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570|回覆: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話農曆七月] 雞籠-中元祭 ( 37p ) [複製連結]

SOGO榮譽會員

自由之鷹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榮譽會員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軍武十字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1-7-31 10:30:4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鷄籠中元祭,或逕稱為「基隆中元祭」,每年農曆七月於台灣北部的基隆地區舉辦,為台灣重要民俗祭典,並名列交通部觀光局「台灣十二大地方慶節」之一。
雞籠中元祭以農曆七月中元節為核心,涵蓋相關民間宗教儀式與官方、民間的週邊藝文活動。

大體上從農曆七月一日老大公廟開龕門開始,歷經十二日主普壇開燈放彩,十三日迎斗燈遶境祈福,十四日放水燈遊行、海濱放水燈頭以及十五日公私普渡、跳鍾馗,八月一日的關龕門等,祭典活動時間長達一個月。

於2008年1月29日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指定為「國家文化資產」之重要民俗類,目前與台南「西港刈香」、台東「太麻里香蘭福農宮土地公石牌」並列全國唯三。

 

 

 

 

 

 

 

本文章隱藏的內容

 

 

 

 

 

 

 

 

 

 

 

 

 

 

 

 

 

 

 

 

 

 

 

 

 

 

 

 

 

 


信仰背景

中元節為中國傳統民俗節日,其宗教祭典卻涵蓋整個農曆七月

其發源本來自道教地官大帝誕辰,於農曆七月釋放地獄鬼魂的傳說

又結合佛教目連救母故事而衍生的「盂蘭盆會」。

長期以來係已揉合佛教、道教的各種儀式,為超度無主孤魂,台灣俗稱「拜好兄弟」的節日

而台灣本為移民社會,開拓過程中,許多人死於船難、瘟疫、械鬥等,凡死於非命而又無妥善安葬者,常被認為將化身「厲鬼」。

因漢人社會特別重視血緣傳承、宗族延續,沒有後嗣的「羅漢腳」,死後無人祭拜則被視為無主孤魂。

為安撫這些厲鬼與孤魂,台灣隨處可見[有應公、萬應公、大眾爺、金斗公、百姓公、萬善爺、大塚公、水流媽]等陰廟信仰。


歷史沿革

基隆中元祭起源於清代,福建漳州人先入墾基隆,主要分布在基隆港口附近,獅球嶺以北之地。

泉州安溪人則分布於獅球嶺以南,暖暖一帶的河谷與山地。

雙方因祖籍各異,常因商業、 土地、耕種、習俗、信仰等事摩擦,衍生漳泉械鬥,死傷慘烈,對立情勢緊張,甚至遷怒彼此所信仰的鄉土神,有「尪公不過獅球嶺」、「尪公沒頭殼,聖公沒手骨」的俗諺。

除了祖籍之外,由宜蘭傳入的北管音樂團體也因分為西皮及福路西皮以堂為稱號供奉田都元帥福路以社為號供奉西秦王爺,除一般拼陣外也發生集體械鬥情形,以致今日兩者以旭川河為其分界處。

1851年(咸豐元年)八月,漳泉衝突不斷發生,至1853年,雙方在杭頂(今南榮公墓)發生大規模械鬥,雙方死傷百餘人;因挑釁而將再次械鬥時,有漳籍、泉籍雙方大老、頭人出面調解,藉以平息械鬥,將雙方死難骸骨稱為「老大公」 ,合葬祭祀。

協商以字姓輪值主普,以宗親血緣取代祖籍地域觀念,融合漳泉,輪流舉辦中元超渡、普施孤魂幽靈。

以比賽陣頭來代替械鬥打破頭,以求達到社會和諧,共存共榮的大同世界。

1856年(咸豐六年),基隆中元祭開始舉辦,至今已有一百五十餘年。

輪值字姓

自咸豐年間開始,即由基隆當地十一姓氏宗親輪流主普,稱為「十一字姓」。

傳說經由抽籤決定張廖簡、吳、劉唐杜、陳胡姚、謝、林、江、鄭、何韓藍、賴、許的順序,稱為「張頭許尾」。

1954年,基隆李、郭、黃、王、曾、楊、柯蔡、邱丘、蘇周連、鐘蕭葉、白、余徐塗、董童等字姓宗親組成「聯姓會」,要求加入輪流主普,共十二單位輪值。1981年,李姓、郭姓脫離聯姓會加入主普;1985年,黃姓亦加入主普。

