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6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西王母與西膜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生活智慧王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5-24 22:08:3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神仙考論中缺不了作為神人的西王母。因為她是女仙之祖,‘九靈太妙龜山金母’。她所住的崑崙山是神仙的始源地,又是‘黃帝’所居。黃帝與神仙是土生土長的道教根本,山原神仙出自崑崙,海上神山亦被崑崙之名。在編述此題時深感識見淺薄,資料未能精純。僅勉輯諸目於次:

  一、西王母之邦乃部族國名,一稱‘西膜’。漢初集先秦事物之《爾雅》以‘觚竹、北戶、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大戴禮》以‘舜時西王母獻白玉琯’。《穆天子傳》言‘天子觴西王母於瑤池之上’。《漢武帝內傳》述漢武帝受經於西王母,完全構成了一部道教傳經儀式典籍。《尚書帝驗期》曰:‘王母之國在西荒。昔茅盈、王褒、張道陵,泊九聖七真(道教最高的三清六輔與三清四禦),凡得道授書者,皆朝王母於崑陵之闕焉。’(圖書集成神異典引)西王母之國是道經所出,有如印度為佛經所出。黃帝與西王膜同在崑崙山,則其書當與中國方塊字有關,應是漢字系統,中原漢族人乃能受其經傳。中國方塊字在秦統一文字前,各地區邦國多異體。現存岣嶁碑、三皇文、巴蜀方塊字(四川戰國銅兵上),道書中的天書雲篆等方塊字今多不識。

  西王母之國或作為仙人之西王母,至少存在有三種情況:(此與‘崑崙山’情況同。)

  ①歷史傳說之西王母:除前舉諸書外,學者多有雲來自西南亞兩河流域之巴比侖。三十年代有‘黃帝’源自巴比侖,巴比侖即崑崙之說。丁謙《穆天子傳地理考證》亦說為加勒底國(西元前十至七世紀)之月神。郭沫若《釋干支》亦指出夏商天文來自巴比侖星座,夏人騶虞即白虎實由參星之巴比侖名稱;商人名殷實蠍星之巴比侖名稱漢寫。這應是傳說或憶古。

  周初的西王母,岑仲勉《中外史地考證》指在今新疆範圍內,即漢書西域傳之南道。但論其種族則引劉師培說:巴比侖古名ama或為西膜之對音。西膜即白色的塞米人(semitic),即閃族(sem);不是塞種(釋迦種saka)。

  ②道教神仙之金母當由部族女王神化。

  ③周穆王所到的西王母部族又叫西膜,似在當時‘八駿’馬可到之處(還得需有可走馬之路道)。若遠至帕米里高原或里海,似不可能。若穆王與武帝所到西王母之邦不是神話虛構,由周秦漢交通工具(馬)看來,應是黃河源崑崙山原,應在今四川、青海、甘肅邊境地區。必需具備:A.此邦有農牧業可以生活,B.馬路可通達,C.語言文字可通或可譯,D.互相交換品的‘商品’應可負載運輸,E.友好或婚戚。

