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019|回覆: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法像介紹] 三山國王的由來 (3影片+22p)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自由之鷹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7-20 13:51:5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什麼是「三山國王」呢?

依據「霖田都三山國王顯靈史蹟」之記載:

三山國王,原來是有三個山的山神,因為顯靈,有過了庇民獲國的功績,而被朝廷封為護國公王的。

這三座山,一名為「巾山」,一名為「明山」,一名為「獨山」,簡稱為「巾明獨」三山。

同是在廣東省潮州府揭陽縣霖田都一處地方,即今之揭陽躲屬河婆地方,河婆為霖田都內一個市鎮,以商業繁盛,人口集中,位于三山附近,故今人多通稱河婆即為國王發蹟的所在...隋朝有三神人出現,狀甚奇偉,初出顯於「獨山」的石洞,自稱兄弟,受命於天,分鎮巾、明、獨三山。

話完即不見,在其石洞前有一顆古楓樹生連花,苦紺碧色,大者盈尺,眾人往觀,忽又出現三神人,乘馬迎面而來,向一姓陳人,招之為其從徒,未幾陳與三神人,俱化不見,眾人乃知為有神,遂為摸拜,後於巾山、明山,亦時有出顯,既而降出乩童,言封陳為將軍,並示以巾山為其兄弟聚集之處(巾山位於三山的中間),眾人乃建一小廟,併陳合祀,自此聲靈日著,香火日盛,凡有水旱,疾疫災難求解者,無不應驗,地方奉為福神。
   
及至唐代,憲宗元和十四年,韓文公任潮州刺使之時,逢霪雨害稼,韓公憂心,率眾乃禱于三山神,果然有應,韓公即以犧牲等祭品,併作文祭祀。

到了宋朝,劉振據兩粵抗命,開寶四年(九七一年),韓國公潘美奉旨提師南討,潮守王侍監,愬請山神助佑,天果雷霆大作,風雨交襲,促賊兵大敗,南海告平。

又宋太平興國四年(九七九年)太宗率兵親征劉繼元,軍到大原城下,見有金甲神三人,操戈馳馬,飛往助陣,宋師大捷,凱旋之夕,復見神於城上,雲中顯出旌旗,書曰:「潮州三山神」。

所以上奏朝廷潮州揭陽二山神之神助,即獲下詔賜封為:
   
巾山為清化威德報國王   

明山為助改明肅寧國王   

獨山為惠威弘應豐國王   

並賜封廟額曰:

「明貺」,勅潮陽郡,廣增廟宇,歲時合祭,嗣於宋仁宗明道二年(一○三三年),再賜加廟額「靈廣﹂兩字,自此廣東潮、梅、惠、屬,均建有廟宇,隆重奉祀。

臺灣的三山國王廟:
  
臺灣人的先祖,決定移墾臺灣,就要選擇作為移墾地守護神,在客家人而言大部份都選擇三山國、觀音娘、媽祖婆等三神香大或神像帶來,或在家奉祀,或在臺灣的墾地建立寺廟奉祀,祈求賜予保佑,或為移民的精神支持力量。

待至經濟力量許可時,便在僑居地建立家鄉式的寺廟作為回報奉祀。

上文已提過,為了臺灣原住民的出草馘首習俗,因為「三山國王」是「山神」,「山神」定能夠制伏「山中之生番」的聯想之下,而來的選擇。
   
早期客家人入墾的地方,建立不少奉祀三山國王的廟宇,例如彰化縣溪湖鎮的「霖肇宮」,相傳是明萬曆年間所創建。

同縣員林的廣安宮是明永曆年間所建:

永曆年間所創建的尚有高雄市楠梓區的三山國王廟、高雄縣橋頭的義安宮、屏東縣九如的三山國王廟。

此外,康熙乾隆年間以前所建的:

臺中縣豐原萬順宮、沙鹿保安宮、彰化縣員林廣寧宮、社頭鎮安宮、鹿港三山國王廟、埔心的霖興宮、霖鳳宮。

台南市三山國玉廟。屏東市林邊忠福宮、佳東千山公侯宮、國玉廟、車城保安宮等。
   
如上述,乾隆年代以前已經有這麼多三山國王廟之存在,正可證明客家居民不少,且民有餘財,才會建立廟宇,由寺廟之建築與財產,可察知地方經濟之榮枯。

這個情形與﹁諸羅縣志」(嘉義縣志)漢俗考所載:

