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0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種類介紹] 信陽毛尖茶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終身義工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論壇特頒成就勳章 超級版主勳章 發帖狂人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IQ博士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手工藝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7-11 19:44:0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信陽毛尖茶的品質特徵
    信陽毛尖茶外形條索細、圓、緊、直,色澤翠綠,白毫顯露,內質湯色嫩綠明亮,熟板栗香高長、鮮濃,滋味鮮爽,餘味回甘,葉底嫩綠勻整。
    信陽毛尖茶清代已為全國名茶之一,1915年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1959年評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1985年獲中國質量獎銀質獎,1990年獲中國質量獎金質獎,1982年、1986年評為部級優質產品,榮獲全國名茶稱號,1991年在杭州國際茶文化節上,被授予“中國茶文化名茶”稱號,1999年獲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金獎。
    信陽毛尖茶優異的品質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全國知名茶葉專家的好評。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彭衝題詞:“發展商品經濟,促進信陽繁榮”;雷潔瓊副委員長及全國人大民委副主任愛新覺羅. 溥傑題詞:“淮南茶信陽第一”;國家內貿部茶葉處處長、高級工程師、國家茶葉專家評委組長於傑說“信陽毛尖為茶葉珍品,在全國100 多種綠茶中,獲國優金獎的唯有西湖龍井和信陽毛尖兩種”並認為“茶香味濃難比毛尖”。

    信陽毛尖茶的起源與發展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信陽本沒有茶,鄉親們在官府和老財的期壓下,吃不飽,穿不暖,許多人得了一種叫“疲勞痧”的怪病,瘟病越來越凶,不少地方都死絕了村戶。一個叫春姑的閨女看在眼裏,急在心上,為了能給鄉親們治病,她四處奔走尋找能人。一天,一位采藥老人告訴姑娘,往西南方向翻過九十九座大山,趟過九十九條大江,便能找到一種消除疾病的寶樹。春姑按照老人的要求爬過九十九座大山,趟過九十九條大江,在路上走了九九八十一天,累得精疲力盡,並且也染上了可怕的瘟病,侄在一條小溪邊。這時,泉水中飄來一片樹葉,春姑含在嘴裏,馬上神清目爽,渾身是勁,她順著泉水向上尋找,果然找到了生長救命樹葉的大樹,摘下一顆金燦燦的種子。看管茶樹的神農氏老人告訴姑娘,估下的種子必須在10天之內種進泥土,否則會前功盡棄。想到10天之內趕不回去,也就不能搶救鄉親們,春姑難過得哭了,神農氏老人見此情景,拿出神鞭抽了兩下,春姑便變成了一隻尖尖嘴巴、大大眼睛、渾身長滿嫩黃色羽毛的畫眉鳥。小畫眉很快飛回了家鄉,將樹籽種下,見到嫩綠的樹苗從泥土中探出頭來,畫眉高興地笑了起來。這時,她的心血和力氣已經耗盡,在茶樹旁化成了一塊似鳥非鳥的石頭。不久茶樹長大,山上也飛出了一群群的小畫眉,她們用尖尖的嘴巴啄下一片片茶葉,放進得了瘟病人的嘴裏,病人便馬上好了,從此以後,種植茶樹的人越來越多,也就有了茶園和茶山。
    固然,這只是個美麗的神話,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願望,但信陽毛尖確有著悠久的歷史。考古証明,信陽種植茶葉源於戰國中後期,距今已 有兩千餘年,唐代茶聖陸羽所著的《茶經》,把信陽列為全國八大產茶區之 一;相傳武機時天因飲信陽茶治好了腸胃病,特賜在毛尖產地車雲山上建千 佛塔一座,以彰茶功;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嘗遍名茶而揮毫贊道:“淮南茶, 信陽第一”;1915年,信陽毛尖漂洋過海,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一舉奪 得金獎;1958年,“龍潭牌”特級、一級信陽毛尖獲國家銀質獎,1988年, 榮獲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金獎,1990年,龍潭牌特級信陽毛尖在全國名茶評 比中以“形美、色翠、香高、味濃”奪得總分第一名,榮獲國家金獎。全國名茶僅兩枚金牌,“龍潭牌”信陽毛尖不僅與“西湖龍井”並駕齊驅,且在 色、香、味上更勝一籌。信陽毛尖不僅走俏國內,在國際上也享有盛譽,遠 銷日本、美國、德國、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

    信陽毛尖茶的採摘與製作
    陽春三月,茶芽開始萌發,“清明節”過後開始採摘,“穀雨”前普遍開采。春茶採摘時間為40天左右,五月底以前采的為春茶,也叫做“頭茶”,開采的頭兩天,數量很少,稱之為“跑山尖”,多在“穀雨”前採制也稱為“雨前毛尖”。五月底春茶結束停采5至於天,再采為夏茶,採摘時間為一個月左右。八、九月間,秋芽萌發,采之則稱為“秋茶”。秋季萌芽多為養樹而不摘,於是便有“頭茶苦、二茶澀、秋茶好喝捨不得”之說。
    採茶時,不采老(葉),不采小,不采馬蹄葉(魚葉),不採茶果(花蕾、小茶果實),對夾葉則及時采盡。製作特級毛尖,只採摘1芽1葉初展;一級茶採摘1芽2葉初展,二級茶採摘1芽2葉至3葉初展為主,兼有2葉對夾葉。三級茶採摘1芽2至3葉,兼有較嫩的2葉對夾葉。四、五級採摘1芽3葉及2至3葉對夾葉。
    新鮮芽葉採摘後需及時炒制。炒制的工藝規程是:青葉入生鍋—熟鍋—初烘—攤涼—複烘—擇揀—再複烘—包裝入庫。炒制“生鍋”起殺青、初揉作用,葉片軟綿,初步形成泡松條索,嫩莖折不斷,即全部轉入“熟鍋”。除繼續起蒸發水份作用外,主要是進行做條、整形加工,並使之發揮香氣。熟鍋炒制後,及時進行初烘,徹底毀滅茶葉殘餘 的活性,防止氧化劣變,並初步發揮其色香味和固定形狀作用。初烘後攤涼2至於小時進行複烘,複烘之後擇揀,再熱烘一次即可密封。除人工炒制茶葉外,還有機制。唐代時用水車帶動茶磨,將磨碎的茶葉製成團茶;50年代,用過簡易筒形揉茶機和水利揉茶機,大大提高了工效。特別是由信陽縣茶葉總公司、龍潭牌茶葉總廠開發研究的茶葉機械初制加工技術,結束了信陽毛尖必須依賴手工炒制的歷史,把信陽毛尖的炒制技術提高到新的水平。

來源:中國茶葉知識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4 23:57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