  在時間進程上,從黃帝、舜、崇伯禹、穆王、武帝……經歷約三千年的時間。西王母譯寫為貘、、嫫母,崇、濁、蒙、岷,地望當亦有自西而來的移徙。部族必有通婚對象,除部落或部族內的昭穆(白黑)二分制外。長期隨畜轉流中,山原火耕農業中,商業交換物品中,隨時都可能有新族異族的婚姻與掠奪。在後來稱蒙山西陵氏,大月氏,大宛……。同居在崑崙山原(秦漢在巴顏喀喇山東支)的西王似為閃米人,軒轅氏似為黃種人。此黃帝、西貘本貘黃白兩種族,但文化逐漸混而為一。西王母之姓或姓何,姓緱,但其部子孫多用‘王’氏。王遠與王母之諸女皆王氏。印度的釋迦族是塞種(saka),不是閃米種(semites)。釋迦本允姓之戎,世居敦煌,為月氏迫逐,遂往蔥嶺南奔。釋迦乃印度的塞西安人(費爾幹人),是黃種人居印度者。釋迦種與印度雅利安(白種)、荼羅維荼(綜種)不同種,文化亦異。青海省有比摩赤(彝人稱法師為筆母),傳為老君化胡之廟,至今尚存。塞種(saka)是突闕系民族,歐洲白種人稱塞為‘斯基泰’,與匈奴、鮮卑同系。斯基泰文化在雲南石寨山,在四川三星堆(商周)與巴蜀文化(周秦)中皆有表徵。‘西南夷’的昆明、徙、筰、冉駹、白馬,及蜀山氏、蒙()山,乃至蠶叢、魚鳧、杜宇等氏、羌系中包含著許多民族。黃帝華夏族(後稱漢族)的先民氏(狄、姬),羌(戎、薑)也是昭穆制婚姻兩姓合成。由姓轉氏還經歷了母系父系的轉化。李耳與釋迦都出於獫狁、斯基泰而為華夏文化同根之華果。

  宋.羅泌《路史》論西王母:‘西方荒之國也。獻舜白玉琯及益地圖。《世本》:

獻白玉環、玉佩。《集仙錄》:黃帝在位,西王母使乘白鹿授地圖。舜在位使獻白玉環及益地圖。遂廣九州為十二。複獻白玉之琯以和八風。《竹書》:西王母來賓。特不過西戎爾。’

  清.趙翼《陔餘叢考》論西王母:‘哀帝時,相傳西王母行籌,西入關至京師,會聚祀西王母。《晉書》張軌傳,酒泉太守馬笈言:酒泉南山即崑崙之體也。周穆王見西王母於此山。

宜立西王母祠。又沮渠蒙遜襲卑和至鹽池,祀西王母寺中。中有圓石神圖,命張穆作賦。《史記》條支國有弱水西王母。《後漢書》大秦國傳或雲其國西有流沙,近西王母所居。《北史》大秦國有西王母山,玉為堂室。’除以上各個王母祠外,陝西省涇川縣有王母宮(見《中國道教》九一年第三期〈西王母與涇川回山〉)。我認為這些西王母祠正是漢朝西王母部族所在。其地在川、青、甘邊境黃河曲附近,積石山、西傾山、秦嶺嶓塚山之區。

  二、西王母()部的神秘化內含分析

  《穆天子傳》經多人研究皆遠至中亞或帕米爾高原。至九十年代,鄭傑文《穆天子傳通解》學博且精,結論亦在西域。第一四二頁已經提出交通、糧食供應、運輸等問題,但仍嚴謹地作出了通解與地名考證。穆王是‘周穆王’嗎?穆王的軍隊商旅可能主大隊緇重運輸王經歷絕嶺、沙漠嗎?這是一個具體時間、具體旅行的具體疑問。我認為謎底是古人‘紀實文學’創造,熔生活現實與文藝加工及幻想於一爐。

  ①如和許多神怪小說一樣,如像是園藝家加工的植物造型或盆景,它們是真的花木。《穆天子傳》和《山海經》是戰國時編輯的兩部綜合性叢書,立足於中原文化基礎上整理了邊疆多民族的傳說、神話、歷史。哲學概念上正統化,記載敍述上中原化,人物翻譯上‘漢’化,儘量‘為我所用’而改編改寫(又錯簡、錯解)。‘穆天子’是‘黑王’,他可能是生於‘崇’(蜀山)的崇禹,學(養)於‘西王國’的夏禹,也可能是古蜀王國之‘穆’王。盛姬之國唯見於此,這是蜀山‘成都戟天山’的‘成侯之國’。於中原史中僅此一見。《穆傳》是系統改編。《山海經》系統編為楚國的《五藏山經》外,還有巴巫的《大荒經》,蜀巫的《海內經》,和補輯的《海內經》。兩書皆巫史實記的中原節譯。