「自下加冬至斗六門,客莊、漳泉人相半......斗六以北客莊愈多,雜諸番而各自為俗」,「諸羅土曠,漢人間上草地.........潮人尤多,名曰客,多者千人,少亦數百,號曰客莊﹂「凡流寓,客莊最多,漳泉次之,興化福州又次之」。

「重修鳳山縣志」風土志亦載:

「臺自鄭氏擎內地數萬人來居茲地,半閩之漳泉,粵之惠潮民﹂。可見乾隆早期以前來臺的漢人,客家人居半之情形躍於文獻上,才會如此建立這麼多座早期的三山國王廟。
   

不分年代的三山國王廟的座數如下:

基隆市一、嘉義市一、臺南市一、高雄市三、臺北縣二、宜蘭縣二十四、新竹縣十三、苗栗縣四、臺中縣十二、彰化縣十八、南投縣四、雲林縣十、嘉義縣十一、臺南縣一、高雄縣十、屏東縣二十八、花蓮縣一、臺柬縣一、澎湖縣無,一共一百五十五座,在於原鄉僅不過二~三座的三山國王廟。

在臺灣之地建立了一百五十餘座的盛況,就能察知客家人移墾臺灣的大概情形。
   
有句成語:「有三山國王廟之地方,必定有客家人,沒有三山國王廟的地方,未必是沒有客家人。」

所以現今在被視為學佬人縣市的中南部:
臺中縣、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臺南縣等,都存在著多座三山國王廟,就是很多客家人在這等地方生活過的痕跡,反之桃園縣,客家人的約略占半數之鉅,竟然沒有一座三山國玉廟之存在。

苗栗縣可以說客家人的縣份,但三山國王廟僅有四座,一座在苗栗市,一座在卓藺鎮,兩座在頭份鎮,廣大而且甚受「番害﹂威脅的公館;頭屋、大湖、獅潭、南庄等地區,也沒有三山國王廟。

新竹縣的湖口、新豐、竹北、新埔、關西等市鄉鎮,就中新埔、關西二鎮曾經受「番害」熾烈的地方,也僅有一座三山國王廟在關西鎮而已。

這種現象,依筆者的觀察,就是在這等地區的平埔族人,早就懂得漢族人的文化習慣,在於經濟上不輸入墾漢族的成就,在地方領導階級占有地位,他們雖然是熟番,熟番也是番,漢族方面不方便提議建立防番的三山國王廟,轉而選擇建立其他寺廟所致的結果吧!


所以三山國王廟之存在,研究客家人入墾臺灣的,很重要的史料。





資料來源:搜尋自網路

《 本帖最後由 ntyang1961 於 2011-7-20 17:31 編輯 》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SOGO幣 收起 理由
堡主 + 5 + 2 您親傳的貼圖非常棒,無私分享造福眾人,論 ...

總評分: 威望 + 5  SOGO幣 + 2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1-7-20 16:18:18 |只看該作者

回覆 #1 ntyang1961 的帖子

三山國王常聽
但真不知道由來
今天真是受益良多

SOGO榮譽會員

自由之鷹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1-7-23 01:24:47 |只看該作者
三山國王是客家人的守護神,有三山國王廟的地方,必然是客家人的居住地、或曾經居住過的地方。

「客家」是一支漢人,由中原南下在贛閩粵交界的廣大山區避難,與原住民的畬族、瑤族、苗族、黎族‥‥等南方百粵人相融,被這些原住民視為作「客」的人,而這支漢人起初也有作「客」的心境,故稱為「客人」或客家。

客家南遷路線是先到贛南,再轉閩西,再下粵東,最後在粵東發揚光大。其歷史遷移,從秦漢以來,大規模的至少有五次之多,都是戰禍、遭受北方異族侵迫、或改朝換代,迫使漢人由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帶,往長江流域以南避難及發展所形成的。


客家人多分布於粵閩贛山區,其守護神為山神三山國王,有三山國王廟的地方,必然是客家人的居住地、或曾經居住過的地方。

三山國王廟之於客家人,與開漳聖王之於漳州府人、保生大帝之於同安縣人,是相等同的,都是族群的信仰神。

但是,有客家人的地方未必都有三山國王廟,即有部分客家人是不信奉三山國王的。

雖然如此,有客家人的地方,大多數是有三山國王廟或神存在的。

《 本帖最後由 ntyang1961 於 2011-7-23 01:27 編輯 》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 21:35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