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7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西王母崑崙山與西域古族文化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生活智慧王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5-24 22:07:2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西王母即西貘族,西貘是一個母系部族。黃帝配偶嫫母來自西貘部族。崇伯禹亦‘學於西王國’(養於舅家西王貘部)。‘堯教化及雕題、蜀、越,撫交趾。身涉流沙,封獨山,西見王母,訓及大夏、渠叟。’(賈誼《新書‧修政語上》)‘禹益見西王母’(《論衡》)。西王母之國就是女和月母之國。《山海經‧大荒東經》記載著一系列日出日入之山(測景自然天文山標),並說女和月母國有、二女司日月之短長(行度)。據《竹書紀年》註云‘後桀十四年命扁伐岷山氏。進女於桀二人曰琬曰琰。’《藝文類聚》引紀年以‘琬、琰’為岷山莊王之女。是知禹所學於西王國在岷山之西。故《大荒東經》記甘山、甘水、甘淵在成山(今甘肅南成紀)。‘東海外大壑’即湯谷;窮桑即‘有窮氏’之扶桑。‘少昊之國。少昊孺帝顓頊於此’,是說以鳥紀官師的金天氏少昊摯。這個撫養帝頊的鳥王,也就是‘禹師大成贄’的‘大成執’(《新序》)。《論衡‧道虛篇》‘文摯,道人也’。‘大成’合音為‘文’,甘肅成紀的成即漢音寫的‘岷’,又寫為蒙、汶、冢、崇、濁、蜀、獨、卓等漢字。岷山東面的‘嶓冢’乃顓頊帝(大巫師)所都之窮桑(源自‘有窮’)。

  少昊名摯與鷙通,此百鳥之巫王以鳥紀官,其子孫之國皆‘使四鳥:虎、豹、熊、罷’。此鳥王名鷙者乃鷹準之類,鷂屬。或謂之雀鷹,春化為杜鵑。即西藏崇敬的鷹爪杜鵑。於是明白古蜀國杜宇王(望帝)化為杜鵑實鳥王大巫顓頊之後裔,與楚王高陽之冑裔同源。開明氏蜀王‘鱉靈’乃‘魚婦’,鳥巫之婚族。此鷹爪杜鵑亦即鸀,西山之鳥。又名鸑鷟乃鸀鳿之聲轉異寫,又寫作瞿、瞿唐,鵹魋(離堆)。‘江中有鸑鷟,似鳧而大,赤目’即鸀鳿、瞿魁。蜀人敬鷹爪杜鵑神與魚鳧、瞿魁。蓋鳥王下屬‘蜀人以文翰’與‘巴人以此翼鳥’皆以鳥為代表。嶓冢山顓頊孺養於少昊金天氏。《莊子‧天運篇》‘鳥鵲孺’解為乃鳥鵲所養育。這與‘禹學於西王國’與‘禹師大成鷙’同為長養於母系舅舅部族。由是知西王母女係貘族即大成鷙鷹瞿之部。故知‘禹長頭鳥喙’屍子實來自母系西貘。禹娶於塗山在江州為‘南音’之始。乃知西王母、西貘部化為神女即金天氏之金母‘龜山西靈金母’。亦即道教之鳥母。亦即蜀山、岷山、崑崙山之王母娘娘。太皞伏羲與女媧為虎與龍(蛇)之族。少皞鳥王亦即鳳凰神鳥之西王貘部。此即崑崙山(岷、蒙、濁、汶)三方之族:黃帝姬姓龍族,炎帝姜姓虎族,西貘鳳鳥之族。

  黃帝兩後,西陵氏嫘姐即蜀山氏,嫫母即西王貘。黃帝兩子降居江水(泯),若水(金沙江亦長江上源)。夏代的崇鯀、崇禹、夏桀亦皆娶於岷山。黃帝居軒轅之丘,葬於嬌山(橋、窮、崇、濁實為一山)即窮桑(鍾山、崇山)。再以常羊(常陽)、青丘等地名觀之,當在崑崙山附近(今青、甘、川交會地‘俄洛’河曲。傳說中炎帝(戎、姜、)與黃帝(狄、姬、氐)同出於有嬌氏(有窮、女媧、女和)不是種族問題。炎帝來自西戎自為虎族,黃帝出自北狄自為龍種,兩部婚婭對偶。龍虎部淵源甚早,其系屬於西貘鳳族當是周秦之事。炎黃神帝之龍虎,亦猶密戲女和之龍虎,兩婚部‘昭’為龍則‘穆’為虎。其標示之‘物象’(圖騰)可就母系(姓)、父系(氏)標志有異。且有時代與歷史內容、婚婭組合的發展變異,不可刻板的搬用圖騰裁。如西周之國曆有天黿、寶雞、龍、鳳等物象,並不全等於toten。龍虎鳳三大部族的交暉互含至少是五千年前的民族融合。河姆渡(距今七千年)的象牙雕刻雙鳳朝陽圖,骨匕上刻四鳥與雙日圖是鳳鳥早期圖形。戰國時出現了雙鶴踏虎鼓架,鳥蛇相雔圖。紅山文化三星它拉碧玉龍;仰韶文化彩匋上多畫蜥蜴與蛙魚;北方有獵首捲身玉龍,南區亦有水族魚蛇之龍。

