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7-2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171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7714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福建閩侯縣青口鎮靈濟宮歷史悠久,香火旺盛。本文在多次調查的基礎上,詳細地介紹了靈濟宮的歷史沿革、廟宇佈局、碑刻內容,記敍了《靈濟宮神文誌》的發現經過和文獻價值,同時也記敍了1999年9月靈濟宮特邀‘中國武當山道教科儀法團’啟建七晝夜的‘羅天太平祈福清醮·水陸大普渡’法會的情況。
1999年9月14日至20日(農曆八月初五至十一日),靈濟宮特邀‘中國武當山道教科儀法團’啟建七晝夜‘羅天太平祈福清醮·水陸大普度’法會,由於筆者曾多次到靈濟宮調查,並對靈濟宮的歷史進行初步研究,與靈濟宮管委會交往甚密,所以事先就接到盛情邀請。九月十四日,我們帶領七名研究生,前往靈濟宮觀摩法會,並順便對靈濟宮進行全面的考察,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一、靈濟宮簡況
靈濟宮全稱洪恩靈濟宮,其歷史悠久,據《靈濟祖廟記》和《靈濟宮記》載,早在五代後晉開運四年(947年),青圃鼇峰山建造靈濟廟,祭祀徐知政、徐知諤(二徐真人)等。最初廟宇十分簡陋,實際上是一座茅屋。北宋太平興國八年(983年),靈濟廟被山洪衝毀。不久,遷廟址於芝嶼,翌年告竣,稱芝嶼祖廟,後世稱靈濟祖廟。祥符元年(1008年),又在潢溪建分廟,稱社壇。政和七年(1117年)潢溪社壇已為殘垣斷壁,遂在龍首之東建造新廟,即後世的洪恩靈濟宮。靈濟宮在南宋隆興元年(1163年)、開禧二年(1206年)和鹹淳八年(1125年)先後三次擴建,初具規模。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朝廷賜予‘靈濟’廟額。
明代永樂十五年(1417年)正月,明成祖詔令大規模重建閩侯縣青圃洪恩靈濟宮,詔書曰:‘重新起蓋合用的人匠軍夫,木植磚瓦等料,著工部行文書去辦。’工部接旨後,下文福建佈政司會同佈按二司經辦,要求修復洪恩靈濟宮‘務要整齊,本年四月二十六日興工,次年五月初六完成,繼於南京鑿石碑並龜跌航海而來,仍集夫萬人建立’。負責督造的官員有內臣張達、錦衣衛親軍指揮使司委官張貴、太常寺少卿周訥、福建指揮使童俊、福建行都司委指揮韋庸、福建佈政使司右忝政祖述、福建按察司副使許昇及福州府、閩縣官員。重建後的洪恩靈濟宮自金鼇山下沿山勢建至山頂,計有三重門、六座宮殿和法堂、道房、鐘鼓樓、禦碑亭、牌坊、客舍等大小建築物二零零餘間,四周環繞宮牆,整座建築據說是仿照帝王宮殿而成,金碧輝煌,故其大門楹聯這樣寫道:‘欲觀北京皇帝殿,先看青圃靈濟宮’。
由於明代帝王的大力扶持,使‘靈濟香火遍及一方,當時人物繁盛,隨處立廟,如玉水、清江、桂宮、嶽山、玉阪、富山、旗龍、新安、江尾、石舍、蓬山、青布之西南北至於白鹿合山、福藏、護法、迦藍殿廟,雖異香火,皆本於祖宮,其實洪恩祖宮之一源也。’特別是永樂十五年(1417年)明成祖下詔在北京皇城西側建造洪恩靈濟行宮,‘東西蓋親睦注生堂,兩廊將帥兵從皆依福建祖宮。’正統元年(1436年),明英宗下詔擴建靈濟行宮。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秋,明憲宗又下詔擴建靈濟行宮,翌年告成,規模之大遠遠超出前代,佔地面積達947畝。