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1-2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475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330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台東市
在卑南平原的東方海岸,昔日多慣稱其為「寶桑」,後期才逐漸改稱為「卑南街」,直至日時大正八年(西元一九一九年)一月十五日,終以此地位於台灣之東部,而正式改稱此地為「台東街」。而所謂「寶桑」之名應是翻譯自當地高砂族語之地名,至於「卑南街」之名則是因台東平原舊時原本即多慣稱為「卑南」而起。清道光二十五年(西元一八四五年),前山的「水底寮」(屬於今日之屏東縣枋寮鄉)有福佬籍之移民鄭尚,設法橫越中央山脈而遷移至「巴塱衛」(即今日之大武鄉大武附近),並與當時之卑南覓社族簽訂和約,擇居於「寶桑」一帶,之後更與附近諸族之人進行往來交易,又傳授耕種之法,以後漢族移民移居此地者陸續接踵而至,此地之後亦成為迴航海路而廣為運輸貨物者。
至清同治末年時,此地已大致形成約有多達五十戶人家定居之市街,此即移民定居山後之濫觴,亦是所謂「卑南街」之前身。清光緒元年(西元一八七五年)此地再成為新設「卑南廳」之地,清光緒十三年(西元一八八七年)設置台東直隸州,並於此地漸漸增建新市街,於是開始出現「卑南街」此一名稱。此「卑南街」乃是由俗稱「馬蘭街」、「卑南街」以及「新街」三街構成;所謂「馬蘭街」乃建於阿眉族「馬蘭社」的故址之上,「卑南街」則創建於清光緒十三年置州之後,至於「新街」(「卑南新街」之簡稱)則應是創建於清光緒元年置廳之後。
西元十六世紀葡萄牙人所說的「Alanger」,即是指「卑南」而言,而西班牙人所說的「Kita Fosofol」即指阿眉族的地名「寶桑」而言。
文出:台灣咁仔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