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87|回覆: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殿堂分享] 台北大稻埕霞海城隍廟《24p》 [複製連結]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7-31 01:00:0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台北霞海城隍廟位於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老街上,是台灣的國家三級古蹟。該廟廟地十分狹窄,面積約只有46坪大,卻是大稻埕一帶地區的重要人民信仰中心,與法主真君廟、慈聖宮媽祖廟合稱「大稻埕三大廟」,也是大台北相當重要的廟宇之一。

一般來說,霞海城隍廟所屬宗教應為道教或台灣民間信仰中的城隍信仰,屬多神教。該廟除了主祀霞海城隍外,也旁祀城隍夫人,月下老人,八司官,文武判官,范謝將軍(七爺八爺),八將,馬使爺及義勇公。另外,該小廟現容納有600多尊各式神像,也是該廟的特色之一。

城隍信仰


中國道教信仰中的城隍是兼管陰陽的神祇,也是中國神話中守護城池的神。城隍專司人間善惡之記錄、通報、審判和移送之職。現被人供奉於廟宇稱為城隍廟。城隍的崇拜盛行於中國、臺灣和新加坡。
臺灣現有的城隍信仰是道教結合佛教與儒教的臺灣民間信仰。台灣城隍是唯一有階級之分的台灣主要神祇,到明太祖朱元璋時,對城隍特別崇敬,敕封京師、府、州、縣四級城隍,各級城隍神都有不同爵位和服飾,各地最高官員需定期主祭。明太祖曾下令各級官員赴任時,向城隍宣誓, 城隍有階級之分,洪武二年(1369年),封京都金陵城隍為「福明靈王」,汴州、濠州、鳩州、和州、滁州等朱元璋「龍興之地」城隍亦封為正一品王爵。其餘城隍各賜爵位:府城隍為「二品威靈公」、州城隍為「三品靈祐侯」;縣城隍為「四品顯祐伯」。
不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即取消城隍之爵位,僅稱為某府、州、縣、城隍之神。
明朝以後,民眾一般把城隍歸為下列幾類:都城隍(公爵,威靈公):掌管省。府城隍(侯爵,綏靖侯):掌管府。縣城隍(伯爵,顯佑伯):掌管縣。
及至清代祭城隍同樣列入祀典,城隍的地位更崇高。但凡新地方官到任前需到當地城隍廟齋宿;上任日,更需在城隍前完成祭禮才能就任。由此觀之,城隍的職能隨時代變遷,已由起初有求必應的神明轉變為地位超然的國家和地方守護神。
由於城隍主要是掌管城池的神,因而城隍信仰大多分布在行政中心的府縣城等大都市,例如曾為各地行政、經濟中心的台北市、台中市和台南市等都有城隍廟。
值得注意的是,大稻埕霞海城隍屬閩南人民自行奉祀的城隍,並非欽定官祀,因此其廟名中既沒有管轄省縣市地名,其城隍也沒敕封尊稱,這是與其他城隍廟比較不相同的。

1821年,百餘名泉州同安人,搭船遷移至台北艋舺。順利到達目的地後,新移民中的其中一位商人陳金絨,於艋舺八甲庄(今之老松國小附近)自宅供奉攜自同安故里的霞海城隍神像以方便該地同安人祭祀。
1853年,艋舺發生嚴重的分類械鬥頂下郊拼。衝突中,含蓋著晉江,惠安,南安這三個縣的泉州三邑居民,設計焚燬安溪人信仰的艋舺祖師廟並穿越,急速發動突襲,聯手攻擊同安人。因而落敗的同安人,不得不放棄艋舺居住地遷移至大稻埕避禍。當時從動亂中僥倖保存的城隍神像,於遷徙大稻埕後仍祭祀於陳家。
1856年,大稻埕的同安人開始籌建城隍廟。經林佑藻、陳浩然與蘇斐然等人的資助,1859年3月18日座落於南街(今迪化街一段現廟址)上的城隍廟正式完工。該廟因南街街道狹窄因素,廟埕與廟殿均十分擁擠。不含前方廟埕,該廟僅只有46坪大小。
此間非官祀的城隍小廟,因為其主祀霞海城隍神像,來自原本是中國福建省泉州同安縣霞城(下店鄉)海邊的臨海門廟,因此廟名定為「霞海」。另外,在祭祀神祇方面,大稻埕霞海城隍廟除了供奉從同安縣霞城過來的城隍神像外,也如其他城隍廟相同的旁祀城隍夫人,八司官,文武判官,范謝將軍(七爺八爺),八將等等。比較特殊的是,該廟側殿旁祀於1853年分類械鬥中喪生的38位同安鄉壯丁,並以「義勇公」稱呼之。

