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60|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蹟歷史] 雲林-大埤三山國王廟(1p)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自由之鷹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7-19 00:47:1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大埤三山國王廟
  

   

位址
雲林縣大埤鄉大德村新街20號

年代
清朝嘉慶十四年


位於雲林大埤鄉大德村新街的三山國王廟,是台灣各地客家族人的廟宇之一。

而這廟內的三山國王,是清朝康熙年間,一位廣東省人士張忠義渡海來台,隨行為自保安身所供奉,之後鎮宅奉祀於太和街,亦即現今的新街,其中經過多次翻修興建,才成為今日的規模。

所謂三山國王,原是廣東省揭陽縣霖田都地區的巾山、明山、獨山三座山神的總稱,相傳在隋朝時,由於屢次顥靈救世,信徒於是建廟奉祀。


最後獲宋太宗認封為三山國王。


建於清朝嘉慶十四年,南北座向的三山國王廟,為兩殿兩廊式廟宇,兩殿之間以廂廊連接,並設有前埕及中埕,三川殿上的屋脊形式為三川脊,並具有雙重的脊堵,稱為西施脊,以福祿壽三仙做為屋脊中央的裝飾。


廟內所藏的神龕、桌案、香爐、籤筒等,年代久遠,實屬珍貴。


廟宇建築以交趾陶、石牆、石柱、木樑、木柱等裝飾彩繪,雕工細膩,頗具特色。


民國85年,經內政部審查通過,此廟被指定為三級古蹟,以做為文化的保存。

 
  
 
 
  
資料來源:搜尋自網路

《 本帖最後由 ntyang1961 於 2011-7-19 00:48 編輯 》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1-7-19 16:47:14 |只看該作者
小檔案

  等級或指定別:縣定
  供奉主神:巾山國王、明山國王、獨山國王
  創建年代:嘉慶十四年(西元一八0九年)
  創建人:張元國、張元基
  廟 址:雲林縣大埤鄉大德村新街二十號
  電 話:05-5912327

寺廟沿革:

  三山國王的信仰起於廣東潮州一帶山靈神祇的崇拜,位於當地的巾山(金山)、明山(銀山)、獨山等三座險要的地區性主山,經歷代以來的神蹟傳說,與官方的詔封逐漸神格化,而成巾山國王、明山國王、獨山國王等「三山國王」。

  大埤鄉太和街之三山國王廟的建立,相傳在清康熙年間,廣東先民張忠義渡海來台,沿笨港溪來到今日的大埤鄉,將隨身攜帶而來之三山國王香火,於其居住的太和街一帶鎮宅安奉。其後由於宗教神蹟的顯應,信仰者感於神靈顯赫,香火日益鼎盛,並漸有興建新廟的倡議。倡議之初,並未真正開始新廟的營建工作,而是暫時安奉於當時太和街百姓公祠內。嘉慶十四年(一八0九年)當地士伸張元國、張元基兄弟共同發起建廟事宜,當時總共號召鄰近五十三庄信徒,集資八千五百銀元作為建廟營建費用,並遠從粵籍原鄉廣東惠州府陸豐縣,雕刻三山國王金身,迎回本地奉祀。建廟工事完成之後,廟宇定名「太和街三仙亭」,並組織七大柱主持祭祀工作。

  嘉慶建廟之後,本廟宇又經多次的重大損害與整修,包括光緒十四年(一八八八年)廟宇建築因年久失修,廟體頗有損傷,當地信眾展開募款整修工作,並於隔年十月完工;光緒三十三年二十三日本第發生大地震,廟宇嚴重倒塌,但因當地驟臨天災,信眾經濟困難,因而並未立即進行修復工作,僅由信徒張建朝以竹造茅屋暫時安奉,民國元年(一九一二)九月與民國九年八月大雨成災,本廟再度受到嚴重侵害。屢受天災侵害的三山國王廟,直至民國二十年左右方才再度進行一次較大規模的改建措施,廟方管理人張有卿依嘉慶前例 ,向雲嘉一帶八鄉鎮五十三庄的信眾募集建廟款項三萬餘元,當時除本廟主體重新建構外,仍將原來同廟奉祀的百姓公祠遷建於本廟之後方,成為獨立的兩座廟宇。今日所見三山國王廟之主要建築架構,既為民國二十年左右所興建完成,興建之初,廟中共計分為前殿、中殿、後殿、兩廂、休息室等空間,但歷年來屢有修繕與局部興築,民國七十年代之前,以局部空間的修葺為主,大體上進行了前、中、後三殿的修繕工程(民國三十六年完成),興建禪房空間(民國六十四年),修建廟頂剪黏飾物(民國六十八年),室內地面去除八角紅磚,改築磨石地坪(民國六十八年完成中殿地面、七十一年完成前殿地面),內部油漆(分別於民國六十四年、六十八年、七十一年進行)增建金亭(民國七十一年建);民國七十年代之後則陸續有較大規模的增建工程,如北側增添香客大樓、會議空間、鍾鼓樓(民國七十八年建),本廟牌樓(民國七十九年建),南側香客大樓、浴室等(民國八十三年建)等。

建築特色:

  這些修整工程原係本廟信眾虔誠信仰的表徵,但在早期臺灣歷史保存意識尚未普及之時,部分整修工作卻也無意間造成歷史文化資產的損失,部分增建營造物亦未顧及歷史景觀的完整性,殊為可惜。幸而,本廟中尚有多處具有歷史的結構營建物,如石堵牆、石柱、木樑柱結構,細緻華麗的木作雕刻、交趾陶雕飾,以及數件重要的歷史文物,如清嘉慶年間任宗御賜「熙朝柱石」木匾乙只,
資料來源 雲林縣政府文化處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19 05:31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