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1-2-24
- 最後登錄
- 2024-10-1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676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16746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吳晟本名吳勝雄。台灣彰化人,出生於1944年。吳晟的故鄉彰化溪州是一個很偏僻的農村,20世紀40年代,台灣農村的物質生活都相當匱乏。不過,由於吳晟的父親在日治時代當過警察和老師,抗戰結束後又在農會上班,每個月有固定薪資,而吳晟的母親又強壯能幹,所以,吳家不僅重視教育,生活也比一般農家好。吳晟小時候,一般農村人家都吃蕃薯籤配蘿蔔乾,吳家卻總是吃白米飯,而且每天都有魚、肉和蛋。吳晟能夠體會一般同學生活上的困苦,常常在每天黃昏,附近的孩子們端著飯碗一起吃飯的時刻,拿白飯去和人家換蕃薯籤飯吃。吳晟嘴裡說的理由是──我愛吃蕃薯籤。心裡更深的念頭卻是──他們都沒有白飯可以吃啊。在學校裡吃飯盒,當吳晟看到有些家境比較貧窮的同學,一個大大的便當裡只有蕃薯籤和空心菜的時候,就會跟他說:「你有空心菜?給我一點,我喜歡吃。那,我的荷包蛋給你。」這種對人的同情與關懷,一直陪伴著吳晟成長,也深深表現在他的作品中。
1971年他從屏東農專畜牧科畢業後返鄉定居,和妻子雙雙任教於溪州國中,吳晟擔任生物科的教師。課餘陪母親下田,晚上則伏案寫作。2000年他從教職退休,專心農事和創作。吳晟個性坦朗真誠,自稱是:「戇直而無變巧的農家子」,事實上,「戇直」兩個字正是他的註冊商標。
吳晟與藝文接觸很早,中學時候就開始寫詩,少年不識愁滋味,當時的作品有歌頌、也有感歎。唸大專時,由於個性冷靜,對社會觀察入微,加上與生俱來的愛心,作品表現出觀照社會的意味。直到今天,吳晟的文學作品中,社會議題都佔大部分。他個人的心情、戀愛寫得很少。他寫母親、妻子、孩子,其實都和整個社會相連。吳晟40歲以前詩文兼寫,40歲以後,作品以散文為主。他對大地鄉土的認同,是精神關懷和身體力行的雙重投入,筆觸堅實,毫不做作而富於感情,以大自然和現實社會為文學的依歸,真摯動人,足以証明鄉土文學在藝術上的正面價值和人性體認上的廣泛意義。《讀者文摘》曾經把他的《農婦》這本書濃縮成18頁刊載,以16國文字發行於世界。他著有詩集:《泥土》、《向孩子說》。散文集:《農婦》、《店仔頭》、《無悔》、《不如相忘》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