五月十三迎城隍

相傳舊曆五月十三日為城隍爺生日,各地城隍均於該日期前後舉行祭典,霞海城隍廟亦也循例舉行。該廟第一次大規模祭典史載為1879年的農曆五月十三日。1896年台灣日治時期初期,台灣總督府曾明令禁止該祭典舉行,不過因為1898年台北發生瘟疫,為免民怨,總督府才又再予開禁。
1898年—1937年之間,該廟結合台北法主公廟及慈聖宮的五月十三日的祭典,一直都是台北最大的祭典。而正式名稱為「城隍遶境」的該祭典,其行程包括:
農曆5月6日起安營紮寨,放軍安五營(安東營,安南營,安西營,安北營,與安中營)於該廟附近的土地廟。
農曆5月11日至5月12日,暗訪。
農曆5月13日城隍爺出巡遶境。
該繞境祭典除了相關祭祀科儀外,還另搭配布袋戲、歌仔戲等民俗活動。當時,霞海城隍的五月十三生日祭典與農曆三月的台灣中南部的媽祖生日祭典共稱為台灣兩大道教祭典。也因此,台灣民間當時流傳著:「三月逍媽祖,五月看城隍」的俗語。
1937年之後,因為二戰爆發與之後國民政府集會限制因素,加上城市都會的時代變化。該祭典規模不再如以往盛大。不過,每年農曆5月13日仍有不少道教信徒參與該祭典。
1985年,台灣內政部明定大稻埕霞海城隍廟為國家三級古蹟,並自1996年起,結合年貨大街的活動,讓該廟成為迪化街的觀光重點之一。除外,因為該廟於1994年起的新型態企業化的經營,並利用城隍夫人、月下老人類似西方愛神做宣傳,該廟參訪人數於1990年代末期後,有逐漸增多的趨勢,且吸引日本為大宗的外國觀光客參觀,是台北市少數有英文及日文導引標示的廟宇。



 
 
 

本文章隱藏的內容

 

 
 
 
 

 
 
 
 


 
 
 
 
 
 
 


轉貼於網路&彭城衍派部落格

《 本帖最後由 ntyang1961 於 2011-7-31 01:06 編輯 》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SOGO幣 收起 理由
ntyang1961 + 4 + 8 您親傳的貼圖非常棒,無私分享造福眾人,論 ...

總評分: 威望 + 4  SOGO幣 + 8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我承認我很想你可我不打擾你

我想你是我一個人的事

我們從頭到尾也可以是我一個人的事

Rank: 2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1-7-31 10:03:24 |只看該作者
相傳舊曆五月十三日為城隍爺生日,各地城隍均於該日期前後舉行祭典,霞海城隍廟亦也循例舉行。該廟第一次大規模祭典史載為1879年的農曆五月十三日。1896年台灣日治時期初期,台灣總督府曾明令禁止該祭典舉行,不過因為1898年台北發生瘟疫,為免民怨,總督府才又再予開禁。
1898年—1937年之間,該廟結合台北法主公廟及慈聖宮的五月十三日的祭典,一直都是台北最大的祭典。而正式名稱為「城隍遶境」的該祭典,其行程包括:
農曆5月6日起安營紮寨,放軍安五營(安東營,安南營,安西營,安北營,與安中營)於該廟附近的土地廟。
農曆5月11日至5月12日,暗訪。
農曆5月13日城隍爺出巡遶境。
該繞境祭典除了相關祭祀科儀外,還另搭配布袋戲、歌仔戲等民俗活動。當時,霞海城隍的五月十三生日祭典與農曆三月的台灣中南部的媽祖生日祭典共稱為台灣兩大道教祭典。也因此,台灣民間當時流傳著:「三月逍媽祖,五月看城隍」的俗語。
1937年之後,因為二戰爆發與之後國民政府集會限制因素,加上城市都會的時代變化。該祭典規模不再如以往盛大。不過,每年農曆5月13日仍有不少道教信徒參與該祭典。
1985年,台灣內政部明定大稻埕霞海城隍廟為國家三級古蹟,並自1996年起,結合年貨大街的活動,讓該廟成為迪化街的觀光重點之一。除外,因為該廟於1994年起的新型態企業化的經營,並利用城隍夫人、月下老人類似西方愛神做宣傳,該廟參訪人數於1990年代末期後,有逐漸增多的趨勢,且吸引日本為大宗的外國觀光客參觀,是台北市少數有英文及日文導引標示的廟宇。
已有 1 人評分SOGO幣 收起 理由
ntyang1961 + 3 您的真誠回覆內容精闢,堪為表率,值得鼓勵 ...

總評分: SOGO幣 + 3   查看全部評分

Rank: 2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11-7-31 22:18:14 |只看該作者
卸卸大大詳細的解說,感恩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 18:0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