其規制:‘正為玄都、紫府前後二殿,中為穿堂,堂前為軒,後殿左右為無極、通靈二殿,前後東西列威虛、明闡、顯佑、高玄四殿,殿各翼以畫廊,殿之前為大闡威門,旁東西有辟門二,前列碑亭四、鐘鼓二、玻璃磚紙樓二。又前為天樞總門,旁東西亦辟門。又前為山門,匾曰“洪恩靈濟宮”。旁東西亦辟門,門內列雲板鐘樓二、幡竿二、井亭二、門房二、神庫二、廚一、法堂、道房、方丈東西一間,計總三百五十有奇。周圍繞以堅垣,以丈計長八十三又五尺,廣五十七又八尺。山門外蓬萊閬苑,二牌坊東西對峙。南蔽高垣,延袤五十七丈許。垣以南為靈濟桃源堂,堂廡房舍若幹楹,亦繞以垣。’
清代以後,無論是福建靈濟宮還是北京靈濟宮都走向衰微,福建靈濟宮大片土地被書院和民居侵佔,規模逐漸縮小,雖然在清代和民國時期多次修葺,但僅僅是小規模地修修補補,無法再現當年的輝煌。
本世紀五十年代以後,殘存的殿宇被佔用為糧倉。1988年,靈濟宮還原為宗教活動場所,進行大規模的修復,雖然輝煌的程度和規模還不能與明代比擬,但已初具規模,建築面積有1972平方米,1991年三月被確認為閩侯縣文物保護單位。具體佈局如下:(見圖)
靈濟宮供奉的神像頗多,多是歷史人物,簡介如下:
正殿為金闕洪恩真君徐知證和玉闕洪恩真君徐知諤。徐知證和徐知諤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南唐書》、《十國春秋》等史籍有他們的傳記。據《靈濟祖廟記》和《靈濟宮記》等記載,後晉開運二年(945年),閩國發生內訌,王氏向南唐乞援,徐知證、徐知諤率查文徽、邊鎬等數萬大軍入閩平定內亂,大軍駐紮今閩侯青圃時,秋毫無犯,且剿滅盤踞在鼇峰山上盜寇,百姓感恩戴德,遂在鼇峰山上立二徐生祠。翌年,二徐昇天,降靈於鼇峰,百姓‘歲時伏臘,祀事罔缺。’北宋時,二徐被當地百姓私諡為‘護境感應王’。宋至道元年(995年),改封為金闕真人和玉闕真人。元代元貞二年(1296年)上述封號才得到朝廷的確認。明代永樂年間,二徐的封從真人上昇為真君,封號的字數也從原來的十八字增加到三十二字。此後,明宣宗、英宗、憲宗相繼加封二徐,封號又從‘真君’上昇至無以復加的‘上帝’,故正殿俗稱上帝殿。
永安宮,又稱親睦堂,供奉二徐的父母,即聖父齊玉忠武真君和聖母田氏仁壽仙妃。
注生堂供奉二徐的夫人,即徐知證的夫人天房眾衛母顯佑陶元君,和徐知諤的夫人天房眾衛母節靜陶元君。
前典右側供奉的神像有永安留守使邊大元帥(邊鎬)、許大元帥(許文績)、右監門都統使趙大元帥(趙煌)、節度使魏少爺。
左側供奉的神像有武安留守使查大元帥(查文徽)、嶽大元帥(岳文昌)、左監門節度使魏大元帥(魏岑)、馬大元帥。
前殿神像之前還有兩排塑像,右側為右相、戶部、兵部、工部、地符使者、秋報,左側為左相、吏部、禮部、刑部、春報。
總管府全稱水陸部總管府,供奉鄭總管神像,據《靈濟宮神文誌》記載,鄭總管為鄭翊,而當地廟祝則認為是率船隊七下西洋的鄭和,但從神像來看,並非太監裝束,且有五縷鬍鬚。百姓認為,鄭總管最為靈驗,故在靈濟宮的各神殿中,總管府的香火最盛。
刁元帥府供奉刁彥能,香火也較盛。最值得注意的是,刁元帥府右側牆壁上還保留著據說是明代永樂年間的彩繪宗教壁畫,儘管這些壁畫斑駁陸離,但仍可以看出畫匠功力不凡,十分珍貴。
二、靈濟宮的碑刻