因臺灣人以「黃尾」之稱,覺得不吉,經協調後,改成今日張廖簡、吳、劉唐杜、陳胡姚、謝、林、江、鄭、何韓藍、賴、許、聯姓會、李、黃、郭等「十五字姓」主普。

起燈腳

電燈普及後又有人稱「開燈夜」,又稱「陰光照路」。

每年輪值主普宗親會,於農曆七月之前一、二週會於各主要街道懸掛平安燈。

基隆各陰廟於農曆六月最後一日夜間交子時分,點亮「普渡公燈」,直到七月底。

漢人傳統相信幽冥中陰暗無光,點燈乃為返回人間的孤魂野鬼照路,也稱「老大公燈」、「七月燈」、「鬼提燈」。

是夜,主普宗親先在三姓公廟祭拜點燈、開龕門,而後前往老大公廟祭拜,夜間十二點廟埕前所建的燈排、燈樓會全部亮起,所有燈籠由善男信女敬獻。

老大公廟整建委員會主任委員、主普宗親會執事、各宗親會執事、基隆市長、市議會議長、中央民代一同與祭。

基隆地區如獅球嶺三姓公、佛祖嶺義勇祠、西定路金斗公廟都保持類似的習俗。

舊俗中,部份人家也會在自家屋簷下點起「普渡公燈」,近年已漸漸式微。

開龕門

農曆七月初一民間陰廟依例開啟納骨塔或龕門,象徵釋放陰魂,俗稱「開鬼門」。

基隆地區以獅球嶺三姓公廟與老大公廟為代表,惟開龕門時間有所差異,因百姓認為所祀先民骸骨,護佑後代子民,足以成神,所以稱儀式為「開龕門」。

農曆六月最後一日夜間,各宗親會理事長、爐主齊聚於獅球嶺三姓公廟前,先由主普宗親會進行祭祀,待子時一到便由道士帶領主普宗親會所組成之祭祀委員會主任委員(或爐主)進行開龕門儀式。

初一午時一過,先由基隆本地北管子弟班演奏揭開序幕。

老大公廟會先由主普宗親會行三獻禮,既由輪值主普宗親會祭祀委員會主任委員、爐主、理事長主祭,基隆市長、各字姓代表及地方政要與祭,舉行三獻禮。

老大公廟主任委員將龕門鑰匙錦盒交給市長,再由市長交給主普宗親會祭祀委員會主任委員。打開錦盒後,在登記簿上登錄開龕門時辰與姓名,而後開啟龕門。禮成之後,再由老大公廟方舉行祭祀。

關龕門

農曆七月最後一日,俗稱關鬼門。

基隆老大公廟的關龕門儀式,則由七月最後一日直至八月一日午後。

近年老大公廟廟方皆延請「雷成壇」道士主持關龕門前的道教科儀。

所有儀式於七月底早上九時許開始,首先「啟請」,啟告神明,說明整個科儀的主旨、目的。

過午後則展開三獻科儀。

八月一日早上九時起,再次啟請神明,稱為「重白」。

接著設天公壇,舉行拜天公的儀式,感謝天恩庇護,使一個月以來所有的祭典順利。

隨後道長一一呼請全台灣各地的神祇降臨,直至近午時結束。

下午二時後,由道士主持老大公廟普渡的儀式。普渡後,則行「謝壇」的儀式,表示謝神與送神,最終再舉行關鬼門的儀式。

隨後,輪值主普宗親會則開始舉行「關龕門」的儀式,市長、民代與各字姓宗親會代表一同參與。

與「開龕門」同樣,由老大公廟整建委員會主任委員將鑰匙錦盒交給基隆市長,再轉交給主普宗親會祭祀委員會主任委員(或爐主),在登記簿上登錄關龕門的時辰與姓名,隨即關上龕門,結束整個農曆七月的中元祭典。






資料來源:维基百科

《 本帖最後由 ntyang1961 於 2011-7-31 11:40 編輯 》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SOGO幣 收起 理由
孤星雨 + 7 + 3 您親傳的貼圖非常棒,無私分享造福眾人,論 ...

總評分: 威望 + 7  SOGO幣 + 3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4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11-8-12 20:44:48 |只看該作者
中原普渡也是另一個佛道二教的盛會呢!!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 12:44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