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10-3
- 最後登錄
- 2025-6-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8213
- 閱讀權限
- 140
- 文章
- 5795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自由時報記者楊宜敏/員山報導〕本報日前獨家報導家住宜蘭員山的吳明一說,詔安吳家有供奉「大使公」(台語)的習俗,獲得回響;住在南投的沈家後代沈鋕場聯繫上吳明一,告知在雲林斗南大東泰安宮奉祀的「武德侯」,應該就是詔安吳家奉祀的「大使公」,但「大使公」是沈彪,不是「沈得湖」,建議他可以走一趟泰安宮,進一步作確認。
員山詔安吳家喜獲回響
在宜蘭縣員山鄉經營「庄腳所在」民宿的吳明一,家中奉祀「大使公」,他說,長輩們口耳相傳,說詔安吳家早年在福建時,與張、簡、廖三姓有嫌隙,一姓不敵三姓,幸當時奉令南下平南蠻的沈姓將軍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詔安吳家感恩在心,後代塑金身奉祀,敬稱他為「大使公」,世代由大房長孫負責奉祀。吳明一說,「大使公」因為面貌姣好、英俊,平南蠻時,怕被當地女性看上,所以,都會戴上面具;最早詔安吳家奉祀的「大使公」金身是有戴台灣俗稱「瘋鬼仔殼」的面具。
因戴面具的神明,難免會嚇到小孩子,後來改以「點七星」的方式取代;吳明一說,他小時候家裡有「大使公」的記憶起,就是臉上「點七星」的模樣,後來,因為金身老舊,他的阿嬤送去「剃面」整修,竟恢復他俊美的原貌至今。
吳明一說,他聽長輩說「大使公」叫「沈得湖」(台語),但因為都是口傳,正確為何?他並不清楚,所以遇到同為詔安客家人又姓吳,他都會追根究底地多問一句,你家有奉祀「大使公」嗎?希望找尋詔安吳家的親族,把他所不知道的「大使公」與詔安吳家間歷史補起來。
這則故事經本報披露後,遠在南投經營福山製茶場的沈家後代沈鋕場從網路上看到這則新聞,發現新聞所述及的內容,跟雲林縣斗南鎮大東泰安宮奉祀的「武德侯」,雷同度極高,包括面貌姣好、曾任將軍、戴面具、甚至與張、簡、廖三姓間的故事,幾乎一樣,只是「大使公」叫沈彪,不是沈得湖。
沈鋕場說,可能是客家人與閩南人發音上有所不同、加上都是年代久遠,又都是口耳相傳,才會把被封為「武德侯」的沈彪,說成是台語音很相近的「沈得湖」。
沈鋕場先打電話告訴吳明一有關雲林斗南大東泰安宮奉祀「大使公」的訊息,他覺得雙方很有緣,所以,事後又寄了泰安宮出版的沈家族譜「唐朝功臣武德侯世紀傳」,給吳明一參考。 族譜中記載,「大使公」經常打扮成商人模樣,深入蠻區探聽消息,因為面貌俊秀,蠻女見之,常喜歡親近,所以,探得情報相當順利;當時,他輔佐陳聖王(元光)領兵討伐福、興、泉、漳、潮各州盜寇,受到聖王器重,經常委以先鋒之職,勇不可當,因為是聖王的先使,才會被敬稱為「大使公」。
吳明一喜獲回響,他說,有人寄媚兒給他,也同樣提及雲林斗南有個廟奉祀了「大使公」,所以,可信度很高,有機會的話,他打算到雲林斗南走一趟,也不排除將來號召在宜蘭詔安吳家的親友,組團到斗南去祭拜家族恩人「大使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