靈濟宮現存碑刻最有歷史價值的是《禦制洪恩靈濟宮碑》(見圖),該碑豎立在刻於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為石灰巖質,通高6.2米,寬2.06米,厚0.62米。碑頂為半圓形的浮雕雙‘蟲離’,篆額相傳為解縉所書。黿趺座高1.9米,長4米,寬2.55米,是福建省保存至今最大的古碑之一。該碑豎立在木構的碑亭之下,1991年三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黿趺是從南京沿海路運來閩侯,由於碑石碩大,費了許多周折才安裝上去,《閩都別記》用文學的形式作了描述:
其石龜運至靈濟宮,將已立之碑記卸下抬開,在此龜背上鑿孔,安原位,將碑抬上龜背豎立,竟抬不上。搭天車,亦不能上。弄至二日不能成立,皆以龜大而高,又光滑,人不能立腳。正無主意間,忽聞神龕後有人言出詩曰:
若要石碑立,除非不見龜。
眾聞之,揭起神帳看何人說此,惟有神像無人。皆以神來指示,眾共猜詳。一老者趨出曰:‘是了,可先挑運土塊石頭,將龜盡堆埋土中,只露脊上鑿孔,四旁皆堆土,果不將高,又有立腳之地。待碑立了,再開除去土,龜便現出。神叫汝如此行為始能成功也。’眾以為然,即行運土立碑,至今如故。
尚存的《禦製洪恩靈濟宮碑》已殘缺,碑文也不全,雖《福州府誌》等文獻有記載
,但不是全文照錄。筆者在這次調查中發現的《靈濟宮神掌故》、《靈濟宮神文誌》一書,則有碑刻全文,儘管文字較長,但很有史料價值,抄錄如下:
朕惟自古英賢為名臣,著庇民之功,沒為明神,讚天地之化,鼓動流蕩,行乎兩間,以蔭福斯民;禦災捍患,欨枯吹生,濯濯洋洋,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蓋非自慮所可得而測也。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其此之謂歟?惟九天金闕明道達德大仙顯靈溥濟真人江王、九天玉闕宣化扶教上仙昭靈博濟真人饒王,其功德充溢,蓋若是巳。神南唐之胄,生有民社之勳,沒錄仙班之籍。伯仲齊美,花萼聯芳。領職上天,耀靈下土。呼吸回應,電邁風行。下民是冒父母其依,慈祥仁愛,物賴以寧。乃者朕躬弗豫,用藥百計,罔底於效。神默運精靈,翊衛朕躬。頃刻弗違,隨叩隨應。屢顯明徵,施以靈符。天醫妙藥,使殆而複安,樸而複起,有回生之功,恩惠溥矣!盛矣!朕揆德涼薄,何由獲茲?永懷神惠,曷其敢忘。海深嶽峻,其然有極。蓋有功必報,國之恒典。是用祝冊加封神號伯曰:清微洞玄沖虛妙感慈惠洪恩真人,仲曰:高明弘靜沖湛妙應仁惠洪恩真人,舊號俱如故。大新廟宇,亢爽軒豁,稱神所棲。爰敕有司,屢潔香火,春秋祭祀。歲易時衣,給灑掃五戶。表朕悃幅,答神洪庥。雖然,神功之厚,而報齎薄,神固無貴於報否,在朕心不能已矣。夫天地之德曰生,神體天地之道,弼充化機,出幽入明,翕張欻忽。遨遊太清,監觀四方,利濟群生,在天壤昭若,此固有不可得而名言者。乃彰神跡,勒於貞石,樹之於廟,垂示無窮,並貘以詩曰:
天產英靈為世傑,出入幽明猶一觀。
生著勳勞保甌粵,沒為明神崇偉烈。
茫茫海甸倚芘樾,雨陽寒燠調以製。
冬無淩兢夏無暍,殄氣運殄靡颶颲。
下稷高黍歲穰桀,驅拂不詳走妖蠻。
晨鐘暮鼓樂髫耋,卓其鼇峰俊且載。
蜿蜒迴抱天造設,春蘭存芳秋鞠馝。
寒泉白石激清潔,神之遊兮羽葆翳。
飛雲翩翩導幢節,欻來忽往靈僁僁。
呼吸回應速以偈,濟利溥傳無時愒。
四時報響繁獻醊,衛朕之功疇與埒。
惟矢銘心與刻骨,書恩著德勒堅碣。
垂示萬古昭日月。
永樂十五年五月一日
除了《禦製洪恩靈濟宮碑》,靈濟宮尚有三方碑刻值得介紹:
1.《重修靈濟宮碑記》(碑高2.06米,寬0.975米)
