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7-3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179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7754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符,它不是道教特有的東西,早在西漢以前就出現了「符」,有:節符、符信,以及竹使符、銅使符、虎符等。
當時只把這些「符」作為君臣之間、人與人之間表示証信的器物。
如:《漢書‧孝文本紀》中的記載:「初與郡國守相為銅虎符、竹使符」,其中,並沒有為人治病與消災解厄的作用,也沒有宗教的神秘色彩。
在早期的道教符籙中,有一類符稱為「符命」的,也就是符瑞,即是說上天符命的象徵。
顯然,這是將地上的皇權美化為君權神授,在人世間,「符」體現了最高統治者的絕對權威;在鬼神的世界裡,道教符籙則使法師具有了不可抗拒的超越人世皇權的法力。
同時,另有一些符稱為「策」,古人命官授爵,以策書為符信,《周禮‧春官‧內史》:「凡命諸侯及公卿大夫,則策命之。」以策名符,象徵權力。
此外,有些符則稱為「符傳」,《神仙傳》卷二記載,仙人王遠給蔡經一符一傳,注曰:「凡傳皆以木為之,書符信於上,又以一板封之,皆封以御史印章,所以,為信也。」
符由象徵信物的作用,演變為具有預測事變的神秘色彩,是與兩漢天人感應說、讖緯學說的興起,以及《河圖》、《洛書》、星辰信仰的影響,是分不開的!
漢平帝時,王莽首先利用讖緯符瑞,預言天命要他作皇帝,為他的篡位奪權,找到了一個「承天命,用神令」的藉口。
緊步其後塵的是漢光武帝劉秀,他也是假借符命而即帝位的。
《後漢書‧光武本紀上》:「宛人李通等,以圖讖說光武云:『劉氏復起,李氏為輔』」,李賢注:「圖,河圖也,讖,符命之書,讖,驗也。言王者受命之證驗也。」
這時,符就象徵著上天的意志,是天命神令的指示,與原始的符信含意,是完全不同了。
在早期道教中,也以把符文看作是上天下達神明指令的手段,是天神給予的信物。
《太平經》卷114上的記載:「是生神之願,輒有符傳,以為信行。」
早期的民間道派,吸收了民間巫師傳用的一些法圖,如三張的五斗米道,被稱做「米巫」,太平道中亦多有巫覡的雜法。
釋道安曾在《二教論》之中,譏笑早期的道教為「鬼法」、「左道巫氣」。
由此可知,早期的道教正式形成教團之後,民間巫符也就轉用為道符的一種了。
符文的驅邪治病之說,實際上,是在五斗米教的創始人張道陵時期,才產生出來的!
傳說,張道陵曾往陽山治妖,有毒龍於深水池中興風作浪,張道陵書符一幅,投入水中,龍妖即時逃去。
從此以後,張天師門下就大力宣揚畫符治病,驅邪伏魔,符籙有鎮鬼去殃、保護家室的作用了。
不但對於存活於世的人有此作用,就是埋葬死人時,也經常要書畫鎮墓符。
如:盧縣曹氏墓出土的解除瓶,洛陽西郊出土的解注瓶,均畫有日、月、星辰等的符圖。
在當時的自然科學、醫療衛生落後的社會中,認為人會生病,是因妖魔作怪或自己的過錯所造成的。
因此,懺悔謝過,驅邪伏魔,就可以讓病痊癒,所以,很容易就接受了張天師畫符治病說。
魏晉南北朝以來,符文被道教各派所採用,符的意義,又更添了神秘的宗教色彩。
法師畫符用的是毛筆、墨錠、清水、硃砂、五色土紙、或絹、木、竹筒、陶瓷、門、窗與牆壁等,作為道符的載體。
符文書寫,多以大、小篆、蟲書、雲篆、象形畫等結合使用。
符圖的使用,通常的外用法為:佩帶、沈水、埋地、貼掛、點塗、洗拭、雕刻等,內用法則為:燒灰、服用、吞服等。
符文是一種畫在紙上的象形會意的文字圖形,就其物質結構看,毫無醫療的作用,道士宣傳它的治病功能,是道門內把它看做是從上天那裡所得到的調遣鬼神權力的兵符或護身符,是驅鬼避邪、祈禳賜福的發令書。
就精神面來說,有時卻是有著不可思議的力量,因為道教的符籙圖文,是多種宗教意義的集合體,道士們從這種奇妙莫測的文字中,尋找精神的寄託,在幻想中體現對自然、對社會的征服心理。
它作為人與神、人與宗教世界主宰力量溝通的媒介,這是宗教超靈感應的體現,是人類希求藉助他力來戰勝現實社會中邪惡、災害的精神力量之象徵。
來源:紫雲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