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1-2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475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331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加禮宛
即為「頂清水」,也寫作「加禮遠」、「噶里阿完」、「佳笠宛」、「交里宛」等等,譯自曾佔居此地的噶瑪蘭族社之社名。此社與「掃芴」、「奇武老」二社合稱為「東勢三大社」,清道光二十年(西元一八四○年)時,禮宛社族人與「打朗巷」及「打那美」等社之一部份族人一同遷往南方澳一帶,或者遠遠遷移至今日花蓮市北方之加禮宛原野,而後再南下至今日台東市加走灣附近,故亦被稱之為「加禮宛番」。相傳加禮宛社族人原皆十分富裕,但之後竟因賣光所屬田產而喪失生計,不得已只好離鄉背井、遠遷他方。
據傳當時的移民開設公館,可以一定比率以稻穀換酒,平埔族人多性喜飲酒,到了秋收時竟因所收成的稻穀不夠償還酒錢,而不得不變賣田地還債,之後更不得已遠遷花蓮港地方定居。沈葆楨的〈開山情形疏〉有關於此社之簡略記載:「岐來平埔番,居鯉浪港北者曰加禮遠、竹子林、武暖、七結仔、談仔秉、瑤歌,凡六社統名加禮遠社,頗耕種」。移民多稱「加禮宛港」為「東港」,因此港位於濁水溪與冷水溪的支流蔀後溪匯合東流入海之處,《噶瑪蘭廳志》亦有云:「港口水,較頭圍烏石港尚深三尺,並無暗礁」。
來源:台灣咁仔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