聖王之製祀也,德施於民則祀之,為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禦大災捍大患則祀之,非是族也不在祀典,文功烈於民者也,前哲今德之人,所以為明質也。古來聖帝明王、忠臣義士、孝子仁人,生而祀之,樹功德於茲土。沒即風雨於其廟之壇壝之金碧而旃檀之,刲羊釀酒熱香而禮拜之。當其奔走趨蹌以禋祀,盼饗昭假,來格述歆人之吉凶禍福。囗聆聽而神之靈爽飄忽,亦時陟隆,則人之精魂夢寐而不能去,此祀典之所以可久而可傳也。閩青埔鎮有靈濟宮者,徐氏宮也。五代時閩省越王後裔作亂,餘苗猖獗於青埔。真人兄弟承南唐王命,興師掃除妖氛,庇是定禍難者。百姓幸獲安堵居之。乃真人遂棄官爵,釋兵權,入青埔鎮煉丹。保其終身不復還朝。歷有宋元明清以來,功德在人,靈爽在天,變現之跡,呵獲囗之,敕封為靈濟真人。嗣是神功丕增,祀典特隆,於春秋祭器備藏於右室。凡民間有疾痛屙癢,奇怪難療之病,無囗山嵐瘴疫之不時,無不於神乎。犬馬牛桑麻禾麥之不蕃不庶,無不於神乎。是禱人之與神也,既無苦而叩而不應。以是觀之,非所謂勤勞者乎,非所謂能禦大災捍大患者乎,非所謂前哲今德之人,生而有功德於茲乎。夫然則宮廟之壇壝之金碧而旃檀之,刲羊釀酒熱香而禮拜之。非黷也患也,祀典之可久,而可傳者,生而有功德於命,招撫海來,路過青鋪,登神宮而讀神碑,知神之功德,亙千秋而不磨,而歎神之廟貌,半欹側而待圯。因是撫軍劉公與予同志因屬之,以載而山門廊郭堂殿宮寢,無不壯麗,巍巍乎一方巨觀矣。夫大臣代撫軍之新斯宮也,豈為一人福恩,祀典所囗崇,既不可無以妥之,藉神之庥,以惠茲蒼生。於以廣之德澤,則斯宮之新,殆將以垂千古雲爾。
康熙十五年歲次辛亥四月穀旦立 左都禦史郎
2.魏趙二帥公田碑(碑高2.85米,寬0.70米)
靈濟宮魏趙二帥上膺上帝簡任駐治之節鉞,為兩囗之幹城,自明迄今四百餘年矣。
鄉之人有祈有報,鹹沐神庥。是以每歲仲春吉日,請駕巡視鄉閭,驅邪錫慶。但費用每有不給,猶未是以報答神靈。時渡頭彙水之地曠,爰集鄉議,於其斫填,砌為田以充費用。歲在丁亥十一月,鳩一鄉丁口,兩輪協作,共三千工。阻於淫雨,甫得其半。越戊子之冬部,複循前規,又集三千工。田竣,約得下湄一石有奇。斯田也,人之力歟,抑神之靈也,當永為二帥典。異日九峰,不得言分,鄉事不得擅廢,佃農不得霸耕。後之為十甲、為總理、為董事,仍當兢兢保守,庶足以永神靈之赫奕,亦無忘吾鄉眾此日之艱辛雲爾。
大清道光十年仲秋吉日
鄉長林常壽
十甲長 方昌華 林守端 鄭用州
林永善 林葉哲 林希發
程興椎 曾伯方 王正元
地保 吳祥實
泊總理董事鄉眾仝敬立
3.魏趙二帥公置龍源碑(標題為作者另加,碑高2.35米,寬0.63米)
魏趙二帥辛卯之歲公置龍源,
——壩用銀七十五兩正,遞年載幹租六百斛。理壩之人,隨時公囗,不得霸佔。其租為帥府迎祥之費,其水為通鄉潤田之需。凡有修理此壩,仍貘此租揆用,不得分割,永傳公業,毋得改移。各戶捐題,開列於左:
道光十一年仲夏吉日
鄉長林常壽
十甲長 方昌華 林守端 鄭用周
林永善 林葉哲 林希發
程興椎 曾伯方 王正元
地保 吳祥實
捐題人(五十九人,姓名略)仝立
三、《靈濟宮神文誌》
據《禦製洪恩靈濟宮碑》記載,二徐真人曾顯靈為明成祖治癒重病後,受到明成祖的推崇,在京都和福建修建規模浩大的宮廟。此後,明憲宗、明英宗的《禦製重修洪恩靈濟宮碑》均沿用此說。然而,顯靈治病不能使人深信,民國《福建通誌.壇廟誌》記載這樣的一件事:
明代初年,青圃靈濟宮‘歲久荒廢,有男子曾甲灌園其中,神棲於乩,甲虔奉之,書符療病,驗若影響。永樂間,成祖北征不豫,事聞,詔曾甲入侍,運乩有驗,命立廟皇城西,賜名洪恩靈濟宮。’《福建通誌》的記載要比《禦製洪恩靈濟宮碑》的記載可信許多,但仍有許多疑問,如明成祖怎麽會知道曾甲這樣草民並讓他來治病呢?
