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46|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生活智慧王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6-30 00:42:3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齋的原意齊和淨,即祭神前使自己身心清潔,言行規整,以表示對神的尊敬之意,它的根源是從古代祀神、祈福等巫覡儀式中發展而來的。古人祭祀鬼神,特別講究淨民誠意,在《莊子·人世間》中,莊子就假借顏回與孔子的對話說明,澄心靜慮,不存雜念的“心齋”,比“不飲酒,不茹葷數月”式的“祭祀之齋”更重要。古人認為只有誠心誠意,鬼神才會受到感動,來消災降福。否則心不誠則神不靈。所謂“及其將齋也,防其邪物,訖其嗜欲,耳不樂聽,心不苟慮,手足不苟動。”《禮祀·祭法》說的就是這種意思,《孟子·離婁》:“齋戒沐浴可以祀上帝”。《禮記·曲禮》:“齋戒以告鬼神”,說的都是這種意思。如果說:“齋定其心”是表現人們對神的虔誠之心,那麼“潔淨其體”,則在謊誠之心上又增加乞求神靈庇佑的迫切心情,希望借助超人間力量來拯救自己。他們認定神與人一樣有同情與憐憫之心,誰最受苦,他就同情誰,誰最虔誠他就憐憫誰。在這種儀式中,人們或是沐浴齋戒,不近腥葷,不行房事,以表示自己虔誠,或毫無保留地向神傾訴自己的罪愆,以求神的寬恕,或折磨肉體求得神的憐憫與同情。因此,對神的真誠信仰,加上“齋定其心,潔淨其體”及自我折磨,正是“通神”或“見鬼”的門徑,所以《禮記·祭法》又說:“齋者精明之至也,所以交於神明也”。
  
早期太平道與五斗米道時,已有齋醮活動。《太平經》中載有向天神祈禱和稱謝等儀式,太平道和五斗米道都施行符祝,令病人悔過。五斗米道的祭酒,還負責為病人向天、地、水三宮請禱,五斗米道還規定於五臘日“齋戒沐浴,朝真行道。”看來原始道教時期齋醮活動內容還不夠豐富,科儀也不夠完備,後來太平道遭受鎮壓,張魯的五斗米道被招降,它們的齋醮科儀逐漸荒廢了,迨魏晉南北朝貴族道教改革原始道教,對齋醮科儀進行整理和補充,特別是道教大師陸修靜對齋醮科儀十分重視,他在總括三洞的基礎上,撰寫了眾多的科儀著作,《無上黃錄大齋立成儀》說:“陸天師複職撰次,立為成儀祝香啟奏,出官請事禮謝願念,罔不一本經文”。後來逐步形成了所謂九齋十二法,三錄七品,六種齋和十二種齋等。

  
所謂十二齋《洞玄靈寶五感文》說:上清派的齋法有兩種,叫“絕群離偶法”和“孤影夷豁法”。靈寶派的齋法有九種,叫金錄、黃錄、明真三元、八節、自然、三皇、太一、指教等。正一天師派有一種叫塗炭齋。這些齋法各有不同,上清派的兩種比較簡單,主要離群索居,獨處靜默,絕食服食,抱元守一,和佛教禪定方式很接近,而靈寶派各齋就比較複雜。據《隋書.經籍志》、《洞玄靈寶五感文》記載,大體上在舉行齋儀時,要先築壇三層,每層“皆置綿絕,以為限域”,即每層都用竹柵欄與繩子圍起來,而在每層中,又各開若干門,其中最上一層開十門,酷似八卦陣,各門都是一種象徵。在壇口上安五張台案,書五方天文,“天文”上各鎮以一枚金龍,一爐香火,在重壇之下,又用十二個小道士,手執幡、扇、鶴羽、節旌、跟著主持齋儀的道士吟誦步虛、繚繞旋轉,但齋儀上的主角不是道士,而是為祈福消災而來敬神建齋的俗人,稱為“齋主”。據《隋書·經籍志》說,他們首先齋戒沐浴,不食腥葷五辛,不行房事,然後畢恭畢敬,依次進入齋壇,“魚貫面縛,陳說愆咎,告白神祗,晝夜不息”,一連進行三至七天或十四天,頗似基督教的懺悔禱告。而正一派的塗炭齋“以苦節為功”“以黃土泥面,被發系著欄格,反手自縛,口中含壁,覆臥於地,開兩腳相去三尺,叩頭謝罪”,一連三十六天。據說這種齋法威力無比。各種齋的功用,《聖紀經》說:“上清齋可先拔九幽,次及家門,後及己身。靈寶齋可以上清天災,保鎮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清微齋法》說:“金錄齋可以安國家、玉錄齋可以保佑六宮、黃錄齋可以拔度兆民。明真齋可以遷拔亡歿,洞淵齋可以解禳疫癘,有各種各樣的解釋,但內容大同小異。後來隨著時代的變遷,很多齋法有的失傳、有的被淘汰。

