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0-11-2
- 最後登錄
- 2019-7-1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2706
- 閱讀權限
- 140
- 文章
- 5315
- 相冊
- 16
- 日誌
- 25
狀態︰
離線
|
位址
白河鎮關仔嶺段二六四、二六四之一、二六七、二六七之一、二六八、二六九之四、二六九之六、二六九之八、二七○之一九及二七○之二○等十筆地號
年代
清康熙四十年(西元一七0一年)
大仙寺位於白河鎮仙草里,枕頭山之西麓,亦即在關子嶺群山的尾閭,俗稱舊岩,碧雲寺為新岩。
相傳大仙寺為「仙人拋網」靈穴,而碧雲寺為「半壁吊燈火」靈穴,兩地一氣相連,靈光互映。
明鄭時,參徹禪師受到鄭軍咨議參謀均陳永華將軍之請,渡海來台講授佛理,禪曾掛褡駐錫於六甲赤山龍湖岩。
康熙四十年,路經關子嶺,見此地山明水秀,便決定結茅定居下來康熙五十八年(1719),更自龍湖岩迎請一尊觀世音佛祖來此奉祀,誦經說法深獲鄉人敬仰,於是集資建廟。
其後經洪至高、鶴齡禪師(乾隆年間),王得祿、允謙禪師(嘉慶年間)及同治年代吳至高、日據時代廖炭等,歷次改建規模甚大,壯麗巍峨。民國十四年先後迎奉東京妙心寺阿彌陀佛和印度白玉佛於此後,成為南台灣佛教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