筆者於1993年在靈濟宮作實地考察時,聽說有一位名叫曾其祥的醫生珍藏一本《靈濟宮神文誌》的書,詳細記載其祖先到北京治永樂皇后病的歷史,十分珍貴。我拜訪了曾其祥先生,他說確有此書,但不能輕易示人。後來,我又與他見過面,送給他有關靈濟宮的資料,並再次提出讓我讀讀《靈濟宮神文誌》,以便推進二徐真人的研究。但曾先生仍不同意,我一直排念此事,遇到靈濟宮管理人員,便詢問此書,均表示不容易看到,甚至懷疑是否有此書存在。這一次帶學生到靈濟宮觀摩道教法式,拜訪了靈濟宮附近的一位卜卦先生,我們除了向他瞭解有關卜卦的事外,還向他打聽曾其祥先生和《靈濟宮神文誌》一事。卜卦先生告訴我們,曾先生不久前病逝。我們當時想,《靈濟宮神文誌》恐怕要失傳了,很失望。想不到的是,卜卦先生說,曾先生生前有一位好朋友在當地醫院當醫生,他也許知道《靈濟宮神文誌》這本書。我們抱著試試看的態度,隨卜卦先生到當地醫院,找到了那位醫生。醫生說:確有此書,他親眼見過,可能還在曾先生生前住的閣樓裏。曾先生的夫人不識字,也許當作破爛扔掉了。在我們的請求下,醫生帶我們來到曾家,但曾夫人不在家,請人找了回來。我們說明瞭來意,曾夫人同意讓我們到閣樓去找。閣樓很矮,由於曾先生去世後沒人居住,故到處是灰塵,十分淩亂。我們翻箱倒櫃,好不容易從一個黃色的小布袋中找到了手抄的《靈濟宮神文誌》。真是皇天不負有心人,我們不禁發出這樣的感歎。
《靈濟宮神文誌》用毛筆抄在一塊黃色的長條布上,不分卷。在書名《靈濟宮神文誌》的左右分別寫道:威靈濯濯更洋洋,衛國安民績愈彰。不獨聲名昭日月,永同地久與天長。下方有《真君破穢咒》和《開經玄蘊咒》。收入《靈濟宮神文誌》的作品有《靈濟宮神文誌》、《永樂十四年欽建北京靈濟行宮》、《二真君扈駕出征事跡》、《二真君靈跡》、《永樂十五年欽賜青鋪靈濟宮祖宮》、《永樂十六年欽賜靈濟祖宮印信服物》、《永樂禦製祝文》、《禦製洪恩靈濟宮碑》等,其中有些作品收入《徐仙真錄》,而《靈濟宮神文誌》首次發現,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靈濟宮神文誌》的前一部分記載二徐真人從人到神的演變過程,第二部分記載曾家祖先到北京為帝後治病的事跡,第三部分記載永樂帝敕封諸神的情況。其中第二部分比較有意思,轉錄如下:
大元三年,有曾叔正父名濟,世居建陽縣黃華山人,因弟如驥,官典護事,宋祚忘,驥死國難。濟挈妻子倛般金鼇峰二王生祠旁住。有子名金,時入贅於陳家。濟善知術數、星蔔、地理、符藥、醫方。元十一年籌資重修靈濟宮,由是主其祠,體神乩,以符藥濟人。金生子陳孫,年廿,專事外馳,不務生業。一日,醉宿橋上。一丐形人,以手拍其足,曰:‘子仙風道骨,凡驅富貴如探囊取物,何不自惜如此?’陳孫起而揖之,見其行不踐地而去,忽不見。歸聞於祖和,和曰:吾偕汝父由福清出,羨於金鼇峰奇秀,卜而居之,虔奉二真君,以符藥濟人,誠心積德,或有善報,必在汝身也。’未幾,和與金相繼而歿。陳孫……於永樂八年募緣並己家資重修靈濟宮。宮之東,構一小室,挈妻子而居之,使便奉祀,濟人求請符藥之急者。至永樂十三年十一月,內欽差福部郎中至福建催各項未完錢糧,至大田驛,生背瘡沉重,醫藥難效。驛官任真者請曰:‘梁山地方有神,刻木為手,懸於梁上,扶神乩人曾陳孫者,叩之能書人死生禍福,以符藥醫人。’任真遣往靈濟宮降乩,乩雲:‘吉。’