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5-12
- 最後登錄
- 2025-5-1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0009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367051
- 相冊
- 1
- 日誌
- 8
    
狀態︰
離線
|
華嚴經行願品末卷所列十種廣大行願中,第八曰常隨佛學。若依華嚴經文所載種種神通妙用,決非凡夫所能隨學。但其他經律等,載佛所行事,有為我等凡夫作模范,無論何人皆可隨學者,亦屢見之。今且舉七事。
一、佛自掃地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柰耶雜事雲:世尊在逝多林。見地不淨,即自執帚,欲掃林中。時舍利子大目犍連大迦葉阿難陀等,諸大聲聞,見是事已,悉皆執帚共掃園林。時佛世尊及聖弟子掃除已。入食堂中,就座而坐。佛告諸比丘。凡掃地者有五勝利。一者自心清淨。二者令他心清淨。三者諸天歡喜。四者植端正業。五者命終之後當生天上。
二、佛自舁(音餘,即共扛抬也)弟子及自汲水
五分律,佛制飲酒戒緣起雲:婆伽陀比丘、以降龍故,得酒醉。衣缽縱橫。佛與阿難舁至井邊。佛自汲水、阿難洗之等。
三、佛自修房
十誦律雲:佛在阿羅毗國。見寺門楣損,乃自修之。
四、佛自洗病比丘及自看病
四分律雲:世尊即扶病比丘起,拭身不淨。拭已洗之。洗已複為浣衣曬幹。有故壞臥草棄之。掃除住處,以泥漿塗灑,極令清淨。更敷新草,並敷一衣。還安臥病比丘已,複以一衣覆上。
西域記雲:只桓東北有塔,即如來洗病比丘處。
又雲:如來在日,有病比丘,含苦獨處。佛問:汝何所苦?汝何獨居?答曰:我性疏懶不耐看病,故今嬰疾無人瞻視。佛湣而告曰:善男子!我今看汝。
五、佛為弟子裁衣
中阿含經雲:佛親為阿那律裁三衣。諸比丘同時為連合,即成。
六、佛自為老比丘穿針
此事知者甚多。今以忘記出何經律,不及檢查原文。僅就所記憶大略之義錄之。佛在世時,有老比丘補衣。因目昏花,未能以線穿針孔中。乃歎息曰:誰當為我穿針。佛聞之,即立起曰:我為汝穿之等。
七、佛自乞僧舉過
是為佛及弟子等結夏安居竟,具儀自恣時也。增一阿含經雲:佛坐草座(即是離本座,敷草於地而坐也。所以爾者,恣僧舉過,舍驕慢故)告諸比丘言:我無過咎於眾人乎?又不犯身口意乎?如是至三。
靈芝律師雲:如來亦自恣者,示同凡法故,垂范後世故,令眾省己故,使折我慢故。
如是七事,冀諸仁者勉力隨學。遠離驕慢,增長悲心,廣植福業,速證菩提。是為餘所希願者耳!
1、本文系弘一大師一九三三年八月三十一日在泉州承天寺為幼年學僧所做的講演。
2、《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那雜事》:即“有部”,系由上座部分化而出的佛教部派之一,以《發智論》、《俱舍論》為經典教義,根據“法一切有”、“時一切有”而得出“說一切有”的主張。
3、《五分律》全名為《彌沙塞五分律》,印度上座部彌沙塞部之戒律,共分五部分,內容包括二百五十一條比丘戒,三百七十條比丘尼戒。
4、《十誦律》論述“一切有部”根本戒律的佛教著作,其內容將戒律分為“十誦”,所以得名。後秦鳩摩羅什等譯。
5、《四分律》:印度上座部系統法藏部所傳戒律,其內容分為四大部分,包括二百五十條比丘戒,三百四十八條比丘尼戒,從身、口、意三方面,對出家的比丘、比丘尼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做了嚴格而詳盡的規定井對違章者制定了各種懲罰方式。後秦佛陀那舍與竺佛念共同將其譯成漢語。傳入中國後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佛教戒律,也是唐代律宗的基本典籍。
弘一大師於一九二四年著《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