②送魂經式的改編。西南民族的《送魂經》是由巫師作法,把死人靈魂送回祖先原來的神山。一站、一驛、一山、一川,靈魂回祖山的經歷路線清楚,是來龍去脈的回顧與講頌。《穆天子傳》講的是蜀山黑王魂歸至‘天彭門’的唸頌結構,記錄了蜀王西境的部族山川,岷山黑王變為周穆王西征神話,但仍留有‘盛姬’遺跡。盛乃成之衍,指西蜀的‘大成’(成都戟天山)。實際上這本蜀王的送魂經是‘天路歷程’,不是地上的里程,而且是長期巫師唸頌的天路。《穆天子傳》寫本中的奇字也是近似《岣嶁禹碑》與《湟文》(出於崇山,峨眉山),巴蜀銅戈上的蜀文(方塊字)。

  ③送魂由天上雲路,越送越遠以至於祖山。‘西王母部兩三千年則由崑崙(巴比侖)越東徙越近。由中亞的閃米白種人經與沿途民族雜交而成為黃白混血種。文化上亦由諸種人文變為鳳鳥所象徵的龍虎婚姻文化。漢武帝拜見的西王母已不需翻譯而直接對歌了。蜀人的方塊字是中原人不懂的,中原方塊字蜀人亦不曉文字。西王母這一部族並非種族(或來自閃米,或來自塞人斯基泰)。西王母即‘女國’。這一母系部族是含溶了許多種人的西山文化部族。正如道教是由各方神巫方士彙溶而成的神教。

  以上①現實地上加神話天路的誌怪合成。②送魂雲路逾送逾遠直到嚮往的神山。③崑崙山越追越遠(因實無此神山,崑崙即須彌即巴比侖)。西王部越遷越近(終在文山即岷山、蜀山)。此三點在時間與空間中交互變化,由古巫(方士)誦唱而形成文字成為奇書。漢族與同血緣的兄弟民族、異血緣的少數民族共同形成了中華文化。漢族本身也是多源的文化民族。

  魏晉人編撰的《漢武帝內傳》已完全是降神的道教壇場法事。但《五嶽真形圖》、《靈飛六甲十二事》系之於西王母與上元太真王夫人是與岷山丹法大有關貘的。出於峨眉或嵩山的《三皇經》;太真王夫人弟子馬鳴生,皆為清城神仙都會(岷山、蜀山)的仙緣道統。《內傳》詳記了授經儀式的程式和詞章。道教傳授經文與講授口訣並重的顯密傳法也明確記載。漢晉時西王母已完全用漢語作歌,不用翻譯。王母侍女田四飛答歌:‘晨登太霞宮,挹此八玉蘭,夕入玄元闕,採蕊掇琅玕’。文學與哲學丹法皆與陶弘景《真誥》中仙歌同。如卷三‘龍胎嬰爾形,八瓊迴素旦,琅華繁玉宮,綺淩崖粲’。卷四‘晨風鼓丹霞,朱煙灑金庭,綠蕊粲元峰,紫花崖下生’。西王母傳於漢武帝的兩部仙經,涉及上清派許多名人。欒巴、封君達、左元放、葛孝先、李少君皆與蜀山有關。

  三、黃帝與炎帝的崑崙山《史記·五帝本紀》:‘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西陵氏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陽。……黃帝死,葬橋山。《山海經》以軒轅之國在崑崙山,在窮山之南。窮山即《天問》:‘阻窮西征’中崇伯生崇禹,求助於山南巫咸以再生的蜀山(今邛崍山西北段)。軒轅之丘在西王母所居玉山西四八零裏(西次三經)。軒轅之山北七百里芨鳩之山是炎帝少女名曰女娃(女媧)之居。蚩尤自羊水(姜水)登九淖伐空桑即黃帝所居之窮山、所葬之嬌山(邛山)。《冊府元龜》雲:炎帝神農氏(烈山氏或即麗軒)薑姓,母曰任巳有蟜氏女。《史記·三皇本紀》作‘母曰女登(喬?)有媧氏之女’。可知黃帝與炎帝是婚姻的兩半族,即姬薑(氏羌)結團。有喬氏即女媧,即管日月運行(天文臺)的女和月母。《史記·趙世家》索隱引譙周雲:‘餘嘗聞之代俗(趙、中山)以未西陰陽所出入,宗其神謂之王父母。’由此知‘羲和與常儀’亦即神話中的女媧與伏羲,後所謂西王母與東王公,實由炎黃(薑姬)演化而出。河北省古之中山國,趙國,皆有麗軒女、鮮虞(釋迦塞種)神話。