陳孫以符藥醫之,立愈。王羽到宮叩謝,願施黃金一百兩,大新廟宇致謝。乩曰:‘吾明自有大施主報,何必區區一百金。’十二月廿四日,王羽回京複旨,值國母亦生背瘡,太醫束手無策。詔醫賞文張排全國各地。聞陳孫揭榜應詔晉京,王羽俱奏其事,奉旨禮聘。曾陳孫奉二真人香火赴南京,降乩療皇太后愈後,二真君又降乩示,永樂應遷都燕京。永樂帝奉行遷都,曾陳孫奉二真君香火隨駕燕京。永樂敕旨於紫禁城內建靈濟行宮,塑二真君神像,四時祭祀於永。十四年,永樂天子病危,百藥罔效。永樂命大臣親王代朕往行宮禱告真君,曾陳孫祝祀降乩,乩雲:‘王子來求仙,丹成上九天。吾附爾身去,聖法顯無邊。’後曾陳孫奉真君代施以靈符,濟以天醫妙藥,使殆而複安,樸而複起。永樂欽賜曾陳孫對繕一百天,以報其德,並禦賜金牌,禦書:‘見級大級。’……(永樂十五年)十二月初二,陳孫奏:‘臣前名陳孫,因母是姓陳,實祖父乳呼,今請改為神孫。’禦書曰:‘善,敕曾神孫冠帶奉祀。’
上述記載有幾個問題值得進一步探討:
1.關於是誰給明帝王治病,《福建通誌.壇廟誌》說是曾甲,明人黃瑜的《雙槐歲鈔》說是曾辰孫:‘有道士曾辰孫者,扶鸞則二神降之。文皇帝遣人禱祠輒應。間有疾問神,神降書藥味,如其法服之,每奏奇效,辰孫大被崇齎。’現據《靈濟宮神文誌》記載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青輔曾氏是元初從建陽遷入,始祖為曾濟,從祖曾金,曾金入贅陳家,所生的兒子從母姓,名陳孫,就是陳孫到南京為永樂帝治病,後來,應陳孫的請求,永樂十五年禦賜恢復原姓,名神孫。
2.關於曾神孫是誰介紹到朝廷為皇帝治病,《明史》記載:‘禮部郎周納自福建還,言閩人祀南唐徐知諤、知誨(證),其神最靈。帝命往迎其像以廟祝以來,遂建靈濟宮於都城,祀之。帝每有遘疾,輒遣使問神,廟祝詭為仙方以進。’但《靈濟宮神文誌》的記載不同於《明史》,說是永樂十三年十一月,內欽差福部郎中王羽至福建催各項未完錢糧,至大田驛,生背瘡沉重,醫藥難效。後來派人求神藥於靈濟宮,藥到病除。王羽回京複旨,值國母亦生背瘡,太醫束手無策,就鄭重向皇帝推薦陳孫入朝治病。《靈濟宮神文誌》記載的事情經過似乎更能讓人相信,但查閱《明史》,並無名叫王羽的人,所以又令人生疑問。很有可能是《靈濟宮神文誌》把名字搞錯了,但故事情節卻有一定的事實依據。
3.關於曾神孫到底為誰治癒病的問題,明成祖、明憲宗、明英宗等均認定是二徐真人顯靈為明成祖治病,但《靈濟宮神文誌》則說是曾神孫先治癒皇太后的病,後來又治癒明成祖的病。民間傳說更為離奇,《靈濟宮掌故》說:
當時國母患疽,禦醫難治,生命垂危。永樂天子草詔天下,賞文張排全國各地,誰能醫得母後安恙,封官進爵。時神孫公揭榜應詔晉京為國母施治。吾祖曾神孫確有神醫妙手,望國母年近古稀,面色陰晦,言語呢喃,腰身強硬,聲嘶喘急,骨瘦如柴,患疽數月旬,檢其瘡貫脊,遍背皆腫,上至肩腋,下至腰肋,漫腫如背包袱,上身有汗水下身焦,五臟風熱攻於肌骨,風毒猛暴,瘡頂雖溫而不甚熱,膿尚未成。脈沉實煩躁,外無囗,赤痛深於內,此乃陰陽失調之疾也。邪氣至盛,遏絕經絡。由於既失託裏,又失疏通,於夫失和營衛也。禦醫會診案載此症難治,吾祖亦此症確是難治,幸於根腳未散。其邪既深,便宜疏通臟腑而絕其源。其法:先以八仙消毒,飲配五爪龍仙草,化氣成膏外敷。隨漸瘡由陰症轉為陽症,由漫腫收斂腫,脈得浮數而得力,此乃回陽之症候也。內服八寶犀黃丸,兼內託排濃之劑,計治八十餘天後,國母其瘡安愈。其恙複常。永樂天子以大孝安天下,故大開國宴,致謝始祖曾神孫,賜神醫之號,譽傳全國。
