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5-1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009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7051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奉太上老君為無世不存的至尊天神,這是道教徒最根本的信條。誰否認這一條,就不是道教徒。猶如否認上帝的存在就不是基督徒一樣。
據宋觀復大師謝守灝《太上混元聖紀》說:
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萬教之宗元,出乎太無之先,起乎無極之源,經歷天地,不可稱載,終乎無終,窮乎無窮者也。其隨方設教,歷劫為師,隱顯有無,罔得而測;然垂世立教應現之跡,昭昭然若日月……。
謝守灝認為以往的太上老君記傳率多疏略,如司馬遷《史記》.班固《古今人表》.劉向《列仙傳》.嵇康.皇甫謐之敘高士,葛稚川《神仙傳》.及以後之《集仙傳》.《總仙傳》,皆蔑裂百不具一,還認為尹文操編聖記八百二十章,賈善翔傳猶龍析為百篇,雖記述頗詳,而枝蔓旁引,首尾失次,其間取捨,未免乖違,二三其說,覽者迷惑。因此他編考三教經典傳記,究其源流,仍序歷代崇奉之事,編為聖記,冠以年譜。若夫五太之初,九皇之始,真文未兆,載籍叵詳,今始纂書史所載老君應世之歲月,述其年譜。道教認為太上老君是無世不存在的.屢世皆為王者之師,故《太上混元聖紀》從元肇始記起。簡述如下:
元肇始,天地初立,有神人號天皇氏,木德王,歲起攝提,兄弟十二人立,各一萬八千歲。天皇時老君應運降跡,與天皇為師,號通玄天師,一號玄中大法師。老君正方圓上下之形,定洪荒朴略之狀,配四海於四神,付五行於五帝。
地皇時,太上老君屑跡下降,與地皇為師,分配剛柔,制定寒暑,地增博厚,天益高明。聖力無窮,神功靡測。萬木甲坼,萬草勾萌,羽族毛群區分於兌离之位,蚧蟲鱗類支分於坎震之宮。
人皇時,太上老君博施濟眾,與人皇為師,號盤古先生,三百六十之川,初分血脈,一萬五千之策,乍配偶奇,三壬三乙之神,離胎於水木,六丙六辛之將,出孕於火風。
伏羲時,太上老君降世,以道弘濟,降跡為師,號鬱華子,教之以畫八卦,指之以分三才,助之以造書契之文,制之以代結繩之政。
祝融為火德之祖,其帝炎帝,其神祝融。時老君降濟陰,號廣壽子。教民陶治 。
神農(連山氏)時,太上老君救時屈己.下為帝師,號傳豫子。仞之於五運,分之於時,助之以正方機,明之以濟百谷。變飲血茹毛之化,移蕢桴土鼓之音。毀穴焚巢,上棟下宇,範金合土,燔黍擘豚。制來耜以濟兆民,作疏治以利萬物。天雨粟以呈瑞,地芒稼而彰稔。
黃帝(有熊氏)時,太上老君降世,居於崆峒山,號廣成子。黃帝向老君屈膝而問道。當時蚩尤作亂,老君化魚鱉為兵士以助黃帝,變雲霞為神衹潛扶軍陣,能弭兵於涿鹿,偃戈於阪泉。幫助黃帝打敗了蚩尤。
少昊(金天氏)時,太上老君乘九龍之輦,復降於崆峒山,號隨應子。一號太極先生,為少昊之師。說莊敬之典,教之順時迎氣,昭配神明,羽族呈休命之鳥,官理分九鷹以統百師。景合璧以表靈,風銜圖而示貺。悉由至道,彰此帝謨。
顓帝(高陽氏)時,太上老君降於衡山,號赤精子。為帝師,教之解紛塞兌。治國安民。滌蕩九黎,陟明八凱。布龍野紫髯之凶醜,布蛇身赤髮之渠魁,力拔不周,首觸山碎,天低西北,致日月之西行;地業東南,使江海東注。追呼六甲,役御百靈;訓之以微言之經,教之以大順之道。
帝嚳(高辛氏)時,太上老君降世,居於江濱,號錄圖子。敷道布化,濟代為師。談黃庭之妙言,隱日遁月;稱錄圖之嘉號,返邑移城。制九州之命,作六英之樂。封勾芒以佐蒼帝,敕蓐收以翼白方。封岱嶽而印金泥,照寰區而開玉鏡。飲太活之井,遊不夜之鄉。
帝堯(陶唐氏)時,太上老君降世為師,居姑射山,號務成子。講玄德之經道,以治國於玄化。帝舜(有虞氏)時,太上老君降世,居河陽,號尹壽子。太上談無為之理,講離合之經。三苗克悛,四罪咸服,百揆時序,五典謹徽。懷明神之珠,賜照華之王。
夏禹時,太上老君降世,居商山,號真行子。太上克匡王道,爰作帝師。談德行之經,行為國之法。
商湯時,太上老君降世,居於潛山,號錫則子。太上權離左極,下為王師。說長生之經,體自然之道。
老君雖分身下降,隨世立教,事竟則隱,故在世未有誕生之跡。至商十八世王陽甲踐祚之十七年,老君自太清境分神化,托孕於玄妙玉女,經八十一年,於武丁九年二月十五日降生。
這是最早的關於老君誕生之跡的記傳。
辛紂時,太上老君降於岐山之陽,號燮邑子。周文王為西伯,召為守藏史。
周武王時,遷老君為柱下史。