《大荒西經》所記‘女媧之腸化為神處都廣之野’。有靈山(巫山),十巫及百藥爰在。有西王母之山,有女子之國,軒轅之國,崑崙之丘。還有天文現象台多處。有‘魚婦’(魚鳧),鸀鳥(魁雀、離堆)。‘軒轅之國,江山之南棲為吉’。顯然皆指岷江上遊山原,在今川青甘三省邊境。又在常羊山後第三條雲‘成湯伐夏桀於章山(即鍾山、曆山、崇山、蜀山)克之。’《史記.秦本記》申侯所言‘昔我酈山之女為胥軒妻,生仲,保西垂’。‘張掖郡有驪軒’(漢書地理志)正是西王母部居地。軒轅之國在岷山之南,當即俄洛白馬氏與嘉戎之居,今汶川、茂縣皆黃地故國。故其子可降居江水、汦水、諾水(黑水)。西王母即俄洛女王(古巴蜀之後多為女王),舜時之西王母、唐武曌時之哥鄰,果洛、哥鄰,崑崙譯音之異寫。河北定縣古有鮮虞為白狄之國。祈姓(氏羌乞姓實即允姓之奸、為斯基泰種)。後改名‘中山’,為趙所滅。‘中山’即‘中人’或賨人,即道教之‘種民’。中山出土文物多似蜀物,蓋其先源同一種民文化。道教之‘肇自河源’蓋指崑崙山的西文化。河北中牟縣亦即中人縣,後藏人‘古宗’即湯所代之‘NFDAB夷’。黃河河曲南山河谷的炎黃及今之彝族當與中亞白種有所融合並有文化互相滲透。

  四、西王母形象與其神格之演變叛

  中國史中傳說幾千年的西王母,最初或與中亞巴比侖有關,有閃米(semitic,semi)人的文化因素。塞種(saka釋迦)即印度的‘塞西安人’,或譯為‘費爾幹’,是敦煌以西的黃種人。《廣宏明集》卷七‘塞種本允姓之戎。世居敦湟。為月氏迫逐,遂往蔥嶺南奔。又謂之懸度、賢豆、身毒、天竺。’(荀濟〈論佛表〉)塞種是突闕系民族,歐洲人稱之為‘斯基泰’,實即‘西伯利亞’師比,‘鮮卑’,與匈奴同系,與月氏等通婚。西南夷的昆明、徙(巂)、筰、邛、冉駹、白馬、髦牛等氏羌(姬薑)系民族與匈奴、月氏通婚而有血緣關貘,成為漢族的兄弟民族,成為中華民族。

西域史上的民族是與史地上的西王母有關的。如鄯善為巴比侖移民,巴比侖古名ama(西膜)。焉居即焉耆即義渠,初在武威以來。禺知即禺氏即月氏,初居張掖武威(涼州)。大宛即大王母,王母寡亦宛族。道書以西王母名婉姈,《大荒東經》‘女和月母之國。有人名(音婉)。乃虞夏雙子星之辰星為馬(吉量)為‘白虎’;殷商天蠍星之參星為蠍為龍(仰紹文化陶瓶上畫有蠍龍);皆與西亞天文有關聯(《郭沫若學刊》一九九三年二期)。所以西王母這一半人半神的崑崙神仙主角、是上古史和道教史很值得探索與溯源的關鍵問題。