查《明史》,永樂十三年,明成祖的嫡母馬太后和生母碩妃均不在人世,也就自然不可能為她們治病了。然而,治癒明成祖的疾病就足以炫耀一番了,為什麽還要編造為皇后治病的故事呢?實在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時至今日,在青鋪一帶,百姓只知二徐真人顯靈治癒皇太後疾病的傳說,而不知曾神孫治癒明成祖疾病的歷史。
還有兩點還值得指出,一是從行文看,《靈濟宮神文誌》和《靈濟宮掌故》均為曾神孫的後代編寫,既有更能反映歷史事實的一面,也難免有溢美之詞的一面;二是《靈濟宮掌故》收入的內容除神話傳說外,還包括《禦製洪恩靈濟宮碑》、《欽賜敕建青鋪靈濟祖宮》、《永樂禦製祝文》、《永樂禦賜靈濟宮印信服物》、《永樂設官道人役管守靈濟宮》、《欽賜靈濟宮香燈月俸》、康熙《重修靈濟宮碑記》等,對研究靈濟宮的歷史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四、靈濟宮道場儀式
靈濟宮供奉的神靈眾多,每逢神靈誕辰,輒舉行道場儀式,其中農曆五月初五的魏元帥誕辰、七月十五徐知諤誕辰、九月十七徐知證誕辰、九月廿一鄭總管誕辰最為隆重,往往還要演戲酬神。
經上級有關部門批准,靈濟宮管理委員會定於1999年農曆八月初五至十一日(公曆九月十四日至二十日)特邀武當山道教科儀法團啟建七晝夜的羅天太平祈福清醮·水陸大普度法會,關於此次法會的緣起,《青圃靈濟宮特邀‘中國武當山道教科儀法團’啟建七晝夜的‘羅天太平祈福清醮·水陸大普度’法會通告》寫道:
……欣逢盛世,眾善信人等承天地覆載之恩,蒙神聖匡扶之德,憫念大地幽囚長居黑暗,並因近年來境土多有凶兆,如家庭欠吉、謀事不遂、邪祟相侵、十惡傷亡等。由是本會領各分堂暨眾善信人等諏吉己卯年八月初五至十一日恭就宮內設壇,邀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十堰市政協副主席、武當山道協會長、武當拳法研究會副會長王光德道長率領武當山道教科儀法團啟到宮主持法會,並由本地區散居正一派道士協助分設“羅天醮壇”、“延生堂”、“度亡壇”,運心啟建七晝夜的“羅天太平祈福清醮·水陸大普度”道場。以報天恩,兩利陰陽。
本次道場,…按正統道教儀範舉行法會…弘揚愛國愛教、行善積德、濟世利民的道教宗旨。體現道教養生、煉丹、醫藥、齋醮、符錄、法術、預測等傳統特徵。宣揚靈濟宮諸神和地頭列聖的神威,祈求風調雨順、境土太平、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消災解厄、作事如意、普度眾生、幽冥超昇……
據我們瞭解,此次法會的目的除了《通告》中所說的那些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與鄰近的穆嶺寺競爭。去年,穆嶺寺邀請龍虎山道士舉行盛大的法會,在當地產生巨大的影響,並獲得可觀的經濟收入,使穆嶺寺得以大興土木,修葺一新。靈濟宮管理委員會聽說穆嶺寺今年還要搞盛大法會,擔心附近信徒全被穆嶺寺吸引去,故精心籌畫此法會,並請來武當山道教科儀團與之抗衡。此次法會另一個不便對外公開說明的但又是實實在在的重要目的是募捐資金。在法會舉辦之前,靈濟宮管理委員會就發出《青圃靈濟宮特邀‘中國武當山道教科儀法團’啟建七晝夜的‘羅天太平祈福清醮·水陸大普度’募緣單》,到處張貼,要點如下:
