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95|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丹法守竅淺談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生活智慧王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6-14 01:28:4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守竅是道家修為的重要方法,在今天很多煉功的人尤其喜歡,但是大多不得要訣,致有局部之功而無全體之力,甚至某些要竅守不得法,反成陰陽偏失之弊,尤其丹道的守竅,與一般氣功大不相同,作用更差別很大,很多人不明於此,以為意守丹田、存想丹田就是煉丹功,若以熱氣為周天,以意想紅丸為大藥,以氣團感覺為結丹者,皆類此弊。守竅不得法,會導致真元外泄,一時氣感強烈,以為周天打開,實際是耗損真元,徒生幻相,與丹功證驗差之天淵也。

    同時呢,也有一些煉丹功的認為,守竅之法乃局部之功,非先天之道,一著色身百無是處,乃有寄神身外之法,心息相依於外,忘身大定,本屬丹修之一脈正法,但若一味以忘定為法,真機現前不能得機得竅,當面錯過,乃是失機。遇有水火失調,仍一味忘身不管,實非妙法。不明諸竅功用,如何內運玄機。記得曾與師有一段話,假期去見師傅,問師傅做什麼,師說守了守竅,我時正有此偏見,於是奇怪問師,守竅不是後天有作有為之法嗎?師說,離了守竅不得真陽,玄關一竅守不得嗎?三關九竅,每一竅都有大用,過去的人根器好,有好多人只是守了個大竅就得道呢。於是為我說諸竅體用證驗,又舉三豐真人話“七返九還之法,下手興功,先將上竅陽裏真陰,入內金鼎氣海之中,與下竅真陽配合……”,及“夫功夫下手,不可執于有為,有為都是後天;亦不可著于無為,無為便落頑空”等與我略說,乃知守竅有種種大用,無怪乎丹道以爐鼎(只以清修說)為一大秘密也。

    丹道在初關時,尤其重視守竅,雖然各家自有法訣,但大體是要守竅的,進入中關後,才逐漸轉入無為階段。所以,守竅是丹修的一種基本的功夫,它不僅僅是為煉丹功所用,實際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調心煉意的過程,竅若守不好,就去做無為的功夫,往往到頭落空,基礎不扎實,很難昇華。

    人體的竅非常多,除去一些特殊作用的重要關竅外,最重要的還是傳統所謂的三關九竅,前輩對此大多都有略略的點破,但很少明說,把它當作秘密天機嘛,雖然沒有透徹地說盡,但對初步的修學者是足夠了。我師教我的入手方法,就是所謂“門徑一竅”,前人有雲,“山根一地,亦名玄牝,於此內觀,學到一念不生,自能豁然內辟,神由黃道直達中黃,自覺寬廣高深無際,乃為內玄牝。從此寂體如初,直可深透造化玄牝,遂與元始祖竅一鼻孔出氣而頭頭是道,豈僅尋著一身祖竅者。故丹道之妙,始基於此。”我後來見到印度一些古老的瑜伽修法,也有從這裏下手的,可見這個雖然只是方便之一端,但卻是很好的方便法門。關於此竅的守法,大略說,先要淨心定氣,心神清淨才可以守,一開始最好是心息相依守在身外,待有變化後才入竅守竅。另外,不論什麼竅,最好是由此竅為過度再去守,不要直接去守,因為這裏是神出入的門戶,雖然廣義說神是無處不可以出入的,但最主要的道路是這裏。尤其是下竅,守時要把握好真機,守竅是在竅開後才有竅可守,所以往往前人都直接稱為“凝神入竅”,而不是在竅外去守,之所以說意守丹田是假口訣,就因於此。三關九竅,各有大用,在丹道的不同次第會體現出不同的境界和功能,三關九竅的修為,實際是丹道的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與密宗的三脈七輪相映成趣,所以丹道得真藥後,要在此中運煉。當然,如果是泥水,不含真金,如氣通周天之類,也是沒有什麼用,三關九竅你過一百遍也是老樣子,只是自己玩感覺而已,沒有真正的身心效驗。

    祖竅能不能作為入門的門徑呢?對有的人而言,守這裏是不合適的,而且,這裏也不適合在心意沒有清淨前就守,因為只有清心寡欲之後,才有清空之神光可凝,一團燥火是不可以用的東西。但對很多人而言,這裏的確是很好的門徑,這個問題,實際涉及很多的丹道基本原理,是有它的道理的,並不是象有些人說的一無是處。

    凝神入氣穴,古來丹書指為妙訣,然其中卻是有次第的,不是一開始就可以做成的,丹法哪有那麼容易得先天呢。因為我們要入氣穴,首先要竅開才能入,這樣神入氣中,氣包神外,才是入。而許多人往往誤會認為意守丹田就是凝神入氣穴,這是大錯特錯,這哪是入呢?而且,在入前,要有個凝神在前,神若不凝,散於外界,是不可能入氣穴的,即使遇到竅偶然開,也會錯失良機。另外,凝神與意守,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和操作,意守,是集中注意於某處,而凝神則是凝斂我本來之明漸返而脫離於任何一處--若明于此,可知以祖竅為門徑、為標月指,是有道理的,因為神的出入雖然遍及六根,但在眼而言是最常用的,從此處作為路標,凝清空之神漸返,是很容易見效的,所以丹書有“含眼光、凝耳韻、調鼻息、緘舌氣”的“小四相和合”的口訣,大致上都是即六根為標月指而離於六根來操作的,這就是“不迷性自住”,當然,“性住氣自回”,神氣不散於外,而能逆返歸元,才有“氣回丹自結,壺中配坎離,陰陽生反復”的造化。若以意守丹田為口訣,則始終落在竅外,離丹道遠矣!

呵呵,“昔日逢師傳口訣,只要凝神入氣穴”,知凝神入氣穴之法,自能入丹道正途。

來源:紫雲居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頭像被屏蔽

禁止發言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1-6-18 10:40:34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7-31 01:0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