  戰國時或前此的西王母形象是‘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大荒西經)。‘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額上飾‘方勝’玉牌)。是司天之厲及五殘’(西山經)。她很像異族可怕形象的鬼(羌)類。神‘陸吾’,開明獸莽在醜(醜)視的情況下,連族名也醜化了(如玁狁)。今存甘肅涇川縣回山所刻摩崖造像‘回中降西王母造’可見其原貌(長七米,高三米。造像時代不詳)。

  所謂‘周穆王’其本來面目似為‘’,即顓頊,為西北羌戎之上帝。《海內經》(古蜀國歷史資料輯編)‘伯夷父(顓頊之師)生西嶽,西嶽生先龍,先龍生氏羌。氏羌乞姓。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鳥、玄蛇、玄豹、玄虎、玄狐蓬尾……’。這當是穆王(黑王)之國(大幽之國),應在蜀山岷江。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已是友好鄰部。堯、舜、夏皆通好往來。‘禹學於西王國’(荀子大略篇)不僅友好,似禹養於舅家、母系‘崇’即西王母。黃帝次妃母即西膜,西膜、西陵縲祖之上系是女和月母,則與女媧對婚之伏義亦即黃帝之先系。此實為伏戲之虎族與女媧龍族之合婚集團。在漢代畫像石、畫像磚、銅鏡上表現之西王母是坐在龍虎座上的神母,配有她的侍從。

  漢代畫像中‘西王母’與‘伏犧女媧’的圖像太多了,今摘西王母畫像兩例:

  1:胡亮〈大邑縣董場鄉殘畫像磚墓拾粹〉(《成都文物》九零年四期)簡摘:A神荼、鬱壘所騎神馬名吉量,亦作吉良、乘黃、騰黃。這種犬戎國‘縞身’(白色),即春秋時之麒麟,戰國後意譯不準確之‘白’(後寫為白虎、白狐、開明獸)。《六韜》名‘雞斯之乘’(斯基泰人所騎神獸)。B西王母戴勝。《藝文類聚》卷四引《典戒》‘人日造華勝相遺,像瑞圖金勝之形,又像西王母戴勝’。磚上是一位端莊秀麗的婦女形象。《焦氏易林》‘駕龍騎虎,周遍天下,為人所使。西見王母,不憂不殆’。兩側各有一雙髻妙女,肩生羽翼。一女持靈芝,一女執嘉禾,是為西王母取食的兩青鳥(即青腰玉女又稱女青)。磚下部有:天祿(鹿),蟾蜍(頭上有雙角),扶靈壽杖的求仙藥老人與五株靈芝,三足鳥(日中金鳥),搗藥玉兔(月中玉兔),九尾狐(由字變為鳳),人身虎面羽人(神仙)。C天彭闕即天門,兩側各有一蛇身人首像,是伏犧與女媧。闕上中立一人首鳥身的神鳥人。西王母居人鳥山;漢搖錢樹(實為桃都神樹之桃變為錢)頂立九尾鳳,大概西王嫫是鳥族下龍虎兩分族。

  2:幹樹德〈東漢崖墓石棺上的西王母像〉(《四川文物》九二年五期)。A此石棺出土於彭山縣雙河鄉河心鳥上,現置於樂山崖墓博物館。B畫面中間偏左是端坐於龍虎座上的西王母,左側為三足鳥和九尾狐,右側靈蟾一,玉兔二(指畫面坐吹簫與彈七絃琴人物,以雙髻為兔耳),求藥人一。這是東漢人的概念。C玉兔可能與仙藥關貘密切,在畫像磚上是兔形持藥或搗藥。在彭山石棺上是吹簫彈琴的奏樂人。月中兔搗藥與簫琴當具有內丹採藥的寓意。D祐按,此石棺另一面為雙闕圖,見於《四川文物》一九八五年一期封二。雙闕在長方條的兩端,而闕中上下分列四神獸:上左神虎,上右為神馬與樹(樹下有伺馬人),下左為鹿,下右為鳳。不見龍與龜蛇,當是西山蜀岷的開明、吉量、麒麟、鳳凰,而前三者實一物之演化。知崑崙實與蜀山岷江同一文化。