周成王時,老君仍為柱下史,號經成子。授道周公,乃遊西極大秦竺乾等國,號古先生。
周康王時,老君復歸於周,號郭叔子,復為柱下史。
周昭王廿三年老君西過函谷關,度關令尹喜。廿四年老子傳道尹喜,授以道德五千言,即於喜宅南小山上昇天。廿五年復分身降於蜀國李太官家。廿七年老君會尹喜於青羊肆,將坎化胡。遠適流沙,長移獷俗,及身毒罽賓之國,教煩陀阿柱之王。於闐國西五百里有毗摩寺,云是老子化胡之所也。
周穆王四年,老君復降於中國,東遊扶桑會大帝,校集群仙,遂遊西海至蘇鄰國,號為大光明使,尋即復昇天。
周夷王時,老君與玄古三師降於蜀綿竹山之三學山,授李真多以飛昇之道。
周歷王廿一年,老君降於樓觀,授道士宋倫以中景之道,通真之經,並靈飛六甲素奏丹符。
周宣王四十三年,老君降於渭州,告宣王以歲抵北遷,言周將衰。
周平王卅三年,老君復出關屜化諸國,遂至西海流麟等洲,考校群仙事訖,復還中國。
周定王時,王問老君以在世神仙,老君對以中嶽有古先生,即予是也。
周敬王十七年,孔子謂南宮敬叔說:吾聞老聃博古賅今,通禮樂之原,明道德之歸,則吾師也。今將往矣。明年遂與敬叔俱至周見老子。
周夷烈王二年,老君襄秦,秦獻公授館致禮,問於曆數,老君遂出散矣。
周顯王八年,老君東還,遊赤城蒙山,重過扶桑,較集群仙,已而隱於景山太室少室。
周赧王九年,老君與尹喜諸仙西遊女兒瞿頭天柱,復出散關,遂昇崑崙,還紫微上宮。
秦始皇廿八年,老君降於樓觀南之老君祠,授帝以鬼林經策使鬼神之符。
前漢文帝時,老君降於陝河之濱,號河上公,亦曰河上丈人。帝親訪之,老君授以《道德經》。
漢成帝河平二年,老君降於琅琊曲陽,授於吉《太平經》。
後漢明帝元和二年,老君再降,授於吉真人一百八十戒。
漢安帝永初二年,老君降於泰山,召江夏史劉圖校定天下簿籍,因示菲福報應之事。
漢順帝漢安元年,老君降於蜀之鵠鳴山,授天師張道陵《正一盟威》秘籙;再降賜《太清中經》九百三十卷,符文七十卷。建康元年又授天師三洞眾經及超度九 祖齋植之法。
漢桓帝永壽元年,老君降於成都,授天師北斗削死注生之法;又授以制六天斬邪文。
漢靈帝光和二年,老君降於天白山,授仙人葛玄上清.靈寶.大洞等經及三籙七品齋法勸戒法輪轉神入定等經。
後魏明皇帝神瑞二年,老君降於嵩山,授道士寇謙之《雲中音誦新科之戒》;泰常二年又降賜符籙七十卷。
太武皇帝太平元年,老君降於嵩山,命寇謙之授帝以太平真君之號。
隋煬帝太業十三年,老君降於終南山,語山人李淳風以唐公受命之符。
唐高祖武德二年,老君降於羊角山,語吉善行,令奏聞云;我帝祖也。今唐得聖,治社。
唐高宗龍朔二年,帝祠老君,老君降於殿上,權大力等依所見圖寫為瑞象。乾封元年上尊號玄元皇帝,聖母為先天太后。
則天武后文明元年,老君降於虢州皇天原,命鄔元宗令傳言武后不可革命。
玄宗皇帝開元十七年,老君降於蜀州新興寺,隱景於佛殿柱中,宛如刻畫,削洗愈現。開元廿九年,老君降於丹風門外,語田同秀曰:我昔日入流沙,藏一金靈 符在尹喜舊宅,可奏帝取之。天寶二年上老君尊號大聖祖玄元皇帝,七年上老君尊 號聖祖大道玄元皇,十三年加上老君尊號:大聖祖高上大道金闕玄天元皇帝。
懿宗咸通十年,龐勛領三千人欲劫奪太清宮,時士庶數百餘家在宮避難,咸見老君乘空天行,須臾黑霧昏曀,賊迷路自相蹂踐,龐勛亦溺水死。
宋真宗皇帝大中祥符七年,上老君尊號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宋徽宗皇帝政和二年,老君乘白馬駕祥雲降於茅山玉晨觀,授梁光映加句《天童經》。
《混元聖紀》成書於宋,故截止於宋。作者引述多種古籍,其中往往說法不一,互相抵觸,甚至對老君之歷代為帝師的說法也不一致。葛洪《神仙傳》曾說:老君歷代為帝師皆碎書,不出仙傳正經;又謂不應背澄清而入臭濁,棄天官而受人爵,有天地則有道術,道術之士,世世有之,何必常是一老子耶?皆由晚學之徒,好奇尚異,欲推尊老子,故有此說耳。唐昊天觀主尹文操則著論駁之,……殊不知開辟之始,因學而得道者,必有自然聖降而為師,隨機傳受焉。《定誌經》云,昔
天尊造人慈之初,行應自然,暗與理合,自然玄悟,撰集成經,以教將來爾。由是觀之,則老君自然學道而世世為師,亦何疑焉。既是大慈之父,亦何辭捨尊就卑.和光臭濁乎。雖然如此,但道教徒相信太上老君為至尊天神,常分身降世,無世不存,這是不可動搖的信仰。
這裡須加說明的是,關於道教的至尊天神,經書中還有兩種說法,一說以元始天尊為最高天神,一說以太上道君(靈寶天尊)為最高天神,但以後統一於三位一體,老子一化三清之說。關於後兩說的出現,將在談道教的神仙系統時再加介紹。
來源:道教學術資訊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