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1-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263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019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彌陀原稱為「彌陀港」,日時制度改正時(西元一九二○年)時才簡稱為「彌陀」。此地方昔日乃隸屬於「仁壽上里」,而此里的海岸自西南的「漯底邱阜灣」入,而成為「彌陀港」。《台灣府志》中記載道:「漯底山,平原曠野中,浮一邱,頂寬平,有小竅出水,若霖雨,泥沼其深無底。」又清乾隆二十九年(西元一七六四年)出版的《台灣府志》〈續修〉中則記載道:「彌陀港,水逐大海出入。」清乾隆二十一年(西元一七五六年)新設「瀨東」、「瀨西」二鹽場於港之左右,相連於「鹽埕」、「鹽田」二庄。而彌陀港與竹仔港相接連的一帶地方原本為一內海,後來逐漸浮出而成為埔坪新生地。在清嘉慶末年至清道光年間,漢人移民之足跡已遍及海岸的舊港口與海尾地方,除從事漁業之外,還種植米穀、蕃薯等等,並且建立村落,結果則導致鹽場不能保持其原有形貌。
文出:台灣咁仔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