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1-2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9474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5325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世人皆知有古希臘文明﹐後來從伊斯蘭文明崛起﹐人才輩出﹐學者的風格迥異﹐別具一格。 希臘的學者多數好沉思﹐遐想事物的哲理﹐而穆斯林學者重視實踐﹐注重改善現實生活。 對相繼而來的歐洲文藝復興影響最大者﹐不是希臘哲學﹐而是伊斯蘭對科學的實踐精神。 但是﹐希臘和伊斯蘭世界﹐都重視教育﹐認為文明必須以教育為基礎﹐例如穆斯林都能同意希臘一位哲人的名言﹕“受過教育與沒有受到教育的人相比﹐就如同活人與死人的差別。”
今日穆斯林社會與西方國家相比﹐普遍落後﹐這是不爭的事實﹐而且更有甚者﹐我們經常從媒體上看到﹐極端份子對清真寺和學校發動恐怖襲擊﹐令人憤怒﹐因為清真寺和學校﹐基本功能都是教育﹐傳播文明的基地。 也有許多穆斯林地區﹐不重視辦教育﹐或者把教育只局限於宗教經典知識﹐忽略生產和創造能力的培養。 這種現象﹐與伊斯蘭根本精神相違背﹐難怪這個社會落伍了﹐失意了﹐遭受西方侵略和奴役。 不要埋怨別人﹐應當審查自己。
真主頒降《古蘭經》應當是頭等重要的大事﹐驚天動地﹐改變人類的歷史方向。 真主對他最後使者的第一句啟示是“伊格拉”﹐是“知識”的涵義。 “伊格拉”﹐一般的學者理解為“閱讀”﹐這是對所有敬畏者的啟示﹐引導新人類﹐開闢一個新的知識領域。 《古蘭經》說﹕“你應當宣讀﹐你的主是最尊嚴的﹐他曾教人用筆寫字﹐他曾教人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東西。”(96﹕3-5)
任何“聰明”的動物﹐都沒有書寫的能力﹐唯有人得真主特別厚待﹐因此所有民族的知識記錄﹐都是來自真主的恩賜﹐成為全人類所共有的知識寶庫﹐共同發展和進步。 公元七世紀之前﹐人類智力已開發﹐人文與科學的知識在五大洲的各民族傳統中都有了明確的綱目和分類﹐總結前人的經驗﹐即將舉步繼往開來﹐邁入一個新時代。
在《古蘭經》下降之前﹐早有啟示問世﹐這部新的經典﹐真主命令他的使者“你應當奉你的創造主的名言而宣讀。”(96﹕1-2) 從那第一句啟示開始﹐《古蘭經》通過先知穆聖傳遞給人類﹐以新的面貌出現﹐每個詞都是來自真主的教誨﹐以此區別於此前人間所保留的所有經文。 真主以明白的阿拉伯文下降了這部神聖的經典﹐因為當事人都說這個語言﹐他們理解最準確﹐並且預定這個語言的未來推廣和興旺。 《古蘭經》以古鑒今記載了許多歷史事跡﹐但不是歷史書﹔《古蘭經》引導敬畏者思考天地萬物的奧妙﹐一切都遵循著真主確定的真理運行﹐但不是科學教材﹔《古蘭經》中有許多先知和眾多使者的生平經歷﹐但不是傳說或故事﹐因為每個細微的事件﹐都是正當的生活規範和道德原則。
《古蘭經》鼓勵信士深入認識獨一無二的真主﹐是通過觀察天地萬物的方式﹑通過學習知識的方式認識真主。 例如《古蘭經》說﹕“他就是任兩海自由交流的﹐這是很甜的淡水﹐那是很苦的鹹水﹔他在兩海之間設置屏障和堤防。 他就是用精水創造人﹐使人成為血族和姻親關係。 你的主是全能的。”(25﹕53-54) 這是啟發﹐是鼓動﹐是開道﹐指引人類大膽探索知識﹐傳播知識﹐積累知識﹐以知識建造人類的文明﹐加強信仰的虔誠。 處處留心都是學問﹐真主許可人類上下求索﹐採用各種技能﹑儀器﹑設備﹐去探索世界的物質存在和變化規律﹐這一切都在真主造化的真理之中。 對於探索知識的人﹐真主給予獎勵﹐恩賜他們更加美好的生活。