  本來“齋”“醮”二者是有區別的,但後來二者又連稱起來,難分彼此,有說唐以前齋法多於醮法,唐以後醮逐漸將齋法“融化”,及至近世發展成為三種,一是設供敬神活動本身稱為齋,屬於設供齋;二是飲食有一定限制,屬於節食齋;三是去俗去思,一心向道,稱為心齋。

來源:紫雲居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1-6-30 22:10:42 |只看該作者

回覆 #1 絕對官僚 的帖子

齋,是道教對其崇拜儀禮的傳統稱呼。《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稱,「燒香行道,懺罪謝愆,則謂之齋」。早期道教有自己的祭祀天地水三官的儀禮,但仍十分簡單。魏晉南北朝時期,逐漸繁冗,並且創立了各種儀禮的名目。三籙齋名就是對不同儀式使用範圍和不同功能的傳統分類。《上清靈寶大法》稱,「齋法起於中古。晉宋之間簡寂先生始分三洞之目,別四輔之源,疏列科條,校遷齋法。又唐時張清都經理之餘,尚未大備。至廣成先生薦加編集,於是黃籙之科儀典格燦然詳密矣」。南朝劉宋高道陸修靜在收集和整理道教齋醮之法的基礎上,將儀式區分為九齋十二法。其中三籙之名一直流傳至今。

三籙,指的是金籙齋、玉籙齋和黃籙齋。據宋代高道白玉蟾的《海瓊白真人語錄》稱,「三籙者,一者金籙齋,上消天災,保鎮國王,惟帝王用之;二者玉籙齋,救度人民,請福謝過,惟后妃臣僚用之;三者黃籙齋,濟生度死,下拔地獄九幽之苦,士庶通用之」。由此可知,三籙齋法使用的範圍是隨尊卑而別的。其次,據南宋的《靈寶玉鑒》,金籙齋「可以清寧兩儀,參贊天地,祈天永命,致國休徵,衍百世之本支,培萬年之社稷,皆天子事,非有朝旨不可為也」。明正統《道藏》收有冠以金籙之名的經籍有約十七種,均與皇家之祈壽、延壽、上壽、放生、懺方、度人和投簡等有關;玉籙齋「諸王公侯為之,可以固本寧邦,藩屏王室;大臣將相為之,可以斂福賜民,安鎮寰宇,或資以調和鼎鼐,或籍以燮理陰陽,非庶人所可為也」。明正續《道藏》收有冠以玉籙之名的經籍約有八種,其儀之內容多有奉旨建齋和頌讚當今皇帝、皇后的字樣,但其程式與金籙齋類科儀大致相同。黃籙齋是專為超度亡靈而起建的度亡道場,《靈寶玉鑒》稱,「下元黃籙,星宿錯度,日月失昏,雨暘愆期,寒燠失序,兵戈不息,疫厲盛行,飢饉薦臻,死亡無告,孤魂流落,新鬼煩冤,若能依式修崇,即可消弭災變,生靈蒙福,幽壤沾恩,自天子至於庶人皆可建也」。正續《道藏》收有大量冠以黃籙字樣的齋儀經籍。蔣叔輿《無上黃籙齋立成儀》稱,「開度七祖,救拔三途,黃籙大齋,最為第一」。

明代以後,齋名和醮名經常連用。許多原列為齋儀的內容都被列入大醮之中。特別是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和變化,中國幾千年的帝王制度的廢棄,因此明清以後,已很少有新的金籙和玉籙類的儀禮文獻出現。當今道教宮觀中只是在祈禱世界和平、國富民強時所建之道場,纔使用金籙齋之名。而普通道教徒參預的齋醮活動多為黃籙齋類的齋儀,例如,清明普度黃籙法會等等。

參考資料
1.《洞玄靈寶五感文》
2.《靈寶玉鑒》
3.《道門定製》
4.《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
已有 1 人評分SOGO幣 收起 理由
ntyang1961 + 2 您的真誠回覆內容精闢,堪為表率,值得鼓勵 ...

總評分: SOGO幣 + 2   查看全部評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7-31 04:3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