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隱藏的內容
三官大帝乃指天官、地官、水官三位神明。他們被供奉於後殿之二樓。天官紫微大帝位於中央,地官清虛大帝位於其左側,水官洞虛大帝則位於其右側。有一說其三位分別為堯、舜、及禹。堯因其仁義感動上天,舜因開墾土地有功,禹因治水有成,而被玉皇大帝封為三官。一般信徒以為天官具有賜福,地官具有赦罪,水官具有解厄之能力。
( 4 )神農大帝
神農大帝又稱五殼王、五穀先帝、藥王大帝等。除一般農家視其為行業神外,藥商、醫師亦視其為藥王供奉。此外,一般商人也視其為庇佑商業興隆之神,故也享有許多香火。在本宮中他被供奉於正殿左護龍之神龕中。其右側則供奉有青臉紅鬚之青公(榕公),在本宮建廟之前,本宮原址有一巨大榕樹,後來因為建廟需要而將其砍除,並以其樹材為材料雕刻成神像供奉於此,因此青公實為一榕樹神。
( 5 )註生娘娘
註生娘娘供奉於觀音殿之左半部。由於其為授子之神,在漢人多子多孫多福氣之傳統觀念下,長久以來就是受大眾歡迎之神。據信註生娘娘不只可降福、結緣、賜子、安產、也可保護幼兒,故信徒很多。
( 6 )福德正神
本宮兩處地方供有福德正神(土地公)。其一位於本宮正殿右護龍之神龕中,其二位於觀音殿之右翼。位於觀音殿右翼者,為本宮原有之神像,而位於正殿右護龍者,則為市區其它土地公廟,因市區重劃被拆除後移至此者。相傳土地公為掌管土地之神,其部將為虎爺(即老虎),故上述兩處土地公之供奉處,也同時供有虎爺為其配祀。由於在清朝時期彰化衙役人員為了以私人身份護衛往來笨港進香香擔,曾以虎爺為中心,組成「虎仔爺會」,故虎爺在南瑤宮內之地位比其它廟宇較受尊崇。
( 7 )國姓公
國姓公即為鄭成功,又稱為延平邵王、開山聖王、鄭國聖、開台國聖等。其被供奉於正殿左護龍內之成功廳。於明隆武帝時,帝賜以國姓,又封忠孝伯。清光緒元年被原為延平郡主,謚忠節。
( 8 )廣澤尊王
廣澤尊王之本廟位於大陸泉州府南安縣鳳山寺,其祭拜神明為一年輕仙化之少年。相傳此神在各方面都很靈驗,而其信徒以泉州人最多。本尊神明是因其在市區之廟被拆除後才遷移至此,而被供奉於後殿之一樓。如今之廣澤尊王神明會以商人居多,每年固定在南瑤宮舉行祝壽吃會活動。
( 9 )文昌帝君
文晶帝君乃掌管功名祿位之神,為文教守護神,被供奉於觀音殿觀音佛祖之右前方。據傳其姓張名亞,因戰爭而死,玉皇大帝命其掌文昌府事,主司人間祿籍。另一說認為文昌帝君乃文昌星之神格化,相傳其掌司法,重禮文制度等。而今人將「文」字當作「文學」解釋,認其為文學之神,每當考季來臨時祭拜者特別多。
宮殿巡禮
本宮肇建於清乾隆三年(一七三八),由瓦磘庄陳氏捐現址土地、建茅草小祠,時稱「媽祖宮」。同年十一月地方官紳發起,鳩資興建本殿,仍正式定名為「南 瑤宮」。此後歷經多次重建、擴建及修繕,今日堂皇之廟貌,才逐一展現確 立。
地理環境及空間配置
本宮位彰化市區南郊,座落在彰化市南瑤里南瑤路四十三號,宮前入口牌樓,緊臨由彰化往員林之台一線省公路(彰化市境內稱中山路),三川殿則面臨南瑤路,面寬九開間,呈一狹長型的布局往後延伸,二側緊鄰磚瓦造之民宅,擁擠 壓迫,與本宮金碧輝煌的氣勢,呈不協調的對比,尤其是前埕廣場二側,高樓 聳立,昔日「慧日出山巔一片祥煙」、「南畝數峰恰似宮墻畫本」廣袤壯觀之視野,已不復可見。