任何求知﹐都須從受教育開始。 人類依賴教育體制建立的文化和文明﹐“古之學者必有師。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沒有教育﹐道不傳﹐業不授﹐惑不解﹐人將不人﹐只不過是行尸走肉的大地廢物﹐真主啟示的經典與這些沒有受過教育的人相去十萬八千里﹐天生無緣。 “求學﹐是穆斯林男女的天職。” 這句話是穆斯林世界人們引用最多的聖訓之一﹐所謂“天職”者﹐就是天命的責任﹐考驗一個人基本信仰的責任。 在伊斯蘭的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知識﹑文化和科學技術發展的黃金時代﹐以眾多的學者﹑學校﹑圖書館為特徵﹐一連數百年領先世界文化潮流。 那個時代的學者們﹐以遵奉《古蘭經》為思想大綱﹐敬畏真主﹐在各自的學術領域中各領風騷﹐創造世界登峰造極的學問。
公元十一世紀知名度很高的穆斯林學者伊本‧西那﹐在西方的文獻中﹐稱他為“阿維森納”﹐是一位知識天才﹐精通哲學﹑醫學和自然科學。 根據歷史記載﹐每當他對某個學術問題感到困惑的時候﹐他便離開書房﹐走到清真寺去禮拜﹑祈禱和沉思。 當他走出禮拜殿時﹐人們看到他容光煥發﹐向他的書房疾行﹐把心得的答案儘快記錄下來﹐他在科學的崎嶇山路上又登高一步。
在穆斯林社會傳統中﹐學者們對宗教和科學沒有界線﹐而事實上﹐這是所有穆斯林學者所堅持的共識﹐只有在《古蘭經》引導下科學研究才有成就。 所以﹐在伊斯蘭世界﹐教育的內涵﹐既有信仰﹐又有學術﹔信仰是精神指導﹐學術是對客觀事物的探索﹐目的是敬畏真主﹐服務人類。 在穆斯林看來﹐單純是為了物質利益或金錢目的的學術研究﹐對於穆斯林是蒼白無力的﹐而且有可能引向邪惡的罪孽。
對於現代人﹐接受教育或求學﹐單純只為找飯碗﹐追求舒適生活﹐是降低了人格的行為。 歐洲中世紀頹廢主義哲學派﹐曾有名言說﹐人活著就要“吃﹑喝﹑尋歡作樂﹐忘卻其他一切。” 頹廢主義與實用主義結合﹐形成了現代西方思想的主流﹐從歐美向世界各地傳播﹐西方化的“主流意識”形成了當代人類的滅頂之災。
為了拯救人類所遭受的精神災難﹐必須從教育著手﹐回歸到正道上來﹐提高認主獨一的精神信仰﹐確保人類社會的真實進步。 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全面教育﹐是傳播伊斯蘭文明的基礎。 穆斯林社會從物質發展上是落後了﹐尤其軍事力量不強﹐遭到西方列強的欺壓﹑剝削和凌辱﹐但是穆斯林社會自有高明之處﹐比西方人心中存在更多信仰﹐認主獨一﹐遵循人道。 只要精神不倒﹐伊斯蘭光輝燦爛﹐全人類的文明復興就有希望。
教育家們承認﹐當代的學校教育是有缺陷的﹐屬於不完整的片面教育﹐因為它們只重視學科知識和技能訓練﹐而忽略了人性的提昇。 對於一個在成長中的兒童﹐他們應當接受三個方面的教育﹐在學科知識之外﹐還應有更為重要的社會行為的教育和人品道德的教育。 學科教育是為了生存的能力﹐畢業後找工作掙錢﹐而社會行為和人品道德﹐是學習怎樣做人﹐提高人性的品級和素質。 孩子是無辜的﹐他們的教育內容和進程責任全在家長﹐譬如真主恩賜每個母親都有在兒童最初時期的教育權利。 人之父母不但有生育的責任﹐而且有教育的責任﹐使一個生命來到世界上﹐成為一個完美的人。
先知穆聖沒有讀過書﹐缺少書寫和閱讀的能力﹐但他不愚蠢和無知﹐而是天下第一理智的人。 他對人善良﹑忠誠﹑誠懇﹐在接受真主啟示之後﹐熟記全部《古蘭經》﹐並且處處遵循真主教誨。 他因此成為人類的思想導師﹐精神燈塔﹐萬世師表。 在他的直接教育下﹐成功地培養了兩個年輕人﹐他的侄兒阿里和他的女兒阿依莎﹐他們是遵循《古蘭經》和聖訓的典範。 跟隨先知穆聖的數十萬弟子們﹐都是在伊斯蘭教育精神培養下人類進步和成功的範例﹐因為先知穆聖在這些弟子身上充份體現了“求學﹐是穆斯林男女的天職”精神。
伊斯蘭精神的教育﹐包括學知識﹐學本領﹐改善社會的物質生活﹔更要學習認主獨一和為社會服務的公道之心﹐提高人類的人性品級。
來源:伊斯蘭之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