正規的龍虎圖已有多處:遼寧阜新縣沙拉鄉查海村,在八千年前新石器時代已有玉器、龍紋匋片、陶器上浮雕的蟾蜍與蛇銜蛙飾物。在聚落中心部位有一條大型的龍形堆塑,昂首張口彎身弓背,尾部若隱若現(因石塊排列已松散)。龍頭朝西南、龍尾朝東北,全長約二十米,寬約二米。河南陽西水坡仰韶文化遺址第四十五號巫師酋長墓人骨架兩側龍與虎的貝殼堆塑,長約二米。荊門車橋戰國墓中巴蜀銅戈有四字銘文,舊釋大武越兵,今釋為太歲避兵。戈內上有帶冠雙翼鳥;戈身上有武裝大巫師左手執蜥蜴,右手持雙頭蛇;雙足下有日月。湖北隋縣曾侯乙墓漆箱蓋上有龍虎繞北斗及廿八宿圖。此中心之北斗正是神話西王母(崑崙龜山金母)的星象化。

  炎黃可以說是華夏。西城崑崙之鳥母(西貘)可比喻於越夏、夷商、姬周之鳥神。大巫師顓頊(顓頊、夔、俊、嚳、堯、舜等等似來自一源之神話分化)尤可為鳥王代表。蜀山(岷)與其西之崑崙,與其東之嶓冢(黑山與白山)多為母系女王,故顓頊及蜀蠶叢、魚鳧、鸛、杜宇、開明皆女王。‘堯身涉流沙,封獨山(蜀山、崇山、鍾山、章山……),西見王母,訓及大夏。’(賈誼《新書》)禹學於西王國(大成鷙,成都臷天)。穆王(蜀岷山黑王),漢武皆朝西王母。

  確定周秦時代的崑崙山在四川、甘肅、青海三省交錯的山區,學者已多論證。例如:鄧少琴老師《崑崙之丘應即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山海經新探》第十五—二十五頁)說:‘巴顏喀拉山即古崑崙之丘。今巴顏喀拉山南麓,石渠、德格、等地屬丘狀高原地貌類形,可明顯分為三重。積石山即今之阿尼馬卿山。巴顏‘喀啦’為黑色或紫色之山。’今黃河曲果洛(西)至瑪曲、若爾蓋、松潘,‘禹所異積石山’即古之崑崙丘。徐南洲大師《古代蜀人是怎樣得名的》(《社會科學研究》一九九四年六期):‘果洛山亞當巴顏喀喇山的“東北隅”,“崑崙墟”即巴顏喀喇山,為崑崙山(夏商及遠古)南支。……朝雲之國即軒轅氏黃帝,今甘肅洮河流域。司彘即賜支為雷祖(嫘姐)之族,今若爾蓋西北的河湟地帶。……韓流(乾荒即高陽、即高唐神女)與廣漢三星堆青銅人像對比,有擢首、謹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趾等特徵。“高陽乃命禹於玄宮”正是三星堆遺址。阿女淖子來自蜀山。古之蜀山在今甘肅碌曲縣郎木寺至瑪曲縣之間。即若爾蓋泥炭沼澤的西北邊沿、黃河第一曲的北岸。故蜀北氏也就是禹貢雍州“渠搜”之族。《世本》等書稱淖子名昌僕,而昌意是她的祖輩。昌意也來自河曲。祖孫二人都是雷祖所生的族之裔。’

