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1-2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475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331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松山一地在西元一九二○年日本政府對台灣實施地方制度改革之前,一直被稱作「錫口街」,之後才改稱為「松山」,屬於七星郡松山庄,戰後方併入大台北市。
松山一地屬大加蚋堡,原本為平埔凱達格蘭族麻里錫口社之所在地。因開拓此堡地之福建移民陸續進入此地墾殖,對於原居住於此地之平埔族人持續加以驅逐,並逐漸建立起漢人部落,取名為「貓里錫口街」。此「貓里錫口街」之名在《台灣府志》已有發現,顯示出當時此地已形成市街,頗具繁榮景象。
關於「松山」此一地名,雖然《台灣府志》稱之為「貓里錫口街」,但其他文獻中亦有其他異名,如《裨海紀遊》稱當地為「麻里哲口」、《台海使槎錄》與《繁族六考》則稱松山為「麻里即吼」。顯然三者應皆為「Vari Syekkau」之近音譯字。
到了清嘉慶二十年,台灣知府楊廷理於路經此地所做之詩註中有云:「由艋舺錫口,至蛤仔難」,可知當時「貓里」兩字已被普遍省略,而只簡稱松山當地為「錫口街」。
來源:台灣咁仔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