  道教的西王母成為一特殊女神,有她的族源與文化淵源。《海內經》(古蜀國地誌)說:‘流沙之西有鳥山。三水出焉(蜀山三江口灌口、關口、瀑口)。爰有黃金、璿璿瑰、丹貨(沙)、銀鐵,皆流於此中。……有監長之國,有人焉鳥首,名曰鳥氏。’《史記.秦本紀》:‘大費生二子,一曰大廉,實鳥俗氏’。索隱:‘以仲衍鳥身人言,故為鳥俗氏’。此與秦人所傳麗軒女王有關。故西王母亦居‘人鳥山’(人鳥山圖有兩種,其一白空恰是虎形)。《雲笈七籤》卷八零〈玄覽人鳥山圖〉‘太上曰:人鳥山之形質,是天地人之生根,元氣之所因,妙化之所用。聖真求其域,仙靈仰其神,敬而事之,存而念之,受而帶之,精而行之,和而密之,無敢懈怠。三氣調均,生身赤子為道種民。其山之上元始天王所居,其山之下眾聖仙真所處。其山之氣生五色之水,名反魂,流液成脂名震檀之香。西王母初學道,詣元始天王,三千年道成德就,應還崑崙之山。臨去辭元始天王,共刻銘人鳥山上。九老仙都君、九丈人圖畫山形佩於肘。天帝寫空中之書以附人鳥之體,百年一出以傳真人。道士有此山形及書文備者便得仙度世,遊宴崑崙。……同志者還房進胙,不得妄與非法之人。夫妻接待,皆同此法,不同不得交會。……遊行山澤,威制五嶽、三河、四海、八溟、九地。一切神靈奉迎拜謁。切德流佈,五年、七年、不過九年,超登三清矣。’

  《道藏》六冊六九六頁有〈玄覽人鳥山圖〉文多一段雲:‘太上玉晨大道君曰:人鳥山名甚多。或名須彌山、玄圃山、大地金根山、本無玄妙山、元寶同山、神玄七變七轉觀天山,一山七名,總號玄覽。……山中自然有金液還丹,七寶靈香。山外空虛之字,誦之在心,訣在師口。’此冊四四頁中‘鳥母持瓶,召攝六酆’;七八六頁上‘王方平為上相,治月氏國人鳥山’,提到人地線索。

  道教的西靈金母又名玉華靈妃、太玄母。名‘九靈太妙陰陽化生萬道元母高皇帝尊’。‘太虛九光白玉龜台金母元君’乃長生大帝之聖母。生八子,長生大帝乃長子,一身三名:南極長生大帝,太陽九龍扶桑日宮大帝,高上沖霄玉清王。世所稱‘九天玄女’或即‘太玄母’之化身,又稱‘玄母’。故玄母化形為人頭鳥身或鳳身麟頭,元始皇上人則化形一身九頭。若見龍頭鳳身之人,或一鳥九頭,此則元始天王下降兆身,道欲成也。崑崙山即人鳥山或靈鳥山,鳥母即西王母。山上有紫燕、鳳鸞、白雀、鶚、雞、靈鵠、赤鳥、青鵲。《洞真八素真經》曰:‘八素飛精,二景玉文,生於空洞之中,明於龜山之顛、玄圃之上、積石之陰’。則靈寶、上清經皆由西王母傳出。‘上清總真主錄南極長生司命君’姓王諱改生字易度。則王母之子姓王。從王母降於茅盈之室的南嶽真人,赤松,西城王君,方諸葛青童都可能是王母的兒子或徒兒。《道藏》廣字一雲‘紫微夫人姓王諱清娥字愈音,是西王母第二十四女’。《真誥》‘阿母第十三女王媚蘭’。上元王夫人,南極王夫人皆姓王。故木公亦號‘王公’。西王母姓緱姓何姓揚姓回,王公不書姓。《道跡經》雲:‘老子西過大龜之山,見太真王母食玉文之棗,又食碧桃紫梨’。

來源:道教學術資訊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7-26 15:5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