本宮基地屬狹長型,前窄後寬,狀似倒「丁」字,自牌樓至後殿止,可畫出一對稱的中軸線,建物、廟埕均以該軸線為準,由前往後,發展出三川殿、 正殿、觀音殿、後殿(天公殿),雙側再配以左右護龍、香客大樓,形成十分 對稱的平面配置。各主體建築之高度,亦由前往後,逐級抬高,承襲台灣傳統廟宇依中軸線發展的方式,使整座廟宇展現得相當典雅有緻,和諧有序。
本宮目前建築系以傳統宮殿式為主,而觀音殿則蘊含了濃郁的閩南式、西式及和式風格,民國初年改建觀音殿時,聘請板橋名匠師陳應彬施工,其高徒廖石成亦參加。民國九年改建前殿與正殿時聘請泉州惠安溪底派匠師王益順師傅之侄王樹發師傅主持設計,至民國二十五年始完成,此為本宮建築最為凸出之處。綜括本宮之多重院落,可以「四落四殿,一埕二院」說明之。台灣傳統宅 第,常以其面與寬與進深來描建築物的規模,例如:台中縣霧峰林家下厝(景薰 樓),所謂「四進三院」,表示其進深之長;而面寬習以「開間」計之,例如 :正堂有九開間者。台灣有句諺語:「大厝九包五,三落百二門」,即是說正堂有九開間,門廳有五開間,前後三進,門窗共有一百二十個的意思,真正道
盡了巨宅的宏偉規模。
南瑤宮整座建築物面寬九開間約二十七 Ÿ 五公尺,進深四進,長約八十六公 尺,總基地面積為○ Ÿ 六四七公頃。
整體規模包括:
四落—第一落三川殿、第二落正殿、第三落觀音殿、第四落後殿(天公殿)。
四殿—三川殿、正殿、觀音殿、後殿(天公殿)。
一埕—三川殿及龍虎門至排樓間之前埕廣場。
二院—正殿前之中埕廣場及後殿與觀音殿間之後埕廣場。
觀音殿
本殿為整個南瑤宮建築組群中,最具特色之處,其建築格局、作工、造型,皆深受外來影響,特別是日本和式及希臘巴洛克式的影響,故與傳統台灣寺廟建築手法有頗多相異之處,茲將本殿之特徵條錄如下:
1.配置平面格局:
一般廟宇,以中央正殿規模最大,但本殿長十三 Ÿ 七公尺,寬一六 Ÿ 六二公尺,四周有廊,其格局較正殿為大,極其特殊。據考證,本殿原先建造即為正殿,但因信徒排斥這種非台灣傳統寺廟建築式樣,致香火日衰,乃於其前方另建今之正殿,而將本殿改奉觀音。
2.立面造型:
本殿外觀大致為重簷歇山式樣,建築高度較一般類似規模的建築為高,形式深日式影響,例如正面的三個老虎窗,下簷的欄杆立面、平直屋脊、黑色日式屋面等,與台灣傳統閩南粵式原廟建築有別。
3.裝修:
亦受外來極大影響,屋脊泥塑與傳統剪黏不同。中脊楹沒有傳統之彩繪,其餘木作部分之雕刻圖案皆為單一的「菊花」,而非傳統華麗的花草人物。
4.材料與作法:
基本上乃採木構造建築,但大部分構材是使用檜木,正門外三側外墻皆為日式規格之清水磚墻,而非傳統建築常用的斗子牆或白灰粉刷;另外周圍立柱面材採洗石子,黑屋瓦,單一屋坡等,皆充分顯示是日式建築影響下的產物。
本殿屋頂下簷加簷牆欄杆,乃西洋壓簷牆的作法。迴廊上的柱頭乃承襲希臘多立克(Doric)式的造型,顯然本殿建築亦深受西方建築思潮的影響。
觀音殿內銅板製之天花、十八羅漢洋式框架壁飾及日本外格的神龕,皆多姿多彩,充滿了異國風味,為其它寺廟所無,這種中(閩粵)、西(洋)、和(日)合璧式建築流行於一九二○年代前後,實本宮最具特色之處,其在建築史上亦有其特殊意義;本殿融合了中、西、和三種文化的混合體,為當時的文化現象留下見證,使本宮在建築上擁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觀音殿前,緊靠正殿後牆有一六邊形龜甲造型之小水池,原有一尊由著名匠師蔣馨雕琢的李鐵拐石像,造型生動,乃難得之佳作,可惜數年前被盜,如今不知流落何方,現以一仿照原作之石像替代。古蹟文物理應由全民共享,此種盜藏謀利的自私心態,實人神所共棄。
