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753|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道教禮儀】認識道教[8P]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只要大家攏甲台灣米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6-23 11:43:2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道教是我國唯一固有的宗教,主張「遵天法祖,利物濟世」,宗源於黃帝,闡揚於老子,而成教於道陵天師,世稱黃老之學。

 

 
道教承襲我國上古宗教思想與祭祀制度,因遵天法祖而倡導崇德報本,故云:「道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祖宗者,類之本也。」所以道教的家庭都同時設有神龕及祖先牌位,或是天地君親師牌位,必須奉祀神明也同時敬祖,是道教與其他外來宗教所不同的最大特色,也充分表示道教與信徒對祖先的慎終追遠及家庭、國家民族的向心和認同感。因此,道教所歸納的中心教義,就是「忠、孝、和、順、仁、信」的行持六訣,及「存好心、說好話、讀好書、學好樣、做好事」的修身五箴。循其資歷,由學道、知道、奉道、行道、修道、得道而達到極高明、極博大、極精微、極神化、及悠久之至高境界。

 

 
道教係屬多神教,舉凡天地、斗闕、星宿、三界、四極、五方、八位、山川,社稷以及有功於國家民族人民者均予崇信。神分為先天與後天二大類。最高之神為 三清道祖,所以,道教徒又稱三清弟子。三清就是先於天地萬物的宇宙原能一切的本體, 玉皇上帝則係萬天之主。由人修鍊成神者有神、仙二大類。仙人係修成大道,具自在無礙之神通者;神人則為有功德於國家、民族、人民者。故神之本義為:「才智技能超絕者」,「有功德于民者祀,唯聰明正直者神」,因成神之要有五:一曰法施於民;二曰以勞定國;三曰以死勤事:四曰能禦大災;五曰能捍大患,成其大事者為大神,成其小事者為小神,所以得道果位成仙成神,人人均可躋,出世入世咸能成功。

 
我國民間道佛雜揉現象十分普遍,尤其以台灣因經歷日據時代摧殘,道教受政治壓迫情況更為嚴重,道廟非佛非道,被譏為「有廟無教」,是宗教上之異常現象。其實,佛教初傳中國時,國人難以接受,乃以當時流行的老、莊學說詮釋佛經,一切制度力求漢化,並稱為「佛道」,其後乃以道、釋並列,因此與道教相似之處不少。但以基本教義而言,道教相信感應,主張修心鍊性;佛教主張慈悲,相信明心見性。道教徒希望得道成仙,神仙是道教的最高人格表現;佛教徒希望涅槃成佛,極樂界是佛教徒嚮往所在。

 
道教採多神論,富強烈民族色彩,無末世論,而且是積極的宗教;佛教寺院不供奉道教神明,信徒尋求解脫和來世福報,出世思想濃厚。道教以宮、觀、廟、府、殿、壇為道士及女冠奉祀神明與闡揚教義之所。神稱天尊、上帝、大帝、帝君、真君;女神則稱元君、娘娘、母、后、妃、夫人;護法神稱靈官、天君或元帥、將軍;瘟部神或保境神多稱王爺、千歲。信徒已傳度或奏職為入教之階,號稱三清弟子,高道則稱真人、先生、○○子或仙子,神職人員名為○○仙官或仙卿,用法號,但須冠上本姓,以拱手為禮,教儀稱齋醮,不尚血食之祭。修行者功行圓滿過世時,稱為飛昇或羽化。佛教以寺、庵、精舍蘭若為僧尼禮佛修持之所在,禮拜對象稱為佛、菩薩、羅漢,護法為韋陀或伽藍。信徒以皈依為入教之梯,自稱三寶弟子,出家男眾稱比丘,女眾稱為比丘尼,在家男眾稱優婆塞,在家女眾稱優婆夷,出家眾用法名,須去本姓改姓釋,以合十為禮,其教儀稱為佛七或法會,功行圓滿往生者,稱為圓寂或涅槃。

 

本文摘錄於道教諸神聖紀   作者 張檉先生


資料來源:玉皇玉聖宮官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SOGO榮譽會員

自由之鷹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1-6-23 18:16:12 |只看該作者
道教是土生的宗教:道教是中國古代宗教按其自身內在的邏輯,經過長期的歷史發展而形成的,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起源於自然的崇拜:華夏先祖崇拜自然、崇拜鬼神,盛行溝通人神意願的占卜等多種方術。
這種原始宗教逐漸演變成殷周時期的對「天」或「上帝」崇拜和祖先崇拜。到春秋戰國時期,古代宗教經歷了顯著的理性化演變,與社會文化知識的分化。諸子紛起,百家爭鳴,其中尤以道、儒、墨(三家稱為「顯學」)、陰陽家、神仙家等,在文化史上都有相當深遠的影響。形成的條件:至漢代,社會對宗教又產生急迫的需求,儒學發生宗教化,佛教也於此時傳入。在這種社會背景下,當時崇尚黃老的思潮,兼綜合各家思想,並與傳統的鬼神崇拜、神仙思想、陰陽術數等逐步合流;從而,為中國文化「根柢」的道教的形成準備了必要的思想條件。

道教教派的成立:東漢順帝時,道教早期經典《太平經》已經成書。張陵也於漢安元年(142年)受得「正一法文」和「正一盟威秘籙」,遂入蜀傳「正一道」(俗稱「五斗米道」)。他設立「二十四治」,廣收徒眾,訂立規條,形成道教中第一個教派。道教於此時正式創立。稍晚的光和(178-184)中,張角在東方廣傳「太平道」,建立起「三十六方」的道教組織。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7-31 03:47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