  川、甘、青黃河第一曲是民族雜居區。炎黃兩大系外,西貘可能來自西土。從傳說中在中亞巴比侖、阿富汗、和田、敦煌,到以巴顏喀拉山、阿尼瑪卿山、岷、嶓、隴、岐皆西母遷播之區。‘堯涉流沙,封獨(蜀)山,見西王母。’(賈誼《新書》)當在蜀山(阿尼瑪卿山、積石山)。穆王經汶山及天水、成縣。此穆王實岷山黑王;改編為周穆王與盛姬事實翻譯有意改寫。漢武帝所見西王國女酋當在涇川。此古代母系之女國或即麗山女(名源自犁軒)。蒙文通老師《古史甄微》曰:‘漢族自東而繁榮於西。即夷、狄亦多自東而西。……《逸周書》以“大夏、月氏、莎車皆在(商)北。入漢則皆各徙於西極。”……《漢書‧律曆志》張壽王言“伯益為天子代禹。驪山女亦為天子在殷周間。”……《秦本紀》申候言“昔我先、酈山之女為戎胥軒妻,生仲潏。以親故歸周,保西陲。”……契、稷上公大國並在岐雍。而大建、契棄於商邰也。然禹自西夷之人,固宜使代為崇伯於岐雍。……周公之攻九夷,成王之伐東夷(書序)其皆嬴姓之國而少昊皋嬴陶之裔也。《秦本紀》言‘中衍鳥身人言。大戊聞而卜之。使御吉。以左殷國。故嬴姓多顯。’蒙老又論秦為戎族於《周秦少數民族研究》曰:‘殷周之間,中國安得有天子曰驪山女?斯其為西戎種落之豪歟?故史記言“仲潏在西戎”。酈山之女為戎胥軒之妻。正義言“胥軒,仲衍曾孫也”。此秦之父系為戎也。《周書‧王會》正北方“西申以鳳鳥”。《後漢書》引《竹書紀年》有“宣王征申戎破之”。則西申之先,驪山之女為戎。此秦之母系為戎。’祐以此申戎之驪女實即鳳部之‘鳥母’。鳥母即西王母,為秦戎之母系,所居山曰岷、瀆(崑崙)。崇鯀,崇禹之崇亦作、作嵩、作嵩高。崇本崇鯀之中嶽、在蜀山(崑崙)。後秦祀五帝,以西戎之嶽比附於中國,乃有中國之五嶽,而中嶽沿習稱嵩。道教《三皇經》本出蜀山崑崙或岷嶺綏山之峨眉山(牙門山)。周文王所伐之崇在西疆,歧山西南之岷山。蒙文通老師《古史甄微》早論之矣。顧頡剛老師《史林親識》中《四獄與五獄》,《驪戎不在驪山》,《秦與西戎》等篇皆精審而大有啟發與開示。中國古地名隨族人遷徙而播及全國者甚多。即文化遺物東西全同亦常見。西方戎狄(姜姬)之分合固可概為龍虎合輝;然比之於圖騰則尚複雜而有中國特色。西方東方大批鳥圖騰,如五鳥、五鳩、五雉三個集團;吳越‘鳥文’;朱雀鳳凰;距今七千年前的河姆渡鳳紋,皆是探索未定問題。《道藏》中‘人鳥山圖’顯然兩圖不同;《三皇文》方塊字似非中原漢系,皆待解釋。劉節老師《古史考存》論‘舟人、州人、周人稱戎人本是狄人,亦始貉人。……周人實是巳與來的混合種。……姬姓出於姒姓,姞姓出於姜姓,姬姜耦婚制,召伯出姬姓,申伯出姜姓。’這可視為龍虎偶婚。但鳳鳥之影響非八千年前龍虎交婚,大約最早在西王母天子之時。岑仲勉老師《兩周文史認叢》中《漢族一部分西來之初步考證》曰‘犬戎陷宗周,一部居新豐境內,驪山因而得名。……岐山在崑崙東南乃於闐南方之山。……昆陵、昆淪、崑崙乃胡人語‘喀刺’,即黑山、南山之意。……穆王之前,犬戎已東入關內,故伊蘭族之移民可推至公元前十一世紀。’《上古東遷之伊蘭族》曰‘漢武開西北,如驪軒縣等皆歸化之土人。即公元前二世紀已有粟特民族居於朔方。’《讀莊子發微》曰‘上古火教思想曾隨種族遷徙而傳播於東方。後來儀式選精而形成黃老之學,開後世道家之一派。佛說同乎老莊而仍是國粹。’祐以為今青海‘比摩寺’為李耳化故之址。李耳為太上李老君,生於成都臷天山,非哲學《老子》作者的亳州老聃。今《雲笈七籤》卷四《道教相承次第錄》第一代老君火山大丹治法。第六代老君授張陵雲台治火芝火仙之經。河源崑崙神仙道教之民族值得探溯。舊籍《甘肅夏河藏民調查記》與《川甘青藏走廊古部落》(四川民族出版社九二版譯本)是良好橋梁。

來源:道教學術資訊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7-28 14:44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