捐獻數額 享受主要權利 備注
5000元以上稱會首,主持所有道場儀式,賜予金質護身符一面。限額10名,投標產生,以金額多少為序
500元以上每日到壇捧香盤,參與道場組織活動,賜予銀質護身符一面。
300元以上姓名上法會功德碑,待遇略高於平安醮主。
153元以上安排一日午供、進鬥、發綵帶、紀念品、一餐午齋、開葷等。本鄉醮主鬥升自備外鄉醮主需管委會提供鬥升,另加53元。
153元以下姓名在道壇中張榜公佈,賜予門榜一張。
1000元以上本次法會理事,姓名勒碑紀念。
1000元以上宮、觀、府、廟、堂募緣者,按團體名義勒碑紀念。
1330元超度壇的特超級
330元超度壇的甲超級
230元超度壇的乙超級
133元超度壇的丙超級
分堂募緣 以總題緣金額排列團體名次,行香參境、放水燈等。
七晝夜的羅天太平祈福清醮·水陸大普度法會儀式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天上午:開壇、安龍請水、祭灶、薰壇;
下午:揚幡、排榜、請聖、安位。
第二天上午:天地、祝將、祭幡、敬天拜表;
下午:三官經、三官科、三官懺、晚壇。
第三天上午:壇經、拜懺、單朝;
下午:祖師經、祖師懺、晚壇經。
第四天上午:早課、祭幡、北斗經;
下午:北斗懺、慈航經、晚課。
第五天上午:壇經、天地科、天地經;
下午:拜懺、祖師經、晚壇經。
第六天上午:天地、祝將、祭幡、敬祖師表;
下午:拜祖師懺、晚壇。
第七天上午:早壇、祝將、祭幡;
下午:回向、送神、落幡;
晚上:普施、送河燈。
羅天太平祈福清醮·水陸大普度法式由龍虎山道士主持,當地道士配合,十分隆重,既保存著濃烈的道教傳統,也有一些地方特色,甚至出現受現代生活影響的色彩。如進入靈濟宮山門,兩側佈置有用竹紮紙糊成的三十間商店,每間商店門上寫有店號,象徵三十六行,前面備有香爐,以祈求各行各業繁榮昌盛。但進一步觀察,發現店號已經不是傳統的三十六行,而完全現代化了。左側十八行分別是:為民藥店、美容理髮、發達鐘錶、萬金飲食、家興磁磚店、便民郵電局、大眾沐浴室、陽光電影廳、為讀者書店、平安汽車出租、興順珠寶店、塑膠製品店、新興傢俱店、人民衛生院、摩託車店、壯志旅壯、檯球店、歡樂歌舞廳;右側十八行分別是:發達家電店、萬通五金店、滿意液化氣店、如意花店、日增水產店、萬福水果店、上用品店、兒童玩具店、麥當勞、文明酒家、平安肉店、興旺百貨、新新布店、日昇糧店、振興金店、大眾銀行、肯德基、致富加油站。
注釋
參見林國平、彭文宇《福建民間信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
《徐仙真錄》卷4《福建靈濟宮》。
《徐仙真錄》卷1《香火源流》。
《徐仙真錄》卷3《禦製重修洪恩靈濟宮碑》。
《洪恩靈濟宮事實》。
《閩都別記》第170回。
《明史》卷299《方伎傳.袁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