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1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分享] 民間傳說:「臘八粥」的由來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自由之鷹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4-21 17:40:5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農曆臘月(十二月)初八,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臘八節」。在關中一帶,家家戶戶在這一天都要熬上一鍋「臘八粥」,不僅大人、孩子要吃,而且還要給家裡的牲畜餵上一些;此外,在門上、牆上等地方也要抹上一些。

「臘八粥」的由來與佛教還頗有淵源。傳說佛祖釋迦牟尼在開悟之前,修行時曾因飢餓暈倒在摩揭陀國(在今天的印度),一個牧羊女用蘋果和各種雜糧混合做成的粥救活了他。釋迦牟尼恢復體力後,在菩提樹下於臘月初八開悟成佛。

後世的佛教徒為了紀念「佛祖成道日」和牧羊女的功績,就在每年的臘八用米和果物煮粥供佛,這種粥被稱為「臘八粥」。後來隨著佛教的普及,這個紀念活動傳入民間,遂演變為習俗。每到此日,家家戶戶都要吃臘八粥。

臘八粥的原料主要為糯米、黃米、小豆、花生、杏仁、桃仁、紅棗、果脯,有的人家還要放白果、栗子、松子、胡桃等,以甜味為主。

根據史料記載,在中國宋代時,吃臘八粥已經非常盛行。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十中寫道:「(臘月初八)諸大寺……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

「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雜料煮粥而食也。」 南宋人周密著《武林舊事》說:「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類做粥,謂之『臘八粥』」。
寺院除煮臘八粥供佛齋僧外,還送與施主和富貴人家。

南宋陸游有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據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乾,積一年的餘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

此後朝代,這個風俗相沿不衰。清朝道光皇帝曾作《臘八粥》一詩:「一陽初夏中大呂,谷粟為粥和豆煮。應節獻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濟眾普。盈幾馨香細細浮,堆盤果疏紛紛聚。共嘗佳品達沙門,沙門色相傳蓮矩。童稚飽腹慶昇平,還向街頭擊臘鼓。」



資料來源:搜尋自網路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7-26 04:18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