw的Saliman(獸靈),Tolikung(土地公)等,以及subli占卜儀式分析指出的:如Kapaisinan(地名)、TeRaqaz(地名)、Patulisan(地名)、MakeLahai(地名)、Talen(墳墓)等。此類paspaw進行的過程,由個人直接面對祭祀的tazusa(靈魂),不需要巫師(mtiu)在旁主持引導。其目的,主要是滿足「靈魂」的要求、除去靈魂的威脅或持平懲罰等等,使個人的身體及日常生活回歸正常的秩序中。
第二類的paspaw是介於個人及其salepawan(家人)、qanasuwani(親戚)之間,主要以親屬關係為基礎的。這一類paspaw有專門的指稱詞,如pa-lilin(祭祖)、pa-toRoqan(祭剛死去的親人)。這一類paspaw的對象有男有女,如palilin以家的戶長女人為中心,將部落內每個母系群體分開;而patoRoqan則以過世的人為中心,確定應祭祀的「靈魂」之範圍,以及有義務來幫忙的親族範圍。
第三類的paspaw是有專有名詞的,祈求的對象如第二類也有實際的名字,是向祖靈或始祖(Mutumazu)祈求,如kisaiz(成巫禮)、qataban(祈雨儀式)等。這一類的paspaw,動員人數都非一個人而已,但也不是任何人都可參與,而且這當中有很大的性別差異:「kisaiz」是女人專屬的paspaw,男人不直接參與,僅在旁觀看。而qataban則是男人獵頭回來後舉行的祈雨儀式,女人不參與正式的祭祀活動。和第一類相較,第三類的paspaw必須在一年或兩年的循環內定期重複舉行。因此,此一類paspaw有組織化與特殊群體的形成,並有儀式專家人物分化的情況。
轉自:原住民語言文化辭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