三川殿
由前埕場看南瑤宮正面,首先映入眼簾的即為前殿,包括中央的三川殿及二翼的龍虎門,其中三川殿的屋頂最高,然後依序往外逐級降低,至左右二翼之龍虎門止。「三川殿」又名「三穿殿」,即開闢三門以供穿越之意。左翼為龍門,右翼為虎門,併稱龍虎門或「五門」。一般習俗,香客朝拜,宜由龍門進入,虎門出來,以符古中國「出將入相」之傳統。
三川殿是廟的門面,其裝飾雕琢極盡富麗堂皇。本宮三川殿至頂為「斷簷升箭口式」。強化了屋頂形式尊卑或主從秩序,也增添了視覺上的美感。正脊成曲線往二端揚起,呈燕尾狀,中立有福祿壽三仙,二端則係雙龍飛騰,氣勢不凡,垂脊尾端有人物山林、花草走獸等剪黏、交趾燒作品。本殿通面寬三○ Ÿ 三二公尺,通進深九 Ÿ 九六公尺目前的規模是在日據時期大
正十三年(一九二四)由泉州惠安溪底派匠師王樹發設計建造,內八卦結網(藻井)
構造,成正八角形,中有鎮邪之太極八卦圖案,極富裝飾之美,牆堵上的石雕或交趾燒,雕工精細,栩栩如生,無論在藝術價值或古蹟保存上,皆屬上品。南瑤宮的三川殿寬五開間,中闢三門。前步口有精緻的花籃吊筒,營造入口的華麗氣氛。三川門前,聳立一對蟠龍巨柱,張牙舞爪,昂頭相向。左右廊牆邊上的「祈求」與「吉慶」石垛,左牆以手持三角「旗」的武將及騎獅持「球」的童子表示「祈求」,右牆則以手持「戟」的武將及持「磬」的童子表示「吉慶」,這種象徵手法,令人讚嘆不已。屋一律舖列筒瓦,瓦當滴水排列有序。三川門的正門門板上,彩繪有雙龍戲珠圖案,左右二側門板上則各繪一對仙女手持貢盤,奉侍天上聖母。
後殿
本殿(又稱大雄寶殿,或天公殿)於民國六十年興建,民國六十二年完成,為現代式鋼筋混凝土建造之三樓構造,三樓屋頂則模仿台灣傳統寺廟建築之屋頂造型,上簷為歇山式,下簷卻為廡殿式,面寬約十二公尺,進深為十二 Ÿ 八公尺。
本殿一樓明間供奉郭聖王,二樓供奉三官大帝,三樓供奉玉皇大帝,二側邊間則供廚房、廁所、貯藏室等利用。殿前以六根高大水泥紅柱支撐前廊,側翼以迴旋樓梯通往各層,並有白色淺雕扶手欄杆相接。前廊頂部為水泥平台,上置有儲水塔,左右各一,在景觀上頗感突兀。屋頂上簷為燕尾脊,配有雙龍護塔彩飾,正脊的脊堵與垂脊的尾端(牌頭),皆貼有五彩繽紛剪黏、人物場景,生動有趣。戧脊尾部,為四隻鳳凰,喻有「鳳凰來儀」之意。琉璃筒瓦與瓦當滴水,仍具古風。
香客大樓,左右各一,相互對稱;龍側建於民國六十五至六十七年間,虎側則為七十至七十一年所建,皆為三層樓高之現代鋼筋混凝土建物,長二十公尺,寬十一公尺。二棟大樓之一樓,皆供做各媽會會館辦公之用,並闢有餐廳,二、三樓則為供香客住宿之客房。
香客大樓之屋頂上半部為平頂陽台,下半部則仿照廡殿之形狀,與北方盝頂式屋頂類似,四面檐角有仙人走獸四尊,相互對應。面向中庭,以走廊相通,各有六根水泥大紅柱,貫穿三樓,二翼也有仿傳統建築之雀替,增添古味。各樓走廊皆有白色水泥欄杆,欄板有簡單紋飾,柱頭為圓柱形。概言之,後殿與香客大樓,在整體南瑤宮建築組群中,因係鋼筋混凝土之現代樓房建物,雖亟思仿古,但仍無法與前述之古典風味之傳統建築相比,在建築價值與歷史文化意義上,皆不足道也,只是提供了本宮增加若干空間利用的場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